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第五屆全國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施黨建撥亮行動 鍛造城市紅色堡壘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委組織部

2019年07月31日08: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上海會議首次提出了“城市基層黨建”的概念,會議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發展,為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增強城市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使人民群眾更加自覺地熱愛黨、跟黨走。農村和城市是基層黨建的兩大陣地,相對於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在縣級層面城市基層黨建組織體系還不健全,機制還不夠完善,保障還不夠有力,特別是城市黨建的有形、有力、有效建設方面還存在短板。鞏固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強化基層黨建陣地建設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全國組織工作會議要求,加強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建設高質量黨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舉措。近年來,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有關要求部署,突出黨建引領,打牢紅色印記,全面強化城市基層黨組織政治建設、突出政治功能,著力擴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覆蓋面和影響力,使城市基層處處可見黨的形象、事事貫徹黨的要求、時時傳遞黨的聲音,努力把城市基層黨組織陣地打造成為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的“紅色家園、紅色地標、紅色驛站”,構建黨員“十分鐘服務圈”,為推動組織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証。

一、背景動因

大豐區位於江蘇沿海中部,是長三角城市群規劃中蘇北唯一城市鹽城的濱海新城區,也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城市區。大豐城市建設與城市治理滯后於經濟社會發展,近年來,大豐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鹽豐一體化發展,按照“融入大市區、展現原生態、體驗慢生活”的理念,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質,高標准精細化推進城市管理,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海濱城市區。實現城市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發揮和保障支持。但對照城市快速發展和群眾多元需求,大豐城市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仍有薄弱環節,主要表現:一是陣地面積不達標,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人口融入城市,許多老舊小區的社區黨建陣地越來越難以滿足社會治理和服務居民的需要,而老城區內“寸土寸金”也很難找到合適的拓展空間﹔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由於隻注重公共服務功能,而忽視了政治功能,作為銘記黨的歷史、傳播黨的聲音、凝聚黨的共識、匯聚黨的力量的新領域、主陣地,黨建宣傳、引導、展示功能發揮不夠﹔一些專業市場、商務樓宇等城市新興領域黨建工作還是盲點,更缺少區域化黨建陣地。二是功能布局不合理,黨群服務中心缺少統一規劃設計,多是新建商品房小區“邊角料”,位置不好且空間分散,有些雖然面積達標,但實際使用空間有限,空間上布局不盡合理,導致一些功能缺失。三是作用發揮不到位,基層黨建陣地重管輕用,使用效率不高,聚攏效應沒有體現出來,活動開展不經常,陣地冷冷清清,人氣不足。這些問題制約著陣地建設的提升,影響了基層黨組織在群眾心中的威信和形象,必須適應城市基層黨建面臨的新情況新變化新要求,想方設法予以解決。

為此,大豐區委緊緊圍繞鞏固黨在城市的執政基礎,必先加強城市黨建陣地建設的思想,緊扣“區域綜合體、百姓會客廳、黨建主陣地”的功能定位,以黨建撥亮行動為抓手,加快推進城市紅色堡壘三年提升計劃,夯實基礎,補齊短板,增強組織力,進一步增強黨建陣地吸附效應,使其成為吸引群眾、凝聚人心、助力發展的“紅色引擎”。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城市黨建陣地建設關乎黨在城市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形象。近年來,我區結合城市黨建撥亮行動,堅持以“四個一”推進黨建陣地建設,進一步規范基層黨建陣地,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統一標識品牌、規范日常管理、提升服務品質,使居民能夠享受到便捷、高效、貼心的服務,提高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整體水平邁上新台階。

