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宏大主題

2019年08月01日16: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當人們出發很久、走了很長的路之后,當地位、時代、形勢發生重大變化的時候,就有可能慢慢變得淡忘甚至不知道為什麼出發和要去往何處,困惑於要不要和怎麼樣堅持下去。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98周年,我們歷遍了人世間的種種艱難險阻、曲折變化,到如今成為了世界第一大黨,領導著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國正在進行著偉大的事業,很快將迎來建黨100周年,拿什麼迎接建黨100周年?就是擺在全黨同志面前的重大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一百年的中國夢,完成重大使命就是對慶祝建黨100周年最好的獻禮。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要求我們看清走過的路,辨明腳下的路,認准前行的路,以更好地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此時,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十分必要,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戰略考量。需要從黨的理論淵源、光輝歷程、綱領要義和實踐發展四個維度,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背后的宏大主題。

一、從馬克思主義原理來看,人民性是其最鮮明的理論品格,決定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宗旨,與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使命具有內在一致性

馬克思主義是人民的理論,從其唯物辯証法、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到科學社會主義,都充滿著人的主體觀。馬克思從費爾巴哈那裡批判繼承了唯物主義,但摒棄了其形而上學的錯誤,從黑格爾那裡批判繼承了辯証法,但揚棄了其唯心主義的錯誤,發展形成了當時科學先進的世界觀和本體論、認識論:存在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於存在,世界統一於物質﹔矛盾是事物聯系的實質內容,事物是在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中變化和發展的,從而形成了唯物辯証法和歷史唯物主義,而這最后必然得到人民群眾是人類歷史的創造者、是主體之結論。因此,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創立的政黨——中國共產黨,自然就會擁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初心的天然屬性。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深刻反映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剩余價值論作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內容,揭示了資本增值的根本來源是對剩余價值的剝削,即對工人階級的剝削,由於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社會主義終究要取代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終將取得勝利,人民群眾獲得社會化再生產中本來就是他們創造的剩余價值,乃人類社會發展之必然。整部《共產黨宣言》充滿了對勞苦大眾利益的吶喊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追求。

馬克思主義為人類指明了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飛躍的途徑,為人民指明了實現自由和解放的道路。中國共產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必然要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必然要肩負起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必然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作為共同奮斗的行動指南。

二、從中國共產黨創立和走過的歷程來看,“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中國共產黨就是為此而生以此為力量之源的

