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到:

廣東汕尾:從紅色熱土到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

2019年07月08日08:59    來源:南方日報

原標題:從紅色熱土到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

作為省定紅色村,汕尾市海豐新山村每天吸引許多游客前來參觀。南方日報記者 梁文祥 攝

開欄的話 今年5月10日召開的全省推動老區蘇區振興發展工作現場會強調,要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老區蘇區走高質量發展之路,與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實現振興發展。

汕尾是承載著紅色記憶的全域革命老區。日前,“老區蘇區行·汕尾”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舉行,記者深入汕尾城鎮、鄉村,實地採訪該市在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平安宜居城鄉等方面取得的進展,今起推出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南方日報記者 卞德龍 南小渭 陳欣欣

這裡是一片紅色熱土:我國第一個縣級蘇維埃政權誕生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彭湃烈士的故鄉,無數優秀海陸豐兒女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

這裡同樣是一片發展熱土:寶麗華、中廣核等大型企業打造的電力能源、先進裝備制造和海上風電集群,匯聚成千億級經濟產業帶﹔紅海灣、金廂海灘等風景名勝錯落有致,凝練成一程多站的濱海黃金旅游帶……

老區蝶變,汕尾正瞄准“廣東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的全新定位,積極探索革命老區發展路徑。

黨建引領山腳“空殼村”成知名旅游村

盛夏時節的海豐縣附城鎮新山村,陽光洒滿村道巷弄,往來游客絡繹不絕。百歲大榕樹下,村民們唱響特色劇種白字戲,引發游人駐足欣賞。

“如今每天來村游客大約3000人,節假日更多達上萬人,新山村的名氣越來越大了。”村黨支部書記呂湖泳興奮地說。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年多前,這個鹿境山山腳下的村庄還是“空殼村”。喜人變化的背后,是汕尾堅持以紅色村扛旗引路,打造老區基層黨建樣本。

作為汕尾8個省定紅色村之一,新山村黨支部堅持以紅色歷史、革命精神鼓舞人心,打出了一套“強班子、重培訓、抓隊伍、嚴管理”的組合拳。

“基層黨組織建強后,帶領村民充分發掘鄉村生態旅游、紅色旅游潛在價值,著力打造集生態、紅色教育於一體的特色旅游村庄。”呂湖泳說。

與新山村類似,在陸豐市金廂鎮貧困村下埔村,新一屆村“兩委”干部緊緊抓住建設紅色示范村機遇,帶領全村群眾全力建好紅色陣地,講好紅色故事,轉了村風、促了民風、聚了民心。

去年11月,全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暨紅色村黨建示范工程現場會在汕尾召開,充分肯定了汕尾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工作成效。

“抓發展先抓黨建、抓黨建先抓基層。弘揚老區精神,推動老區更好發展,關鍵是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好。”汕尾市委書記石奇珠說,近年來,汕尾大力推動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使基層黨建工作煥發出新活力。

多年未能打通的斷頭路紅海西路通車、困擾市區的3000多輛載客三輪車順利取締並實現“零上訪”……如今,汕尾城鄉面貌正發生實實在在的變化,也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顏煥發

城市“顏值”“氣質”不斷提升

如今走進汕尾城區,寬敞大氣的城市道路、干淨整潔的城區環境、錯落有致的景觀設施、花樹掩映的城區綠化無不令人心曠神怡。

城市“顏值”與“氣質”的變化,離不開創建文明城市這項“一號”民生工程。

2017年,汕尾高質量獲得“廣東省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僅一年后便在省文明委組織的年度測評考核中獲得93.3分,綜合成績位列全省第一。

取得亮眼成績,離不開汕尾舉全市之力吹響創建文明城市沖鋒號的努力。

汕尾創新實施市、縣、鎮、村四級聯創,對六個縣市區精准施策,下足繡花功夫,大力發展教育、醫療、體育、文化等社會事業,圍繞“干淨、方便、安全、和諧”創建思路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目前,汕尾已成功創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市和教育強市﹔在建醫療衛生項目達到57個,項目建成后每千人床位數可達到4.71張,超過省定目標4.43張的要求﹔老年人體育健身大會、廣東(汕尾)紅色文化旅游主題系列活動順利開展,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文明素質也逐步提升。

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汕尾同樣不斷發力,全面推進鐵路、公路、機場和港口建設,完善對外交通體系,構建“陸、海、空”立體交通格局。

大項目進展不斷:深汕城際捷運開通運營,廣汕高鐵汕尾先行段動工建設,汕(頭)汕(尾)高鐵即將動工,龍汕鐵路正在進一步優化研究線路走向。

此外,深汕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興汕高速等項目有序推進,汕尾至香港海上客運航線謀劃復航,汕尾機場前期工作正在開展。

如果說完善對外交通體系是在強健汕尾的“左膀右臂”,那麼暢通城市交通內循環則好比“舒經活絡”。汕馬路、通航路、香洲路、康平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全面拓寬優化,汕尾大道完成改造升級,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讓汕尾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都暢通起來。

融灣強帶

粵東最大清潔能源基地已具雛形

去年11月,位於陸豐的寶麗華甲湖灣綠色能源基地1號機組正式投產。企業負責人鄒錦開介紹,基地還將建設裝機容量8×100萬千瓦節能環保機組、145萬千瓦海上風電場、10萬千瓦陸上風電場等項目。

昔日開展革命風起雲涌,今朝建設發展如火如荼。

陸河比亞迪年產值超百億元,信利TFT5代線正式投產,寶麗華甲湖灣電廠並網發電,特別是汕尾僅用短短一年時間就統籌中廣核新能源、寶新能源等多家滬港深上市公司的合作,推動了2500畝海洋工程基地的規劃建設,吸引了上下游產業鏈優秀企業的競相入駐,撬動千億元投資建設500萬千瓦容量的海上風電項目,粵東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已具雛形。

融灣強帶,是汕尾發展的戰略選擇。

根據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格局的決策部署,汕尾依托455公裡海岸線和全省東翼沿海經濟帶戰略支點定位,統籌陸海空間,大力布局現代產業,積極謀劃發展海岸經濟。

如今,汕尾發展的謀篇布局日益清晰:沿海岸線自東向西,陸豐湖東至碣石片區,重點打造電力能源、先進裝備制造和海上風電集群﹔碣石至紅海灣片區,打造成為濱海黃金旅游帶﹔環品清湖至金町灣片區,打造宜居宜業宜游濱海新城﹔馬宮至鲘門片區打造成為現代海洋經濟示范區。

優秀企業和重大項目“搶灘”汕尾的背后,是營商環境的不斷改善。汕尾先后制定出台了《財政扶持產業發展政策的若干規定》等10多個產業發展扶持引導性政策,2018年為企業新減負約15億元﹔出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舉措,民營經濟增加值增長8%。

此外,作為一個擁有旅居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140多萬人的僑鄉,汕尾充分發揮香港、廣州、深圳等地汕尾商會、行業協會的紐帶和平台作用,多次赴產業轉移重地敲門招商。2017年以來,汕尾成功引進產業項目170個。其中,開工建設產業項目119個,開工建設投資億元以上的項目97個,投資超10億元項目19個,總投資額超600億元。

正是因為積極對接老區政策,創造發展新機遇,汕尾經濟發展成績亮眼:今年上半年,全市經濟增長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其中一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6%,均位居全省前列。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