一是樹立“一盤棋”戰略思維,小社區打造大平台。組織對全區工業集中區、城市社區、重點場所、商務樓宇、專業市場商圈等新興領域黨建陣地建設情況開展調研,分類制定建設標准,街道黨群服務中心面積不低於1500平方米,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面積每百戶不低於30平方米,省級經濟開發區黨群服務中心面積不低於200平方米。在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兩新”組織集聚地建設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原則上一般不低於100平方米。將未達標的街道社區納入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社區發展專項規劃,召集規劃、國土、住建、民政等部門召開協調會,研究解決方案,並提出單建、配建、擴建、改建、購買、調整、共享等七種計劃建設改造方式。目前,分類推進街道社區、園區、場館、專業市場等區域性黨建陣地,建成大中工業園區城南黨員之家等園區黨建陣地﹔明星國際家具城、大豐愛心素食館、明德書院等一批新興領域黨建陣地。同時以“四館”為試點,分類定制“黨建套餐”,知青館挖掘“北上海”建設歷程等獨特黨性資源,開辟黨建長廊,以黨建文化引領知青文化,以知青文化烘托黨建文化﹔檔案館通過設置黨史主題展廳,真實再現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大豐”的風雨歷程。圖書館、博物館在新館建設過程中,專門預留黨建陣地位置,在形式、結構、內容上處處體現濃濃“黨味”。社區黨建陣地在空間布局上,盡量縮小辦公面積,在功能設置上體現人性化、多樣化。先后籌資500多萬元,置換、改建、擴建一些不達標的黨建陣地,高標准配置辦公桌椅、LED顯示屏、投影儀、電腦、打印機等現代辦公服務設施,優化了社區黨群服務環境。

二是建立“一張網”管理體系,小網格做活大服務。為實現黨建工作與社會管理的無縫銜接,大豐結合社會網格化綜合治理工作,大力實施社區黨建“網格化”管理。按照250戶居民為一個單元設立“子網格”的要求,將城區劃分為253個單元網格,其中總網格長由區委分管領導親自擔任,二級網格長由街道主要負責同志擔任,街道其他分管班子成員擔任二級副網格長,25個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擔任三級網格長,所有社區工作人員、社區輔警、部分社工人員分別兼任網格員、黨建指導員。堅持項目化服務理念,實行網格服務事項清單管理,專門編排了網格黨建類、網格關愛類、網格服務類3大類共55項為民服務清單。截止目前,共實施網格服務項目140多個,投入為民辦實事資金200多萬元。組織實施了“紅色版圖”行動,引導街道社區摸清轄區內各類黨組織和公共服務設置分布情況,並標注上牆,做到底子清、情況明。組建社區“救急難”互助會,重點針對困難家庭和特殊家庭、重點信訪戶、組織開展“認人、認門、認事、認親”大走訪活動,收集居民意見建議,幫助困難居民解決存在的實際困難。在此基礎上,以居民群眾多樣化需求為導向,發揮黨組織核心作用,組織網格內在職黨員、老黨員、法律工作者、居民小組長成立民情理事會,定期召開會議解決居民在工作、生產、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三是推行“一把尺”建設標准,小陣地服務大民生。實施“黨建元素撥亮”行動,統一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名稱、標識,突出黨建元素和服務理念,彰顯紅色印記。結合當前社區承載黨建、群團、社會事業、社區建設、社會保障、社區服務、社會穩定、居民自治、人武等9大類近100項工作,按照“社區辦事大廳、青少年活動室、老年活動室、警務室、社會保障服務站、衛生計生站、志願者服務區”等7個基本功能和文體娛樂、養老育幼等個性化服務的“7+X”功能布局,合理設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積極與人社、民政部門協調,在各社區成立了勞動保障工作站,配備了社區勞動保障和民政協理員,實行“職能、人員、經費”三同步。充分用好社區為民服務專項資金,積極發揮資金在黨建宣傳、典型培植、溫暖人心、黨建活動開展等方面作用,激發社區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時代擔當,把廣大群眾凝聚到黨的旗幟下。建立黨員志願者定點服務機制,將每月20日確定為“黨員志願服務日”,提前公示服務項目和參與黨員,為居民群眾提供“菜單式”志願服務。以開展機關黨員干部“八小時”外社區義務服務活動為載體,組建了一支以黨員骨干為主體的治安巡防、康復醫療、法制宣教、家政服務、文體娛樂志願者隊伍。今年以來,我區結合大走訪活動、文明城市創建等活動,推動機關、事業單位275名在職干部到社區報到開展志願服務810多次,收集並協調解決問題200余件。大華社區推出“e線”工作法,構建起了社區公開、高效、方便、透明的“一站式”為民服務體系。濱河社區組織志願者開展“快樂兩小時”服務,為雙職工子女提供放學后的學習、娛樂、托管等服務,解決雙職工后顧之憂。新德社區的“好蘇嫂”黃小燕,與“易學吧”培訓機構聯系,為社區內貧困家庭孩子進行義務輔導,5年間累計幫助2000多人。

