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4月07日09:23 來源:四川日報
龍泓宇攝
【人物名片】
榮廷昭,中國工程院院士,玉米遺傳育種學專家,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榮譽所長,博士生導師。設計並成功實施了玉米自交系、雜交種選育與群體遺傳組成研究、群體改良同步進行的育種新方法。提出了西南地區玉米育種新途徑,結合西南實際對傳統育種方法進行了改良,多途徑培育出育種新材料。
“我只是一個種了幾十年玉米的普通教師,和團隊一起做了一些本專業的事而已。”3月29日,記者在四川農業大學雅安校區見到84歲的榮廷昭,這位一輩子和玉米打交道的老人這樣概括自己60多年的專業研究。
最近,榮廷昭的科研團隊正在進行玉米新品種“川單99”的種植試驗,“這個品種抗逆性強,產量穩定,更適合西南地區的地形和氣候特征,有前景也有突破性。”
出身農村的榮廷昭說,自己之所以選擇從事農業研究,是因為對“三農”的熱愛。年少時在農村,經常看到一場風雨后大片農作物倒伏,格外心疼。1953年,榮廷昭考入四川大學農學院,1957年,他畢業后留校任教,投身玉米遺傳育種研究。
最初的試驗田就在雅安濆江橋旁的一小塊農田裡。經過數十年的努力,榮廷昭和他的同事們在玉米育種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先后選育了川單8號、川農三交2號、川單9號以及后來的川單10號、11號、12號、13號、14號等“川單系列”品種。其中,川單9號於1995年被遴選為“全國十大農作物新品種”,並獲國家重大補助。
到上世紀末,四川農大選育的雜交種最高峰時曾覆蓋了四川省三分之一的玉米種植面積。
就在常規玉米高歌猛進的時候,榮廷昭以超前的眼光意識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甜糯玉米需求勢必日益增強。”於是,他組織玉米研究所部分同志開展甜糯玉米研究。截至2015年,玉米研究所審定了多個甜糯玉米新品種,其中包括產量高品質好的甜玉米品種“榮玉甜1號”,2015年“榮玉糯9號”也通過國家審定。“榮玉甜1號”是西南地區第一個通過國家級審定的甜玉米新品種。
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60多年,榮廷昭結合西南實際對傳統育種方法進行了改良。此外,為解決在南方發展草食性畜牧業所面臨的粗飼料短缺矛盾,他組織一批年輕同志新開辟了利用植物營養體雜種優勢培育飼草玉米育種的新方向,現已組配出並已經過四川省或國家審定的一批新品種,具有生長繁茂、抗逆能力強特點,有的還具有多年生性能並具保持水土功能,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作為資深農業研究者,榮廷昭身上有一股執著勁兒。上世紀80年代,我國生物技術開始興起,榮廷昭意識到生物技術將會給今后的作物遺傳研究帶來革命性的沖擊和發展,就大力支持玉米研究所的年輕人從事玉米分子生物學研究,同時著手建設了學校玉米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玉米研究所在分子生物學方面的研究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84歲的榮廷昭格外重視團隊建設和后備人才培養,對年輕研究者充滿期望,“做研究是辛苦的事情,需要年輕一代堅持再堅持。”(記者唐子晴 江芸涵)
【心語心願】
榮廷昭:中國人飯碗裡的糧,要有屬於自己的好品種。堅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相關專題 |
· 愛國情 奮斗者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