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特等功臣張富清——藏功名 葆本色

2019年04月09日09:35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藏功名 葆本色

上圖 95歲戰斗英雄張富清。 張 歐攝

右圖 張富清老人保存的“報功書”。 呂 行攝

初春的鄂西武陵山區,乍暖還寒。在來鳳縣城一棟普通居民樓裡,穿著一件舊棉襖的張富清老人坐在客廳裡的火爐旁烤著火。如果不是去年11月份採集退役軍人信息時張富清拿出泛黃的“報功書”還有幾枚獎章,幾乎沒人知道這位95歲的老人是一名特等功臣。

身披戎裝,保家衛國﹔告別軍旅,本色不改。張富清轉業后居功不自傲,對自己的功績和獲得的榮譽隱瞞不宣,而是主動要求到偏遠貧困地區工作,在平凡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成績。

浴血疆場 功勛卓著

1924年,張富清出生在陝西漢中市洋縣。1948年3月份,24歲的張富清參加西北野戰軍,在二縱359旅718團二營六連當戰士。老人說,他來到部隊后,經常不分白天黑夜地打仗,印象最深的是永豐戰役。

在永豐戰役中,張富清所在的六連擔任突擊連。那天拂曉,他和兩名戰友組成突擊組,匍匐前進率先攀上永豐城牆。他第一個跳下城牆,與敵人展開激戰。

“我端著沖鋒槍,對著敵人一陣猛射,一下子把距離近的七八個敵人全部殲滅。”說起這段戰斗經歷,老人手舞足蹈,仿佛回到了當年的戰場。“等我回過神來,才感覺頭頂有血往下流,用手一摸,一塊頭皮翻了起來。這才意識到,一顆子彈剛剛擦著我的頭皮飛過,頭頂上永遠留下了一條淺溝。”張富清老人說。

擊退外圍敵人后,張富清沖到一座碉堡下,刨出一個土坑,把捆在一起的8顆手榴彈和1個炸藥包碼放在裡面,將碉堡炸毀。

這場戰斗一直打到天亮,張富清炸毀了兩座碉堡,繳獲兩挺機槍。戰斗結束,他死裡逃生,可突擊組的另外兩名戰友卻再也沒有回來。回想起在戰斗中壯烈犧牲的戰友,張富清老人老淚縱橫。

張富清老人說,當年他的身體很瘦弱,但他多次參加突擊組打頭陣。“一沖上陣地,滿腦子是怎麼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關鍵是信仰和意志。”

永豐戰役,張富清榮獲西北野戰軍特等功、一等功。老人回憶說,因為打仗勇猛,彭德懷到連隊視察鼓勁的時候,多次接見他和突擊組戰士。“見面時彭司令拉著我的手講,‘你在永豐戰役中表現突出,立下了大功’,還親手給我授勛。我知道,這是黨給我的榮譽。”

戰斗留給張富清的,除了光榮,還有傷痕。在他看來,這些傷痕是另一種獎章。“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革命軍人,入黨時就宣誓要永遠聽黨的話,黨指到哪裡我就堅決打到哪裡。”張富清說。

后來,張富清一直跟隨部隊南征北戰,先后兩次榮獲“戰斗英雄”榮譽稱號,除了特等功,還3次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

扎根山區 深藏功名

1955年,張富清已是359旅的正連職軍官,他所在部隊面臨調整,要去地方支援經濟建設。多次立功、身體有傷的張富清,原本可以選擇回老家陝西,但得知單位鼓勵大家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邊疆、山區去支援祖國建設,他響應號召選擇了去偏僻的鄂西山區,在來鳳縣一干就是一輩子。

在來鳳,張富清先后就職於縣糧食局、三胡區政府、卯洞公社、外貿局、縣建設銀行等,1985年他在縣建設銀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幾十年裡,他從未向外透露自己的戰斗經歷。

上世紀60年代,張富清被調到三胡區政府工作,妻子孫玉蘭在三胡供銷社上班。隨著精簡退職工作開展,張富清動員妻子從供銷社離職,減輕國家負擔。當時,糧管所、供銷社與食品站都是最讓人羨慕的工作單位。

“我不讓你下崗,怎麼好去做別人的工作。”張富清對妻子說。妻子理解丈夫,辭去供銷社工作成為手工業社社員,靠做縫紉補貼一家6口人的生活。

“張老為人正派,從不倚老賣老、夸夸其談,工作中總是挑最困難的任務,從未聽張老講過去打仗的經歷。”68歲的田洪立曾與張富清在卯洞公社共事4年多,“當年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張老搶先選了最偏遠的高洞片區,那裡不通路、不通電,是全公社最困難的片區”。

在建行來鳳支行,許多人知道張富清,但沒聽說過他的英雄事跡,33歲的年輕行長李甘霖對張富清敬佩有加。

李甘霖告訴記者,去年11月份,得知張老要去武漢做白內障手術,需要植入人工晶體,他便囑咐老人:“您是離休老干部,醫藥費全部報銷,可以選好一點的晶體,保証效果。”后來老人做完手術回來,李甘霖發現老人隻選了價值3000多元的最便宜的晶體。

張富清說:“我90多歲了,不能再為國家作貢獻了。為國家節約一點是一點。”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3月27日一早,張富清戴上假肢和84歲的老伴孫玉蘭去超市買菜。“老伴腿有殘疾,但每天都堅持鍛煉。”孫玉蘭說。

2012年4月份,張富清左膝蓋膿腫,輾轉縣、州醫院治療不見好轉,又來到武漢的醫院救治,醫生建議截肢。“戰爭年代腿都沒掉,沒想到和平時期掉了。”術后醒來,樂觀的老人自嘲地說。

傷口剛愈合,老人就沿著病床移動。回到家中,老人起初沿著床沿鍛煉,后又扶著牆壁練習走路,如今牆壁上還有老人跌倒后手抓牆壁留下的痕跡。

經過近一年的鍛煉,老人能拄著支架打掃衛生、擇菜,幫助老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人要自立,不能給組織添麻煩。”老人說。

張富清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各級領導多次上門探望。老人總是動情地說:“當年和我並肩戰斗的那些戰友,許多都犧牲了,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向組織提任何要求。比起他們,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經很好了,我有什麼資格把戰功拿出來顯擺?又有什麼資格向組織提要求。”

老人的臥室裡擺放著一張書桌,上面整齊的書籍中有一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黃色封面的四周已經磨成白色,打開后,上面有許多用黑色水筆標注的點、橫線等。翻開1983年版《鄧小平文選》,裡面同樣有老人研習后留下的墨跡。

老人有兩本《新華字典》,一本1953年版、一本1979年版。張富清隻上過速成中學補習班,1955年轉業到地方工作后,文化成了他工作的“攔路虎”。如何提高文化水平?張富清買來《新華字典》開始自學。

幾十年下來,靠著兩本《新華字典》,老人利用工作間隙學習《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等著作,閱讀《人民日報》等報刊,掌握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

退休后,他每天堅持讀報,並堅持做讀書筆記,還將報紙上的重大時事消息和時評做成剪報。如今,老人每天仍堅持讀報和看電視新聞。

“爺爺,現在國家形勢怎樣?”採訪結束時記者問老人。“全黨集中力量搞好精准扶貧,讓貧困地區富起來。長江沿線要搞好生態保護。持續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確保黨永不變色。”張富清響亮地回答。(記者 鄭明橋 柳 潔)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