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一線行走:變化,不是等出來的

智春麗

2019年02月15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不懂鄉村,就不了解真實的中國。回鄉一趟,真實可感的故鄉讓我留戀。再次遠行,心裡多了一份歸屬和期待

 

除夕上午,在鎮政府門口碰到一位相識的鄉干部,攀談起來,得知他要去五龍村參加“回鄉人才懇談會”,我聽著新鮮,便提出和他一同前往。

春節返鄉多次,我第一次走進五龍村村委會的院子,見到了很多和我一樣常年在外工作的人。座位上放著一本《寇店鎮五龍村2019年工作安排》,翻開看,一行字躍入眼帘:“姬家窯村建設230立方米水池,完成情況:已完成。”

繼續翻看,從村裡每年承諾的民生實事、村集體收入來源、一年種了多少棵樹,到每名黨員給聯系戶解決了哪些困難,好妯娌、好婆婆、星級文明戶怎麼評,一目了然。事兒都不大,難的在一個“實”字。

發言開始了。耳邊是熟悉又陌生的鄉音,討論出乎意料的熱鬧:“靠山吃山怎麼個吃法,山裡的石料廠破壞生態,可不能再開了。”“去年槐花開的時候,鄭州開來3輛旅游大巴,下來50多個人,連上廁所的地方都沒有。”

“年前村干部臘月二十五晚上冒著大雪還在拆違建,今年要在石樓溝搞環境整治示范街。”主持會議的村干部張宗森趕緊插話。

在外工作的人眼界開闊,不少點子瞄准了村裡的痛點﹔有些事其實村裡已經在做了,只是實施難度超出了“外來人”的預料。“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在當前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鄉村已經不是我們離開時的鄉村,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

家鄉所在的小鎮被列入市裡的“城鄉一體化示范鎮”,新修道路四通八達,公交車通到每個村子,私家車停滿街道兩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興圖景一點點完善。

這場“回鄉人才懇談會”,讓我更深刻體會到鄉村變化背后的邏輯。一進鎮區,“有困難找黨員,要致富找支部”的標語映入眼帘。聽家裡人講,從垃圾分類到拆除違建,村裡的大事小情,真離不了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奔忙。變化,不是等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

不懂鄉村,就不了解真實的中國。回鄉一趟,真實可感的故鄉讓我留戀。再次遠行,心裡多了一份歸屬和期待。

(作者為本報記者)  

《 人民日報 》( 2019年02月15日 11 版)

(責編:呂騰龍、秦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