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四川省大邑縣東岳花苑社區:黨建引領成為搬遷農民“幸福密碼”

2019年02月15日09:56    來源:農民日報

原標題:黨建引領成為搬遷農民“幸福密碼”

大紅燈籠高高挂,歡快的舞蹈跳起來,四川省大邑縣沙渠鎮東岳花苑社區的“社區春晚”格外喜慶:一首《悠悠家鄉情》展現大邑獨特的美景和厚重文化﹔由最美家庭故事改編的節目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以養老糾紛就地化解為題材的小品《不關我的事》發人深省……

誰曾想到,這個處處充滿著歡樂祥和氣氛的大型社區,卻一度充斥著種種亂象,找不到解決方案。短短一年多時間,東岳花苑社區就為居民找到了“幸福密碼”——黨建引領社治。

農民“上樓”了黨員哪兒去了

建成於2016年底的大邑縣沙渠鎮東岳花苑社區,共有全鎮自願搬遷農民3303戶1萬余人,是全縣規模最大的新型農民集中安置小區,被當地群眾稱為“萬人小區”。

2017年初,剛剛有居民入住的社區就發生了群體性事件,起因是部分群眾不願意承擔住房公攤面積而上街拉橫幅、聚集上訪。“動輒數十人到鎮、縣上訪,一度人心浮動、思想混亂。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東岳花苑社區人數佔該鎮居民總數的2/3,如果社區不穩定,全鎮就不安寧。”大邑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社治委主任陳一軍說。

直面嚴峻現實,縣委社治委、沙渠鎮黨委、社區“兩委”以問題為導向走訪居民,多次進門入戶,多場“壩壩座談會”后,一連串深層次問題逐漸浮出水面:

過去,幾個行政村分開居住時,上頭有了什麼政策信息,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回村給幾個組長一一傳達,然后有條不紊通知村民。“現在不行了,5個村的農民全部住進佔地130畝的小區,村民們散步、健身隨時都能交流。信息傳遞是快了,可若是有人散布小道消息,破壞力也大得驚人。”社區干部甚是頭疼。

在農村,黨員村民通常有較高的威望,老百姓有事也愛找他們。村民“上樓”后,黨員似乎也“消失”了。“社區對村民動態不了解,黨員作用打了折扣,黨組織的影響力自然‘斷崖式’下降。”東岳花苑社區黨委書記李敏說。

架構不順對症開出三劑“藥方”

“以前的黨組織架構設置適宜傳統建制村,但無法有效應對村民集中入住小區的新情況,必須調整相應設置才能適應新變化。”沙渠鎮黨委書記王順東直言不諱,“既然最大的問題是社區黨組織領導體系不健全,黨員‘管不到、管不了’,我們就對症治病開出三劑‘藥方’。”

頭一劑——“三方聯建”健全組織體系。打破原有的村(社區)行政區劃界線,整合東岳花苑所在村、物業公司、社會組織三方(領域)黨組織組建東岳花苑黨委﹔依托社區網格分設東苑、西苑、北苑3個黨支部,形成全域覆蓋的組織體系﹔在黨委領導下推薦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

“黨組織機構設置健全了,有相應配套保障機制嗎?”在人們的議論聲中,沙渠鎮黨委又開出了第二劑“方子”——“三會聯動”規范議事協商。

建立區域化黨建暨社區事務聯席會議,將社區范圍內各類組織以及服務關聯性強的區外學校、醫院、派出所、供電所、企業家協會等納入聯席會成員,每季度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研究、協調、解決社區治理中的共治性問題﹔社區黨委每月召開一次黨委會,研究解決居民議事會反映的重點問題﹔建立業主議事會,定期協商自治性事務。

對於注重實效的農民來說,再好的規劃也比不上實在的行動。且看檢驗效果的第三劑“藥方”——“三制聯運”強化問題解決。

建立問題需求收集機制,採取聯系走訪、“壩壩會”、意見箱、智慧社區APP“線上聽音”等方式定期收集居民意見和需求﹔建立問題需求分析研判機制,可直接解決的問題立行立辦,需群策群議的問題提交居民議事會、黨委會、聯席會研究﹔建立問題需求問效反饋機制,採取隨機走訪、第三方測評等方式讓居民參與評價,提高辦事效率和居民滿意度。

小區祥和老百姓說話真管用

春節期間的東岳花苑社區處處張燈結彩、喜氣洋洋。室內健身室裡,大爺大娘舒適地享用著按摩椅﹔養生小屋內,中青年也來接受推拿、針灸﹔室內輔導室中,一群中年婦女正專心練習太極拳……入住初期的種種亂象“恍如隔世”。但居民們心中有數,小區能有優雅祥和的今天,黨組織和黨員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

一開始,小區上千部電瓶車亂停亂放,樓梯口塞滿了,消防通道也堵住了,極易引發安全事故。“小區沒有提供集中停車的場所,卻一味責怪居民素質低,這種推卸責任的做法是沒道理的,當務之急是安排可以集中停放並能充電的場地。”社區黨委廣納民意后,決定在二號樓空地集中停放,既解決堵塞又可以集中充電並防盜。2018年夏天,小區開始統一放置,黨員居民帶頭,分別說服三五家住戶。僅僅用了20來天,小區電瓶車就全部擺放到指定位置,困擾居民一年多的難題解決了。

小區物管質量好,大多數居民很滿意,但部分居民認為每平方米0.6元的物管費偏高,要求降低費用。“對群眾意見隻能採取疏導方式,用事實說服他們。”社區黨委與物業專門組織幾十名樓棟代表進城參觀別的小區,當看到收費低的幾個小區衛生、治安不盡人意時,希望降低費用的居民主動改變了觀念。

“居民說話管用了,干部處處尊重老百姓,我們當然得支持他們工作!”這是東岳花苑社區居民最常說的一句話。

移風易俗看新鄉賢如何作為

每到華燈初上,東岳花苑社區廣場上歡聲笑語,黨群服務中心內閱讀成風,不僅小區居民享受這一切,小區外的居民也流連忘返,這裡儼然成了全鎮人的共同“家園”。

“東岳花苑社區能有今天,社會組織和現代鄉賢功不可沒,他們發揮的作用不可小覷,對黨組織起到了有力地補充。”大邑縣委社治委常務副主任王宗智一語中的。社區黨委把長期生活在本地和退休后定居本地的老干部、老教師、道德模范等熱心社區工作的人士納入現代鄉賢范疇,同時鼓勵他們領辦自治組織,積極參與社區各類公益活動。

在農村,紅白喜事往往鋪張浪費,特別是辦喪事,“張家辦3天,李家就辦5天”,暗暗比誰排場大,來的賓客多。“其實,老百姓並不願意大操大辦,可都放不下面子,典型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劉水泉等一批德高望重的老黨員倡導成立紅白理事會,與小區居民多次討論后制訂公約,嚴格規定時間、控制金額桌數。現在,社區喪事由過去最長的7天減少至3天,家庭最少節約開支1.5萬余元。

“社區治理很多時候不宜使用行政手段,社會組織和德高望重的鄉賢出面,效果往往更好。”對口聯系社區的沙渠鎮鎮長助理龔清華深有感觸。

“小區為啥變得這樣美,這樣好?黨和政府關心體貼我們這些失地農民,凡事真的做到了有求必應。”“小區黨員處處帶頭,搞公益活動、當志願者盡跑在前頭。”一句句朴實的話語,讓人處處感受到濃濃的正能量,也找到了這個“萬人小區”從亂到治的“幸福密碼”。(任炳清 黃國玉 記者 李傳君)

(責編:呂騰龍、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