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江蘇省淮安清江浦區:“兩網融合”推動城市基層治理創新

中共淮安市清江浦區委組織部

2019年08月07日14:5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2016年10月,原清河、清浦兩區合並成清江浦區,作為淮安唯一的主城區、核心區,面臨著人員密集、社會結構多員、群眾利益訴求復雜等難題。針對主城區人口急劇增加、社會治理任務加重以及黨組織網絡和社會治理網格在單獨運行時出現的資源分割、力量分散、作用發揮重疊、機制運行不暢等問題,清江浦區委高度重視,在廣泛調研、集中研討的基礎上,通過構建城市基層黨組織網絡與社會治理網格“兩網融合”新載體,充分挖掘和利用組織資源、制度資源、社會資源,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走出了一條黨組織引領下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二、做法與經過

2010年,原清河區開始探索城市社區網格化社會管理體系,2014年初步形成了黨建網格和社會治理網格“兩網融合”雛形,2016年清江浦區委正式出台“兩網融合”相關制度文件,2017年繼續深化“兩網融合”行動。我們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四點:

(一)服務網絡共建共享,實現為民服務“零盲點”。一是共建管理網格,共享民情民意。細化網格設置,設立“街道-社區-網格-小區-樓棟”五級網格,按照“一書一長一警一員”標准建立網格員隊伍﹔推行提房知人、提人知事、提事知情、提情知策“四提四知”工作要求,實行網格員“早碰頭、日雙巡”制度,常態化開展走訪民情、排查矛盾、發現隱患、了解需求,有效打通了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二是共建組織架構,共享黨建引領。按照五級網格和網格內黨員人數,設置相應的黨組織,同時根據實際需要,按地緣、業緣、趣緣把黨小組設在網目上,設置樓棟黨小組、協會黨小組、社團黨小組等,形成網中有格、格中有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黨組織架構,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區。三是共建信息平台,共享便捷通道。組建全省首家區級社會管理服務中心,率先開發了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構建了信息採集、綜合研判、網上交辦、結果反饋的工作機制﹔打造區、街道兩級城市治安、城市監管、城市管理、城市服務實體化運作四個聯動平台﹔建立“四個平台”聯勤聯動、線上線下工作機制,形成自上而下的指揮聯動體系和完備的工作流程“閉環”,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

(二)服務隊伍共建共享,實現為民服務“零缺位”。一是打造職業化的社區工作者隊伍。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社區工作人員定位不准、素質不強、待遇不高、管理不優等問題,實施社區工作者職業化改革,研究出台“1+7”系列文件,通過“社會化”招錄、“專業化”教育培訓、“科學化”管理、“多樣化”激勵,打造一支符合新時期城市黨建和社會治理要求的職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二是打造分類化的黨員服務隊伍。在全區集中開展“五亮先鋒行,黨群心連心”“在職黨員回社區”等活動,推動全區2700多名機關事業單位在職黨員回社區、進網格,及時排查問題、解決矛盾、提供服務。將在職黨員分到各個網格黨總支,編入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主動亮出身份、主動參與活動。充分發揮社區離退休老黨員自身優勢,當好民情觀察員、政策宣傳員、矛盾調解員,為社區建設和服務群眾奉獻余熱。三是打造特色化的黨員志願者隊伍。將具有專業技能和特長的志願者分類別整合起來,由社區黨委或網格黨總支牽頭,大力引進和組建政策宣傳、法律服務、文化娛樂、衛生保健、心理咨詢、敬老愛老、糾紛調解等特色化的黨員志願服務隊,為群眾提供人性化、零距離、全天候的服務。

(三)服務資源共建共享,實現為民服務“零障礙”。一是整合黨建共建資源。搭建黨建共建聯系平台,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積極與市區挂鉤單位、駐區單位黨組織聯系,簽訂共建協議,開展集中共建活動。根據共建單位的職能特點、資源優勢和群眾需求,制定供給、需求、項目“三項清單”,定期召開區域共建懇談會,開展共建對話、合作對話、深入對話,推動各領域基層黨組織信息、資金、人員、陣地等資源有效整合、多方共享,發揮最大效益。二是整合社會組織資源。成立區級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大力引進和培育社會組織,提供服務場所,簽訂服務協議,明確服務項目,落實考評機制,不斷壯大社會組織隊伍。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思維、開放思維,組建社會組織黨建聯盟、商圈黨建聯盟等10類黨建聯盟,將黨組織統一納入管理,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等城市基層黨組織參與社會治理作用。三是整合居民自治資源。強化廣大居民“主人翁”意識,由業主委員會牽頭,廣泛討論協商,制訂小區居民公約並引導居民自覺遵守。在無物管小區動員老黨員老干部帶頭,成立居民自管小組,實行自主議事、自我管理、自主服務。設立居民議事廳,推行居民定期“說事、議事、評事”制度,實現民事民議民決,暢通居民參與治理渠道。

