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1月10日16:29 來源:江西日報
樂平市“東湖市民之家”成為市民最愛去、最常去的地方,圖為市民在“共享書吧”充實自我。
萬安縣五豐鎮路口村“大村長”、五豐鎮黨委書記郭志佳帶領黨員干部聽取群眾意見建議,暢談實施鄉村振興工作思路。
2018年7月1日,啟動第二屆“基層黨建活動月”,以“創新引領未來,實干鑄就輝煌”為主題,集中發力攻弱項、補短板,破解基層黨建工作難題。
江西農業大講堂組織千名黨員干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93個宣講團,深入全省93個農業縣(市、區)1400多個鄉鎮,大力宣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萍鄉市把紅色家書作為各級黨校的必備教材,作為開展紅色培訓的必要課程。圖為甘祖昌干部學院組織學員開展“品讀紅色家書,傳承紅色基因,牢記初心使命”活動。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按下“回放鍵”, 2018年是溫暖、奮發、收獲的一年:VR產業、C919大飛機、物聯江西、江西快線……一個個新名詞,書寫著紅土聖地別樣風流﹔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生態環境質量位居全國前列、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比進一步提升……一張張成績單,展示了贛鄱大地傲人風採。一年來,全省基層黨建工作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改革創新,立體推進,10萬基層黨組織成為狠抓落實、推動發展的“火車頭”,220萬共產黨員當先鋒、作表率,與4600萬贛鄱兒女一道,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勠力同心,擔當實干,為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共繪新時代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新畫卷注入了磅礡力量。盤點2018年基層黨建工作,本報記者梳理了“曝光率”最高的十句話,讓我們一起圈點精彩,聆聽基層黨員干部的奮斗心聲。
“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贛鄱大地落地生根”
邁入新時代,巍巍井岡發出鏗鏗誓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從更高層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重要要求,把紅土聖地打造成最講黨性最講政治最講忠誠的地方。
同讀“一本書”、同上“一堂課”、同發“一個聲”,全省黨員干部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第一教材”。從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到七次全會,從省委常委會到各級基層黨組織,“四個意識”“四個自信”“兩個堅決維護”成為核心內容。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從市廳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到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培訓班,全省2.4萬余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全部輪訓,各級黨組織層層辦班培訓各類干部29.1萬余人次。學思踐悟,內化於心,從支部“三會一課”到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講堂,從“大樹下”講堂、流動宣傳車到“兩微一端”、指尖課堂,“泥土味”的語言和“身邊人”的故事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贛鄱大地落地生根。
如磐的信念引領堅定的行動,全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掀起一場以更高站位全面對標對表中央精神、從更高層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重要要求的熱潮。省市縣鄉各級領導班子和所屬部門單位、人民團體等約7萬個基層黨組織,廣泛開展“堅決全面徹底肅清蘇榮案余毒,持續建設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專題民主生活會和專題組織生活會,全面進行政治體檢和黨性分析。
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當好新時代“答卷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打出了“春季攻勢”“夏季整改”“秋冬會戰”等一系列“組合拳”,牽住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牛鼻子”、啃下三大攻堅戰“硬骨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風頑疾、建設“五型”政府、營造“四最”營商環境、打造“美麗中國”江西樣板,良好的政治生態推動全省干事創業環境進一步風清氣正,各行各業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奮力邁出了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共繪新時代江西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新畫卷的新步伐。
