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儲岐
2019年05月14日08: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10分鐘黨建圈”把“紅堡”建在黨員群眾身邊
■黨支部“堡壘指數”和黨員“先鋒指數”成為實時監測、動態反映、綜合考評基層黨建工作的一把“標尺”
■依托黨建“大數據庫”,實時按需抓取集成數據,為黨組織及時調整工作方向、關注重點問題提供全方位數據支撐
多年前的蘇南小城,如今躋身發達地區行列,成為長江三角洲上一顆明珠。探其“奧秘”,強勁的基層組織力是江蘇省張家港市創新發展的不竭動力之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如何適應新時代、把握新要求,全面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是擺在各級黨組織面前的一項重大課題。張家港市大抓基層黨建,全面提升組織力,激發基層黨組織新活力,呈現出根須扎下去、枝葉茂起來的生動局面。
“紅堡”織密基層黨建網絡,打造“10分鐘黨建圈”
眼下,走在張家港市的主干道上,不難發現許多帶有“紅堡”字樣的道路指示牌。一個個紅色的指示牌,配上“海棠花紅”的鮮艷圖案,格外醒目。跟著這些“向導”,可以輕鬆地到達各個“紅堡”。道路指示牌指向了一個個具體的“紅堡”,而《張家港紅堡地圖》則展現出“紅堡”全貌。一打開《張家港紅堡地圖》,就能精准鎖定遍布城鄉的紅色“坐標”。在這張圖上,各黨建示范基地、黨性教育基地、區鎮內部、區鎮之間的“紅堡”串點成線、連線成面,織起了一張基層黨建網絡。
記者走進一個個“紅堡”,充分感受其呈現出的豐富多彩的形式:在“張家港組織力提升實訓基地”參訓的黨員們看來,它是一個在互動體驗中提升黨性的“實境課堂”﹔在金港鎮袁家橋村的村民看來,它是可以一邊喝茶一邊跟村干部反映問題的“民生茶館”﹔在建筑工地的工友們看來,它是一個在勞碌一天之后,放鬆休閑、看書上網的“先鋒港灣”……
一條條“紅堡”線路,把幾十個黨建示范基地串連起來,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綜合黨建體,使政治引領力更強、服務半徑更廣、輻射效應更大……這樣的精選“紅堡”線路在張家港市還有很多,成為一道道閃亮的風景線。
張家港市如此發力實施基層黨建“紅堡”工程,緣由何在?“以前,許多企事業單位都建設了黨建教育陣地,但大多效果不理想。”張家港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陸德峰告訴記者,推進市、鎮、區域、村(社區)、基礎網格五級“紅堡”標准化建設,就是要織密基層黨建陣地網絡,打造基層“10分鐘黨建圈”。
“10分鐘黨建圈”把“紅堡”建在黨員群眾身邊。記者走進楊舍鎮梁豐社區,17座小木屋排列得井井有條,85歲的老校長夏慶祥正在小木屋“五老之家”裡看材料,“‘紅堡’就在家旁邊,‘五老之家’就是我們退休老黨員的溫暖港灣。”
如今,隨著一個個“紅堡”建起來用起來,黨建活動越來越火,全市已有近7萬名黨員走進“紅堡”接受洗禮。
“堡壘指數”+“先鋒指數”,激發基層黨建內生動力
黨員參加本支部活動,積2分﹔參加區域活動,積3分……初夏時節,在保稅區(金港鎮)外企黨建區域,記者點開黨員積分管理平台,可以清楚地了解區域內黨員的學習教育與參加活動情況。
一干河東路、靠近沙洲湖附近,擺放著一台黨員積分自助兌換機。用手機點開“張家港先鋒”平台,憑借積分可以隨時換取鑰匙扣、水杯、圍巾等文創產品。“這些兌換物是特別定制的,十分受歡迎。”張家港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委黨建辦主任周穎一邊用手機操作一邊向記者介紹。
這樣的黨員積分自助兌換機在張家港市還有很多。除了可以兌換實物外,黨員積分還能兌換項目保障資金。錦豐鎮悅來社區由20多個村動遷安置組成,年過古稀的老黨員黃士才參加黨組織活動十分積極,黨員積分遙遙領先,不久前,他用黨員積分兌換了社區的“義務巡邏隊”項目。如今,黃士才和兩位老伙計組成了社區“義務巡邏隊”。“年齡是大了,但還能貢獻力量。”黃士才很自豪。
為何要兌換黨員積分?激發內生動力。作為“紅堡”工程的配套抓手,去年9月,張家港市出台《張家港市黨支部“堡壘指數”和黨員“先鋒指數”考核管理辦法(試行)》,通過實時監測、動態反映、綜合考評,讓兩個“指數”成為衡量基層黨建工作的一把“標尺”。
