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遼寧鐵嶺縣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實踐

黨建聚力合作社實現社強民富

2018年12月20日13:28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鐵嶺縣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實踐——

興民蔬菜專業合作社黨員技術骨干向社員傳授技術。

張庄玉米專業合作社組織黨員集中培訓。

“沒有黨建引領,就沒有我們合作社如今的發展規模。”12月14日,鐵嶺縣蔡牛鎮張庄玉米專業合作社黨委副書記李偉琴對記者感嘆道。因為有黨組織引領和黨員帶頭,目前,張庄玉米專業合作社已輻射三縣六鎮五鄉,土地流轉面積1.33萬公頃,先后榮獲“全國先進示范社”“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等榮譽稱號。

近些年,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鐵嶺縣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以經濟活動為主業的合作社往往缺少政治引領,組織結構鬆散,管理粗放。同時,跨地域流動經營的農村黨員的管理和引導也是個問題。如何通過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促進合作社經濟健康規范地發展,已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面臨的新課題。

鐵嶺縣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實踐。圍繞合作社經濟活動,深入推進合作社黨建工作,特別是在經營活動環節上,發揮黨組織政治引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員農戶帶頭使合作社從“分散經營、各自為戰”向“聯合生產、集中管理”轉型,從而實現了黨組織建設與合作社發展有機融合。

“應建盡建”,黨組織為合作社發展壯大領航

鐵嶺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徐忠輝向記者介紹道,自從2007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正式頒布實施以來,鐵嶺縣合作社群體迅速壯大,合作社黨建工程便提上了日程。

2014年,鐵嶺縣開展了“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工程,按照“應建盡建,全面覆蓋”原則,建立合作社黨組織42個。為強化合作社黨建工作,鐵嶺縣採取了從合作社內部選拔、從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退休的優秀黨員中選派和從選調生、選聘生中培養等方式,選拔黨支部書記42名,選派黨建指導員85名。同時,為經濟條件好、地理位置優越的合作社黨組織單獨建立了活動場所,統一配備供暖設施、檔案櫃、電腦、桌椅等。2016年,縣委決定按照“連點成線、連線成帶”的思路,規劃建設鐵嶺縣“三帶七線”黨建示范帶,選樹了萬鑫水稻、張庄玉米、興民蔬菜、木廠西香瓜、前成農作物5個合作社為樣板,為全縣示范打樣,有效推進了全縣合作社黨建工作提檔升級。

2014年,為發揮黨員干部引領作用,蔡牛鎮黨委選派全縣先進典型、黨員李偉琴到張庄玉米專業合作社任黨支部副書記,專門負責合作社黨建工作。2015年4月,合作社黨支部升格為黨委,下設土地流轉、農資經銷、農機作業、糧食生產加工回收4個黨支部,有黨員102名。

“其實這102名黨員關系在社裡的隻有11名,其余91名都是與合作社有土地流轉關系的十幾個村的。之所以把他們納入進來,是為了便於合作社開展工作。”李偉琴說,“黨員在所在村都有相當的威望,有能力做好群眾工作。比如,我們開展土地流轉和機械化作業,因為有了這些黨員,進展得都非常順利,這為合作社的快速發展提供了保証。”

無獨有偶,位於鐵嶺縣新台子鎮西三家子村的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也嘗到了“黨建領航”的甜頭。合作社黨員在土地流轉過程中以身示范、勇於擔當,不僅帶頭流轉自家土地,而且承諾每人負責做10戶村民的思想工作。短短兩個月時間,全村240戶村民全部簽訂了土地流轉合同,實現了整村土地流轉。這為合作社的發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鐵嶺縣按照“黨支部引領、合作社帶動、規模化經營、標准化管理”的發展思路,全面提升黨支部組織力,逐步形成“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帶動合作社規范經營、健康發展。

“黨進社興”,將黨建優勢轉化成合作社發展“名片”

