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以真心投身扶貧一線——記蛟河市拉法街道海青村駐村第一書記於洋

2019年07月15日08:27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以真心投身扶貧一線

5個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和3個扶貧項目“上馬”,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實現了從零到20萬元的大幅提升,貧困戶人均收入由2016年不足3000元增長到5125元﹔村內環境從曾經的“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到“村有廣場巷路通,屯屯道邊有路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曾經的落后村在年末考核中被評為街道“政績突出班子”,並先后獲得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勞動模范集體榮譽稱號﹔他靠著韌勁、實勁、干勁,先后獲得吉林市勞動模范、吉林市優秀共產黨員、吉林市優秀駐村第一書記、吉林市實干擔當典型人選等榮譽稱號,贏得了全村黨員干部和村民的一致好評……

他,就是蛟河市拉法街道海青村駐村第一書記於洋。

2016年3月,有過挂職社區副書記和鄉鎮副鎮長鍛煉經歷的於洋被選派到海青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於洋就把自己當成了村裡人,吃住在村裡,每天不是去貧困戶家裡了解情況,就是到村社干部、老黨員、村民代表、致富帶頭人家中走訪,記下了5大本近10萬字的“駐村日記”,裡面全是村裡的大事小情、村民的家長裡短,每件事他都放在心裡。

班子弱、隊伍散、民心難聚,這是大多數貧困村的共性問題,於洋把抓好海青村黨建工作作為工作主線,著力在建強班子、帶好隊伍、凝聚民心上下功夫。

2016年4月1日,於洋第一次在老村部參加支部大會。當時的村部隻有40余平方米,有老黨員提出:“咱們的村部太舊了,沒有供暖設備,也沒有個像樣的會議室,久而久之都不願意參加會議了。”

陣地如何鞏固?民心何以凝聚?於洋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下決心一定要先把村部建起來。說干就干!協調資金、選擇地址、設計圖紙、監督進度,從早到晚,他“長”在了工地上。2016年7月1日,經過90天的連軸轉,海青村230平方米標准化村部和1500平方米文化活動廣場建成並投入使用。

海青村耕地面積少,沒有企業帶動,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缺少發展空間,如何致富成為擺在於洋面前的一道難題。經過與街道黨委和包保部門多次座談研討后,最終確定了5個集體經濟項目和3個扶貧產業項目,包括廠房承包項目、復墾地承包項目、木耳種植項目、貝母種植項目、山黑豬養殖項目、大地光伏項目等。

扶貧先扶志,治窮先治心。為使每一戶貧困戶都能脫貧奔小康,於洋按照“因戶施策定向幫扶,整合力量多角度切入”的思路,制訂了“一戶一策”的幫扶措施。

貧困戶郭玉波腿腳不好,妻子患有眼疾,年邁的母親體弱多病,還有2個女兒,一家人主要靠低保金維持基本生活。於洋了解情況后,為他安排了“村容保潔員”的崗位,每月工資500元,並在農閑的時候安排他到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場地務工。通過產業扶貧項目分紅和個人務工所得,郭玉波每年增收近2萬元,家裡的生活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2018年,為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過考察,於洋決定發展木耳種植項目。他一邊向派出單位爭取資金,一邊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組織村黨員、發展對象、積極分子開展“義務獻工”主題黨日活動,主動參與到種植生產各個環節,為村裡節省了一大筆勞務支出。同時,通過第一書記代言、在村部門前開設農貿小市場、微信宣傳發動人脈以及送貨上門等方式拓寬銷路。2018年末,村級集體增收近3萬元。

4年來,於洋爭取資金900余萬元,先后為4個自然屯安上了自來水,讓1000多名村民喝上放心水﹔為61戶村民安裝了室內廁所,2.65公裡的柏油路、6公裡的水泥路、5000多延長米的標准化圍牆、160余盞太陽能路燈、144個統一風格大門相繼完工。

海青村的脫貧攻堅工作還在繼續,於洋也在不斷成長和收獲。今后,他將繼續以真心投身扶貧一線,用奮斗抒寫無悔青春。(記者 李抑嬙 實習生 李佳)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