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用焊花為大國重器增輝——記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電焊工張懷紅

李 剛

2019年07月16日08:2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用焊花為大國重器增輝

7月12日,彭城大地進入一年中最熱的季節。徐工集團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焊接車間裡,省優秀共產黨員、電焊工張懷紅身穿十余斤重的電焊服,為我國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徐工1600噸9橋起重機焊接主吊臂。

兩個月前,正是這款起重機,於河北柏鄉風電場首次完成高達140米的風電安裝,實現作業效率和起重性能的新突破。

焊道達40萬米

“狀元”焊工滿胳膊傷

張懷紅身著短袖廠服,胸前佩戴黨徽。從胳膊上斑斑點點的傷疤中,可以看出他不凡的經歷。“這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他說得雲淡風輕。

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林海介紹,電焊工是工作環境最差、工作強度最高、工作壓力最大的群體,也是機械制造企業中最難招到人的工種。2000年從徐工技校畢業進入徐工集團后,張懷紅堅持奮斗19年,成長為產業工人中的一面旗幟。

烈日下,記者走進高17米、佔地7200余平方米的焊接車間。車間內焊花飛濺、刺得人睜不開眼睛,室內溫度很高,人停留幾分鐘便會汗如雨下。張懷紅帶領徒弟蔣威正在為即將實施焊接的1100兆帕高強度鋼板烤火預熱。“要達到100攝氏度,才能保証焊縫平滑,不開裂。”張懷紅說,“一根筋”的徐工人憑著決不打折扣的初心,保証每條焊縫都達到標准。

張懷紅每天第一個到崗,平焊、立焊、橫焊、仰焊,一項一項地練﹔站、仰、蹲、趴,一招一式地做。為了增強焊接時的穩定性,他在手臂上捆沙袋、舉磚塊,以此增加胳膊的負重能力。弧光傷眼、手腳燙傷是家常便飯。

2016年,第三屆江蘇技能狀元大賽上,參賽者要在7小時內焊接出一個類似東方明珠的物體。它個頭雖不大,但包括22道焊縫、6個位置5種焊法,使用高強鋼、碳鋼、不鏽鋼等多種材料,形狀涵蓋管道、球體等。在4平方米的工作間內,張懷紅憑借獨門秘籍——藥芯焊絲大口徑管垂直位置的單道蓋面焊接技術,一舉奪得冠軍。

19年來,經張懷紅手工焊過的焊道已超40萬米。

指尖拿捏電與火

8毫米高強鋼板上做“手術”

工友們稱張懷紅的工作是“做手術”,它確與手術類似,而且在某些方面有過之而無不及。

生產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減輕自重、降低油耗都是極大的挑戰,因此對焊接技術要求更高。企業技術質量廠長呂金波說,徐工1600噸9橋起重機在極限工況下實現自走,完成140米高的提升作業,整體輕量化設計下,1100兆帕高強度鋼材焊接成為最核心的工藝。

高強度鋼材僅8毫米厚,最長的一節吊橋卻達16米。焊縫需要不間斷一次成型,且焊接后和使用中下彎撓度不能超過4毫米。一條吊臂價值50萬元,主吊臂上焊縫總長度超百米,兩端還有圓弧形焊縫。對電流掌握稍有不足,就會焊穿鋼板,損耗原料。

面對“急難險重”任務,張懷紅又一次站了出來。

憑借自己熟練掌握的氬弧焊、手弧焊、氣保焊等焊接方法,他創新推廣單面焊雙面成型新技術,使工友不必再鑽到直徑僅1米的桶體內部作業,把焊接時間縮短一半﹔他總結的分散焊新工藝,降低鋼材變形,把吊臂下撓度控制在2-3毫米之間……

張懷紅還研讀焊接學術論文和科技雜志,記滿8本筆記,一批批新的焊接工藝從中誕生。他帶領的超大噸位機械焊接團隊,以完美的質量保証施工安全,為徐工超級移動起重機獲得第五屆中國工業大獎作出重要貢獻。目前,這支團隊正在向1900兆帕高強鋼焊接技術邁進。

守細微擔大任

產業工人為國造重器

2017年5月的一天,張懷紅把三個徒弟叫到跟前,當場指出一條外表完美的焊縫存在的問題。徒弟們趴下身子觀察才發現,在收尾處有一條比頭發絲還要細的裂紋,長度大約4毫米。他嚴肅地說:“裂紋在任何焊縫中都是嚴禁出現的,更何況焊接的是高強鋼,缺陷不分大小,隻要發現就要及時清除。否則可能造成臂尾脫落、翻車,危及人員生命。”

作為一名電焊高級技師,張懷紅主動承擔起團隊“領頭羊”作用。他長期擔任企業電焊工導師,組建電焊精英團隊。他還創新採用“培訓+輔導+實戰+認証”的行動學習模式,實施“人課合一雙認証”內訓師培訓。近年來,他累計培訓專業技能人員350余人次,先后培養出技師6名、高級工24名、多能工50余名。

2015年至今,企業進行智能工廠建設,6條生產線改造完成后,將使用100多台套機器人,全廠焊接工人從1400名降至300名左右。“屆時,對高技能焊工群體的需求更加迫切。”呂金波介紹,張懷紅和研發人員合作,無償提供自己所掌握的高強度鋼板焊接變形控制技術數據,幫助生成多項公式,為機器人提供操作模型,促進人機合作模式下的智能生產。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