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夯實組織聯建,助力鄉村振興,山東諸城——

深度關注:打造一支不走的鄉村服務隊

本報記者  吳儲岐

2019年07月09日08: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通過組織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攜手打造鄉村振興“鐵營盤”

■在城鄉各類資源要素之間架設橋梁,有效解決資源配置不合理問題

■推動城區優秀人才下沉農村,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6月的白天很長,夜色來得更晚一些。下午6時,山東省諸城市林家村鎮的竹山上,村民們或騎自行車,或步行結伴下山了,這一隊特殊的“上班族”在傍晚的綠水青山中成為一道明亮的風景。82歲的黃慶文是竹山腳下黑土夼村的村民,現在,他成了果樹管護人員,每每有人來參觀,他就介紹起他的“管護經”。這一切得益於城鄉黨組織聯建,實現了村企人才、技術、平台、資金互聯互補,共建共享。

在諸城,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活躍著一支不走的鄉村服務隊,這支服務隊自2007年開始探索,冠名城鄉黨組織聯建。12年來,諸城推動城鄉黨組織聯建不放鬆,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其間,為適應鄉村振興戰略需要,諸城不斷健全城鄉黨組織聯建思路,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日, 記者走進諸城,感受鄉村振興路上的“聯建”力量。

組織聯建,城鄉支部“手牽手”

高家庄子村地勢南高北低,村民大多住在地勢低的北邊,一到下雨天,家裡積水很多,村民的生活出行很不方便。

2016年春天,諸城市委組織部機關黨支部、桃園區半邊井子社區高家庄子網格黨支部聯建黨總支決定幫群眾解決難題,協調國土部門投資1200多萬元的土地整理項目,修建多條U型槽排水溝,讓群眾家裡不再受積水困擾。談起前后變化,村民們無不感激,村民高文寶對記者說:“多虧了他們,以后再也不愁下雨天了!”

“我們推行城鄉黨組織聯建,突破‘就城市抓城市、就農村抓農村’的基層組織建設傳統模式,通過組織體制機制創新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攜手打造鄉村振興‘鐵營盤’。”諸城市委副書記孫吉海說。

曾經,諸城市南湖區范家庄子社區后我樂村是一個環境“臟亂差”、班子凝聚力不強的后進村。2012年,南湖區玉康生姜專業合作社、南湖區范家庄子社區后我樂網格黨支部聯建黨總支成立后,黨總支書記王洪亮通過實地走訪、現場辦公、黨員活動、外出培訓等,解放了農村黨員干部的思想、開闊了視野、增強了干勁。“說白了,聯建就是‘強幫弱、先帶后’,城鄉結對子,難題就有破解辦法。”王洪亮說。短短幾年時間,這個曾經的落后村就轉身成為遠近聞名的先進模范村。

本著“每個薄弱農村黨組織至少與1個城市黨組織聯建”的原則,諸城綜合考慮市直部門單位、城市社區、企業在職能、資源、產業等方面因素,引導他們與農村黨組織跨空間、跨區域精准建立聯建黨總支,像政法部門重點與治理不力的村聯建,經濟部門、企業、城市社區重點與經濟薄弱的村聯建。聯建黨總支書記由城區黨組織書記擔任,被聯合的農村黨組織書記任副書記,支部班子其他成員任委員。比如,土牆社區西土牆網格的拆遷任務繁重,來聯建的住建局機關黨支部發揮了大作用﹔又比如,常山社區西山坡網格旁的河道常年失修,臭氣熏天,來聯建的水利局機關支部扛起了整修大旗……

按照“先做朋友,再做親戚,最后成為一家人”的理念,聯建黨總支建立干群聯心、黨員聯戶、服務聯動的長效機制,積極開展“城鄉支部手牽手·黨員群眾心連心”活動,在聯建黨總支之間形成“親戚”一樣的關系。目前,全市共建立聯建黨總支309個,其中部門單位、城市社區、企業分別與農村黨支部建立聯建黨總支119個、15個、175個。2018年以來,各聯建黨總支幫助解決各類難題4300多個。

經濟聯合,架設資源“立交橋”

“俺村以前可是出了名的窮村,沒有一條像樣的路,沒有一間像樣的房子。你再看看俺們村現在的樣子,跟城裡人沒啥區別了。”殷家庄村村民孫明福一臉自豪。記者一路走下來,也真切感受到這個過去的貧困村,如今的確大變樣。

殷家庄村的大變樣,離不開福田汽車公司的幫扶帶動,福田公司與殷家庄建立聯建黨總支后,號召村民大力發展花生產業化種植。如今,殷家庄村建立了花生種植區,這個隻有58戶的小村庄每年集體收入增加20萬元。企業員工吃到了放心油,村集體有了經營性收入,種植戶也得到了穩定的收益,殷家庄村的村民逐步走上致富之路,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康村”。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諸城的聯建黨總支以黨建為媒,在城鄉各類資源要素之間架設起合作共享、互利共贏的橋梁,有效解決了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資源配置不合理的問題,推動了城鄉要素跨界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諸城市林家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代輝說。

