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山東濟寧:裝上城市基層治理的“紅色引擎”

2019年07月31日14:5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山東濟寧市在推進“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示范市”建設實踐中,積極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方式途徑,探索實踐了“一核引領、多網融合、四治共促、精准服務”模式,堅持以建強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以實施網格化管理、區域化統籌為基礎,以推進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為抓手,給群眾提供精准化零距離服務,為城市基層治理裝上了“紅色引擎”,努力打造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

明確職責,夯實基礎

著力建強街道社區黨組織

一站式服務大廳、黨員教育體驗區、社區衛生服務站、閱覽室、書畫室、健身房、手工坊、兒童家園、老年人活動中心、舞蹈室、多功能會議室……走進北門社區睦鄰中心,3000平方米的服務大樓功能一應俱全,這裡已成為凝聚黨心服務群眾的主陣地。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城市治理的根基在於基層組織,重心在街道社區。近年來,濟寧市圍繞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在城市管理服務、凝聚居民群眾、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領導核心作用,引導街道社區黨組織聚焦主責主業,配齊配強工作力量,不斷提高街道社區黨組織履責干事的能力,統籌協調各方資源、力量的能力。

規范明確職責,聚焦主責主業。規范明確城市街道黨工委8項職責、社區黨組織6項職責,將街道黨組織的重心轉移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社區黨組織的重心轉移到教育管理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上﹔全面建立街道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厘清區街兩級職責權限,強化街道對公共服務事項的綜合管理權,對職能部門派駐街道機構負責人的任免、提拔、獎懲等,事先征求街道黨(工)委的意見。實行社區事務准入制度,細化准入事項清單。明確社區承擔的62項服務事項,對職能部門委托社區承辦的其他事項,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辦理﹔切實為社區減負,使社區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做好服務群眾和社會治理等。強化隊伍建設,增強工作力量。突出黨建工作責任落實,優先選拔重視黨建、熟悉黨建的同志擔任街道黨工委書記,優化調整街道職能、機構設置和力量配備,專職從事黨建工作人員不少於4人,健全社區工作者職業發展體系。注重資源整合,確保經費保障。市、縣設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並建立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增長機制﹔建立社區黨組織工作經費和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制度,確保基層黨組織有能力為群眾服務。

織網連心,全域覆蓋

形成沉底到邊的網格化管理組織體系

網格化,是一種城市綜合治理的重要方式。為解決大社區、小服務之間的矛盾,濟寧市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推進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相互融合,做實網格化黨建,一網兜起區域大小事。

縱向到底,建立上下貫通、一抓到底的組織體系。優化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設置,採取“專職委員 + 兼職委員”模式,吸納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組織,以及有代表性的黨組織負責人作為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委兼職委員﹔建立網格黨支部,以樓棟或院落為單位劃分黨小組,構建“街道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院黨小組”的四級組織架構,把黨組織的觸角延伸到轄區每個角落,目前,全市26個有城市社區的街道,共建立1844個網格,成立網格黨支部1353個、樓院黨小組4943個。全市共配備網格員1495人。橫向到邊,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依托街區、片區、商務樓宇、商圈市場、居民小區等劃分網格,建立起社區結“網”、街巷連“線”、小區布“點”的全覆蓋網格體系,將生活、工作在轄區網格內的各類黨員全部納入網格黨支部管理﹔在現有黨建網格的基礎上,整合組織、人社、綜治、城市管理等部門單位在社區設立的網格,推進“多網融合”,打造各種信息依托網格統一收集匯總分理、全方位服務的“工作網”。兜底管理,實現區域性黨組織全覆蓋。在商圈市場、各類園區、商廈樓宇等“兩新”組織集聚的地方組建綜合黨委,建立65處區域性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優化設置黨組織,織密扎緊城市基層黨組織全覆蓋組織網絡體系,為加強基層治理、維護社會穩定、服務群眾提供組織保証。

互聯互動,共建共享

完善系統建設和整體建設機制

近年來,濟寧市圍繞推進街道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動,打通駐區單位、垂管行業、城市社區的“圍牆”和“壁壘”,在共建共享中推動工作融合。

全面推行部門聯系社區、黨員到社區“雙報到”。通過服務項目雙向認領、“契約化”共建、互學互評等多種形式,開展共駐共建活動,強化雙方資源整合。按照“群眾點單——社區下單——街道派單——單位接單”的模式,提供精准化服務,解決群眾反映問題。全市1.9萬名機關在職黨員全部到社區報到,參與社區活動。建立行業系統部門與所在街道社區黨組織定期溝通協商黨建挂職機制,壓實行業部門黨組織與街道黨組織互聯互動責任。建立黨建工作聯盟和區域治理委員會。在商圈、園區等成立黨建工作聯盟,建立區域化黨建工作體制,充分發揮黨建工作的優勢,使區域內不同領域不同系統的各種組織成為緊密型的發展聯合體,結合推動黨建工作將融合區域治理的相關內容,借聯盟各種力量,實現資源和信息優勢互補,提升區域治理水平。