(四)服務機制共建共享,實現為民服務“零滯后”。一是建立聯動服務機制。區級領導分別挂鉤服務一個街道﹔街道領導班子成員分別包干服務一個社區﹔街道中層干部和社區兩委班子成員結對服務一個小區﹔街道工作人員和社區專職工作者、條線協管員等集群服務一個樓棟,形成以區領導挂帥、街道工委負責、街社兩級共管、社區工作者齊抓的服務方陣,對網格各項事務包干負責、“一網打盡”。二是推行四方共治機制。開展小區網格黨支部、業委會、物管公司、業主“四方共治”,成立全省首家業委會協會,推行居民志願服務“積分制”,發動200余名網格黨支部書記參選小區業委會主任,依托熱心黨員、老黨員參與小區治理。全區累計打造“紅色業委會”140余個,黨員佔業委會人數50%以上小區162個。三是健全問題查辦機制。在全省率先建立社會管理服務中心,研發“社會管理綜合信息系統”。採取限時辦結、歸口辦理、多方協調等方式,實行問題銷號制度,對能現場處置的問題,由服務隊伍及時處置﹔對需要街道、區直相關部門辦理的事項,及時上傳區社會管理信息平台進行交辦,由街道班子成員跟蹤協辦。

三、成效與反響

“兩網融合”推行以來,我區獲得了“全國平安建設先進區”“全國法治建設先進區”“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全省2016-2017年度法治建設示范區”等榮譽,“兩網融合”也榮膺“中國十大社會管理創新獎”。

一是信息資源更加集中。全區按照5大項45類全要素網格服務管理事項清單進行梳理分類,網格每年收集信息20多萬條,通過網格化社會治理信息系統進行匯聚關聯,依托手機終端實行動態管理,並整合12345熱線、公安110、司法12348、陽光信訪、政務服務網等數據,在全區形成了一個100萬條信息的社會治理數據網,為推動城市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共享共用的便捷數據。積極構建區域化、一體化大黨建格局,推進各類資源在社區網格中下沉、集聚,實現黨建資源引領帶動社會資源、服務資源、信息資源的整合度和利用率,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公共服務的總量,提高了公共服務提供的精准度。

二是服務隊伍更加專業。制定“1+7”系列文件,建立崗位責任制度、考核制度、培訓制度,實施嚴格的招錄選任、職業發展、人員管理等措施,推動廣大社區工作者積極參加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在全區建立起了一支由372名社區工作者組成的高素質社工隊伍。整合“五老”、志願者等多方力量,形成了一支規模達2萬余人的網格服務團隊,涌現了老趙調解室、錢大姐工作室等一批服務典型,有力促進了社會和諧。此外,針對轄區內的特殊人群,制定特殊人群突發情況應急處置預案,建立了專業化的幫扶小組,按照逐一登記造冊、逐人建立檔案標准,做到幫扶軌跡全程留痕。全區2242名特殊人群實現跟蹤管理。

三是服務群眾更加貼心。推行社區網格“全科受理、全能服務”模式,實現了“全程代辦、全程幫辦、預約辦理”等便民措施貫穿網格服務群眾始終,涌現了新婚送祝福、滿月送生肖、生病送關懷、困難送溫暖、生日送壽面、亡故送挽聯 “六送”工作法等好的經驗做法。按照“四提四知”網格工作要求,對群眾做到需有所應、困有所助、難有所幫,經社會治理網格每年排查的3萬件問題,化解率在99.5%以上。同時,利用網格保障好區委中心工作。針對社區網格收集的各類數據,積極開展綜合研判、有效分析,累計在“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中成功偵破涉惡犯罪團伙15個,抓獲涉黑涉惡犯罪嫌疑人156人﹔開展精准扶貧2338戶、幫扶生活困難人員7370人﹔處理文明城市創建事項3000余件,實現了網格採集信息、發現風險的第一感知觸角﹔化解矛盾、消除隱患的第一前沿陣地﹔便民利民、解決問題的第一服務窗口。

