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趙婀娜
2019年04月02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思想政治理論課,怎麼上?“廣袤大地是學習成長的最好教材”。清華大學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結合社會大課堂,讓同學們走向基層、深入一線,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感受70年的偉大歷程與生動實踐,感悟每個人心中的中國夢,體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
效果如何?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得到增強,參與社會實踐的師生一致認為,基層是最好的課堂,隻有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才能提升育人實效,更好助力青年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新時代青年應樹立遠大目標,堅定理想信念,筑起自己心中的‘紅旗渠’﹔清華大學應努力建成世界一流大學,修筑好清華的‘紅旗渠’﹔全校師生應繼續努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筑好中華民族的‘紅旗渠’而貢獻自己的力量……”2019年農歷春節前,位於河南省林州市的紅旗渠干部學院,清華大學社會實踐赴林州支隊的師生們開展了一次臨時黨課學習小組活動,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結合實踐為師生們講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剛剛過去的2019年寒假,清華大學參與社會實踐的同學們度過了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假期。
學校269個支隊的2600余名師生圍繞“壯闊70年”主題,用雙腳丈量祖國大地,感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壯闊70年的發展歷程,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祖國大地的生動實踐,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
“廣袤大地是學習成長的最好教材”,參與社會實踐的師生一致認為,基層是最好的課堂,隻有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才能提升育人實效,更好助力青年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感受壯闊歷史,書寫新時代青年使命擔當
1月22日至1月29日,由清華大學化工系、電機系、自動化系、社科學院和美術學院8名本科生組成的清華大學“壯闊70年”秦風新章支隊,以“感受文化元素、探知文創發展”為主題,在陝西省西安市開展寒假實踐。
通過實踐,支隊成員不僅加深了對文化產業的理解,更深刻認識到文化自信與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性。“唯有將中國傳統文化資源深入挖掘,發現故事、講好故事、傳播故事,才能讓中國深厚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更好地連接歷史、當下與未來。”自動化系2017級本科生任峻立說。
其他支隊的同學們一樣收獲頗豐。福建南平支隊對“三農問題”的根源進行探究﹔廣西田陽支隊仔細研讀《大道之行: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社會主義》,根據書中相關章節設計調研問卷﹔湖南長沙支隊在橘子洲頭開展黨課小組學習活動,感受奮斗激情﹔還有一些實踐支隊建立臨時黨支部或黨課學習小組,就地取材開展黨建活動,因勢利導進行入黨動員……
“我是一名預備黨員,一直以來,我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要入黨?’參加完這次實踐,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了,黨員不是為自己謀求利益,而是要心系人民,在祖國的建設發展中實現自身價值。”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本科生宋亞豪說。
另外還有200多名清華學子發揮專業特長,投身“鄉村振興”主題社會實踐,建設“學生鄉村振興工作站”,成為“榮譽村民”,在鄉村田野間展現新時代的青年擔當,上了一堂生動的思政課。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學習理論、認知國情、砥礪情懷的重要載體,同學們穿梭於工廠礦山、行走在田間地頭,實實在在感受著70年的偉大歷程與生動實踐,感悟著每一個人心中的中國夢,體悟青年一代的使命擔當。”清華大學團委書記邴浩道出了開展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
■講好中國故事,助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世界各國都曾經或正在面臨污染的困擾。如今,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和力度前所未有。有機會走出國門,我要把這些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要把一個‘負責任大國’直面挑戰的擔當,講給世界各國的人聽。”作為環境政策方向的博士生,張宇婷2019年寒假與10余名支隊同學奔赴荷蘭、比利時調研當地的生態農業發展,並在荷蘭瓦格寧根大學開展一場有關中國環境治理經驗的宣講。
為了讓演講更生動形象,張宇婷閱讀了幾十篇西歐國家治理環境問題的論文,還認真研讀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中“建設美麗中國”部分中英文的表述,做了滿滿幾頁紙的學習筆記,細細琢磨如何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原汁原味、生動形象地傳達給外國聽眾。
經過這次演講與實踐,張宇婷對自己的研究和青年人承擔的責任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環境保護事關人類未來,需要世界各國攜手應對。新時代青年更要勇擔時代大任。走出中國看世界、面向世界講中國,我為能參與其中感到自豪。”
寒假期間,清華大學超過300名師生組成21支支隊,前往美國、英國、荷蘭、新加坡、南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開展實踐活動,並向世界各國青年講述當代中國青年眼中的中國故事,介紹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道路,發出青年聲音,助力民心相通,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電子系碩士生程宏在新加坡以“70年民企復興路”為題,通過講述親身調研經歷,展示了中國民營經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創造活力﹔水利系“興水之利”實踐支隊前往馬來西亞、老撾,調研中國水利“走出去”的發展狀況,感受中資企業迎難而上、樹立中國形象的魄力與情懷﹔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張磊通過列數字、講事實、談見聞,介紹中國脫貧攻堅戰略的偉大成就﹔“絲路新探”支隊深入探索南非文化,並與南非青年進行深度人文交流。
“同學們把世界當家園、以全球為舞台,胸懷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用青年人的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張磊說出了實踐隊成員的心聲:“在實踐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同學立志成為具有全球視野、家國情懷的當代青年,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明確未來方向,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1月17日至18日,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組織校內18名研究生前往錢學森空間技術實驗室等單位開展“大國起飛”就業實踐活動,深入調研探索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傳承航天精神,筑夢浩瀚寰宇。
“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實踐過程讓支隊成員更真切地感受到中國航天人腳踏實地、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迎難而上、開拓創新的勇氣,以及隱姓埋名、艱苦奮斗的家國情懷。支隊成員、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2018級碩士生陳子龍說:“過去,大批清華學子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刻投身航天領域,奉獻青春﹔今后,我們也將傳承航天精神,將個人發展融入時代發展的潮流中,助力實現‘航天夢’。”
為幫助同學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從而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清華大學通過開展就業實踐活動實現面向研究生群體的就業引導,鼓勵他們深入國家發展一線、行業前沿和基層社會,實現個人就業選擇與國家發展和時代進步需要的同頻共振。今年寒假,超過1000名研究生前往各行業的重點單位開展就業實踐,有的前往粵港澳大灣區,親身體驗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帶來的巨大便利,有的走進各行業領軍企業,調研“人工智能”的實際研究和應用,有的趕赴雄安,了解新區的規劃與建設發展情況……在實踐中找准日后奮斗目標,堅定成才報國信念。
假期結束后,同學們滿懷實踐的收獲,返回學校開始了新學期的工作和學習。感受壯闊歷史、書寫使命擔當的體悟與思考已深深滲透到知與行當中,滲透到具體的行動與未來的志向中。清華大學校團委副書記齊興達說,“學校將社會實踐打造為思政教育的重要一環,讓同學們能夠進入社會大課堂,在社會實踐中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舉世矚目成就,堅定‘四個自信’,日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陳旭談道,學校將繼續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用科學理論培養人,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教育引導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4月02日 06 版)
相關專題 |
· 高校黨建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