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特別關注】

讓初心和使命在青春時代綻放美麗光芒

——西北民族大學探索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實踐

2019年06月21日08:35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讓初心和使命在青春時代綻放美麗光芒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在2019年5月31日召開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站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深刻闡述了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深遠意義。

進入新時代,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堅定青年人生理想信念、打牢思想根基的精神動力,成為各高校面臨的重大課題。今天的高校學子正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期,既面臨著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著“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的時代使命,這一時期是人生中牢固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與否對國家、社會和學生本人都尤為重要。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總要求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實踐過程中,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創新辦好思政課,高效盤活學校的思政課資源,利用好中國共產黨人豐厚的精神給養,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在講台上把初心使命講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鑄魂育人的靈魂課程,更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將初心使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首先必須推動“三進”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要將我們黨的理想信念有機地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設計和課程講授之中,在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將其作為關鍵內容,堅持歷史與現實、理論與實踐、國家民族與個人的多重維度,從歷史邏輯、實踐邏輯、理論邏輯相統一的角度,體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內涵、精神實質、時代價值。

講清楚以嘉興南湖為起點,中國共產黨始終不忘初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個時期承繼並發揚革命精神,形成了以“紅船精神”為源頭,以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等為主要內容的革命精神譜系,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不斷奮斗中的看家法寶、精神支撐、力量源泉和政治任務。

講清楚在黨帶領人民進行革命、改革和建設的偉大歷程中,堅定的理想信念在各個時期的發展邏輯和歷史價值。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不同階段的貢獻,闡釋其理論底色和理論價值﹔以黨帶領人民開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闡釋其實踐指向和當代價值﹔以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豐富內容,闡釋其在當代中國文化形態中的導向地位和獨特價值。做到以歷史教育人、以理論說服人、以實踐感染人、以精神激勵人,進而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在廣大學生中營造積極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良好氛圍。

課堂教學是主渠道,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將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相結合,形成“大思政”格局。

首先,挖掘各門課程中的價值要素,使之與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相契合。在各門學科課程教學中旗幟鮮明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闡釋好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的統一性和一致性。闡釋好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在以“紅船精神”為源頭的革命精神激勵下創造性發展、奮斗中演進、奉獻中成長的結晶,明確革命精神的價值導向。其次,在具有民族高等教育特色的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相關課程中,將“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精神內涵貫穿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構筑、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鑄造、“三個離不開”和“五個認同”等思想的教育教學之中。

西北民族大學作為一所扎根甘肅、立足西北的民族高校,思政工作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對當地革命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挖掘。甘肅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省份,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發展史上書寫過重要篇章,這裡是紅軍長征的行經之地和三大主力紅軍會師之地,具有豐富而厚重的革命精神資源,也不乏具有民族地區特點的革命精神素材。西北民族大學作為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研究我國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論、傳承和弘揚我國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鎮”之一,十分注重在學理性、層次性、鮮活性民族文化“富礦”上挖掘。長期以來,西北民族大學將這些革命精神和民族文化資源融入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主的各類課程教學之中,豐富了革命精神教育的內容,以創新的教學形式、接地氣的教學素材促進了課程質量的提升和育人工作的新發展。

2.在舞台上把初心使命演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在新時代民族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鮮活的形式展現紅色文化,培育校園紅色底蘊,將紅色基因在民族高校傳承發揚。

在藝術創作中展現初心使命。西北民族大學將思政課程搬上藝術舞台,在創作中充分展現革命精神,力爭思政課程創優,排演了一系列由教師指導、由眾多學生參演、受到師生和社會廣泛關注和好評的、展現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高質量經典藝術作品,實現了民族高等教育思政工作的突破和創新。話劇《雨花台》和《江姐》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創作過程中,從組織排演到一場場公演,參演同學始終以飽含深情、細致入微、動人心扉的演繹描摹出共產黨人的碧血丹心,用精湛的演技再現了一幕幕感人肺腑、催人奮進的歷史篇章,再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各個歷史時期為國家為民族不懈奮斗的可貴精神。

