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譚冬紅和他的扶貧“沙盤圖”

2019年01月07日09:06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譚冬紅和他的扶貧“沙盤圖”

譚冬紅(右二)與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同志和村干部一起完善“沙盤圖”。陳思 攝

“我時常牽挂著奮戰在脫貧一線的同志們,280多萬駐村干部、第一書記,工作很投入、很給力,一定要保重身體……”2018年的最后一天晚上,在冒雪入戶走訪之后,譚冬紅與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沙子鎮沙子村的村干部一起在村委會活動室圍爐而坐,收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9年新年賀詞電視直播。

“習近平主席的賀詞讓咱們扶貧干部深受鼓舞!如今,咱村的200畝桃樹已經栽植完畢,隻待春暖花開,與金色銀杏步道和百畝油菜花田一起開門迎客了。”譚冬紅一邊完善著自己手工制作的扶貧“沙盤圖”,一邊與村干部交談著,顯得信心滿滿。

譚冬紅,石柱縣紀委監委民生監督管理中心副主任,於2017年9月被派往該縣深度貧困村沙子村駐村扶貧。一年多來,面對村裡山高路險、人居分散、資金缺、底子薄等困難,他腳踏實地幫助村民建新房、修道路、架電線、鋪水管、上項目,帶領全村人探索出了一條農旅結合的生態致富路。

脫貧攻堅,“沙盤圖”就是“作戰圖”

“犬吠驅新人,吱呀開柴門﹔入室見頹廢,出戶長精神。鰥夫拉家常,龍鐘知浮沉﹔古稀無多願,隻憂棺與墳……”這是譚冬紅初到沙子村時,一位五保老人對他的傾訴,也讓他感受到肩上擔子的分量。

駐村扶貧,首要任務就是要先摸清情況。全村面積19.3平方公裡,海拔從1050米到1650米不等,包括7個村民小組,753戶、1807人,其中貧困戶67戶……譚冬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挨家挨戶走訪,對村裡的情況有了初步了解。

這輪走訪,也讓他對“脫貧”這個詞有了更深的認識。搖搖欲墜的木板屋,四處開裂的土牆房,坑窪不平的盤山路,連同這裡貧困的村民一樣,經不起大風大雨。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扶貧要扶到點子上。67戶貧困戶分布情況有什麼特點,村裡哪些基礎設施需要立項建設,哪些危舊房需要改造?復雜而系統的扶貧工作,給譚冬紅和駐村工作隊出了第一道“難題”。

“如果有個立體圖就好了。對圖施策,就不會亂了方寸。”平時喜歡看戰爭題材影視劇的譚冬紅突然想到,為什麼不制作一個扶貧“沙盤圖”?想法一說出來,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2017年11月底,譚冬紅帶領駐村工作隊和4名村干部,背沙、釘邊框、塑形狀,一天下來,“沙盤圖”已見雛形。

“沙盤圖”就是沙子村脫貧攻堅戰的“作戰圖”。沙盤上,山脈形狀、河流走向、公路布局、土家院落、貧困戶分布一目了然。接下來的幾天裡,譚冬紅不僅將67個貧困戶位置逐一標記,還對全村的危舊房、基礎設施薄弱環節、飲水保障、產業發展等情況進行重新梳理和規劃。

“磨刀不誤砍柴工。雖然前期制作沙盤圖費點勁兒,但下一步扶貧工作的方向也更明朗了。”看著眼前的“沙盤圖”,駐村工作隊成員和村干部信心倍增。

逐一銷號,“沙盤”願景變實景

光說不練假把式。譚冬紅一邊借助沙盤推演驗証扶貧思路,一邊投入“實戰”。

看著“沙盤”上那條未整修硬化的王家坪土路標識,譚冬紅想起了沙子村王家坪組貧困戶張育清的話:“危房改造政策好,可惜我家修不了。沒有路,大貨車上不去,材料也運不了。”

王家坪海拔超過1200米,隻有一條依山而上坑坑窪窪的土路。平時連群眾出行都很困難,小轎車和大貨車更無法通行。王家坪的貧困戶有10戶,其中5戶需要進行危改。要想對房子進行改建,運材料隻能靠人背馬馱,不但成本高,還很危險,索性也就不修了。要解決王家坪組貧困戶危房改造問題,關鍵在於修好這條路。

