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后池如今變“金池”——河北涉縣關防鄉后池村黨支部帶領群眾艱苦奮斗謀振興紀實

2019年08月12日09:56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后池如今變“金池”

夏日,當第一縷陽光悄然照射在桃花山上,在嘰嘰啾啾的鳥鳴聲中,位於太行山深處的河北邯鄲市涉縣后池村已然蘇醒。

“村裡一天一個樣,我是越來越喜歡這裡了。現在就是趕我,我也不走咯!”幸福的笑容洋溢在后池村村民王永梅的臉上。3年前,從重慶嫁到這裡時,她有種“被騙”的感覺。如今,王永梅和丈夫開起了便民超市、川味農家樂和家庭旅館。

王永梅見証了這個小山村的發展變遷。荒山道路修起來、富民產業興起來、生態旅游搞起來、美麗鄉村靚起來……短短3年,后池村從集體經濟為零、農民人均年收入剛過3000元的窮山村,躍升到集體收益超越百萬元、農民人均年收入達1.3萬元的富裕村。不僅實現全村整體脫貧,還獲得“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和法治示范村”等稱號。

后池村的村民都清楚,這一變化,全靠村裡有個一心為村民謀利的黨支部,是黨員干部們帶領全村群眾艱苦奮斗,讓這個窮山村有了希望。

實話再多,不如實干一場

“出門就是山,旱田挂崖間,種地望天收,吃水下谷擔”。行路難和吃水難就像兩座大山一樣阻擋在后池人面前。后池的年輕人紛紛走出大山謀生計,1200個戶籍人口的村庄,長期留駐的不足400人。青壯年人口流失又帶來土地的荒蕪,2014年底,后池村祖祖輩輩壘砌的3500畝梯田被撂荒2300多畝。

面對這樣的狀況,村干部劉留根坐不住了。2014年被黨員們推選為新一屆黨支部書記后,他開始琢磨怎麼改變家鄉貧窮落后的面貌。

“沒有出村道路,何來百姓致富?沒有水源解渴,何談幸福生活?”2015年初,劉留根與黨支部班子成員討論:“有的村自然條件跟我們差不多,為什麼能夠富起來?”

“實話再多沒有用,實干才是硬道理!”后池村黨支部成員形成共識:從解決道路和飲水問題入手,帶領全村群眾改變山村落后面貌。

2015年12月8日,早上6點,天剛亮,后池村向大山的宣戰號角吹響了。“誰有空就上山修路喲!”一支7人修路隊伍走出村子,帶頭的是黨員劉虎全、劉土貴、劉社會。他們扛著鐵锨、镢頭等農具,自帶干糧和水上了山。從此,村裡的大喇叭每天早上7點准時響起。6天時間,后池村的修路隊伍擴大至130余人。

“村看村,戶看戶,社員看干部”。群眾看到,村黨支部書記劉留根早上最先上山修路,天黑最后下山。春節假期,他還讓兒子回村加入村義務修路大軍。村黨支部委員趙書斌,雖然已經65歲,但從修路那天起,他把自家的汽車開到了工地上。活兒搶著干,車壞了自己修,油沒了自己加。

年近70歲的老黨員劉虎全,每天在工地搬石頭壘堰壩。被山風吹得感冒了,他就堅持白天修路,夜裡輸液,醫生和家人都勸他休息,他回答:讓我再干3天。可是到第三天夜裡,他與村黨支部書記商議工作時突發腦溢血,從此臥床不起。

“黨員干部能帶頭,全村百姓跟著走”。從此之后,每年大年初四開始,后池村義務修路大軍必上山,無論在外打工的青年人,還是在外讀書的學子,全都投身義務勞動。

就這樣,20多公裡的盤山路,由村民一鎬一鍬自發修起。2018年末,后池村連接山外和連接山場的公路全部貫通。

山溝裡,與行路難同樣突出的問題是缺水。為村民找水,是后池村歷屆黨支部的任務,劉留根也沒有放棄。鑽杆下到500米,水出來了,但幾分鐘后斷流。打井隊負責人准備收工撤走設備,劉留根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說:“不能走啊,打不出水,我怎麼向鄉親們交代啊。”當鑽到653米時,一股水流終於從抽水管噴涌而出。

激動的村民們涌向井台,捧住水就往嘴裡喝,祖祖輩輩缺水盼水、想水找水的夢想總算實現了。2017年,后池村又打了第二口井。2018年端午節,自來水流進了各家各戶。

收成再好,不抵創新一搏

如今走進后池村,原本裸岩遍布、褐黃色的桃花山已蛻變為生機勃勃的青山,一道道亮麗的生態七彩梯田景觀,讓沉寂多年的荒山重新煥發生機。

“解決出門難、飲水難,僅僅是我們追求幸福生活邁出的第一步。”早在2015年,修筑公路間歇,劉留根就向村兩委成員說出了自己的決心:“還要讓老百姓富起來,這樣的農村才有吸引力。”

