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洛峰 王伯樂
2019年07月01日17:45 來源:南方日報
樂平鎮新旗村黨委與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黨總支部結對共建,打造“黨員示范田”,推廣農業良種良法。 資料圖片
全面實施村組兩級重要事權清單管理、深入推進村民小組黨群服務站建設、以“四大工程”深化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在近年持續做強農村黨建引擎的基礎上,今年三水區進一步出台《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施意見》,明確重點項目,狠抓落實,探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
今年以來,三水把實施鄉村振興作為檢驗農村黨組織工作能力的“試金石”和“磨刀石”,通過制度、人才、組織、惠民、善治“五大路徑”,將三水特色黨建工作“串珠成鏈”。這背后既有三水推動基層黨建向縱深發展的現實需要,也將通過黨建引領,展現三水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戰略綜合改革唯一縣級試點的擔當。
制度路徑 黨組織把關,基層權力“進籠”
今年,樂平鎮確立了重點項目——建設千畝水面面積的大同湖,在規劃范圍內的樂平鎮源潭村,今年由該村黨委按照重要事權清單流程,加快推進項目征地進度。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底,源潭村順利通過表決征地3377.73畝,審議落實征地款達4.78億元。
“自從全面落實村組兩級重要事權清單管理,源潭村的諸多重要事權有了規范指引。”源潭村黨委書記禤廣二說,最近,源潭村還把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寫入了村自治章程和經濟章程,讓村組管理更加規范。
去年,佛山市委首創村(社區)重要事權清單管理改革,探索在基層進一步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結合村民小組一級矛盾糾紛多發、治理難等問題,三水在去年進一步細化村(社區)重要事權清單,流程由市的54個增至68個,同步細化增加村民小組重要事權清單7大項43個流程,確保村組兩級在處理集體資產交易管理、股份分紅等重大事項時做到有章可循,依法依規辦事。
在制度層面又該如何保障村組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三水在村組重要事權清單管理中增設黨組織和黨員先知、先議、先做等前置環節,並要求隻有經過這些環節才能提交進行表決。如今,“先黨后村”的要求隨重要事權清單管理的流程一起,陸續被寫進71個村(社區)、840個村民小組的村自治章程和經濟章程中。
據統計,自三水實施村組兩級重要事權清單管理以來,農村黨組織對重大項目和大額資金的審核把關作用進一步凸顯,由農村黨組織審議把關重大項目800多項,落實征地款、股份分紅100多次,分配資金近17億元。
人才路徑 “頭雁”振翅,“群雁”齊飛
今年以來,三水區蘆苞鎮四合村24名領崗黨員帶頭拆、帶村民主動拆,清除垃圾128噸,使四合村成為了三水“三清三拆三整治”示范村。
鄉村振興,人才振興是關鍵。在鄉村人才隊伍中,黨員干部又發揮著“主心骨”作用。但長期以來,農村黨員往往由於年紀偏大、專業技能不足、工作缺抓手等原因,導致其先鋒作用不凸顯、服務群眾意識不足等問題。以問題為導向,三水自2016年底開始探索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變“無崗無責無為”為“有崗有責有為”,激發無職黨員的責任感和工作熱情。
“目前三水領崗黨員達2012名,佔三水農村無職黨員總數21%。”三水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通過全面推廣無職黨員設崗定責,越來越多農村黨員找到了服務群眾的有效抓手,基層的人才培育路徑也進一步拓寬。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369名領崗黨員列入村(社區)儲備人選,105名領崗黨員當選黨支部書記或村民小組長。
今年以來,三水探索實施擴面提質、能力提升、評星定級、分級保障“四大工程”,深化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同時,針對村組黨組織書記等“一把手”帶頭作用不明顯的問題,三水同步開展“頭雁”工程,並推動該項工程向村民小組延伸,帶動黨員村民小組長比例由兩年前的10%提高到目前的40%,為2021年村級換屆選舉奠定基礎。
三水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在做強基層黨員干部隊伍“主心骨”的基礎上,三水還按照從本土“三農”隊伍中培養一批、從本土大學生中招錄一批、從機關單位中選派一批、從外出優秀人才中吸引一批、從退休人才中物色一批的思路,進一步充實農村人才隊伍,破解基層引人留人難題。
在雲東海街道橫涌村,“90后”黨員鄧宇豪在2017年從銀行辭職,成為橫涌村委會的工作人員。近兩年來,他逐漸成長為村委會裡的骨干。他說,基層是鍛煉人的地方,黨組織也為他提供了廣闊的成長空間。
組織路徑 “三級陣地”建到黨員群眾“家門口”
“以前,黨員想學習,得到幾公裡外的村委會。”西南街道木棉村委會黃竹坑村黨支部書記黎慶欽說,自從有了村民小組黨群服務站、村黨群服務中心和鎮委黨校“三級陣地”,黨員們終於找到了“家”。
在農村黨建工作中,三水長期面臨著村民小組一級黨支部單獨組建率偏低、黨建平台覆蓋率偏低兩大突出問題。自2016年底起,三水根據“一組一支部”“一支部一陣地”原則,同步建設村民小組一級黨支部和黨群服務站,同步提升“組建率”和“覆蓋率”,探索系統解決在經濟上“強組弱村”和政治上“強村弱組”的倒挂現象。