經過連續十幾天的實地查看、對周邊群眾走訪調研,譚冬紅與村干部一起反復磋商,擬定了對王家坪組道路進行硬化改建的報告。鎮政府接到報告后,決定立項建設。2018年6月22日,王家坪組的公路硬化竣工,包括張育清在內的5戶貧困戶主動申請建房。如今,他們的房子都已完工,人也住了進去。

除了修路外,譚冬紅還把不少精力花在了改廚房、改廁所、改地坪、改電線、改風貌的提升人居環境“五改”政策落實上。從走組入戶宣傳政策到幫貧困戶聯系代建方,從監督項目質量到幫助村民搬運水泥、碎石、河沙等,沒有一日清閑過。

“紀檢監察干部駐村扶貧,既要當好脫貧致富的帶頭人,還要當好黨風廉政和好村風、好民風、好家風的‘宣傳員’。”這是石柱縣紀委監委的明確要求,譚冬紅一直記在心上。

“大爺,馬上就要‘五改’了,組長來宣傳過政策吧?”“組長?一年到頭沒有來過!”一次與石坪組村民的對話中,譚冬紅聽出了不滿。他又詢問了幾戶人家,回答如出一轍。

這是個別村組干部工作懶散、作風漂浮的表現!譚冬紅立即想到,加強村組干部的凝聚力、戰斗力迫在眉睫。他通過向鎮黨委報告,並與村黨支書商量后,組織村組干部召開了專題組織生活會,還邀請一些群眾黨員列席提意見。

“好多年都沒有開這樣的會了!”王家坪組組長、老黨員秦大榮由衷感慨。看到效果的譚冬紅趁熱打鐵,先后組織全村黨員和村組干部上廉政黨課。在入戶開展的“扶貧夜校”宣講中,他還將黨規黨紀、法律法規等納入宣講內容。經過一系列努力,沙子村的人心更齊了,脫貧攻堅的勁頭也更足了。

駐村至今,在譚冬紅的帶領下,已有60余戶群眾完成了危舊房改造,281戶進行了“五改”﹔新建公路1.52公裡,硬化公路9.9公裡,新建人行便道10公裡,新建人畜飲水池23口,安裝太陽能路燈231盞……隨著房子、院壩、道路的不斷更新,“沙盤圖”的願景逐漸變成了實景。

筑巢引鳳,“把致富路子趟出來”

基礎設施改善了,貧困戶慢慢減少了,但還得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徹底脫貧。

通過譚冬紅和村干部積極爭取,沙子村採用的“產業+農戶”方式得到鎮黨委、鎮政府的大力支持,除了大力發展黃連1450畝、脆紅李870畝,還廣泛種植吳茱萸、桃樹、油菜、黃精等作物。

那段時間,譚冬紅與村干部一起,不分晝夜同村民待在一起——白天下地種植,晚上交流經驗。

隨著一個個項目落地,望著“沙盤圖”上的一個個產業發展標識,譚冬紅心裡又有了新打算:“沙子村離城區30分鐘車程,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村裡已建設好2.3公裡的銀杏步道、100畝油菜花田。38株50年以上的古銀杏樹,大大小小200余株成年銀杏樹,每到秋天映得滿山金黃,是個發展鄉村旅游的好地方。”

於是,在他的“沙盤圖”上,又新繪制了一幅鄉村旅游圖——一片粉色的桃花谷、一片金色的油菜花田、一條金色的銀杏步道,就像是一幅中國風的水彩畫。

“我們要筑巢引鳳,打好鄉村旅游基礎,把鄉親們的致富路子趟出來。”譚冬紅不僅邀請了縣農旅集團、縣規劃局人員和高校專家到沙子村考察,並在相關部門協調下,爭取有關項目資金300多萬元,用於發展鄉村旅游。

“獨徑花幽處,魚歡清溪逐……”譚冬紅將自己寫的小詩配上“九宮格”沙子村自然風景圖發到微信朋友圈,不僅贏得了“100+”的點贊數,也為村裡首次帶來了700多名慕名前來的游客。

眼看來村裡旅游的人越來越多,貧困戶譚明燈忍不住給在外打工的兒子兒媳打電話,“你們快回來搞農家樂,咱們以后有奔頭了!”(游鳳 實習記者 田超超)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