中華民族也曾經有唐朝四方來朝的強盛氣勢,宋朝清明上河圖的繁華景象,但是,人類社會的發展並不會停下腳步等待時代的落伍者,清朝末期,由於閉關鎖國,完全錯過了第一次產業革命,沒有抓住生產力大發展、社會大進步的歷史機遇,由曾經的強國淪落成為腐朽沒落、列強任意欺凌的弱國。兩次鴉片戰爭,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迫使中國簽訂了《南京條約》《天津條約》等一系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的條約,逐漸淪為了備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政治黑暗,經濟凋敝,民不聊生。面對民族生死存亡之危險,中華民族優秀兒女、仁人志士奮起抗爭,不斷求索著救亡圖存,振興中華之路。康有為、梁啟超發動的戊戌變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前赴后繼,然仍是前路迷茫,路漫漫其修何遠矣,都因其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以失敗告終,歷史証明,民族資產階級難於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1917年,隨著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讓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隨著現代工業在中華大地萌芽出現,屬於中國的無產階級開始出現和發展,直至1919年,中國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9年5月4日,一場以青年學生為主,廣大群眾、市民、工商人士等階層共同參與的愛國運動在北京爆發,標志著一場新的偉大的反帝反封建斗爭的開始,有力促進了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與此同時,中國的工人階級第一次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1921年7月,在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船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於中國而言,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件,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然而,中國共產黨所走過的道路,也是充滿曲折的。在成立之初,黨內對馬列主義的運用一度陷入教條主義的錯誤之中,導致我們黨在建立初期屢犯錯誤、險象環生。王明等人機械的、教條地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脫離中國當時的社會實際,沒有正確認識到中國還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農業國家,工人階級雖已出現,但力量遠沒當時的蘇聯那麼強大。毛澤東同志正確地分析了當時中國的各社會階層,提出要工農聯盟,喚起工農大眾,為中國廣大的工農大眾謀解放、謀幸福,“打土豪,分田地”,從而真正正確地找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初心”,革命有了正確的方向和路線。1935年1月15日遵義會議之后,中國共產黨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從幼年走向成熟。1938年,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作的題為《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中提出“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隻有具體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經過延安整風成為了全黨的共識。將中國的革命實際情況同馬克思主義銜接,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革命的實踐中找到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與廣泛的統一戰線相結合的正確的革命道路,最終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轉變,完成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段歷史征程。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開始對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艱辛探索,並且在探索中清醒地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建立符合中國實際的先進社會制度,必須找到符合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的發展之路,在探索中,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了涉及經濟、政治、文化、國防、外交等方面的關於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觀點。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新中國迅速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百廢待興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力量,到50年代中期,中國完成了“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取得“三大運動”勝利,國家得到空前統一﹔老百姓對紅紅火火的好日子充滿期許。尤其是通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等一系列的政治、經濟制度建設,邁出了人民的當家作主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的堅實步伐。1957年后,我們黨雖然也由於缺乏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先后發生了把階級斗爭擴大化和在經濟建設上急躁冒進的錯誤,經歷了“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動蕩,但依然能夠在曲折中前進,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取得輝煌成就,為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回顧歷史,“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立黨之本從未改變、以人民為主體的力量之源從未改變、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從未改變,這是被人民選擇和擁護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歷經建國70年、改革開放四十年,走進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中國共產黨仍然沒有停下自己前進腳步的根本原因。

三、從毛澤東思想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想要義來看,為人民服務的初心是一脈相承的

1945年4月,黨的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與馬列主義一起作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並寫入《黨章》。毛澤東思想作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的成功結合,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中國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新的豐富和發展,其主要包括: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提出了統一戰線與武裝斗爭相結合的革命路線﹔2.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提出了人民民主專政﹔3.關於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4.關於政策和策略的理論﹔5.關於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6.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毛澤東思想的建黨理論是緊緊圍繞要建設一個具有廣大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政黨這樣一個基本任務來展開的。毛澤東同志不但重視政治建黨,也十分重視思想建黨,毛澤東要求黨員不但要在組織上入黨,而且要在思想上入黨,經常注意以無產階級思想改造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他指出,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建國前夕和建國后,鑒於我們黨成為領導全國政權的黨,毛澤東多次提出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務必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警惕資產階級思想的侵蝕,反對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這些重要思想,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建黨理論,為中國共產黨的建設指明了正確方向。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是貫穿於上述各方面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總結為三個基本方面,即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性是毛澤東思想的活靈魂,是毛澤東思想的本質屬性。毛澤東有很深的人民情懷,在他的言語中人民群眾是置於最高位置的:“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我們的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新中國成立后,原國民黨軍將領鄭洞國提問共產黨為什麼能夠取得革命勝利時,毛澤東同志回答,“拜人民為師,這就靈了”。在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同志說到,“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

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旗幟鮮明地傳承了我們黨的初心血脈。鄧小平理論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把“三個是否有利於”作為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標准,其中之一就是“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並指出“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是關系黨生死存亡的問題”,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個代表”論述闡明了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其中核心內容之一就是“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強調必須堅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科學發展觀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要求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繼續承載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指引我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從建黨百年邁向建國百年,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同心共筑中國夢。黨的十九大報告用“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基本內涵和基本方略系統闡述了其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其中,“八個明確”的第二個明確,就是“明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十四條基本方略中的第二條、第五條、第八條,先后提到要“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體現了黨性和人民性的統一,再次深刻闡明了人民作為歷史的創造者,是決定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黨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再次深刻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增加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從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我們一定要始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一份合格的答卷”的庄嚴承諾,到2018年3月2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上“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的鏗鏘宣言,再到2019年3月22日在回答“羅馬之問”時“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擲地有聲﹔從“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中國夢,到“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主張,無不體現了習近平同志真摯的人民情懷,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精神密碼和思想要義,宣示著在風雲激蕩的新時代,我們黨仍然初心不改,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無產階級政黨,永不變色!