在新媒體傳播中展示初心使命。西北民族大學積極做好傳承紅色基因的網絡建設,不僅開設了專門的紅色文化主題教育網站,還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和手段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鮮活的形式展現我們黨不同時期的革命精神,力爭在新時代將紅色基因的種子厚植於新媒體唱響主旋律的廣袤土壤之中。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體現初心使命。將初心使命融入思政工作全過程,就要探索承載形式的多樣化。為此,西北民族大學開展“紅色基因傳承行動”教育活動,組建研究社團開展理論研討,組織弘揚革命精神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征文比賽、歌詠比賽等。

在2019年5月16日的延安專場演出《黃河大合唱》大型交響音樂會上,西北民族大學交響樂團、合唱團師生200余人組成的演出團隊唱響《黃河大合唱》,八個樂章一氣呵成,氣勢恢宏,獲得現場觀眾長時間熱烈的掌聲。《黃河大合唱》的排演是西北民族大學將思政課程搬上藝術舞台的一次有意義的探索和嘗試,用有信仰、有生命、有溫度的藝術載體傳承紅色基因,教育引導青年學生樹立為偉大祖國奮斗拼搏的情懷,充滿感染力的藝術作品讓在場觀眾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也為在場的黨員重溫了初心使命。

3.在實踐中把初心使命付諸行動

民族高等教育承擔著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的雙重使命。民族高等教育的思政工作,要走向各民族群眾的廣闊天地,投身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西北民族大學自建校以來,始終與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緊密聯系,與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緊密聯系,堅持“立足西北,服務民族”,長期積澱涵化出以“黃土地”和“黃河”為表征,以“朴實無華、甘於清貧、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和以“志存高遠、奔流不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為核心的大學精神。長期以來,西北民族大學秉持獨具特色的辦學理念,為民族地區培養具有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於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的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自豪感,為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提供智力支撐等重要保障。努力將學校建成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高地,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模范之地,服務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特色智庫。

為了這份堅守與追求,西北民族大學運用文化教育資源,將思政工作做到社會大學、做到田野課堂、做到百姓家裡。長期以來,學校通過組織思想政治理論專家到各地為干部群眾宣講黨的方針政策,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政策解讀﹔通過為民族地區提供政策咨詢和建議規劃,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通過組織藝術團隊到地方進行演出,宣傳革命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016年,西北民族大學268名師生分派為15支教育關愛服務小分隊到基礎教育薄弱、教育資源匱乏的貧困縣(鄉),協助當地教育部門開展教師培訓,幫助當地優化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質量。

2017年,西北民族大學組織醫學類專業教師和學生志願者,分赴少數民族聚居區的農村基層開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傳、基本醫療衛生知識普及等活動,捐送藥品和醫療器械,協助建設鄉(村)醫療站。

2018年,西北民族大學組織師生分赴陝西渭南、青海剛察縣、新疆和田地區、甘肅甘南州、西藏日喀則地區開展特色農作物種植技術下鄉、畜牧業經濟助力精准扶貧調研、民族醫藥傳承及發展策略研究、畜牧業發展及糞污處理現狀調研和民族地區畜禽養殖發展現狀調研實踐活動。

在更廣闊、更生動、更有現實觀照的“大課堂”上,思想政治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經過長期實踐,西北民族大學的思政課不斷創新,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民族高等教育的力量,得到廣大民族地區的肯定和好評,走出了一條民族高等教育支持民族地區建設的實踐之路。

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青年們雖然身處的具體歷史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為人民戰斗、為祖國獻身、為幸福生活奮斗的使命不變,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而努力學習、艱苦奮斗的責任不變。廣大青年滿懷對祖國和人民的赤子之心,積極投身黨領導的革命、建設、改革偉大事業,把最美好的青春獻給祖國和人民。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高校的思政課要不斷拓寬視野、增添載體、豐富內容,引導青年學子接續奮斗,激勵各民族學生把個人理想追求融入國家民族事業之中,讓他們在學生時代不負青春,不負使命。

(作者:鄧光玉,系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西北民族大學黨委書記)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專家輔導
· 高校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