但是,像后池這樣自然條件差的村子,要致富談何容易?“傳統耕作收成有限,隻能解決溫飽問題。”多次到后池村參加義務勞動的涉縣縣委書記汪濤認為,后池要調整產業結構創特色,“就是貫徹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從經濟林木發展和生態旅游上求突破”。

於是,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共同富裕,讓自然條件惡劣的后池變‘金池’”的發展思路通過村黨支部集思廣益,在后池村推行開來。

成立村土地股份合作社。村集體與全村350多戶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將全村土地以每年600元至800元的價格統一流轉給集體,再由村裡統一發展多種經濟作物種植。

成立村農宅開發合作社。將村裡沒人住的11處宅基地、70多處古舊石宅及100多處新蓋磚房按照股份合作制要求集中管理,發展新型農家樂等業態,以最大限度盤活存量資產。

成立村旅游開發公司。將村裡的盤山公路、古老梯田及正在開發的桃花山景區等資產納入經營范疇,同時開發出先鋒嶺、逐夢路、圓夢峰等景點,讓旅游產業成為村裡的新業態。

在緊鑼密鼓的產業創新實踐中,后池村農業合作社600畝高效中藥種植園建成了﹔600畝特色果品採摘園挂果了﹔荒山禿嶺上栽種的72萬顆鬆樹和柏樹成活了﹔村農宅合作社20多處家庭餐館、農家樂賓館開業了﹔村旅游公司用3871棵紅葉矮櫻和金枝槐等樹種“繡”出巨幅黨旗,用舊輪胎做成的世界最大算盤,在山頂搭建的旅游棧道相繼呈現在人們面前。

“種植結構調整,讓土地效益翻了好幾番,再通過土地流轉實現分紅,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當年外出打工的很多村民都回來了。”后池村旅游公司黨組書記劉書平告訴記者,村裡生態環境變好了,村裡的名氣也在外面傳開,休閑旅游、參觀學習的人們紛紜而至。2018年,村裡接待游客達15萬人次,“春節期間,來后池的游客達10萬人次,預計今年全年游客數量將比去年翻一番”。

表態再誠,不如貼心同行

2016年7月19日,大雨引發的山洪將劉留根家的正屋山牆沖開一個大窟窿,傾瀉而下的泥水直灌家中。面對險情,劉留根的妻子劉香葉沒有找自己的丈夫,而是將求救電話打給了關防鄉包村干部李亮斌。因為劉香葉知道丈夫肯定在為群眾搶險救災,即使打了電話他也回不了家。“當時我在縣裡開會,聽聞災情后,立即往村裡趕。”劉留根回憶說,山洪將道路沖垮,“我就棄車爬山往村裡趕,心想爬也要盡快爬到受災群眾身邊,他們需要我”。

劉香葉猜得沒錯,連滾帶爬走了4個小時的山路,劉留根到村裡時天已黑了,沒有回家直奔受災群眾的家中。連續忙了兩個晝夜,直到村民的安全得到切實保証,劉留根才回到家中清理那淤積過膝的泥漿。

“鄉親們選舉我擔任村干部,盼著我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說起當時的險情,劉留根說,“作為村裡的當家人,群眾看的不是我們表態許諾有多誠懇動人,而是在艱苦危難時與誰在一起”。

這是劉留根的心聲,也是后池村支委班子的共識:時時刻刻把全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為解決村裡孩子上學難題,劉留根把前池、后池村的干部聚到一起,提出兩村聯建學校的想法。2017年4月,后池新愚公希望小學落成。看到教學條件逐步改善,原來不少出外就讀的學生又返回村裡上學了,在校人數也由過去的73人增加至現在的195人。

村黨支部一心為群眾,70多歲的村民劉長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村裡修路、植樹需要資金,集體沒有積累,村干部就自掏腰包,有上萬元的,也有十幾萬元的,一墊就是幾年。”老人動情地說:“在發放村裡勞務費時,所有資金向困難群眾、普通群眾傾斜,不拖不欠,可村干部的錢幾乎都有拖欠,這就是共產黨員的境界。”

干部關心群眾,群眾熱愛家鄉。如今,外出打工的后池人紛紛回到了村裡,目前全村常住人口由過去不到400人上升到900多人。后池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后池村群眾以“村民齊力‘愚公移山’,開山劈石修通‘致富路’”的事跡榮登2016年“中國好人榜”。

看到眼前的美麗景象,村黨支部沒有自滿。劉留根表示,“我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為群眾的美好生活奮斗”。(記者 陳發明 宋美倩 通訊員 周金立

(責編:王靜、王珂園)
相關專題
· 愛國情 奮斗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