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追記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模范公務員王連山

楊壽清

2019年05月22日08:46    來源:天津日報

王連山,男,漢族,1970年8月出生,河北省唐縣人,1989年3月入伍,199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12月起從事檢察工作,歷任天津市薊縣人民檢察院反貪污賄賂局偵查一科科員、副科長、科長、正科級檢察員、一級檢察官﹔多次榮獲天津市檢察院先進檢察干警、天津市檢察機關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轉隸到薊州區紀委監委,任第一執紀監督室副主任。

2019年2月25日,王連山同志在外出辦案返程途中突發心臟疾病,經搶救無效,因公犧牲。

(一)

2019年5月5日,中共天津市委作出決定,追授王連山同志為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天津市模范公務員,並號召全市黨員干部向王連山同志學習。

此前半個多月,天津市紀委監委在全系統開展學習王連山的活動,薊州區紀委監委還舉行了王連山事跡報告會。

這個普通的紀檢監察干部的犧牲,何以引發如此大的震動?連日來,記者在薊州區採訪王連山生前友好、同事、家人,他們的深情回憶,時常令人淚目。這個被人們稱為“反腐尖兵”的漢子,生前活得那般蕩氣回腸,讓人肅然起敬。

(二)

對紀檢監察干部而言,“兩個維護”不僅要做到,而且要做好。尋常事見忠誠。

也許,歲月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態度,但信仰堅定的人,忠誠和無私的品格是融入骨血中的,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其追求崇高的本色永遠不會改變。

追尋王連山的思想和行為軌跡,可以得到清晰的印証。

1993年6月,王連山在部隊服役時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在《入黨志願書》中寫道:“要始終聽黨話、跟黨走,永遠做忠誠於黨和人民的好戰士,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奮斗終生。”

1995年12月,王連山從部隊轉業到薊州區人民檢察院工作。入職宣誓時,他代表新入職檢察官發言:“從今天起,我就是一名人民檢察官,我要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決不做違背良心的事,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決不褻瀆人民檢察官這個神聖的稱謂。”

2017年12月28日,王連山轉隸到薊州區紀委監委工作。他把這次轉隸視作人生最大的轉折。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啟的全面從嚴治黨偉大征程已經走過六個年頭了,隨著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檢察院的部分職能要整體轉隸到紀委監委。時任薊州區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偵察一科科長的王連山,與28位同事一起轉到區紀委監委工作。他被任命為區紀委監委第一執紀監督室副主任。他為能親身參與到這場偉大變革而自豪。他告誡自己:“紀檢監察機關是政治機關。”“要把忠誠堅定、擔當盡責、遵紀守法、清正廉潔的要求落實在行動中。”

入黨、從檢、轉隸,是王連山人生的三大轉折。這些鏗鏘的話語,是他在每個轉折關口寫下的自勵警句。

轉隸之后,從單純的執法者到執紀執法者,角色變了,職能也變了,他自問:面對全新的“考場”,全新的“考卷”,我將如何作答?他在學習筆記中寫道:“面對新時代、新使命,要不斷強化黨性,不斷端正心態,不斷更新知識,保持本色。要更加嚴明紀律,更加嚴肅態度。”

做到“兩個維護”,是紀檢監察干部的首要職責,王連山深刻領會“兩個維護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要義,他說,對紀檢監察干部而言,不僅要做到,更要做好。捍衛“兩個維護”,不僅要貫穿於工作,還要貫穿在日常生活中。他的一位生前好友講起這樣一段往事:有一次,幾個老朋友一起吃飯聊天,有人拿一社會現象發牢騷講怪話。王連山當時就紅臉了,對那個人嚴加申斥,說:你也是黨員干部,怎麼能這樣講話?“四個意識”哪裡去了?因為是熟識的朋友,為了緩和氣氛,王連山又端起茶水,走到那個人跟前說,我這樣提醒你完全是為你好,來來來,咱倆以茶代酒干一杯,以后千萬記住,說話要從心裡過。咬耳扯袖、紅臉出汗,火候掌握得恰到好處。王連山就是這樣一個人,忠誠老實、愛憎分明,眼裡從不揉沙子。