四、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和實踐性,需要我們黨永葆初心一以貫之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些發自肺腑之言和基本判斷無不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初心的堅守和對於使命的擔當。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定不移從嚴治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尤其是堅定不移反腐倡廉,“打虎”“拍蠅”“獵狐”一起抓,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重遏止、強高壓、長震懾﹔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嚴整“四風”並嚴防反彈,堅決克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取得積極成效,政治生態開始呈現出海晏河清,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新變化新氣象,全國上下為之振奮,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步入新常態。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國政府“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和效果,老百姓辦事更加便捷了,開始彰顯“人民政府為人民”的特性。一些原來手續繁瑣的政務服務事項,通過“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路”已實現“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如在廣東,基於人臉識別、郵政快遞等技術與服務支持,居民足不出戶就可通過地方公安APP在兩周內辦結戶口遷移手續﹔出入境簽注、個稅清單打印、身份証遺失換領等200多項業務,通過就近的政務服務一體機就可辦理,而不必再前往相關部門﹔酒店辦理入住忘帶身份証、醫院看病買藥沒帶醫保卡等不再是什麼麻煩事,社保繳納、公積金查詢和領取、交通違章處罰等687項高頻民生服務,均可通過“粵省事”APP便捷辦理。

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教育文化、市場監管、醫療保障、退役軍人服務、移民服務等領域,更高質量的公共服務需求得到積極回應,最近,中央做出了將央企的部分資本金劃轉充實社保基金的決策部署,這又一次充分體現出我們黨推進建設、改革的人民立場和價值取向。持續不斷的脫貧事業、精准脫貧攻堅戰也將在2020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兌現“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重大承諾,完成人類社會堪稱奇跡的偉大事業,目前,也隻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做得到。堅決打好防范重大風險,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積極構建全覆蓋的全面社保體系,成為社會民生的重要兜底,發揮了社會穩定器的巨大作用。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開展污染防治,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意志堅決打贏防治污染攻堅戰,努力維護和改善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總體而言,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都得到顯著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國民經濟總量達到世界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突飛猛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日可待。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在長期執政條件下,我們黨仍然面臨“四大考驗”“四種危險”,各種弱化我們黨的先進性、危害我們黨的純潔性的因素無時不有,各種違背初心、背離使命的危險無處不在,需要我們黨員同志增強自我革命精神,自覺正視問題,敢於刀刃向內,以保持中國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和蓬勃朝氣。受國際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國內改革進入攻堅期,結構調整陣痛釋放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需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公權領域和公共服務領域,國家改革取得巨大進展,社會營商環境明顯改善,減費降稅政策減輕企業負擔、制定政策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但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同樣重視在經濟、商業、金融等領域對於人民群眾利益的重視和保護。在經濟商業金融領域的活動中,相比於財力雄厚、有組織體系的企業,消費者、群眾往往處於弱勢地位,權益更容易受損、維權更加困難,諸如股市、房地產、商品質量和安全、水電油氣通訊等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經營活動、個人隱私與信息安全保障、醫療教育養老等公共資源安排支出等方面,切實維護好人民群眾利益還做得很不夠,甚至忘了初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億萬人民群眾在注視著我們,人民群眾也主要通過三大領域來看我們是如何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公權力行使領域﹔公共服務領域﹔經濟商業金融領域,尤其是第三個領域:經濟商業金融領域,現在的認識還很不到位,法治建設還相當欠缺,也是我們黨面臨的“四大考驗”之一。

在上述宏大主題中,在新時代長征路上,在即將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和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偉大夢想共同奮斗,隻有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錘煉忠誠干淨擔當的政治品格,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才能不負人民、不負時代的重托。(楊海雄 楊丹妍 羅明運 聶蔚 余仁偉 臧德祿)

(責編:閆妍、秦華)
相關專題
· 黨建評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