“誦讀紅色家書,踐行初心使命”
“誰無父母,誰無兒女,我們正是為了救助全中國人民的父母和妻兒,所以犧牲了自己的一切。” 2018年3月28日,省委書記劉奇號召“每位同志都要認真讀一讀紅色家書。”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干部學院把紅色家書作為干部辦班的必備教材,各地各單位採取朗誦、上黨課、情景劇、合唱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在紅色聖地刮起一場“紅色風暴”,讓紅色家書成為耳熟能詳的紅色經典。
這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初心對話”。贛州市把學習紅色家書融入黨支部“三會一課”,通過“兩微一端”新媒體平台推送誦讀紅色家書篇目。南昌市廣泛開展誦讀紅色家書支部專題組織生活會,以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為“鏡子”,組織全體黨員在思想、作風、擔當等方面找差距、查不足。大家紛紛表示,通過誦讀紅色家書,感悟了初心、堅定了信念。“忘不了方志敏,忘不了劉願庵,忘不了劉伯堅……革命先輩的鮮血時刻激勵我們——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首要任務,切實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
這是一場觸動靈魂的“人生對話”。吉安市推出一批紅色家書H5作品,提升其吸引力、感染力和傳播力。鷹潭市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把學習紅色家書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形成常態。一封封紅色家書,讓廣大黨員為之涕然,深感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才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學會感恩,用實際行動來愛黨愛國愛家。”
這是一場忠黨為民的“事業對話”。省教育廳通過“誦讀紅色家書、牢記初心使命、寫好奮進之筆”主題學習活動,深入開展誦讀、吟唱、品讀、講述、實踐五項活動,引導廣大師生聽黨話跟黨走。青年大學生激動地表示:“革命先輩們連死都不怕,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萍鄉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舉辦千人參與的“誦讀紅色家書、牢記初心使命”主題活動,運用朗誦、上黨課、情景劇、合唱等多種形式,生動展示了革命烈士的初心使命和家國情懷。70余萬人通過網絡直播收聽收看后感言,“要向革命先輩看齊,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拿出‘舍我其誰、赤膊上陣’的闖勁、干勁、拼勁,立足崗位作貢獻。”
“黨建讓城市更加美麗”
走進佔地4200多平方米的樂平市東湖中心社區“市民之家”,一股濃濃的“紅色氣息”扑面而來。居民或在共享書吧讀書,或在棋牌室下棋,或在多功能廳唱贛劇,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通過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樂平市對分散在城區的社區用房、部門房產進行整合,構建以中心社區黨委為核心、社區內其他黨建服務點為補充的“15分鐘區域化黨建服務圈”。2018年6月舉辦的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現場觀摩培訓班上,“樂平模式”給全省城市黨建“骨干中的骨干”帶來驚喜,更對“問題中的問題”帶來反思與啟迪。
城市黨建如何破題?組織架構如何覆蓋?社區“小馬拉大車”如何解套?一道道難題,考驗著江西黨建人的智慧。江西結合實際,在全國率先探索中小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模式,並將2018年定為體制機制構建年,著力構建兩個體制、四個機制,搭建四個平台,做強街道,做實社區,穩步推進縣級城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體制改革試點,縱向構建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領導體系,橫向構建街道、社區與相關單位橫向互通、有機銜接、互相融入、資源共享的聯動體系,創新“一委一居一站”模式,力爭在三年內,全面建立健全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統籌機制、共建機制、開放機制、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機制,形成以省會城市為重點、設區市中心城區和縣級城區為主體的江西特色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奉新模式”“高安模式”“景德鎮模式”“青山湖模式”“青雲譜模式”……2018年,江西著眼基層治理,推動城市黨建工作全面開花。全省25個縣(市、區)探索設立社區黨工委(社區管委會)等專門的社區管理機構,155個街道、2429個社區黨組織完善共建共享機制,919個“地緣型”“業緣型”“趣緣型”等功能型黨組織建了起來。城市黨建綜合體、共同體、黨建聯盟、黨建街區、“紅色驛站”,一個個黨建平台星羅棋布,成為城市最亮的一抹亮色。“五色花”“幫幫團”“小叮當”,成為遍布群眾身邊的“管家力量”。“居民點單、支部下單、黨員接單、公示亮單”,“智慧黨建”“時間銀行”廣泛運用,引領、培育、孵化公益性、互助性社區社會組織,為群眾提供政策咨詢、民生保障、矛盾調處、居家養老等多元化服務。黨建猶如一個“針頭”,在各類組織中“穿針引線”,聯結了一個以城市社區為核心,其他組織參與融合的“朋友圈”,扮靚了城市“底色”,提升了城市“顏值”。