王連山留下的最后一篇工作日記,定格在2019年2月1日。當天,他參加監督區委老干部局黨委班子成員的民主生活會,這也是他轉隸一年多以來,參與監督的第四場民主生活會。記者注意到,在那篇日記裡,關於民主生活會的監督要點,他都用粗重的筆跡做了標注。在一份學習材料上,他在“落實‘三個著力’”“建設五個現代化天津”“實現高質量發展”“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等內容的表述下,畫了重點線,旁邊標注“執紀監督,政治保証”的字樣。

薊州區紀委監委執紀監督一室主任周志輝說,這些日記是連山留給我們的念想。尋常事見忠誠。這裡袒露著他對事業的摯愛,對使命的執念。

(三)

監督的目的是挽救人而不是查辦人:我們採集的每個証據都決定了一個同志的政治生命。

轉隸到紀委監委之前,王連山一直在薊州區人民檢察院反貪局工作,工作對象都是“犯罪嫌疑人”。轉隸之后,他所在第一執紀監督室負責聯系33個街鎮和委辦局,工作的對象都是自己的同志。從執法者變為執紀執法者,工作要求有了本質不同。第一執紀監督室負責處理問題線索,這些線索,有的是信訪舉報,有的是巡視移交。王連山十分仔細核查所分管的每一條問題線索,他清楚:對問題線索的核查,目的不在處分某一個同志,而是要盡可能教育挽救同志,避免小錯釀大錯,不使“好同志”變“階下囚”。因為我們採集的每一個証據,都決定了一個同志的政治生命,必須慎之又慎,嚴格依紀依規。2018年10月,市委巡視組移交來區屬某單位主要負責人的一條問題線索,要求在規定的3個月內查實並給予准確答復。核查的任務交給了王連山。紀委領導問他:這個人你很熟悉,要不要回避?王連山說:薊州區大多數處級領導我都熟悉,都回避,干脆別干了。請組織放心,我一定嚴格依紀依規查清問題。

這條線索指出該領導干部兩個問題:一是違規佔用辦公用房,二是違反組織紀律。初核階段第一次談話,那位領導干部情緒很大,認為紀委是小題大做。王連山說:你先對照一下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黨章黨紀劃出的紅線,想想錯在了哪裡。第二次談話,王連山拿出了事先調查的証據,給他講道理:那間辦公室裡有你的很多私人物品,鑰匙也一直在你自己手裡,你也有自己的辦公室,這不是違規佔用是什麼?你在干部任用上沒有嚴格執行議事程序,這是不是違反組織紀律?我今天是代表組織跟你談話,是紀律談話。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反組織紀律,首先就沒有做到“兩個維護”。如果你現在還不能認識到自己問題的嚴重性,遲早會犯大錯誤,到那時后悔就晚了。語重心長的一席話,直說得那位領導干部眼眶濕潤,真誠地表示接受組織批評教育,認真整改錯誤,並在談話筆錄上簽了字。事后,這位領導干部受到黨紀政務處分。

王連山平時不善言談,但辦起案子來卻是一個談話高手,他敢啃硬骨頭也總是能啃掉硬骨頭。2018年4月,薊州區查處第一例留置案。該案案情錯綜復雜,突破的關鍵在於要採集到完整的証據鏈。區紀委監委成立專案組,並由王連山牽頭對相關當事人談話和調查取証。領受任務后,王連山迅速制定了談話方案,確定了主攻方向。區紀委常委、時任專案組組長李海山回憶:當時,留置對象百般狡辯,拒不交代問題。王連山從外圍談話中獲取了一條重要線索,留置對象在某鎮任職期間,鎮辦某企業一經理曾經送給他兩件象牙制品、一件黃金制品,還有幾萬塊錢。王連山連夜驅車幾十公裡,找到了那個行賄人,採集了筆錄和物証,這成了整個案件的關鍵突破口。在鐵的事實面前,留置對象再也無力狡辯了,如實交代了貪污百萬元公款和受賄10萬元的違紀違法事實。這起全區關注的“留置第一案”,全部審查調查工作僅用時45天,王連山前后共談話12人次、訊問31人次、詢問27人次。所有審查調查的証據嚴密無誤,被司法機關審判時依法採信。受賄者與行賄者都受到了法律懲處,創下紀委監委融合之后高效辦案的范例,彰顯了監察體制改革的巨大效能。

