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11日18:31 來源:新華網
你能否想象得到有這樣一種黨課:隻有一個接一個蕩氣回腸的真實故事﹔教師們客串扮演起英雄楷模﹔運用話劇、舞台劇和即興演講等多種形式……
在青海高原,歌裡“那遙遠的地方”,新鮮“出爐”的《初心與使命》五堂精品黨課正在實現這種想象。經過300余場公開宣講、6萬余觀眾現場聆聽的考驗,青海推動黨性教育課程創新的實踐贏得廣泛贊譽。
台上全情投入 台下全神貫注
3月20日下午,青海省委黨校小禮堂內座無虛席,一場題為“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開路精神”的黨課宣講在即。禮堂后台,55歲的白繼紅已經穿上了一套上世紀50年代的解放軍仿制軍服,系好皮帶,下拉衣角,他又轉身對著鏡子調整帽檐:“這是第31次扮演慕生忠將軍,但每次都有第一次的激情,每次都容不得一點馬虎。”
青藏公路,那條縈繞在雪山之巔的聖潔“哈達”,是上世紀50年代慕生忠將軍率領筑路大軍在世界屋脊上創造的奇跡。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委黨校的高級教師白繼紅,和七名同事在高原雪山和黑白老照片的紀錄片背景中一起演繹這場“開路故事”。
音樂、燈光、布景一切就緒,黨課拉開帷幕。故事一環扣著一環,情節一幕壓著一幕,筑路大軍劈山造路挺進唐古拉山口。面對高原雄渾的風和終年不化的積雪,“慕生忠將軍”揮動起大錘,和身邊的筑路工人相互鼓勁:“死,也要頭朝拉薩!”現場300名觀眾屏氣凝神,不少人眼眶泛紅。
近三年來,青海省委組織部精心打造了五堂黨性教育精品課程,“慕生忠開路精神”黨課就是其中之一。另外四堂黨課分別是“兩彈一星奉獻精神”“牧民省長尕布龍赤子精神”“玉樹抗震救災奮斗精神”和“可可西裡堅守精神”。
台上的人全情投入,台下的人全神貫注,每到動情處,在場的人都眼含熱淚……這是五堂精品黨課在省內外宣講時的常態。“2017年3月,我們在南開大學宣講‘兩彈一星’精神,收尾時,《歌唱祖國》的音樂因故障未能播放,我起個頭清唱,全場300多學生完整地唱了下來……”黨課宣講員周廣靜說。
“一位年輕的巡山隊員登台講述了進入可可西裡第一個晚上的經歷。他頭暈目眩、冰冷刺骨,內心做著‘究竟是走還是留’的激烈思想斗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無人區的心酸和苦楚,細節代入感極強,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藏區的工作,堅定了向他們學習的決心。”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龍羊峽鎮黨委書記周拉才讓說。
五堂精品黨課是怎樣煉成的
“我們能夠推動黨課全面創新,離不開這些黨課教師、歷史親歷者和一線從業人員的努力,他們敢於挑戰和突破自我,嘔心瀝血,令人敬佩。”青海省委組織部干部教育處工作人員朱曉東說,毫無舞台經驗的教師們勇於突破自己挑戰角色,歷史親歷者和故事的見証者都敢於一次次回憶往事,直面埋藏心底的痛楚……
今年37歲的秋培扎西是可可西裡卓乃湖保護站站長,他的舅舅杰桑·索南達杰倒在了盜獵者的槍下,他的父親奇卡·扎巴多杰也因保護可可西裡不幸離世。“親人犧牲是家庭的悲劇,每次在台上講述往事,都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秋培扎西說,但他相信通過自己的口吻來講述往事,會讓更多人了解可可西裡,讓更多人敬畏和熱愛自然。
黨課的創作和創新不是一蹴而就。“為了更了解慕生忠將軍,我們團隊搜集了大量史料,創作文本從初稿到定稿,大的改動有37次。”海西州委黨校高級教師於湘說,為了更了解筑路大軍修路的艱難,他們兩次重走青藏線,像慕生忠將軍一樣揮動起18磅重的大錘。
“我們在反復研讀‘兩彈一星’公開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篩選鎖定關鍵性歷史人物,奔赴全國各地開展搶救性專訪工作,然后從幾十萬字的口述歷史資料中,找出可以填補歷史空白、有傳播價值的閃光要點。”周廣靜說。
海北州委黨校高級講師妥延鵬是黨課“牧民省長尕布龍赤子精神”的主創人員之一,也是尕布龍角色的扮演者。他說:“為了體驗尕布龍的生活,我們多次到他的故居居住,和他的女兒、孫女交流,還記得看到老省長用了30多年的舊保溫杯,我抑制不住突然淚流滿面。”由於不分晝夜地揣摩角色,妥延鵬最終病倒,一年間瘦了30多斤。