據統計,目前,三水全區建立了722個村民小組黨支部,其中有652個為單獨組建,單獨組建率由58%提升至90.3%,黨的工作覆蓋率達到100%。同時,三水以“十有標准”把黨群服務站建到黨員群眾“家門口”,聯系服務基層黨員群眾。目前,三水已建成村民小組黨群服務站494個。
在村(社區)一級,三水同步整合公共服務中心資源,在71個村(社區)全面打造集辦公、學習、服務於一體的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同時,三水制定並公布了黨群服務中心的具體服務事項,並明確把黨建類服務清單放在第一位,突出黨建的引領作用。
在鎮(街道)一級,三水在7個鎮(街道)全面建成黨群服務中心和黨校的基礎上,把黨群服務中心與鎮街黨校統籌謀劃、整體推進,打造教育培訓服務黨員群眾的主陣地。
“通過完善黨建陣地增強黨組織的組織力,這一思路已被証明行之有效。”三水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接下來,三水還將進一步完善“三級陣地”網絡,力爭在今年內再建100個左右村民小組黨群服務站,屆時覆蓋率將達80%﹔同時,重點打造北江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大塘鎮“聚夢家園”黨群服務中心,以點帶面提高全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水平。
惠民路徑 “民生微實事”讓惠從黨來更凸顯
在南山鎮東和社區,多條邊遠山村曾苦於安全用水問題,這一情況得到反映之后,被納入“民生微實事”項目,並在短時間內籌集30萬元,解決了9條邊遠村 2000多名村民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提起這項民生工程,南山鎮東和社區居民李叔說:“實事辦得快,效果好”。
據統計,截至目前,三水已累計投入2億多元,實施“民生微實事”立辦制項目1212個,覆蓋70個村居和大部分村民小組。三水同步深化“民生微實事”立辦制改革,改革的重點是進一步推動項目評審向鄉村振興中心任務傾斜、向村民小組一級傾斜,規范和完善農村黨組織對民生微實事項目的征集、擬定、申報、跟進等工作,體現黨員服務群眾的“初心”。
“民生微實事”立辦制是三水建立惠從黨來工作機制,探索惠民路徑的縮影。近年來,三水還通過制定“村級集體經濟增長計劃”,引導支農、扶貧、產業等各類項目資金投向村級集體經濟項目,做強富民興村特色產業﹔通過建設生產經營性用房發展物業經濟、通過農業合作社發展現代農業、投資優質項目、盤活留用地,提高村集體資產經營效益,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
在樂平鎮黨委和樂平村黨委推動下,一個總投資超1億元的產業項目在今年4月簽約落戶禾裡坑村一片42.68畝的閑置地塊。樂平村黨委書記劉建順說,目前樂平村黨委還在推動禾裡坑村盤活112畝留用地,指導漢塘村淘汰15畝低效用地,引導蔗元坑村建設公租房,預計村集體經濟在去年同比增長15%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增長。
在大塘鎮農業園區黨工委指導下,技術型黨員深耕“黨員創新試驗田”,以結對共建方式整合引入廣東省農科院技術優勢,培育出系列高產量、高價值的新型農作物,成功向周邊村民推廣。接下來,三水還將結合農村黨員設崗定責、開展村企結對共建活動等,進一步發揮黨組織及黨員帶富作用。
善治路徑 黨建引領,三治結合,四會聯動
在白坭鎮中社村,中社公祠因“四姓共用一祠”在坊間成為美談。近年來,在強化黨組織領導的基礎上,中社村進一步完善村民小組會議授權、村民小組議事會議事決策、村民小組執行、組務監督小組監督的自治運作機制,修訂村規民約,強化法治保障,成立家鄉建設委員會和鄉賢慈善會,激發村中賢能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
鄉村發展好不好,基層治理水平是重要的衡量標准。目前,三水已經成立覆蓋所有70個村(社區)的議事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設立120個家鄉建設委員會和122個鄉賢慈善會,在黨組織的引導下發揮各自職能,逐步形成“黨建引領,三治融合(自治、法治、德治),四會聯動(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家鄉建設委員會、鄉賢慈善會)”的基層治理格局。
推動“三治融合,四會聯動”,首先要發揮黨的引領作用。為此,今年三水提出加大了在村民小組長、議事會成員、村民代表等重要群眾中發展黨員的力度,計劃在全區發展農村黨員165名,佔全區發展黨員總數的41%。
此外,今年三水還將對“四會聯動”工作進行規范,充分發揮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家鄉建設委員會、鄉賢慈善會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實現鄉村治理中有人議事、有錢辦事、有人做事、有人監事。同時,督促指導各鎮(街道)進一步完善“四會聯動”工作制度,加快推進“三治融合、四會聯動”示范村創建工作。
“以‘黨建引領,三治結合,四會聯動’為導向,全面推進現代鄉村治理,三水將探索多元共治的善治路徑。”三水區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說,三水將在每個鎮(街道)各選取1—2個村(社區)試點,到2020年在全區進行推廣,形成在黨組織領導下,各類組織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維護公共利益、救助困難群眾、化解矛盾糾紛的基層治理格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