轉隸僅一年時間,王連山參與處置了80多條問題線索,查辦了多起案件,還為多名同志澄清了不實舉報。2018年,被評為薊州區紀委監委優秀公務員。室主任周志輝說:就在他去世前,我們還在一起辦案,我問他是不是很有成就感?他說他體會最大成就感不是獲得什麼榮譽,也不是查辦了多少貪官,而是挽救了多少同志。你想啊,那些問題線索如果稀裡糊涂地回復,不就把同志毀了嗎?他對紀檢監察工作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四)

沒有破解不了的熟人監督難:監督者要敢字當先。你越是干淨,人家就越是敬重你。

王連山干的是“最得罪人”的工作。他的同事們說,在這個山區小城,“熟人監督難”是個困擾。你可能時常要面對說情的人和無所不在的關系網。在與腐敗分子明槍暗箭的較量中,王連山也遇到過說情風、關系網的干擾,甚至金錢的利誘、人身的威脅。但他從未動搖退縮。他認為,“之所以有熟人監督難的恐慌,說到底是有本領恐慌、意志恐慌。監督者要敢字當先。你意志堅定,敢撕關系網,敢破圈子,敢拆碼頭,不搞好人主義,你就不怕困擾。”

他帶過的同事劉川回憶:王連山辦起案子來,確實有一股不怕鬼不信邪的狠勁兒。有一回,王連山接到信訪舉報,反映某銀行一職員涉嫌職務犯罪。啟動調查程序后,來了個“說情人”,要他“高抬貴手”。這位說情人是某機關退休干部,銀行職員的親戚,王連山跟他非常熟悉。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回王連山遇到繞不過的坎兒了。王連山卻很鎮靜,心平氣和地對說情人說:論資歷,您是我的前輩,平時也沒少教育我秉公辦案的道理,怎麼一遇到自己的事就犯糊涂呢?您的這個親戚,身為公職人員,涉嫌職務犯罪,貪佔了許多人的養老錢、救命錢,既觸犯國家法律,又違反社會正義,如果今天放他一馬,群眾會怎麼看我們執紀執法的人?黨紀國法會怎麼處分我們?您是老黨員、老干部,這個道理,您比我清楚吧,大是大非面前,可千萬不能做傻事啊。在整個調查取証過程中,王連山頂住了壓力,很快查實了案情,使犯罪嫌疑人受到了法律懲處。

還有一回,王連山負責查辦某村黨支部書記涉嫌巨額受賄案。這個村支書在該村土地整理過程中,收受了承包商80余萬元賄賂。調查取証過程中,有人找王連山說情,並送上一個厚厚的“信封”,希望能大事化小,從輕處置。王連山嚴詞拒絕:老百姓最痛恨身邊腐敗。咱們薊州區還有那麼多鄉親生活困難,他一個支部書記,怎麼忍心犧牲村民的利益換取個人的好處?這樣的腐敗分子不查辦,良心怎麼過得去?最終,這個“小官巨貪”受到嚴肅懲處。

曾為軍人的王連山,在生活中是個極重戰友情義的人,但辦起案子來,是真能拉得下臉來。有一起案子,涉及他一位戰友的直系親屬,戰友上門說情,還送來煙、酒等禮品,訂好了飯店,請他吃飯。王連山堅決拒絕,並向這位戰友講明利害關系,說服戰友積極配合勸其親屬主動到案舉証。

