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用“心”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

中共宜春市委常委、組織部長  蔡清平

2019年01月28日09:3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時准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黨的群眾路線任何時候都不是一句空洞、抽象的政治口號,它體現在每一名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日常工作的一言一行之中,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新時代新使命新征程,黨員領導干部要自覺樹立群眾觀念,切實提高做群眾工作本領,用“心”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

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在認識上要更深化。近日,到延安等地體驗學習,深切地感受到,黨中央在延安的13年,是中國共產黨密切聯系群眾的13年,是贏得人民支持、擁護和信賴的13年,是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最終勝利奠定基礎的13 年。延安精神的核心和靈魂就是群眾路線。無論是南梁的陝甘邊蘇維埃政府建立,還是大鳳川的軍民大生產運動,都積極踐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贏得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取得了革命的勝利。今天我們所處的環境雖然沒有革命戰爭時期的艱難險惡,沒有硝煙戰火、圍追堵截的危機感,沒有缺衣少糧、飢寒交迫的緊迫感,沒有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但前進的路途並不平坦,風險挑戰依然嚴峻,群眾路線須臾不可丟棄。然而現實中,有的單位和部門做工作、辦事情,不是從群眾方便的角度來謀劃,而是看自己舒不舒適,不是從大局來思考,而是考慮小團體利益。有的領導干部認為有一官半職了,群眾得求自己辦事,就覺得比群眾高一等、勝一籌。“溫水煮青蛙”,漸漸淡忘了當初為何出發,慢慢消磨了革命意志,疏遠了與群眾的感情,隨之而來產生的腐敗、緊張的黨群干群關系等問題。實踐充分証明,不管是過去革命戰爭年代,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不管是在南梁、楊家嶺,還是在梁家河,群眾不會天然地追隨共產黨、擁戴共產黨,隻有共產黨人始終堅持“一心為民、面向群眾”,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一致擁護。所以,走好群眾路線,不是暫時的,而是永恆的,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堅持的,不是務虛的,而是最實的。過去的分田地、鬧革命,今天的脫貧攻堅、秀美鄉村等各項具體實踐,都必須充分認識到走群眾路線的極端重要性和必要性,必須緊緊依靠群眾、團結群眾,方可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困難曲折。

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在情感上要更投入。親戚越走越親、群眾越走越近。在過去,干部駐點挂村,長期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與村民建立的不僅僅是工作上的感情,而且建立了生活上的親情,很快就實現從陌生人、熟悉人到自家人的轉變。但是,一段時間來,人與人之間關系呈現一定程度的物化,少數黨員領導干部在思想上出現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特別是領導干部當中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坐在“案頭”的時間多了,走到“地頭”的時間少了,到群眾中合個影、走馬觀花的多了,真正沉下來與群眾拉家常、交流感情的少了。有少數干部,特別是年輕干部,對於革命斗爭的嚴酷、物質條件的極端匱乏沒有切身的感受,對於為什麼走群眾路線,怎麼走群眾路線找不到感覺,對群眾感情不夠深,做群眾工作本領不夠強。有的干部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而不是走群眾路線。身入更要“心”入、走進更需走“近”,走群眾路線,就是要以心交心、真心交流,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擔當,堅持眼睛朝下看、腳步向下邁、力量往下使,蹲下來聽群眾的煩心事,沉下來解群眾的揪心事。近幾年,隨著精准扶貧工作的全面開展,各級領導干部、第一書記、扶貧工作隊員身子扑在村裡、心沉到村裡,與群眾“摸爬滾打”想在一起、苦在一起、干在一起,吃一鍋飯菜、喝一口井水、坐一條板凳,真正與群眾打成一片,結交親戚、成為朋友,很多群眾發自肺腑地說延安精神、蘇區精神又回來了,由衷地為共產黨員點贊。這些無不証明,對群眾掏心掏肺,群眾就會肝膽相照,干部真心把群眾當“親人”,群眾才會把干部當“自家人”。

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在方法上要更實效。隻有堅持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正確認識客觀環境的變化,科學、全面、深入地分析、把握,才能更有效地踐行黨的群眾路線。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對如何走好群眾路線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新挑戰。所以,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要做好分析研判。搞清楚現在群眾工作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對症下藥、有的放矢。要多換位體驗。領導干部要多走出辦公室,到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農貿市場、學校醫院、辦事窗口,以普通群眾的身份,切身感受群眾辦事是否方便和快捷。要扎實蹲點調研。經常到基層呆幾天、到村裡住幾日,把問題撈上來、把服務送下去、把對策搞出來﹔常態化地開展“連心”活動,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到基層、調查研究走基層、宣傳政策進基層,與群眾面對面,真心實意地幫助解決問題,確保群眾路線走“實線”不走“虛線”,防止走群眾路線成“走秀”。要走好“網上群眾路線”。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熟應用,互聯網在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何更好地走好“網上群眾路線”,也是新時代提出的必答題。對此,有的領導干部沒有很好適應網絡時代的到來,缺乏與網民良性互動的意識和能力,甚至談“網”色變,對網上民意要麼滿不在乎,要麼繞道而行,久而久之,就會有脫離群眾的危險。一方面,要解決“怕”的思想。領導干部要把“怕”和“堵”,變為“迎”和“疏”,注重聽取網上民意,把線上了解網民需要,與線下解決網民訴求對接起來。另一方面,要主動學網、懂網、用網,擯棄“官腔官調”,多講“網言網語”,借助網絡與群眾“鍵對鍵”,網上體察民情、聽取民聲、匯聚民智、解決民憂,讓網絡成為增進民生福祉的“加速器”、優化發展環境的“潤滑劑”、廣納意見建議的“大平台”,把“網上群眾路線”連成接通民心的線、溫暖人心的線。

(責編:黃瑾、秦華)
相關專題
· 市局干部談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