“黨組織是我們脫貧攻堅的主心骨”
“我是大村長,我負責”“我是大村長,我安排”“我是大村長,跟我上”,萬安縣39名縣級領導、32名鄉鎮黨委書記、64名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全部到村擔任“大村長”,直插到村,以村為營攻堅拔寨,加快脫貧進程、減少漏斗效應、建強基層組織,被國務院扶貧辦巡查組歸納為江西脫貧攻堅四條經驗之一。2018年7月,萬安縣以漏評率和錯評率均為“雙零”、群眾認可度99.1%的優異成績,與瑞金市、永新縣、上饒縣、橫峰縣、廣昌縣一起成功“摘帽”。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2018年,江西舉全省之力推進脫貧攻堅戰。1.69萬名駐村第一書記、3.75萬名駐村工作隊員成為脫貧攻堅“生力軍”。完善“一核兩委五機制”做法,運用全國首創的“三統籌七同步”換屆辦法,列出“五不能”“七不宜”的“負面清單”,堅持“三級聯審”,順利完成村“兩委”換屆。結合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排查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1397個。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2.6萬名致富能手或產業大戶入選村“兩委”成員,打造了一支脫貧攻堅“不走的工作隊”。“一個黨員一面旗、一個干部一盞燈、一個支部一堡壘”,在脫貧攻堅中發揮“主心骨、貼心人、頂梁柱”作用。
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升脫貧攻堅內生動力。在中管黨費補助基礎上,省級共下撥黨費4140萬元,支持138個空殼村發展集體經濟﹔市、縣兩級共下撥3339.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用於支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2018年,全省“空殼村”從2017年的270個減少到132個,其中,南昌、贛州、吉安、萍鄉、上饒、新余、鷹潭等7個設區市消滅“空殼村”。全省1.48萬個村有經營性收入,約佔比86.49%,比上年增長49.96%﹔經營性收入達5萬元以上的村8345個,約佔比48.77%,比上年增加24.96%。
開“藥方子”,拔“窮根子”,“黨建+特色產業”“黨建+電商”“黨建+鄉村旅游”等多種模式,合力推進脫貧攻堅﹔“黨建+頤養之家”“黨建+生態宜居”“黨建+鄉風文明”,成為鄉村振興中引領春天的奔跑。2018年,全省42萬貧困群眾脫貧、1000個貧困村退出,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正朝著既定目標,大踏步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康庄大道上,風雨無阻。
“單位和社區共建有了契約”
“過去,單位和社區幾乎是零交集,有照面也只是點頭之交。社區讓單位做的事,單位不樂意﹔單位為社區做的事,社區不喜歡﹔單位說自己在‘做事’,群眾說單位在‘作秀’。”大力推進城市黨建,省委組織部按照就近就便、相對均衡的原則,會同省直機關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國資委黨委,直接推動110個省直單位與南昌市城市社區結對共建。全省7900多個單位與社區結對共建。採取“一個單位一個協議”的形式,圍繞“定期召開工作例會、交流黨建工作經驗、黨務干部交流挂職、解決實際困難、為社區辦實事”等共建事項,列出雙方的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充分協商,簽訂協議,實現“單位有什麼”“群眾要什麼”有機對接。
“共建契約”將責任和義務明明白白寫在紙上,既較好解決機關單位與社區的“雙向利益”聯結,又有效防止機關單位“一窩蜂”去一個社區,有序推動機關黨員進社區報到制度。全省17.9萬名在職黨員先后走進社區開展志願服務,把力用在群眾需求上,把情落到群眾心坎上。
省司法廳與南昌市東湖區大院街道簽訂共駐共建協議后,利用職能優勢,在街道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免費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萍鄉市253個機關單位與85個社區結對共建,3882名黨員志願者到社區開展志願者活動600余次,認領微心願800余個,幫助社區解決實際問題400個。定南縣將城區劃分為31個網格區,按照簽訂一份共建協議、開展一次服務活動、組織一次專題學習、搭建一個便民服務站、完善一套制度、記好一本活動手冊等“六個一”模式,組織70個機關事業單位與城區社區“結對”,開展共建活動80多次,幫助社區群眾解決問題150多個。遂川縣16名縣級黨政領導干部挂點聯系縣城8個社區,安排109個單位與8個社區結對共建,推動2100多名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開展志願服務500多次,解決社區公共服務需求480多項,點亮“微心願”960多個。