劉川說,連山老師辦案子鐵面無私,但被他“懟”過的人卻並不恨他,反而更敬重他。我覺得這很不可思議,問他是怎麼做到的,他解釋說:干咱們這個工作,不得罪人不可能,但自己必須干淨。你越是干淨,人家就越是敬重你。關系再親,親不過紀律﹔人情再重,重不過法律。這個道理,是個明白人都不會糊涂。劉川說道,現在回想起來,我都覺得連山老師是我面前的一座山,我總是在仰望,難以超越。

王連山值得仰望的,正是這種維護黨的紀律和國家法律尊嚴的毫不動搖的堅守。忠誠干淨擔當,寫在了他每一天的日常,每一步的征程。

(五)

紀檢干部要以身許黨許國:有時會遠了朋友、冷了親情,但卻暖了百姓。

在王連山的心裡,“擔當”,從來都是分量極重的存在。王連山的同事們說,大家辦案子都希望跟他在一組,因為沒有他突破不了的案子。但很多時候又不希望與他同組,因為但凡他主辦的案子,不到結案就一天也歇不下來,大有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勁頭。

在調查天津某國企負責人涉嫌受賄案時,為了調取証據,王連山往返奔波河北、山西、山東等地20余次,行程1萬余公裡,時常是連夜自駕,就為了趕在早晨上班前找到証人。在查辦某村黨員干部受賄案時,需要傳喚一名關鍵証人。該証人是一名流動菜販,平常在京津冀一帶收購蔬菜水果,在薊州區沒有固定居所。為找到此人,王連山四處偵察,得知此人曾在薊州區某農貿市場出現過。他判定,既然來過,就還會再來。於是,他每天天不亮就去農貿市場蹲守,終於在第七天早上,找到了這名關鍵証人,使案情真相大白。

“辦鐵案”是王連山的工作標准。有時,為了一條稍縱即逝的証據,他會睡不著覺。同事小蔣回憶,有一天晚上9點多鐘,他突然接到王連山的電話:某案需要馬上取証,你趕緊跟我走。當晚,王連山帶小蔣去了北部山區的一個鎮辦企業,與案件當事人談話取証,20分鐘左右返回。在回來的路上,小蔣不解地問王連山:這麼晚跑這麼遠的路,就為這個簡單的筆錄啊!王連山聽出了小蔣話裡有話,對小蔣說:辦案取証,不在簡單復雜。一句話的証言也可能決定一個案子的走向。取証一定要及時,錯過了時機,証人也可能變卦,甚至銷毀証據,案子可能就無解了。我們辦每件案子,必須辦成鐵案。

由於王連山精通偵察,善於突破復雜的案件,轉隸一年多,他在查辦案件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在薊州區紀委監委,你若見不到王連山,那麼他要麼在辦案,要麼在辦案的路上。這種不舍晝夜、永遠在路上的付出,已成常態。王連山的妻子說,他與同事在一起的時間,比陪老婆孩子的時間多。轉到紀委監委后的這一年多,他出差的時間比在家多。家的分量,總不如他的案子重。

在兒子眼裡,王連山從事的工作很神聖也很神秘,他也從未奢望王連山能有時間多陪陪他。去年,兒子大學畢業,要聯系工作,王連山又說,正忙案子呢,一天也沒陪兒子去找工作。兒子知道,在老爸的心裡,天大的事也不如他的案子大。

王連山18歲參軍離家,轉業后留在駐地工作,對遠在河北唐縣的父母無暇照料,這讓他很感愧疚。為彌補這份愧疚,他堅持每隔兩三天就給父親打電話,逢年過節,也一定要擠出時間回去看看,但每次回去也只是短暫停留。老父親問:你咋這麼忙呢?他說:正辦案哩,離不開啊。

