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來自一線的蹲點調研)

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傳承“半條被子”精神——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記者  王雲娜

2019年04月17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驟雨初歇,山間霧散,樹葉綠得發亮,站在高處俯瞰,一條平坦的“紅軍路”,將村庄串成一幅水墨畫——這裡是長征路上“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湖南省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村。

“紅色旅游發展起來后,去年底村裡貧困人口全脫貧了。”汝城縣委書記黃四平告訴記者,“沙洲村黨員干部弘揚‘半條被子’精神,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交出了新時代長征路上脫貧攻堅的優秀答卷。”

凝聚人心,干部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我家的房子租給賣辣椒醬的,游客進進出出,把門給弄壞了,到現在也沒修好,這可怎麼辦呀?”4月8日晚,沙洲村的夜談會上,村民張仁憲焦急地說。

“您別急,我們會聯系租戶,讓他盡快維修。若是修不好,一定給您做一個新門。”汝城縣委駐沙洲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黃飛回答得干脆。

頭一回當房東的張大姐一聽這話心安了,露出笑容。

“大家希望村裡發展民宿,我們准備舉辦培訓班,手把手地教大家經營管理。”村支書朱中建說出了大伙最關心的事。

村委會主任朱向群接過話頭:“想把客人留下來,村裡就一定要保持干淨整潔。房前屋后不要亂堆柴火、農具或生活垃圾,更不能給人留下‘臟亂差’的印象。” 

夜談會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縣、鄉、村干部和群眾面對面,問急事難事、詢發展意願,氣氛十分熱烈。

“無論大事小情,都在夜談會上找到了答案。”村民朱小紅說,“干部為大家辦實事、解難題,讓我想起徐解秀奶奶生前常講的‘半條被子’的故事。”

紅軍長征途中,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家,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了下來。徐解秀老人常說,什麼是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隻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

“共產黨人要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朱中建說,召開夜談會,就是發揮村民的主體作用,“越是觀點碰撞,越能凝聚民心。”

沙洲村探索村民自治理事會機制,大小事務由村民集體決策,理事會負責實施。幾年前,沙洲村開展空心村改造,需要拆掉30多戶人家的土坯房,蓋磚瓦房。曾擔任村委會主任的朱建輝被推選為空心村改造理事會會長。“既要降低建設成本,又要提升美觀整潔度,理事會為此主持召開村民會議17次。”朱建輝說,大家決定統一拆建,村民將建房資金交給理事會,理事會購買建材、聯系隊伍施工,及時公開財務賬目。

“半年時間,30棟新房建成完工。工程質量好,價格還實惠。”村民朱海忠說,工地上連螺絲釘都沒丟一顆,“有了村民自治理事會,資金項目清清楚楚,鄉親們心中也明明白白。”

轉變“等靠要”思想,主動要求脫貧摘帽

“每天巡山兩次,晴天待在山上的時間更長些。”擔任生態護林員的村民朱利志臉晒得黝黑,卻勁頭很足。

幾年前,母親患精神疾病,妻子突發強直性脊柱炎,全家背上沉重債務,這個80后小伙子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

2015年,朱利志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家人住院可報銷90%以上,女兒上學免除所有費用,每學期還有500元生活費。負擔減輕了,可增收仍是難題,朱利志對未來陷入迷茫。

“你才30歲出頭,要拿出斗志來。”朱向群找到他,“村裡設立了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每年工資1萬元。但這項工作責任重大,容不得丁點閃失,你能不能勝任?”

“能!我一定要看好青山,為發展旅游出力。”朱利志回答。2016年底,各項指標達到脫貧標准,他主動脫貧摘帽。

“等不是辦法,干才有出路。”脫了貧,不歇氣,朱利志和妻子在村廣場支起小攤,銷售零食、飲料等,還參加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學習網絡營銷,做起了水果電商,“去年我家收入8萬多元。”

沙洲村共有142戶村民,其中31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轉變“等靠要”的思想,鼓勵自力更生,村裡不少和朱利志一樣的貧困戶,提振精氣神,轉動腦瓜子,摘掉了“窮帽子”。

對於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人贍養的貧困戶,村裡從集體經濟收入中拿出部分給他們分紅:村裡光伏發電項目每年電費收益4萬多元,其中2.1萬元分給7戶最困難的貧困戶﹔2017年村裡辦起瑤家樂農庄,每年收益14.5萬元,拿出5.2萬元分給貧困戶。

“去年底,沙洲村僅剩的12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鄉黨委書記廖玉康說。

“紅”與“綠”有機結合,產業興旺百姓幸福

“這裡是‘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舊址,3位女紅軍住過的床仍保留在這裡,訴說當年的魚水情深……”朱淑華是徐解秀老人的曾孫女,村裡搞起紅色旅游后,她承擔起講解員的工作,“這幾年,村裡的變化有目共睹。”

發展紅色旅游,沙洲村將“紅”與“綠”有機結合:一手保護傳承紅色文化,一手建設綠色美麗家園。

為減少污染,沙洲村鋪設污水管網,新建兩個地埋式淨化池,改建垃圾收集設施,統一回收處理垃圾。利用廢棄、邊角場地,拆除村民家的雜屋,騰出6000多平方米新空間,用於建設綠地。種滿果樹的后壟山,修起水泥游道,冠名磐石公園。滁水河畔建起旖旎的風光帶,31棟古民居保留完好,新建的房屋統一改造為湘南民居的古朴樣式……沙洲村舊貌換新顏,村民生活更加舒適方便。

“過去用的是山壟水,出行是泥濘不堪的黃泥路,村民沒有活動場所,通信十分不便。如今,家家戶戶接上了自來水,道路全部硬化,就連手機信號也強了不少。”村民朱小勇說。2017年,沙洲村成功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游客慕名而來,鄉親們吃上香噴噴的“旅游飯”:有的把房子租出去,當起了房東﹔有的在景區上班,拿上了工資﹔有的開辦農家樂和民宿﹔有的銷售土特產,出租單車等游樂設施﹔有的依托枇杷、水晶梨等特產辦起了水果採摘園……2018年,沙洲村來訪游客超過26萬人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740元,村集體收入達20多萬元。

“半條被子”紀念廣場旁有一面牆,徐解秀老人的二兒子朱中雄指著上面“聽黨話跟黨走,幸福生活在前頭”兩行大字信心十足地說:“好日子還多著呢!”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17日 01 版)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黨的建設數據庫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