“打造國企黨建‘升級版’”
聚焦企業發展抓黨建,2018年,江西著力打造國企黨建“升級版”,接續推進黨建工作與企業改革發展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出台《打造國企黨建“升級版”的方案》,明確5個方面22條具體任務和分工,將國企黨建制度體系由“1+16”完善為“1+25”,為系統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繪制了清晰“行動路線圖”。截至目前,全省1444家國有企業中完成黨建入章1433家,佔99.24%﹔20戶省屬企業及其291戶二級子公司完成黨建入章。進一步規范“雙向進入、交叉任職”,20戶省屬企業集團公司層面全部實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或總經理“一肩挑”,159名黨委班子成員58人進入董事會、88人進入經理層。
扎實推進“黨建+國企改革”“黨建+提質增效”“黨建+創新發展”“黨建+社會責任”等,把黨的建設根植於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各個環節,以“組織力”激發“生產力”,以黨建“升級”帶動發展“升級”,實現了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互動雙贏。新鋼集團在基層黨支部推行“1234”黨建法,把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基層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在企業生產經營全過程,2018年鋼產量、銷售收入、利潤三項同創歷史新高。省建材集團組織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廣泛開展“出題、領題、解題、破題”主題活動,共提出2529道涉及對標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難題,破題率85%以上,2018年營收首次突破百億元,實現利潤2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黨建工作為江西國企改革走在前列提供了堅強保障,為壯大國有經濟注入強勁動力。截至2018年底,省屬企業資產總額12790.4億元,同比增長11.6%﹔營業收入4725.1億元,同比增長10.2%﹔利潤總額235.5億元,同比增長30%﹔增加值778.3億元,同比增長15.1%,多項指標創歷史新高。
“‘兩新’黨建從有形覆蓋到整體提升”
邁入新時代,江西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兩個覆蓋”站在一個新的拐點上:一方面,自2016年9月啟動“兩個覆蓋”攻堅計劃,以“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決心和勇氣,按照“一年抓覆蓋,兩年抓鞏固,三年大提升”的總體目標強力推進。另一方面,“兩新”組織點多面廣線長、黨員數量少、流動性大,已建黨組織邊建邊散,新的“兩新”組織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
如何實現組建及時?如何實現難點突破?如何實現有效提升?堅持問題導向,江西“兩新”工委在密集調研的基礎上,立足“兩新”黨組織自身獨特功能定位,著眼全局,對“兩新”組織黨建新要求、主要矛盾新變化、工作特點和規律、工作重點等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精准發力,全面實施“四項提升”行動,著力提升組織覆蓋、組織活力、黨建力量和基礎保障,從而實現整體提升。
調整、鞏固、優化、提升,“兩新”組織黨建從“零散”到“規范”、從“短板”到“樣板”、從“有形”到“有效”,“兩新”黨建不斷前行,跬步不棄。截至2018年底,全省累計保障“兩新”組織黨建工作經費7972萬元,建設黨群活動中心1118個,成立“小個專”黨組織1萬多個,42.6萬個“小個專”納入黨組織管理,使非公企業黨組織覆蓋率穩定在98.23%,社會組織黨組織覆蓋率穩定在96.85%。
溫火慢烹,得其真味。“兩新”組織黨建用每天的一小步,推動可喜的變化“隨風潛入夜”。“黨建做實了就是凝聚力,做細了就是生產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成為大多數非公企業的共識。江西八六三實業有限公司在“紅領工程”中嘗到了“甜頭”,公司董事長陳遠興成為入黨積極分子。他逢人就說:“實踐証明,聽黨話跟黨走,才不會迷失方向﹔堅持黨建促發展,企業才有不竭動力。”
“行業系統黨建要抓出自己的‘味道’”
在贛南,有家名叫“南芳”的律師事務所,156名員工中有55名黨員,是江西首個、全國第5個成立黨委的律師事務所。堅持黨建為先,引領事業發展,事務所實現年營業額3000多萬元,是成立時的130倍。2018年7月召開的全國律師行業黨建工作座談會上,江西南芳律師事務所黨委作為全國典型作大會交流發言。“南芳”的發展,是江西律師行業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目前,全省490家律師事務所共有黨員1600多名,設立黨組織199個,實現律師行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全面覆蓋。