四、經驗與啟示

啟示一:整合資源、聚合力量,提升服務能力水平,是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的有力抓手。大力弘揚改革創新精神,與時俱進推進黨的建設,是黨建工作的寶貴經驗和重要任務。黨建創新引領社會治理創新的根本目的就是更好地為群眾服務。但新形勢下群眾的生活方式、組織方式和利益訴求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服務群眾工作日益呈現出錯綜復雜的局面,深化“兩網”融合、推進共治共享,就是對黨的群眾工作的創新發展,通過全方位發揮黨組織和黨員引領作用,創新社會治理的方式、手段和機制,使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沉入一線、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優化機制做好服務群眾工作,不斷提高服務群眾的針對性、多樣性和有效性,是不斷提升黨的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的重要手段。

啟示二:資源下沉、力量下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是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的價值內涵。依托“兩網融合”,推進共治共享,將資源和力量下沉到社會治理的“末梢神經”,實現組織融合、力量融合、機制融合、資源融合,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服務優勢,暢通黨群聯系的“最后一米”,在幫助群眾問題解決的同時,不斷豐富黨群精神文化生活、弘揚社會正能量,促進了社會的和諧進步﹔通過凝聚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群眾的共識,在黨建治理網格和社會治理網格“兩網融合”中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切實提高各級黨員干部推動科學發展的水平,引導黨員干部群眾積極支持和投身發展,把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有力促進了區域經濟的領先發展,增強了城市的吸引力。

啟示三:服務群眾、團結群眾,密切黨群血肉關系,是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的永恆主題。深化“兩網”融合,推進共治共享,摸索出一整套解決問題、化解矛盾、協調利益的有效辦法:把群眾利益作為制定各項政策的出發點,問策於民,凡是制定民生的重大政策和舉措,事先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進行科學論証﹔把群眾需求作為各項工作的立足點,問需於民,做到有問題及時發現、有矛盾及時化解、有需求及時服務﹔把群眾滿意作為歸宿點,問效於民。將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衡量工作的重要標准,確保“兩網融合”、共治共享成為“民生得改善、黨員受教育、群眾獲實惠”的“民心工程”,推動著城市基層黨建水平的不斷提升,也必然伴隨著黨群關系、情感的深度融合。

啟示四:直面問題、健全機制,提高服務運行效率,是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的不竭動力。以黨建引領城市社會治理中出現的問題為導向,從完善已有制度為入手,逐步建立健全“聯動服務機制”“四方共治機制”“問題查辦機制”等一系列制度機制,明晰各級黨組織服務群眾的職責、內容、水平,高效搭建各級黨組織有效服務群眾的載體,為黨建創新帶動服務和發展機制的創新提供了動力和保障,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享得到的實惠的得以持續、豐富地展現,真正提升了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水平。

五、探討

“兩網融合”是清江浦區委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有效途徑,是能夠把政治、組織、能力、機制“四個引領”落到實處的有力探索。下一步,在如何繼續深化“兩網融合”機制的良性作用,擴大“兩網融合”的維度與深度,是需要繼續積極探索的話題。從2018年起,在“兩網融合”基礎上,清江浦區積極打造“全要素”網格,以“兩網融合、三化驅動、四方共治”為基本思路,構建“大網格、大黨建、大治理”格局,推動組織全面覆蓋,服務全面到位,治理全面提升,實現“組織建設好、資源融合好、機制運行好、問題解決好、群眾服務好”的“五好”工作目標,切實放大“兩網融合”效應,進一步增強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做優“全要素”網格。按照“一張網”“五統一”方向,大力推動“全要素”網格建設,把組織、民政、公安、司法、人社、城管、市場監管等涉及基層社會治理部門納入到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之中,通過網格採集、部門比對、統一扎口,及時上傳系統,做到“一人採集、各方應用、全網關聯”。上半年,全區345個城市網格全部優化到位,並設定15位數網格編碼,為數字化管理打下基礎。做深“大黨建”格局。深化黨建網絡和社會治理網格“兩網”深度融合,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示范帶頭作用,調動社會組織、轄區企事業單位等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加快形成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工作合力。全區13個城市街道、81個社區分別與67家市區機關單位、15個社會組織、20家企事業單位等建立挂鉤聯系,前三季度共開展“在職黨員回社區”120多場,為社區、居民解決困難1700多件。做強“大治理”體系。依托綜治工作、市場監管、城市管理、便民服務等載體,不斷強化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的力量,引領相關部門做好群眾工作並在服務中凸顯黨組織的地位,確保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實效不斷提升。全區累計完成276個小區治理任務,計劃2020年實現全區642個小區治理全覆蓋。

(責編:喬業瓊、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