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一線行走:搬走心裡的石頭

趙家坤

2019年01月17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從滿足村民最真實的需求做起,通過一件件小事,一點點走近他們,收獲信任

 

“新來的戴眼鏡的大學生”,這是剛入村時,村民們對我的稱呼。

2018年3月,我來到雲南省深度貧困村——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鄧耳村駐村扶貧,剛入村,想被村民記住名字並不容易。和我一起來的4名隊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代號”。

從大學畢業到駐村工作,隻有6個月。習慣了城市生活,我起初連水稻和谷子都分不清,面對村裡幾乎陌生的世界,心裡就像壓著一塊大石頭,工作無從下手,也找不到自我價值。

一天清早,我沿著村委會剛硬化的道路晨跑,看見兩位老人正在一塊新開墾的狹窄梯田裡勞作,挖出田裡的碎石塊,放入簸箕,再搬到田外。由於往返多次,田地的中央,已經被他們踩出來一條小道。

想著搬石頭也算鍛煉身體,我脫掉上衣,走進田裡幫起忙來。阿叔抬起頭,“你就是那個新來的戴眼鏡的大學生吧?”“是,我是今年新來的小趙。”

原來,因為道路硬化工程,山坡上許多石頭滾落下來,掩埋了田地。村委會用挖掘機把大石頭清理了一遍,平整了田地,但仍留有很多碎石。“我們年紀大了,隻能做些輕鬆的活計,把田清理出來,種點谷子。”“兒子在縣城打工,還有娃要養,我們不去給他們增加負擔。”我們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起來。

我們村有121戶建檔立卡戶,彼時還剩11戶尚未脫貧,這位阿叔姓白,他家就是這11戶之一。看著兩位老人和一地碎石,我叫來了同事,七個人從清晨忙活到午后,汗流浹背。終於,地裡的石頭清理干淨了,我心裡的“石頭”似乎也輕了許多。

幾天后,再次走村入戶,白阿叔主動迎上來,“小趙,你來啦,快坐快坐。”這是第一次有村民叫出我的名字,白阿叔笑盈盈的樣子我至今記在心裡。

搬石頭是一件小事,卻意外讓我找到了展開工作的小切口。從滿足村民最真實的需求做起,通過一件件小事,一點點走近他們,收獲信任。

此后的工作,我不再束手束腳:劉阿叔家的芭蕉熟了,我踩著凳子幫忙摘﹔盧大姐要趁著好天氣抓緊晒玉米,我扛著釘耙趕去院壩幫忙﹔林大哥家准備釀酒,我也會跑去摻和摻和……再小的事,隻要村民有需要,我就跑前跑后。於是,村裡認識“小趙”的人越來越多。

前幾天,我又與工作隊員一起,趕在過年前給300戶村民添了20盞路燈。相比剛入村的慌亂迷茫,腳下的路越來越清晰——要找到自己的位置,先要盡心盡力幫群眾做好每一件小事。路燈豎起來后,夜晚,泛黃的燈光下,村民來來往往、有說有笑,看著他們的笑臉,我也倍感輕鬆,壓在心頭的石頭再也不見了。

(作者為雲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龍潭鄉鄧耳村駐村干部)

《 人民日報 》( 2019年01月17日 11 版)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