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基層走筆:不能縱容誣告者

魯 平

2019年05月21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此前,一名領導干部在大刀闊斧的改革中,動了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奶酪。不久,這名干部在組織考察擬提拔時,“舉報信”冒了出來。按照“逢信必查”的原則,相關部門進行了核查,最終發現舉報不實。然而,單位裡有不少風言風語。

“對於一些舉報信,一看就像是編造的,且是匿名,但必須去調查。結果查不出什麼事,卻不給其澄清,搞得被舉報干部灰頭土臉,影響干部成長,甚至耽誤事業發展。最終可能讓匿名誣告的人得逞。這樣的事兒,不能再干了!”近日,一位市級紀委部門負責同志深有感觸地說。

工作中,總有一些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由於堅持原則,敢於擔當,惠及了大多數人,卻得罪了個別人。一有風吹草動,就有人跳出來匿名“舉報”。有的地方,對信訪舉報的不實問題查明為子虛烏有,卻不及時予以澄清,讓干部背負上沉重思想包袱。

這些做法造成的危害顯而易見:一方面,極易讓干部產生“多干多錯、少干少錯、不干不錯”的消極心態﹔另一方面,容易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一定程度上縱容了匿名誣告的風氣形成,讓干事者寒心。

匿名誣告之風不可長。匿名誣告者,往往因個人私利,肆意濫用信訪舉報方式,給干部潑臟水,把水攪渾,把一個單位或部門的風氣搞壞。現實情況下,一些匿名者幾乎是“零成本”,這樣的匿名誣告者,有時還成了受益者。對此,有關部門應研究相關舉措,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方案,讓匿名誣告者沒有市場。

前不久,大連、長沙等市紀委部門為受到不實舉報的干部在一定范圍內“正名”,澄清了不實傳言,匡正了風氣,讓妄圖把水攪渾得利的舉報者無利可圖,受到社會好評。這是為敢於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於負責的干部負責、激勵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好做法。這樣的做法值得進一步探索完善,使其更有針對性,讓干部努力干事創業的同時而無后顧之憂。這樣,一個單位或部門的政治生態才能清朗起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21日 19 版)

(責編:謝倩、閆妍)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