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貧困小山村走上產業脫貧路——蘭西縣林盛村“第一書記”扶貧記

2019年01月23日19:07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貧困小山村走上產業脫貧路——蘭西縣林盛村“第一書記”扶貧記

70歲的趙連江萬萬沒想到,已經喪失勞動能力了,還能借上產業脫貧的光,摘掉“貧困帽”。

趙連江是黑龍江省蘭西縣林盛村貧困戶。下午3點多,習慣冬季吃兩頓飯的老趙和老伴正坐在火炕上吃飯,土豆燉豬肉還冒著熱氣,主食是豆包和年糕,一小盆稀飯擺在桌前。

“身體不好,總吃藥,沒啥來錢道,但現在吃喝不愁,要感謝趙隊長幫著張羅起來合作社,讓我們這些貧困戶分了紅。”趙連江說。

趙連江說的趙隊長叫趙謙,是黑龍江省財政廳文化處處長。2017年5月,趙謙來到林盛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

蘭西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呼蘭河穿城而過。林盛村就在呼蘭河岸邊,8個自然屯,建檔立卡貧困戶一共31戶、59人。

蘭西縣與臨近的肇東市同緯度,為什麼那裡小米那麼有名,蘭西小米就不行呢?剛到林盛村的趙謙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缺少產業帶動是重要原因”。

“發展產業,必須有能人,但很多貧困戶都是老弱病殘,要體力沒體力,要經驗沒經驗。”趙謙認為,通過產業項目支持,挖掘村裡能人潛力,發揮市場的牽動力,是一個可行思路。

趙謙說,省裡為每個省直扶貧工作隊安排了產業幫扶資金。他和工作隊其他隊員商量后,拿出一部分資金投到新組建的“呼蘭河右岸谷物種植加工合作社”,算作村集體入股。由村裡致富能人楊成業牽頭發展合作社,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帶地入社。

“合作社按規模化種植谷物雜糧,還建成了日加工能力20噸的谷物加工廠,2017年給每個貧困戶分紅3000元。”合作社理事長楊成業說,很快就要分2018年的紅利。趙連江的分紅就來自這個合作社。

一些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產業扶貧中受益更多。

快到春節了,林盛村王章屯的“十八灣豆腐坊”格外忙碌,老遠就能看到屋裡冒出的熱氣。65歲的貧困戶趙明志一會兒就從車間端出一屜新做好的豆腐,放到隔壁房間裡冷凍,“凍豆腐”打好包裝就發往哈爾濱等地。

“我這歲數大,重體力活兒干不了,正好村裡有了豆腐坊,就過來打零工,一天能掙100元錢。”趙明志高興地說。

目前,林盛村已經建立了雜糧種植加工、畜禽養殖、豆制品加工和果蔬種植等多個扶貧產業,並與貧困戶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2017年,這些扶貧產業為林盛村每位建檔立卡貧困戶平均分紅3200元,2018年增至平均每戶4600元。

“我們手裡這些幫扶資金是有限的,但注入產業項目中,產生了更大、更持久的效益。”趙謙說,村裡的扶貧產業項目每年都根據效益提取一定比例的扶貧基金。“目前全村扶貧基金結余21.48萬元,都用於給貧困戶分紅和解決實際困難。”

在產業帶動下,林盛村種植結構調整加快,去年全村種植雜糧、果蔬等高效農作物面積已達1800多畝,同比增加15%。

不久前,林盛村又傳來好消息。一個年加工蔬菜3000噸的醬腌菜項目正式落戶,將在今年9月投產,產品主要出口韓國和日本,預計每年可實現產值3000萬元。

“村集體以土地入股300萬元,企業投資1500萬元,項目達產后村集體收益將用於帶動貧困戶脫貧和發展村集體經濟。”趙謙說,今年村裡剩下的3戶、7人也將脫貧。

臨近新年,趙謙和工作隊隊員那文國、李毅民仍然堅守在駐村工作點——三間民房,一進屋就能感受到濃郁的節日氣氛。地上、炕上,擺滿了趙謙寫的福字、春聯,春節前都會送到貧困戶手中。記者見到其中有一副春聯,上聯“扶貧攻堅政策好”,下聯“享福思源記黨恩”,橫批“錦繡家園”。(新華社哈爾濱1月23日電 記者管建濤)

(責編:程宏毅、姜萍萍)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