堅持黨建工作為中心工作服務,江西突出行業系統特點抓黨建,調動“屬業”系統的引領作用,讓黨建多些“專業范”,更好地融入中心、服務發展。在教育系統,立足“立德樹人”,通過“黨建+思想政治建設”“黨建+師德師風教育”“黨建+提升教學水平”等,最大釋放黨建“紅色動力”。針對互聯網企業,加強摸底排查,推動“黨管網絡”不斷深入,集聚“紅色效應”。
2018年,江西全面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建設。著眼“四個變與不變”,即領導體制之變與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不變、黨組織職責之變與黨的組織體系不變、改革發展動力之變與人民健康目標不變、責任體系之變與狠抓落實要求不變,扎實推進黨建工作行業管理和黨組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推動醫院系統黨的建設與黨的事業融合發展。
“黨建巡察堅持‘三大導向’”
如何壓實基層黨建主體責任,解決基層“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問題?如何層層傳導壓力,解決黨建工作“上面熱鬧、下面冷清”問題?如何進一步補齊短板,解決“經驗出在點上、問題出在面上”問題?省委組織部與省直機關工委、省委教育工委、省國資委黨委連續第三年同步開展基層黨建巡察調研,做到地域、領域、層級全覆蓋,並創新性提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改以查台賬、看記錄為主的做法,變為訪談問效和實地查效為主,綜合運用“聽、看、查、問、考”等方式,“一測兩查三談四反饋”,抽簽查看和暗查暗訪相結合。
基層反映,2018年巡察調研作風更加務實。在繼承以往“一把尺子、一個口徑、一貫到底”等有效經驗的同時,聚焦“1+3+N”內容,更加注重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避免被安排、走“經典路線”和“皮上跑”。對2018年已經接受省委第二、第三輪巡視的地方和單位不再重復開展巡察調研,避免對基層督查頻率過高、多頭重復。省委組織部基層黨建巡察調研組深入6個設區市287個基層黨組織,訪談黨員干部、群眾896人。
“通過巡察,家丑都亮出來了,對工作推動很大。特別是從以看台賬為主變為實際問效,也讓我們更加聚焦黨建工作推動中心工作的實效。”通過省市縣三級聯動,推動巡在日常、察在平時,用目標檢驗效果,層層傳導壓力,達到了“觸動一個點,震動一張網”的效應,較好地發揮了“傳導壓力、發現問題、指導工作、督促整改、推動落實”的作用。
“基層黨建工作也要弘揚‘工匠精神’”
2018年12月24日,以“賽技能、破難題、增本領、強黨建”為主題,江西省首屆黨務技能大賽在11個設區市同時拉開帷幕。一石激起千層浪。兩天的大賽,11個賽區分類搭台設席論道,1108個黨建案例“以案說法”同台競技,組織部長帶頭參賽,黨委書記以身示范,萬名黨務干部台前台后廣泛參與。大家以賽促學、以學促效,激情被充分點燃,重黨建強技能的氛圍無比濃厚。
“台上八分鐘,台下十年功,備賽、比賽、觀賽的每個過程,都是發現短板、破解難題、推動工作的有益探索,強烈感受到,黨建工作永遠沒有‘休止符’。”大家反映,這次大賽范圍廣、規模大,既是“擂台”也是“展台”,既是“磨刀石”也是“微黨課”,弘揚了“工匠精神”,展示了“黨建之美”,是一道豐富的“學習大餐”。
2018年,全省基層黨建工作以創新為引擎,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提升基層組織活力。設立全國首個“基層黨建協同創新中心”,打造集理論研究、創新實踐、黨建服務、人才培養四位一體的研發基地。先后舉辦全省機關黨組織書記示范培訓班、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現場觀摩培訓班、全省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現場培訓班、“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培訓示范班等,直接培訓黨組織書記和黨務骨干1000多人,帶動市、縣層層舉辦重點班,並推動各領域基層黨支部書記培訓實現全覆蓋。
各地主動擁抱現代科技,積極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最新科技成果,探索“智慧黨建”,推動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鷹潭“智慧黨建平台”2018年8月正式上線,全省97%的黨支部建立支部微信群,通過“線上”與“線下”“鍵對鍵”與“面對面”有機結合,強化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交流互動。攝制的黨教片《守護四十七年的一日》《神山村的春天》被中組部《社區黨建》電視期刊採用,並向全國各地發售﹔脫貧攻堅工作在中組部《共產黨員》電視欄目得以充分展示。
征程萬裡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時間,是忠實的見証者,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回望2018,我省基層黨建工作留下一串串精彩印記,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站上新的歷史起點。“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邁入2019年,基層黨建工作將以“提升組織力、確保高質量”為主線,全面踐行新時代組織路線,繼續奔跑,不懈奮進,善戰善勝。(李 雷 蔡思文 記者 魏 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