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紅船觀瀾:繃緊“為官有為”這根弦

吳儲岐

2019年02月26日07: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為官避事平生恥,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當意識到,手中的公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隻有兢兢業業、全心全意付出才能不辜負人民的重托。

近日,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一種現象:地方機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施工”,涉改單位的大多數干部能調整心態、整裝出發,但有少數干部出現懈怠感,想借機構改革“東風”換地養老,一些地方出現“閑差受追捧”的現象。

“好幾個‘一把手’提出想去清閑單位。”一位組織部長告訴記者。原來,本輪機構改革主要是做“減法”,“差額競爭”下,有人不得不由“正”轉“副”。比如某縣在機構改革前全縣黨政機構有60多個,改革后全縣黨政機構減至37個,這意味著許多部門的“一把手”要發生變動。

“年紀大了,還是主動讓賢吧,干點輕鬆的算了”“提拔不上還闖什麼”“干多容易出錯,不如少干點”……此類心理讓少數涉改單位“一把手”產生了“隨遇而安”“坐等退休”的想法。不僅是“一把手”,一些普通干部也萌發了擺脫原來壓力較大崗位的想法,希望借此機會到清閑一點的部門去,隻要能保持原來待遇即可。

這些干部看似“主動讓賢”,實則是缺乏擔當作為精神。試問,事多的單位需要擔責,相對清閑的單位就可以對付了事嗎?這種思想從根子上就是錯誤的。工作中,的確發現少數干部存在拈輕怕重的傾向。比如,有的慣當“二傳手”,樂於“倒手轉賣”,工作能推就推,問題能繞就繞﹔又比如,有的善做“清談客”,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花拳繡腿﹔有的“平平安安佔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樣子”……如此做法不僅是典型的尸位素餐,更會貽誤發展機遇,侵蝕群眾的獲得感。

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中國,正進入“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階段。自古沙場盼良將,歷史隻會眷顧奮進者。對於廣大領導干部而言,甘於無所作為意味著缺少最基本的擔當。中央《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明確指出:根據具體情節該免職的免職、該調整的調整、該降職的降職,使能上能下成為常態。

風雲起乃期猛士,鼙鼓動而思良將。為官避事平生恥,每一名黨員干部都應當意識到,手中的公權力是人民賦予的,隻有兢兢業業、全心全意付出才能不辜負人民的重托。要營造一種“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氛圍,讓敢干事、能干事、善干事的“良將”脫穎而出,才能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健康順利發展。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26日 19 版)

(責編:程宏毅、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