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入黨50周年紀念日,衢州80歲黨員捐獻40萬元設立基金

貴海良:一顆初心一生踐行

2019年07月11日08:30    來源:浙江日報

原標題:貴海良:一顆初心一生踐行

40萬元,並非天文數字,卻是一位80歲老人的畢生積蓄,足以標注一位老黨員的人生厚度。

貴海良,衢州市柯城區航埠鎮新山村村民。今年7月1日,在他的倡議下,柯城區“領頭雁教育基金”正式成立。其中,他一人就捐出40萬元錢——這是他35年的積蓄。

“這個老人圖什麼?”面對外人的疑問,貴海良說:“我隻想報答黨的恩情!”

話語朴實,字字千鈞。從擔任村黨支部書記、辦廠帶動村民致富,到退休后心心念念鄉村振興,在貴海良身上,你找不到驚天動地的事跡,卻能強烈感受到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本色。

感恩,滿懷一腔情

7月9日,貴海良引發的感動還在持續。即便是梅雨時節,慕名而來者不少,隻為見見“傳說”中的他。

一下子成為“名人”,貴海良不太習慣,他擺擺手說:“這點小錢真沒啥!”

事實上,到過他家的人都會明白這筆錢意味著什麼。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想象老人的節儉:一副眼鏡戴了20年,衣服、褲子、鞋子都是兒子和外甥的“淘汰貨”,腰間的皮帶還是前些天市委主要領導上門看望他時臨時送的——原先的皮帶斷了,他拿電線綁接好繼續用﹔油漆剝落的木板床、開合“嘎吱”作響的櫥櫃、布滿破洞的老式椅……房間裡清一色舊家具,伙食也很簡單,白飯加青菜、一碗素面就是一頓飯,十天半個月才吃一次肉。

不夸張地說,40萬元錢,是他10元、20元攢起來的。

1970年,他擔任塘下村(現新山村塘下自然村)黨支部書記。1984年,他創辦小型印刷廠,每次把印好的便簽紙疊放在自行車后座架上,利用工作之余送到七八公裡外的鄉鎮,有時一天跑五六趟。1985年起,他領到了每月12元的村支書補貼。

“生活越來越好,我想要攢筆錢,希望有一天能交給組織。”這個想法就像一粒金燦燦的種子,深深埋進了貴海良的心坎。

這些年,補貼、印刷廠收入、養老保險等,每一筆收入,他都小心翼翼地存入賬戶。

一邊努力存,一邊“咬牙”省。1995年,貴海良遇車禍腿骨斷裂,肇事者付不起全額醫藥費,他沒追究。在市區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后,他沒和家人商量就悄悄轉院到一家偏遠的鄉鎮衛生院。“在衛生院治療,能省下好幾千元。”他說。

今年6月26日,是他第50個政治生日。當年在黨旗下宣誓的熱血青年,如今已是白發蒼蒼。一個強烈的願望在貴海良心頭升騰:要把錢捐出去!

此前,貴海良找到了現任新山村黨支部書記的小兒子貴建國,透露過這個想法。

40萬元?貴建國第一反應是自己聽錯了。此前,貴建國和其他家人都不知道有這樣一筆錢,隻知道老人對自己和家人都非常“摳門”。

為人父母,誰不愛自己的子女?只是貴海良希望,子女能自力更生﹔而他也打定主意:心願必須早日完成!

驚訝過后,家人也讀懂了他。“他就是這樣一個人,認准的事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妻子葉東英說。

“我感覺心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了,非常高興、非常自豪!”回憶把錢捐出的那一刻,貴海良笑得像個孩子,兩眼閃耀著光芒。

信仰,堅守一輩子

“沒有黨就沒有我,做人要常懷一顆感恩的心。”貴海良說,這是他經歷大半輩子人生后收獲的真切感悟。

1940年10月,貴海良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家,在戰亂的日子裡常常用野菜充飢,又得了嚴重哮喘,度日如年。

新中國成立后,他獲得了新生:12歲時在政府的資助下上了學,15歲時加入共青團,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成績優秀。他暗暗下決心,將來要報考醫學專業,做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1962年,就在參加高考的前一年,他的人生軌跡突然改變。得知中央號召支援農業第一線時,他毅然回鄉務農。

由於勞動表現出色,1970年6月,貴海良成為塘下村第一名共產黨員,隨后又擔任村支書。擔任村支書的21年裡,他不折不扣完成好黨組織交給的任務,一心隻想為村民辦實事、為社會做好事。

2005年,我省上下正深入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塘下村也不例外。村庄要發展,道路得拓寬,但缺錢缺人愁壞了村干部。

黨員先帶頭!退休在家的貴海良捐款1萬元,還挨家挨戶動員村民做義務工。一看老書記出面,全村絕大多數的農戶立刻行動起來。見鄉親們風吹日晒修路忙,貴海良過意不去,於是每天下午從隔壁村買來包子慰勞大家,先后總共買了近1萬個包子。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修路要挖到3戶村民的牆體,貴海良主動和村干部一起上門溝通。起初3家人都同意,可第二天反悔了。他請來3戶人家的子女深入交談:“這樣吧,我寫個承諾,動工后如果3年內牆體有裂縫,我給你們重建。”對方沒同意。他又說:“10年內如果你們的房子漏了,我給你們重新翻修!”望著貴海良認真的表情,對方被打動了:“老貴書記,我們願意配合,以后即使有問題,我們自己解決!”

半年后,村裡終於修出一條寬6米的村道。就在村民滿心歡喜時,貴海良卻由於胃病發作再次住進了醫院。

變壓器增容捐1000元、建學校捐2000元……對黨的感恩之情,讓貴海良心裡總裝著集體和他人。這位對自己和家人都“摳門”的老人,此前各種捐款的總數達3萬余元。

傳承,激活一池水

農房整治、環境提升、垃圾分類……如今的新山村,各項事業發展得熱火朝天。作為帶頭人,貴建國日晒雨淋連軸轉。

他本可以過上更舒適的生活——從事電力工程老本行。“是父親影響了我。”貴建國說。

在貴建國的印象中,父親是個工作很拼的人,少有時間陪伴家人。2013年,塘下村和陳村塢村、外前塢村合並為新山村,貴建國當選為村支書。當天夜裡,貴海良主動找貴建國促膝長談。貴建國偷偷打量父親,他的頭發白了、背彎了,可語氣還是堅定有力。

“父親告誡我,當村干部,一是手不能伸進村集體,二是手不能伸進百姓口袋,三是多為村裡辦實事。”諄諄教誨中,貴建國感受到了父愛,更燃起了干事創業的激情。近年來,他在村裡建起了老年人食堂,去年又個人出資5萬元建立村級基金,專門資助村裡困難老人,還發動全村村民志願服務留守老人。

黨員陳根土家在村口有塊空地,原本打算建新房。貴海良三番五次上門“游說”:“村裡要發展經濟,村口是門面,你是老黨員,讓點出來造個小廣場。”見老貴這樣鍥而不舍,陳根土最終讓出了約120平方米的空地。“黨員要帶頭講奉獻,老貴書記就是我的榜樣。”陳根土說。

“當貴海良拿出包裹著的5萬元現金和一張35萬元存折交給組織時,在場所有人都被感動了。貴海良對黨的情感是純粹的、發自內心的。”柯城區委書記徐利水說。

面對榮譽和贊許,貴海良仍然保持平常心。他說:“我的一大心願已經完成,希望通過我們每一位黨員的努力,把愛黨、愛國、愛人民的紅色基因傳承好、發揚好。”(記者 翁浩浩 於山 通訊員 陳蓉蓉)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