在提升黨支部“堡壘指數”方面,眾所周知,黨組織生活是加強黨員管理,促進黨員學習,提高黨員素質的有效手段。但部分基層黨組織在認真嚴格過組織生活上打了折扣:部分支部存在黨員管理不嚴、“三會一課”制度落實不到位、主題黨日活動流於形式等問題。實施這兩個“指數”,旨在解決這些基層黨建面臨的現實問題。
“黨支部一年開展活動少於6次會被一票否決。黨員如果在參加組織生活、教育培訓中弄虛作假,也會被扣分。”周穎說,對兩個“指數”的考核採用百分制,以年度為周期,根據實際積分對黨支部和黨員進行星級評定,考評結果將作為評先評優、考核任用的重要參考。
以前,一些地方由於村組居住分散、社區管轄范圍大,黨組織活動難以叫齊人,開展的志願活動也難以深入到群眾家中。為解決這一問題,張家港市探索“網格支部”機制,讓黨組織植根村社“肌理”,讓黨員走到群眾身邊。
在張家港市,網格化已經成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的一把“鑰匙”。全市探索把支部建在網格上,形成“村(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埭組(樓棟)黨小組”三級組織架構,定格、定員、定責、定點精細化管理。目前,張家港市共建立“網格支部”1577個。“黨支部進網格組成蓋邊沉底‘一張網’,能使群眾感到‘組織就在眼前、有事就找網格員、辦事就在家門口’,實現了‘1+1>2’的社會治理效能。”陸德峰說。
互聯網打破時空界限,助推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
早些年,在大新鎮“走企業,訪黨員”滿意度調查活動中,一些年紀偏大的黨員留言:“我不知道有工作站”“希望工作人員能多聯系我們黨員”“希望黨組織多舉辦活動”……活動都辦了,效果卻不佳,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這讓該鎮黨務工作者朱熙陷入了沉思:如何才能打通黨員教育管理“最后一公裡”?
朱熙想了個最直接的辦法:開通“紅信來了”專遞,推動紅色主題短信——時而傳遞時事熱點,時而推送上級黨組織精神和決議等,還設置了“黨章說”“黨員聚焦”“法律小常識”等主題,不定期在各主題中加入黨員互動環節,引入區域化黨員積分比拼機制,收效明顯。
近年來,張家港市主動適應互聯網、大數據發展的新趨勢,將“紅堡”工程拓展到線上,推動黨建工作向移動式、互動式轉變,構建起線上線下互聯互通、黨員群眾互動參與的開放式黨建工作體系。
如今,在保稅區(金港鎮)新經濟組織黨建領域,借力“互聯網+”進行黨員教育管理的模式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這些企業黨員的學歷普遍較高,對新媒體的運用程度高,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對他們教育管理成效顯著。”金港鎮黨委組織委員盧向群舉例說,比如,利用新媒體線上教育、交流的方式深受企業黨員歡迎,兩會期間舉辦的“觀兩會微互動”活動,僅在微信平台上就征集到40多篇心得體會。
張家港市還設置了“互聯網+黨建”的大平台。打開“智慧黨建信息平台”,“黨員發展流程管理、黨員積分管理、黨組織動態考核管理、黨代表網上工作、黨費收繳管理”等系統一目了然。點進各系統可以發現,大平台之下,許多小平台在開展豐富多彩的黨組織活動。比如,依托“張家港先鋒”微信公眾平台,建立線上服務超市,策劃開展“網上新三會一課”﹔通過“線上點單、線下服務”的方式,將年輕的“兩新”黨員吸收到組織中來。此外,依托黨建“大數據庫”,在信息平台實時按需抓取“區域活力指數”“黨組織活躍度”“網絡點擊量”等集成數據,定期編制黨建大數據報告、“數”說基層黨建專題片,為黨組織及時調整工作方向、關注重點問題提供全方位數據支撐。
“通過探索實踐‘黨建+互聯網’方式,打破了基層黨建在時空上的界限,改變了一些黨組織活動方式單一、內容單調、封閉運行的局面,激發出廣大黨員新動能,提升了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陸德峰說。
《 人民日報 》( 2019年05月14日 19 版)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黨建組記者專欄 · 黨建周刊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