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瑜
2019年07月31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中宣部理論局組織編寫的理論讀物《新中國發展面對面》(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面世了。這為廣大讀者了解新中國歷史發展進程、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四個自信”提供了重要知識和思想資源。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品讀這本書,深深被其理論深度、文化氣度、情感溫度、歷史厚度所打動。掩卷而思,該書中蘊含著講好高校思政課的“金點子”。
以理服人,用辯証思維直達本質。理論隻有徹底,才能說服人。而理論要真正做到徹底,就要運用唯物辯証法,抽絲剝繭、條分縷析、層層深入,對時代問題作出有說服力的回答,彰顯思想的力量。《新中國發展面對面》不搞抽象說教,而是直面問題本質,進行深入、透徹、深刻的分析,體現了編者高度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例如,對於中國經濟發展之“謎”這個國內國際普遍關注的問題,該書從中國經濟運行機制和內在邏輯出發,概括出“兩面開花”“兩手齊抓”“兩頭突破”“兩方用力”的特點,對於我們深入把握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規律具有重要啟發意義。跟《新中國發展面對面》學講思政課,就要直面問題,運用邏輯的力量、思維的力量,解學生之疑、釋學生之惑,幫助他們解開思想扣子,明確人生努力方向。
以文化人,用文學語言增添魅力。《新中國發展面對面》不同於一般的理論著作,它大量運用文學語言,具有文學魅力。例如,該書篇章主標題採用“天翻地覆慨而慷”“當驚世界殊”“九萬裡風鵬正舉”等詩詞名句,使讀者翻看目錄就能聞到“文學味”。文學語言的魅力,還體現在修辭手法的運用上。以第一篇為例,結尾段以“歷史的長河,翻滾著昨日輝煌的浪濤﹔時代的琴弦,彈奏出今朝奮進的旋律”起首,採用對比、比喻等手法,使話語頗具形象生動之效果。跟《新中國發展面對面》學講思政課,就要學會引經據典、旁征博引,善用文學語言,使思政課“亮麗”起來,讓學生在體悟語言美感中得到思想啟發。
以史育人,用歷史敘述喚起記憶。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清醒劑。《新中國發展面對面》以大歷史觀的宏闊視野,深刻闡釋中華民族近代以來從衰敗到復興的歷史進程,讓讀者在歷史的厚重感中增強家國情懷。該書注重聚焦歷史細節,還原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歷史故事。例如,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中央即將從西柏坡前往北京。啟程前夜,毛澤東同志久久不能入睡,想著我們黨決不能重演李自成進北京的歷史悲劇,生動反映出我們黨強烈的憂患意識。該書開設“歷史瞬間”“老物件”等小欄目,注重把歷史記憶生動展現在讀者面前。跟《新中國發展面對面》學講思政課,就要涵養歷史思維,以貫通古今的智慧講清楚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進而促使學生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跟黨走。
以情感人,用人文情懷觸動心田。情感是文章的命脈,沒有感情的文章,就無法打動人。翻閱《新中國發展面對面》,編者對黨、國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躍然紙上。“互信總能解開心結,交融總能化解隔閡,和平總能戰勝爭斗,兩岸必將共同迎來祖國統一大業的光明前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未來”等充滿感情的語言,激蕩起國人的愛國情懷﹔“人民是共和國的真正締造者”“天地之大,黎元為先”“一枝一葉總關情”等,字裡行間,彰顯出濃厚的民生情懷。跟《新中國發展面對面》學講思政課,就要帶著感情、帶著溫度教書育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拉近理論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教學中感到親切、備受鼓舞。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31日 08 版)
相關專題 |
· 《新中國發展面對面》 · 黨的建設數據庫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