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交流·體會

灌南構建完善精准可持續機制

2019年06月23日09:26    來源:新華日報

近年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化脫貧攻堅、推進創新探索,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今年是我省凝心聚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沖刺之年,我們必須確保如期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奠定堅實基礎。今天起,本報推出專欄,報道我省12個重點脫貧攻堅縣市區扶貧一線的新成就、新進展,敬請關注。

初夏,記者來到位於灌南縣百祿鎮南房村的百祿扶貧產業園。田間地頭郁郁蔥蔥,1000畝葡萄已經栽植完畢,整齊劃一的設施大棚正在搭建。5000畝的稻漁混養項目基本完工,不少稻田已經投放了蝦苗,田埂邊支起一張張防逃網。豆丹養殖、淮山藥種植、休閑觀光採摘農場……一個個項目,構筑起一個集休閑、觀光、採摘於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南房村地理位置偏僻,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留守村民主要從事傳統糧食種植,但低產鹽鹼地又嚴重影響農作物收成,村經濟發展一度亮“紅牌”,是灌南縣2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之一。經過多輪扶貧攻堅,南房村2017年實現脫貧,如今的村庄面貌實現大變樣。

利用扶貧資金,百祿鎮在南房村打造扶貧產業園,鼓勵致富能手、專業大戶發展特色規模經營,帶動低收入戶和村集體增收。

“今年,我們在扶貧產業園新建了高標准大棚260畝,發展‘夏黑’‘陽光玫瑰’等優質葡萄種植項目,帶動了40戶低收入戶通過務工或救助實現脫貧,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南房村黨總支書記陳勇告訴記者。

正在葡萄園打工的貧困戶潘東明今年30歲,一家四口中有兩個精神病人。“我得照顧家裡人,不能出去打工,村裡就安排我在葡萄園做些上肥、拔草的活,一年能賺兩萬多元。我家裡的三四畝地也流轉給了葡萄園,每年又有3000多元的收入。”潘東明說。雖然一家人3萬元收入不算高,但已經超過了人均6000元的脫貧標准。

緊挨著百祿鎮工業集中區,南灣花園小區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這是灌南縣2019年農村新型社區建設試點項目,總投資1.5億元,規劃佔地287.14畝,可以改善464戶農民居住條件。“南房村661戶人家,除了外出置業的,將來全部搬到南灣花園居住,集中居住與產業結合緊密,以后村民可以實現家門口就業。”陳勇說。

百祿鎮工業集中區建有扶貧廠房,輻射周邊南房、川新、嵇橋、屈東等多個經濟薄弱村,廠房租金每年可以給經濟薄弱村帶來至少20萬元以上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廠房屋頂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已並網發電,每年增加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27萬元。租用扶貧廠房的企業,用工優先使用貧困戶。

南房村是灌南縣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灌南縣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12個脫貧攻堅重點縣之一,“十三五”期間,灌南縣共有省定經濟薄弱村28個,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28020戶74307人。

灌南縣委書記李振峰表示,必須從講政治的高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具體工作中主要把握三點,一是精准,二是可持續,三是務實。“我們把貧困人群劃分為兩類,一是收入性貧困,人均年收入在6000元以下,這是最重點的人群﹔二是支出性貧困,人均收入超過6000元,但因病、殘、意外等導致貧困,這些人群,需要通過扶貧、醫療保障、社會救助等社會多方面力量進行幫扶”。為此,灌南縣嚴格按照程序對幫扶對象實行動態調整,精准識別幫扶對象,確保符合條件的一戶不漏、不符合條件的一個不進。狠抓“一戶一策”“一村一策”,實行精准幫扶措施。

“要實現可持續的穩定脫貧,必須構建造血機制、發展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返貧,最終也要靠地方經濟發展。”李振峰說。為此,灌南縣全力做好“開發式”扶貧,通過發展產業,建立精准嵌入機制,更多地帶動經濟薄弱村和低收入農戶參與扶貧項目,共享發展成果。同時,通過開展低收入農戶勞動力送培訓、送技能和送崗位活動,實現家門口就業,持續強化公益性崗位補貼、企業用工稅收減免等扶持政策,確保有勞動能力的低收入農戶都能就業。

截至去年年底,灌南縣扶貧開發取得階段性成效,共有18722戶50578人實現脫貧,脫貧率為68.93%﹔全縣2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全部實現脫貧,脫貧致富成效考核位於蘇北12個重點縣區第一方陣。

在李集鎮,曾經的省定經濟薄弱村新民村辦起明洲農場,7000畝土地實施稻漁果混合種養項目,稻田裡混養龍蝦,田埂間杏樹、無花果樹、梨樹整齊成行,新民村一躍成為全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村。隔壁小垛村的吳立英手持長杆網兜,正忙著清塘給龍蝦苗放養騰出空間。“在這兒干活,一天給我60多元工資,真是沾了農場的光。”吳立英笑著說。

“鎮裡利用扶貧資金,流轉土地,整合資源,組織五六個種田大戶做起明洲農場項目,配備烘干房、冷庫,帶動周邊五六個村的用工。村裡新上的乒乓球拍加工廠,僅廠房出租一年就給村集體帶來8萬元收入,加上屋頂光伏發電每年也有十幾萬元,新民村一舉摘掉貧困村的帽子。”李集鎮扶貧工作站站長賈義倫說。

新民村黨總支書記孟德民說:“以前咱們這兒是打工之鄉,全村3000多人有800多人外出打工。這兩年村裡的基礎設施好了,產業發展起來了,300多人返村,老弱病殘也在家門口找到就業的機會,家家戶戶的生活都有所改善。”

“我們的目標任務就是到今年年底,確保剩下的10181戶23085人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家庭人均年收入超過6000元,鞏固28個已脫貧的省定經濟薄弱村,12個市定經濟薄弱村集體經營性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實現‘新八有’,貧困村、貧困人口穩固脫貧,省級重點幫扶縣脫貧摘帽。”李振峰說。

(責編:高巍、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