四治互促,統籌聯動

健全完善多方參與治理機制

城市基層黨建涉及區域、系統、條條、塊塊等多個方面,需要統籌協調各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濟寧市建強街道社區黨組織,發揮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作用,加強對轄區內自治組織、群眾組織、社會組織的領導,把各方資源力量整合起來,調動各方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凝聚起城市基層治理的合力。

發揮自治的基礎作用。圍繞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協商民主、居民自治機制,在城市社區全面推廣“樓長制”,引導居民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當好黨的聲音傳遞員、樓宇事務組織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信息員、平安穩定巡防員,促進社區和諧穩定。建立街道社區黨組織主導下,居民代表、街道社區干部、相關部門人員共同參與的“居民說事”制度,調動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今年以來,全市242個社區已組織“居民說事”1600多次,共協商解決背街小巷綠化少、小區停車難、廣場舞擾民等事項1080件,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把一大批矛盾問題化解在了最基層。注重德治的先導作用。挖掘儒家傳統文化的優勢資源,在社區建立“和為貴”調解室,將傳統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作為推動地方善治的重要力量。廣泛開展“鄰居節”“濟寧好人”“四德文明榜”等各類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不斷提升群眾道德素養,厚植基層社會治理的道德底蘊。強化法治的保障作用。選聘律師擔任街道社區法律顧問,組建律師宣講團,開展形式各樣的法制宣傳活動,實行民警聯系社區、民警包保網格,助推社區建設法制化、正規化。加強社區與司法所、派出所和基層法庭等專業力量的調解協作,吸納社區老黨員和“兩代表一委員”,利用“熟人”優勢做好“身邊事”調解。用好智治的支撐作用。強化“互聯網+”黨建平台,以縣(市、區)為單位,整合黨建、民生、綜合治理等信息資源,統一建立綜合性、智能化的區域化信息平台。結合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行“O2O線上線下同步”、“最多跑一次”、“馬上辦、網上辦”等舉措,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台和便民服務網絡,真正實現“群眾點單,信息跑路”,提高了服務群眾的效率和水平,贏得了群眾滿意。以智能化建設提升基層社會治理的活力和效率。

共建共享,精准對接

以服務實效贏得群眾滿意

群眾的呼聲就是行動的號令聲。近年來,濟寧市不斷健全服務網絡,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方式,切實為居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發揮黨組織在服務群眾中的主體作用,打通了黨建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把群眾緊密團結凝聚在黨組織周圍。

貼近居民需求開展服務。健全落實社區“兩委”成員和專職工作人員工作制度,推行服務事項“前台一個窗口受理,后台分類辦理”等模式,開展清單式、菜單式服務,建立需求、資源和服務“清單”,推行黨建項目認領,群眾點單,社區服務,實現了需求和服務的無縫對接。借助專業化社會組織、志願服務組織服務群眾。依托街道黨群服務中心建設社會組織孵化中心,培育扶持生活服務類、社會公益類、文體活動類社會組織,同步培養發展黨員,推動社會組織和黨組織、黨員“一體三孵”。注重加強社會志願服務隊伍建設,242個社區全部組建了志願者服務隊,廣泛開展多形式志願服務活動。任城區竹竿巷社區成立“愛心驛站”,創建“七彩服務、陽光社區”黨建服務品牌,組建7支志願者隊伍,涌現出了“愛心大媽王福銀”等一批五星級志願者。打造“紅色物業”服務。積極推動物業服務管理納入城市基層黨建、融入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在符合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推動建立黨組織,由社區黨組織對物業服務進行評價,反饋給物業監管部門,把社區物業公司打造成為黨組織的一支“紅色工作隊”。 通過在居民小區、網格內落地建設“紅帆驛站”,網格黨支部有了綜合活動場所,具備了辦公、為民服務、學習交流、議事協商、休閑娛樂等多項功能,充分發揮出了黨員加油站、政策宣傳站、民情收集站、群眾服務站的作用,把陣地觸角延伸到服務群眾最后100米,讓群眾感受到了黨組織就在身邊、黨員服務就在眼前。(中共濟寧市委組織部供稿)

(責編:閆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