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

清華大學教授劉美珣將思政理論教育作為畢生事業——“思政工作者要勇於承擔起歷史責任”

記者  趙婀娜

2019年04月04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上圖:劉美珣在授課。
  下圖:2018年6月,劉美珣在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成立10周年紀念會上致辭。
  清華大學供圖

打開《一路走來,親歷清華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30年》一書,靜靜翻看:

研究型教學理念的探索、探索構建具有研究型內涵的教材、創新“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教師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的主體、不斷開創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新局面……一位長期從事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工作者有關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分析和實踐一一呈現。作者對於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深沉熱愛與深刻思考,也躍然紙上。著作出版於2011年,至今讀來仍有較強的針對性與現實意義。

書的作者是當年年逾七旬、如今已是82歲的劉美珣教授。她長期擔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負責人,是一位從上世紀60年代便踏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人生之路、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作為畢生事業的優秀思政教師。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成為我終生熱愛的事業”

劉美珣出生在一個工程師家庭。小學還未畢業的她,因目睹新中國成立后雖然人們歡欣鼓舞、社會欣欣向榮,但舉國百廢待興、需要建設人才,立志成為一名工程師,致力於投身國家建設。

1956年考入清華大學時,懸挂於大禮堂前的紅色橫幅上寫著幾個大字“清華:工程師的搖籃,歡迎你!”那一幕,劉美珣終生難忘……

1960年,尚未畢業的劉美珣同其他9位60屆、61屆學生一道,被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蔣南翔抽調進入馬列主義教研室。盡管完全沒有思想准備,但“服從黨的分配”和“聽從國家召喚”的情懷使然,劉美珣自此踏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人生之路。“多年之后,我才深深地意識到,我並沒有轉行,我做的還是一名工程師,而且是一名付出畢生精力、也很難完全做到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成為我終生熱愛的事業。”劉美珣回憶道。

長達幾十年的教學和研究生涯,給劉美珣留下許多難忘的回憶:

“因為研究同一個領域,思政課老師們經常日夜戰斗在一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為了編好一部教材、講好一門課、研究一個改革方案、探討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經常討論得熱火朝天,不眠不休……”

“非典期間,學校規定大課全部取消,《鄧小平理論概論》是大課,怎麼辦?同學們要求繼續上課,老師們也不希望課程中斷。於是,我和其他教師一道,將大課分成小課上,那年夏天,我們帶著學生在室外的草坪上進行思政課的課程研討、論文答辯,成為當時清華校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

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最根本的任務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立德樹人”。即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幾十年的思考與實踐,讓劉美珣對於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性有著深切的感受,“特別是今天,在世界人才爭奪戰中,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重要性格外凸顯,思政工作者要勇於承擔起歷史責任。”

■“與學員真誠交流、溝通,才能真正產生共鳴”

談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劉美珣最常提到的就是“責任”與“擔當”。

為更好詮釋這兩個詞,劉美珣不僅在清華大學思政課堂上秉持初心,以一名“靈魂工程師”的責任與擔當深耕細作,滋潤每位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還將責任與擔當拓延,一絲不苟地承擔起課堂外的教學任務。

以一件事為例:1993年,清華大學承辦首期“香港高級公務員清華大學北京課程”,時任課程核心講員的劉美珣及全體老師深入研究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以開放的態度和學員們進行交流,增進了香港公務員對中國國情和內地政策的了解,課程為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和特區穩定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這就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對國家的責任與擔當”,劉美珣回憶:“我們這些講員,親歷了新中國成立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我們深知,國家走到今天是多麼不容易,我們對國家有著深深的愛,我們珍惜今天的一切,希望國家越來越好。因此,愛國家、愛黨、愛人民是我們貫穿課程始終的靈魂,我們將一個有血有肉的自我呈現在課堂上,與學員真誠交流、溝通,才能真正產生共鳴。”

談及思政課教師必備的素質,劉美珣經常談到的,還有對學生負責、對學術負責、對教育規律負責的“三個負責”精神。

所謂對學生負責,就是必須從立德樹人的角度出發考慮教材的編寫、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體系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創新﹔對學術負責,是指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負責,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育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突出針對性,不斷地研究和回答時代提出的新課題﹔對教育規律負責,就是要遵從教育規律。要不斷研究馬克思主義教育和傳播的特殊性與規律性,研究學生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特點和規律,了解學生的期待。“對教育規律負責,就是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效果負責。”劉美珣認為。

■“向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這在人才培養中最基礎,也最重要”

盡管年事已高,但劉美珣依然關心牽挂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8年6月,清華大學舉辦首屆新時代論壇暨清華馬院成立10周年紀念會,81歲高齡的劉美珣作為教師代表致辭。

劉美珣的發言語重心長:“結合幾十年來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思考,我感受最深的是這個學科、這個專業的特殊性。向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這在人才培養中最基礎,也最重要。我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給予學生的不應是一些概念、原則、結論,而應是一種理論思維,是觀察當代世界、觀察當代中國的基本觀點、立場和方法。我希望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學生的生活和人生是有幫助的……”

如何能做到這一點,在劉美珣看來,以學生為本至關重要。她介紹說,清華大學是在“兩課”中最早推行“研究型”教學的學校,其動因正在於此。研究型教學,學生成為課程的主人,將對人生、對國家、對世界的認識、困惑與教師共同探討,在思辨中,啟迪思想,陶冶人生,獲得思想的升華。這樣才可能逐步達到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效果。

“教育要完成從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再由教學體系向學生認知體系和信仰體系的轉換,需要教師有一個再設計、再創造的過程。”已入耄耋之年的劉美珣,對此充滿期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4日 07 版)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高校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