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北京:黨組織如何叩開商務樓宇大門

2018年12月25日09:3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黨組織如何叩開商務樓宇大門

流光溢彩的北京CBD,數百棟樓宇星羅棋布,41萬年輕白領在此工作,2017年累計實現稅收388億元。

CBD僅僅是北京商務樓宇集群的縮影。這些“豎起來的社區”為經濟增添了活力,也聚集了大量人才和資金。但由於企業或員工的流動性大、價值多元,樓宇也往往成為“黨建窪地”。

黨員在哪裡,黨的組織和工作就要覆蓋到哪裡。自2006年成立首個樓宇黨委以來,十余年時間中,本市一直在開展樓宇黨建的探索和創新。

經驗

葉青大廈成立首個樓宇黨委

5A級寫字樓葉青大廈,矗立在朝陽區望京科技園,擁有4座樓宇、駐廈企業104家,其中不乏德國西門子、韓國大宇、鼎橋通信等一批知名民企、外企。

大廈一樓,300平方米的黨員活動中心全天開放,迎接著從全國各地趕來參觀學習的非公黨建團隊。集團黨委書記張知謙的日程表排得滿滿當當,單是記者採訪當天,他就要向三家單位介紹黨建經驗。

時間倒推12年,2006年9月,大廈聯合近百家駐廈企業發起成立本市第一家商務樓宇黨委——中共葉青大廈委員會。

寫字樓裡還有黨委?這在當時是個新鮮事兒。這一探索與集團董事長葉青息息相關。他總說,沒有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就沒有民營企業的今天。“如果企業隻知埋頭搞買賣、開工廠,不對員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企業就不會形成凝聚力、戰斗力,也不會快速發展。”

起初,大廈黨委開展工作也面臨困難。“我們和駐廈企業之間既無隸屬關系、又無資產聯系。”張知謙說,行政手段、剛性管理的黨建老路走不通了,“惟有服務,才能激發企業對黨建工作的需求和動力。”

把黨建和企業工作相結合,葉青大廈黨委提出了“有事找黨委”的承諾,打造人才、政策、文化、公益、合作共贏五大服務平台。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蔓延,不少企業面臨虧損,員工人心惶惶。大廈黨委發起“我為企業獻良策”演講活動,為企業鼓舞士氣、謀劃出路。物業也出台了開源節流方案,與企業共渡難關。正是從那時候起,企業開始緊緊凝聚在黨組織周圍。

2016年,一家駐廈公司正在發展關鍵期,卻因一時疏忽,錯過了辦理登記備案。沒有備案許可,公司的發展就面臨嚴重問題!大廈黨委了解到這一情況后,主動與區金融辦溝通協調,最終辦理了補辦手續,解了企業燃眉之急。“咱們遇到困難,黨委能及時出手幫忙,是咱娘家人。”這家企業的負責人陳建雄感嘆說。

黨委出手解難題,一次又一次在葉青大廈上演。

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2017年,葉青的駐廈企業生產總值達400億元,繳稅15億元。眼下,望京的發展一日千裡,樓齡20年的葉青大廈已不再耀眼亮麗。然而正是因為有了黨建搭平台、聚資源,排隊入駐的企業依然年年踏破門檻,根本不愁招商。

困境

成熟經驗遭遇三大復制難題

望京以南10公裡,CBD是全市商務樓宇最集中的區域。過去幾年,屬地街道黨委曾多次赴葉青大廈交流學習黨建工作。然而,葉青大廈成熟的黨建經驗復制起來困難重重。

摸清企業底數,是開展樓宇黨建的基礎,也是CBD面臨的第一個困難。

“和葉青大廈相比,CBD的企業規模參差不齊,小型企業多、人員流動性大。”街道黨委相關負責人說,有的小公司僅有七八個員工,這個月才開張,倆月之后就人去樓空。

白領黨員頻繁來來去去,與黨組織關系的穩定性天然相悖。街道黨委不得不加快了“掃樓”的腳步,社區黨委、黨建指導員每人包下三棟樓宇,挨家逐戶敲門,摸清企業和員工狀況。即便如此,每季度一更新的企業台賬也往往在下一季度“面目全非”。

針對規模小、流動性大的中小企業,街道成立了聯合黨支部,由樓宇物業經理擔任書記,以求最大程度上保持基層黨組織的穩定。

“掃樓”時,黨務工作者遇到了更大的困難:臉難看,門難進。

“推開企業大門,很多老板的第一句話就是:民企和黨建有啥關系?”一位基層黨務工作者說,“兩新”組織往往對黨建不了解,甚至認為黨組織生活就是冗長的會議、枯燥的說教,侵佔主營業務的精力,因此常常避而不見。如今,CBD樓宇都用上了智能管理系統,如果企業不配合,他們連樓都進不去。