“太感謝了,這20萬元解決了我的大難題。”種植大戶李樹德激動地說。這一切得益於農商銀行枳溝支行黨支部、枳溝鎮北杏社區北杏網格黨支部聯建黨總支開展的“黨員先鋒貸”。李樹德是種植大戶,也是創業模范,黨員積分一直排在前列,他承包了120多畝土地,計劃種植土豆等。由於資金不足,他找到了聯建黨總支辦理20萬元貸款,拿到貸款后,李樹德說:“聯建黨總支辦事都辦到我們心坎裡了!”在他的帶動下,30多戶群眾參與土豆等經濟作物種植,戶年均增收3萬—8萬元。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諸城習慣於探索適合自己的路徑,引導工商資本下鄉“重輸血”。聯建黨組織圍繞做好“農業+”“農村+”的文章,用城區資金、產業、技術等資源激活鄉村閑置資源,借助鄉村資源優勢延伸部門職能、擴大企業產業優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強造血”。與此同時,各聯建黨總支積極參與扶貧攻堅工作,推進扶貧工作精准化、實效化。

諸城市桃林鎮山東頭社區山東頭村是省定貧困村,今年58歲的金立美是村裡的貧困戶,老伴和兒子都喪失了勞動力。聯建黨總支了解情況后,主動幫她想辦法,利用她會炒制茶葉的技術特長,安排她到村茶葉加工廠上班,現在她逢人就夸:“幸虧安排我在家門口打工,讓我既能顧照顧家庭,又不耽誤掙錢,這一切都是聯建黨組織帶來的。”

10多年來,各聯建黨組織在現代農業、鄉村旅游、農產品深加工等領域展開合作,建起特色產業社區132個、入駐企業1229家,18萬名農民在家門口轉變為產業工人。“腳下這塊地就有我們家的,原來辛辛苦苦一畝地也就掙500多塊錢,土地流轉后,每年每畝地不僅有800塊錢的土地租金,到園林打工每月還能掙2000來塊錢,收入翻了好幾番。”大源社區大黑龍溝村的梁啟義放下手中的勞動工具,高興地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由一個農民變成了有固定收入的工人啦!”

人才聯動,壘砌人才“蓄水池”

“我大學畢業后在沂南縣從事農業技術員工作,並經營著一家農資店,2017年那會兒,俺村230畝地流轉后沒人種,村裡的干部覺得我懂技術、會經營,多次上門動員俺回家鄉發展。”談起自己回鄉的經歷,諸城市眷然糧蔬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李愛芹十分感慨。這個沂南縣賈悅鎮大下坡村的能人,如今注冊了家庭農場,帶動周邊農戶種植強筋小麥和訂單玉米,發展訂單農業,生意做得如火如荼。

鄉村振興最缺像李愛芹這樣的專業技術人才,他們能給農村帶去先進技術和發展活力。諸城堅持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聯建重點,圍繞糧食、蔬菜、果茶等農產品生產,扶持培育職業經理人、鄉村工匠、致富能手等。各聯建黨總支積極打好“鄉情牌”“鄉愁牌”,幫助聯建的農村黨支部建立在外人才信息群,創造條件吸引在外人才回鄉。“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諸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永光介紹,2019年春節期間,各聯建黨總支先后與500多名在外人員對接,184人有回村發展意向,目前已有32人進入農村基層黨組織班子。

“管書記來的時候臉還挺白的,現在都變黑了。”採訪時,一位村民指著正在七吉社區蔬菜基地指導工作的管學東打趣。管學東是市農業農村局派駐七吉社區的第一書記,也是市農技中心黨支部、元康食品有限公司黨支部與龍都街道七吉社區大七吉網格黨支部的聯建黨總支書記,常年駐在社區與群眾打交道。

在管學東的聯系下,聯建黨總支定期到社區開展技術培訓活動,農技中心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服務,讓農民不出家門口就能學到最新的農業技術。通過參加農技中心組織的現場技術培訓,村民李文國學到了玉米“一增四改”高產技術,“農技中心技術人員講的真管用,沒想到同樣一塊地,都是種玉米,產量這麼高,我頭一次感覺到了種地也是個高技術活,今后我就聽農技中心技術人員的了。”

目前,諸城已選派171名黨員干部擔任黨組織書記和第一書記,成立175支黨員專業服務小分隊,選派87名“金融顧問”、208名“發展顧問”在農村一線開展服務。聯建黨總支積極推動城區優秀人才下沉農村,依托城區優勢培育鄉土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通過城鄉黨組織聯建,實現了機關黨建、企業黨建、農村黨建等領域的跨界融合,推動了城鄉黨建融合發展。黨建的跨界融合、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把各領域富余的黨建資源有機融合,推動黨建資源集約和機關黨建陣地前移,實現了‘自身硬、幫帶強、雙提升’的效果,引領鄉村振興跑出發展加速度。”李永光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09日 19 版)

(責編:謝倩、閆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