四是構建“一體化”運行機制,小團隊領銜大黨建。建立以社區黨組織為領導核心,社區居委會、業主委員會和物業管理公司共同協商處理社區事務、共同參與社區建設的“四位一體”社區管理模式,全面推行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25個城市社區與駐區單位簽訂了社區聯建共建協議書,開展結對共建活動。每年召開1-2次聯席會議,就社區建設的重大事項展開討論,共同協商研究,同時,吸納72名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擔任兼職副書記或委員,實現社區“大黨委”全覆蓋,推動駐區單位與街道社區黨建融合發展,不斷加強社區黨組織的統籌領導能力。積極推行社區黨建品牌創建活動,東寧社區的“居民說事日” 、大劉社區“愛心服務隊”、健東社區創辦的“家庭鄰裡節”、育紅社區創辦的“京劇票友協會”,都各有各的精彩。加強在商務樓宇、商圈市場和互聯網業等新興領域建立黨組織,做到城市發展到哪裡、黨建工作就推進到哪裡,依托大中工業園區,引進了第三方社會組織“紅色驛站”,增強區域黨建活力。成立了“青鬆藝術團”、“木蘭舞龍隊”、 “濱河太極隊”、“黃海明珠水兵舞團”等20多支社會文藝團體及 “大豐義工聯”、“希望來吧”、“藝緣關愛”等志願服務組織,吸引了大量黨員群眾踴躍參加,廣受居民歡迎。

三、思考啟示

(一)堅持政治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我們將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城市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突出黨建元素,統一標識,懸挂於建筑物外牆醒目位置,增強轄區內黨群服務中心的整體效果。正確懸挂黨徽、黨旗,強化黨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黨員意識,統一佩戴黨員徽章。及時規范更新黨務、村(居)務、財務公開欄,接受黨員群眾監督。推進黨支部政治建設標准化工程,進一步規范黨組織生活,堅持好每月20日“黨組織統一活動日”,進一步增強組織生活儀式感,引導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二)堅持共建共享。以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機制建立為契機,加快完善組織共建、黨員共管、資源共享、事務共商、服務共擔的工作機制,切實解決區域內居民反映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的難點問題。鼓勵駐區單位加大對轄區內黨建陣地建設支持力度,推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黨組織等與街道社區黨組織長期開展陣地共享,相互開放,統籌使用。積極適應共建共享要求,整合區域黨建陣地資源,推行“一室多用、集中服務”,探索“一方所有、多方管理、各方使用”模式,提高基本陣地使用效益。

(三)堅持精准高效。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建設城市黨群服務中心,最終還要體現到為城市居民和服務對象提供精准高效的服務。結合每個街道社區、公共場館、專業市場、商務樓宇等實際,公開黨群服務中心的開放時間和服務項目、服務承諾、服務流程等。積極推廣“網格化治理、組團式服務”等服務方式,開展專業化技能培訓、文體活動等服務,擴展政策咨詢、法律維權、健康保健等服務項目,延伸開展低保、醫保、社保和困難救助等社會化服務。圍繞服務城市發展、鄉村振興,為基層治理、文明城市創建、美麗鄉村建設等提供服務。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等基本陣地,積極組建教育文化、居家養老、社情民意、黨建宣傳等各類志願者團隊,通過線上動員發布和線下項目統籌,吸引社區居民和駐區單位職工參與志願服務。

(四)堅持規范管理。建立健全基本陣地內部管理、服務、安全等相關規章制度,落實首問負責、限時辦結、服務承諾、責任追究等制度。對納入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的黨群服務中心,加快實現政務服務、公共服務事項一號申請、一窗受理、一網辦通。依托各級黨建網站和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台,定期發布區域內黨建工作情況和開展主題活動、志願服務、公益項目認領等內容,作為黨群服務中心的延伸。探索信息化網絡服務體系,突破服務黨員群眾的空間局限,實現“零距離”。 

(責編:喬業瓊、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