“黨組織進門難,是全市樓宇黨建面臨的普遍問題。”朝陽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這個問題在葉青大廈並不明顯,因為大廈既是業主方、又是物業方,對企業或多或少有制約。

在開展黨組織活動時,第三個難題又顯現出來:基層黨務工作者人手不夠,年齡結構偏大。

CBD數百棟商務樓宇,一棟樓裡少則幾十家、多則上百家企業。而街道、社區黨委,再加上黨建指導員總共才幾十人。“而且黨建指導員一般是企事業單位退休返聘的‘老黨務’,經驗豐富,但是普遍和年輕白領存在‘代溝’,對話有些困難。”

探索

非公黨建要不斷創新

前些年,地處CBD核心區的朝陽區呼北社區黨委書記殷金鳳登門拜訪企業,總少不了碰釘子。如今,很多新遷來的企業主動找上社區黨委,聊聊黨建規劃。

這樣的轉變,是殷金鳳用她的腳步和真情換來的。

2013年,兩高律師事務所入駐東三環邊的民生大廈。“負責人沒見著,我自個兒倒先被前台攔下來盤問了一番。”第一次推開律所大門的情景,殷金鳳記憶猶新。

冷言冷語沒有嚇退她。“黨組織的堡壘必須在這兒建起來!”懷著這樣的信念,她兩個月內六次登門,還打聽到律所負責人的生日,掐著日子發送祝福短信。在短信中她解釋道:您不要有顧慮,黨組織幫忙不添亂,是來給企業送服務的。

一次又一次推開企業的大門,最終,殷金鳳和社區黨委走進了白領的心扉。呼北社區4棟樓宇、410家企業,已全部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

盡管困難重重,黨建工作者們也一直在想盡辦法和企業建立聯系。利用白領休息的午間時刻,黨委組織開展讀書會、瑜伽課、籃球賽,以豐富的活動把人們從寫字樓裡吸引出來。

“時間一長,和大家熟悉了,自然也就能了解到企業的情況。”CBD地區的一位黨建工作者說,摸需求,送服務,通過解決難題、座談交心、交友聯誼、開展活動,就是靠著這種日積月累的“笨辦法”,才一點點建立起基層黨組織的堡壘。

80后韓青,是豐台馬家堡地區時代風帆樓宇的黨委書記。十年前,她也曾屢次在敲響企業大門時吃閉門羹。她靜下心來找原因、想辦法:服務是基層黨建的底色,要通過服務將企業凝聚起來。為了幫企業更快、更便捷地解決問題,在韓青的爭取下,稅務、工商、科委、投促局等18個職能部門入駐樓宇,提供一站式服務。今年,一台工商打照機也擺進了寫字樓。

韓青說,非公黨建要應時而變,不斷創新。“十年前,辦個小活動就能把大伙兒吸引來。現在可不行了。”當年初入社會的白領們已拖家帶口,活動的主題也從運動會變成了創新創業、頭腦風暴、親子活動等內容。

期待

應增加人員、資金、陣地的保障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正是因為有給力的帶頭人、有重視黨建的企業家,基層黨組織才得以在樓宇中發展、壯大。

“挨家挨戶敲開企業大門,這些黨委書記像磁石,把黨員群眾緊緊凝聚在了一起。”朝陽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接下來,各級各部門各單位還要在制度層面上給予基層黨組織更多資金、人員、陣地方面的保障。

放棄每年近百萬元租金,葉青大廈在一樓黃金位置開辟了黨員活動中心。300平方米的空間裡展板環繞,黨建書籍、觸摸屏顯示台一應俱全。在朝陽區246個樓宇黨建工作站中,像葉青大廈這樣利用自有空間建站的還有11個,更多樓宇採用整合、借用、合租等方式建站,有的面積僅幾平方米。

即便是這小小的黨建空間,得來也十分不易。“CBD寸土寸金,物業很難拿出真金白銀的空間來用於黨建。”朝陽區社工委相關負責人說,為了把黨旗插在樓宇裡,不少屬地街鄉、社區的黨委書記都豁出面子,“找樓宇物業一次次磨,才磨出了這些工作站。”

為了給樓宇黨建更大的空間和陣地,今年5月,朝陽區上線了“黨群之家”手機APP。整合全區329家基層黨群活動陣地,提供菜單式的服務,可實現一鍵查詢、預約、導航前往。

治本之策,最好是在商務樓宇建設之初就預留黨群陣地。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應當把黨建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在樓宇最顯著位置建立黨的陣地,讓黨旗在樓宇中高高飄揚,把黨建打造成商務樓宇的“紅色引擎”。(記者 朱鬆梅)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