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從土地流轉工作中體會到,黨建不僅能為合作社發展保駕護航,還能轉化為發展資源。於是,合作社黨支部組織黨員建立了3支黨員服務隊,分別負責助推生產、聯系市場和服務民生,有效促進了合作社發展。合作社投入560萬元,購置了拖拉機、插秧機、收割機、高速育苗機等農機具百余台套。黨員們率先學習農機操作技術,並傳授給社員,節約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黨員技術骨干還向社員傳授種植技術和病虫害防治知識,保障了水稻良好長勢,使水稻實現增產。

在位於鐵嶺縣蔡牛鎮蔡家壩村的興民蔬菜專業合作社,記者了解到,在黨支部和黨員的帶動下,合作社內形成了統一訂單種植、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管理、統一運輸銷售的經營形式,社員人均增收1萬元,有效促進了合作社健康發展。目前,合作社輻射二市四縣十鎮,蔬菜種植基地面積達2800畝,標准化蔬菜大棚已發展到1500個,年產各類蔬菜達5.4萬噸,銷售額1.26億元,已成為鐵嶺地區蔬菜行業的“排頭兵”。

“黨組織是合作社信譽的名片,特別是對外合作的時候,黨組織出面,人家相信我們,也願意合作。”張庄玉米專業合作社黨委副書記李偉琴對記者說。為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在黨委的帶領下,張庄玉米專業合作社積極與中國農科院、省農科院、沈陽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對接,建立農業試驗基地和大學生就業創業培育示范基地。科研院所和高校專家對合作社的生產、管理、銷售提出意見和建議,為合作社發展帶來了新理念以及智力支持和技術保障,比如,他們在合作社建立新品種及配方施肥試驗田,組織社員現場觀摩,提高了新技術、新品種的示范推廣水平。

“社強民富”,基層黨組織成為村民脫貧致富的主心骨

通過與各大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合作,幾年來,張庄玉米專業合作社成功推廣了十多個抗倒伏、抗虫害的玉米新品種,並在當地率先應用大壟雙行、倒茬輪作等新型玉米種植模式,使玉米產量大幅增加。同時,每年冬閑時節,合作社對周邊40個村屯、6000多農戶進行集中培訓,提升其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帶動了周邊兩萬多農民增收,成為當地技術推廣、農民致富的助推器。

事實上,僅通過土地流轉,農民就能從合作社獲得穩定的租金或入股分紅,“離鄉不丟地,不種也收獲”,安心外出務工經商或就地轉移從事二、三產業。而且,合作社中的黨員群體作為骨干力量,可以帶動廣大社員實現黨群共同致富。

位於鐵嶺縣鎮西堡鎮木廠村的木廠西香瓜生產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開展爭當“五個先鋒”活動,即:爭當技術先鋒、服務先鋒、銷售先鋒、致富先鋒、創新先鋒。幾年來,為社員無償提供新技術18項,協調解決資金212萬元,提供致富信息156條,帶動2000余戶農民增收致富。

在合作社黨支部的帶動下,種植大棚從最初的50個發展到現在的500個,西香瓜種植面積達187公頃,年收入總額達1000萬元,探索出了一條果蔬種植“產、供、銷、採摘旅游一體化”的成功之路。

萬鑫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合作社黨支部每年春節都組織黨員向全村的低保戶發放大米,對村內的困難群體實施全年幫扶。合作社還積極參與村屯環境整治工作,定期清理村內生活垃圾,義務栽植景觀樹3.2萬株,整修村路17條,村容村貌得到極大改善。

為促進可持續發展,合作社引進了水稻認養,河蟹、稻田鴨養殖等項目。目前,萬鑫水稻合作社流轉土地面積達1333公頃,合作社年純收入500萬元,社員年人均收入2.3萬元,真正實現了社強民富。

本文資料片由鐵嶺縣委組織部提供

(記者 王雲峰)

(責編:呂騰龍、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