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到:

【基層實踐】

梅裡雪山下玫瑰盛開——雲南德欽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小記

2019年01月14日08:5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梅裡雪山下玫瑰盛開

雲嶺高原的最高峰是美麗神秘的梅裡雪山。近日,記者走進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雲嶺鄉紅坡村——梅裡雪山下的一個小村庄。這裡鮮紅的玫瑰花爭相開放,村寨裡黨建與脫貧攻堅交相輝映。

剛進村就聽見一片歡聲笑語,藏族村民們喜氣洋洋地從一輛農用車上領取化肥。原來,州種子培訓站技術員來村裡培訓白芸豆栽培管理技術,參加培訓的村民每人可領到80元補助和一袋化肥。

大學剛畢業的藏族姑娘次稱拉姆笑瞇瞇地放下化肥,用流利的漢語對記者說:“3年前上大學時,縣裡和村裡分別補助我3000元,幫助我上大學。回來后我發現家鄉變化真大,水泥路鋪到了家門口,家裡種的白芸豆能賣到5000多元,家鄉越來越美了。”

“這幾年學生上大學,州裡縣裡都有補助,村裡發展集體經濟也有能力補助大學生,現在村裡大學生已有44個,我們就成立了一個大學生協會,組織放假回來的大學生幫助村裡做政策宣傳、環保、扶貧、糾紛調解等工作,有些已工作的大學生還把村裡原來資助的錢回饋給協會,用來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紅坡村黨總支書記扎史說。

據扎史介紹,過去村裡因為貧困等因素,一些村民不團結,鄰裡親戚相互不說話,近幾年村黨總支創新工作機制,抓黨建促民族團結和脫貧攻堅,開展“擁護核心·心向北京”主題教育活動,建立長效幫扶機制與和諧共處機制,現在村裡經濟發展、鄰裡和諧、民族團結,越來越多村民多了一份感恩的心。村民魯追生病時,村裡資助他5000元治病,他病好后開客車,對學生和60歲以上的老人一律不收費。

在紅坡村村委會小廣場旁邊,有一個寬敞的室內文化廣場,裡面有籃球場有看台,這裡是紅坡村舉行“登巴·金安”傳統文化節的地方。扎史說:“村民們每年藏歷七月十五都有跳鍋庄舞的習俗,近兩年村裡就把這一習俗辦成‘登巴·金安’傳統文化節,全村人在一起跳鍋庄舞,比賽射箭和籃球,大家不論民族和宗教信仰,開開心心一起唱歌跳舞,村民之間的關系更融洽更和諧了。”

近幾年,村裡還成立合作社,種植白芸豆、葡萄、核桃、食用玫瑰,養蜂,全村179戶藏族村民全部入股合作社,形成“黨總支+基地+貧困戶”的脫貧模式,目前人均純收入9000多元。

“我們村有歷史悠久的紅坡寺和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今后我們要發展鄉村旅游,口號就是魅力山谷、和諧紅坡。”扎史站在村外小河邊30畝食用玫瑰種植基地裡自信地說。

30歲出頭的扎史,兩年前從縣市場管理局調到紅坡村任黨總支書記,當地干部群眾評價他工作有思路、做事有激情。2016年以來,德欽縣先后從縣直機關選派了36名優秀中青年干部到鄉鎮任職,選派了38名優秀機關干部到村(社區)擔任黨總支書記,抓黨建促脫貧,扎史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德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都吉卓瑪表示,迪慶州2017年7月以來通過深入開展“擁護核心·心向北京”主題教育,利用“千堂黨課進基層”和鄉鎮流動黨校等載體,建設“堡壘村”“平安村”“小康村”,全力把迪慶建設成為全國藏區跨越發展和長治久安示范區。德欽縣64個縣直機關黨組織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結對聯建”,以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進”為統領,大力推廣“黨組織+企業+合作社+貧困戶”或“黨組織+公司+貧困戶”等模式,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堅強堡壘。

(記者 張勇)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