白繼紅也是一樣,為了更好詮釋慕生忠將軍的形象,他把所有能找到的史料資料“嚼”了一遍,辦公室和臥室裡鋪滿了將軍的老照片和青藏公路相關資料。“唐古拉山風雲,汽車輪兒漫滾。今日锨鎬在手,鏟平世界屋頂!”慕生忠將軍的詩篇壯志凌雲,白繼紅為了把詩句詮釋到位,經常夜以繼日地練,“嗓子冒煙兒的話喝口水繼續練。”
打動人心的“密碼”
“全國人民都熟知‘高原缺氧不缺精神’這句話,可是青海卻很缺乏這種精神的載體,這也是青海省委組織部下定決心打造精品黨課的初衷。”朱曉東說,如何為當地干部群眾加油打氣,如何吸引青年人才支援建設青海,都需要新青海精神的智力支持。
無論是可可西裡、青藏公路,抑或是牧民省長、抗震救災,利用熟悉的場景、英雄和故事針對本土黨員干部開展黨性教育,是青海推動黨性教育創新的重要手段。另外,通過內容、形式和方法的創新,五堂精品黨課大大增強了吸引力、提升了教學效果。
“五堂精品黨課用身邊人、身邊事去教育身邊人,會帶有天然的親和力,偉大理想、奮斗精神等詞匯不再‘高大上’,變得貼近生活、貼近人心,政治高度和情感溫度得以結合統一。”青海省委黨校副校長漆冠海說,從心理學角度而言,觀眾在認知自己熟悉的歷史事實時會更快達到認同,並且在情感升華后得到進一步的理性思考。
“常規黨課最大的缺點就是滿堂灌,內容陳舊形式單調,對學員的吸引力不強。”海西州委黨校調研員孫延永說,如今五堂精品黨課摒棄冰冷說教,融合文學表達手法,借助聲光電一體的現代科技手段,通過角色扮演、旁白敘述、事件親歷者講述,多形式多角度全方位地沖擊觀眾視覺聽覺,效果令人震撼。
“研究黨課其實就是研究授課對象的過程,為講好‘兩彈一星’黨課,我針對不同授課對象先后修改過上千次講稿。”周廣靜說,針對如今年輕的高學歷黨員干部群體,“兩彈一星”的研制人員放棄優渥生活選擇默默無聞、奔赴西北是最打動他們的情節,她會在課堂上適當擴充這部分內容。
精神永不褪色 創新永不止步
“聽說省委組織部將從本土高校和黨校中吸收年輕人作為后續師資儲備,我也想找機會去試試。”“聽一次不過癮,希望加入黨課團隊多聽多講。”每一次黨課都是對宣講員的磨礪,300余場次密集的宣講鍛煉出一批優秀的黨課教師,成功的宣講者成為傳播者、傳承者和帶動者,青海許多高校學生受台前幕后的故事感染,流露出對宣講崗位的濃厚興趣。
“捍衛歷史記憶,傳承家國精神,是我們宣講員的信念。‘兩彈一星’研制人員在世的還有2000多位,其中具有採訪價值的在200位左右,我們正在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性挖掘、記錄和整理。”周廣靜說,不要讓寶貴的精神財富成為塵封的往事。
於湘說,黨課“慕生忠開路精神”已初步形成品牌效應,借此機會擴展為系統化的教學項目也是可行之道。“黨課需要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的有機結合,學員可以在接受一定理論教育后,走訪慕生忠將軍的故居,有組織地重走青藏線,徒步3公裡,可以實地掄一下大錘,挖一下凍土,這樣更能夠感受到開路的不易,然后再坐下來聆聽精品黨課,過程中還可穿插探討交流環節。”
“青藏高原的各行各業都在不斷涌現榜樣人物,五堂精品黨課不是終點,恰恰只是起點,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接下來,青海還需要繼續做好培育和選樹典型的工作,不斷推出符合新時代要求、改革創新、敢於擔當的好干部、好黨員、好典型。”漆冠海說。如他所說,青海正在繼續深入挖掘本土精神資源,如“柴達木油田精神”等,不斷豐富黨課內容。
目前,青海已面向全國出版發行《初心與使命》五堂精品黨課音像制品,還將協調出版圖書、開發音頻課程。同時,“兩彈一星”理想信念教育學院和青海省長征精神傳承教育學院已啟動建設,“新青海精神高地”主題教育展館正在籌建。
“我們要再接再厲,敢接‘燙手山芋’,勇於承擔責任,主動擔當作為。”在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伍鴻亮看來,讓各級干部在培訓教育中不斷堅守初心承擔使命,扎根高原服務各族群眾,正是“黨課”創作團隊的使命擔當。他堅信,干部心中有豐碑,行動有動力,勇於經風雨、見世面,在摸爬滾打中增長才干,必將開創新時代的美好明天。(新華社西寧4月11日電 記者江時強、王大千、張大川)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