王連山患有高血壓病,有一天正上著班,他突然滿臉漲紫,同事劉川幾乎是把他綁到了醫院,一查,高壓170mmHg。王連山收起體檢報告,讓劉川不要告訴別人。劉川說:他是怕領導知道后強迫他休息,怕家人為他擔心,干擾了他辦案。

紀檢監察干部要守得住清貧,還要耐得住寂寞。王連山對此有自己的理解:要經得起利益的誘惑,扛得起鐵打的任務。有時會遠了朋友、冷了親情,但卻暖了百姓。

這是王連山對職業的感悟,也是紀檢監察人的寫照。

憶及過往這些片斷,王連山的妻子淚眼婆娑,她說:連山從沒兌現對我和兒子的承諾,要做的事總是因為案子半途而廢。他總說,等退休后再好好陪我們。可是,他再也陪不了了,走的時候連一句話也沒留下啊!

對家的承諾從沒兌現,但對黨的承諾,卻諍諍可鑒。薊州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李龍動情地說:無論是做檢察官還是做紀檢監察干部,在王連山同志身上,一以貫之地保持了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忍耐、特別能奉獻、特別講政治的本色。他真是在兌現以身許黨許國的誓言。

(六)

他走了,我們隻當他出差去了……

王連山走了,走得那麼令人猝不及防。2019年2月25日下午,王連山開著他的私家車,與室主任周志輝、同事李文濤一起到區檢察院對接一個重要案件,返回途中,突發急性心梗,醫院雖全力搶救,終未能挽回他的生命。妻子接到噩耗,手機一下子滑落到地上……今年是他們結婚25周年,他的妻子在朋友圈發文:匆匆25年,那時,你英姿勃發出現在我的面前,讓我毫無防備,瞬間走進我的生命裡!今天,你依然讓我毫無防備,走得無聲無息,不帶走一片雲彩!匆匆如此,老公啊,我承受得起嗎?

至今,王連山家裡還保持著他那天早晨出門時的樣子,茶幾上,擺著他愛吃的水果和一隻紫砂杯──這是兒子上班后用第一個月的薪水給他買的﹔陽台窗戶下的矮幾上,擺著一盒香煙,一個煙缸──他寫材料時,總會坐在這裡抽煙、思考。他的妻子說,睹物思人,我們就當他出差去了……

王連山走了,走得讓人痛惜不已。周志輝、李文濤痛心地說:當時我們就在他身邊,沒能把他救過來,這些日子,我們沒有一天不在想他。看著王連山用過的電腦和留下的工作日記,周志輝說,這是他留給我們的念想,我們總覺得他還在身邊,就當他是出差去了……

這一趟遠行,終是永別!2019年2月27日,天津市薊州區殯儀館。悼唁大廳裡,白菊環繞,哀樂低回。從四面八方趕來的人們,向安臥在鮮花翠柏叢中的王連山做最后的告別。48歲,24年,他把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了這場必須打贏的斗爭,踐行了忠誠干淨擔當、以身許黨許國的誓言。鮮紅的黨旗覆蓋著他曾經不知疲倦的身軀,貼著他那一腔赤膽忠心。

中共天津市委追授決定中這樣評價王連山:他理想信念堅定、對黨忠誠,把為黨和人民工作作為畢生追求,在每個工作崗位上都盡心竭力、務實奉獻,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從軍人到檢察官再到紀檢監察干部,20多年裡,無論崗位如何轉換,王連山一直本色不褪、初心不改,用短暫的一生,書寫了一曲奮斗者的人生壯歌。

於無聲處樹豐碑,遺范激勵后來人。在這片英雄輩出的土地上,就像許許多多為人民犧牲的先輩們一樣,王連山把紀檢監察戰士的忠魂本色,留在了秀美的薊州山川,留在了多情的津沽大地,留在了人們不盡的追思中。他的精神,將激勵更多的人,以更加堅韌不拔的毅力,將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的偉大斗爭不斷向縱深推進,換來清風正氣,海晏河清。

(責編:常雪梅、王珂園)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