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

徐州這一年:從顏值到內涵的升華

2018年12月12日08:40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徐州這一年:從顏值到內涵的升華

2017年12月12日至13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江蘇省徐州市企業、農村考察調研,強調“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對採煤塌陷區整治的有益經驗,要注意總結推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別要注重提升農民精神風貌”。

一年來,對標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徐州時不我待,隻爭朝夕——

壯大實體經濟,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裝備與智能制造發展﹔修復生態、改善民生,給老百姓送去看得見的好處和熱騰騰的希望﹔以文化潤澤鄉民,挖掘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一企一主攻:從一個徐工到多個實體

黨的十九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首次赴地方考察,選擇了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企業——徐工集團。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后,我們迅速成立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領導小組,緊緊圍繞總書記所說所問,制定實施珠峰登頂、國際化戰略推進等9大落地行動。”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說,“把技術都掌握在自己手裡,腰杆才能硬。”

今年4月,我國自主研制的最大噸位、有著“神州第一挖”之稱的700噸液壓挖掘機在徐工成功下線,一舉打破外資品牌在大型成套礦業機械領域長期壟斷的格局﹔10月,徐工集團舉行大型成套礦業裝備出口澳大利亞交機儀式,這是中國企業首次向澳大利亞礦業市場批量出口成套化的大型礦業設備,標志著以徐工為代表的中國裝備制造正逐漸被國際高端市場認可。

老工業城市轉型發展不僅是徐州現象,也是全國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徐工時開出藥方:“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按照總書記指示精神,徐州將多晶硅光伏、風力發電和節能環保等新能源產業定位為轉型發展的新引擎。

中能硅業利用自主創新技術,單晶硅生產廢氣全部轉化成多晶硅生產原料三氯氫硅,克服了世界性環保和安全難題。保利協鑫通過技術創新,在業內率先使用硅烷流化床法工藝,使每公斤多晶硅生產耗電減少到25度,成本降至10美元左右,最低可以到8美元。

華能徐州銅山風電場總裝機容量10萬千瓦,一年可以發電超過兩億千瓦時,相當於每年替代燃煤發電節約標煤6.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萬噸。目前,以風力和光伏發電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節能減排項目,已在徐州下轄的10個縣(市)區推開,帶動大批相關配套企業,千億級新能源基地培育成型。

轉型發展,要的是力度、韌勁。9月,徐州在北京成功舉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徐州高質量發展懇談會,中央及省市相關部門領導、央企及其下屬企業代表、業內專家以及重要客商300余人參加,11家大型企業現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48個項目簽訂正式投資合同,總投資1345.3億元。

“楚韻漢風、南秀北雄”的城市特質孕育了徐州人敢作敢為、勵志圖強的精神品格,正是這座老工業城市轉型創新的精神寫照。

一縣一策略:從一個賈汪到多個特色區

持續130余年的煤炭開採,給徐州這座城市留下近35萬畝採煤塌陷地。天灰、地陷、牆裂、水黑,曾是潘安湖塌陷區的真實寫照。經過多年治理,這塊“地球的傷疤”變成了美麗的濕地公園。

徐州在總結推廣賈汪區潘安湖治理模式的基礎上,把包括周邊採煤塌陷地等在內規劃為生態走廊。地處徐州老城的鼓樓區,境內有大大小小17條河流,流經工廠區和居民區的丁萬河曾長期污黑發臭,治理后河道貫通,一方活水穿城而過,市民出行500米即有公園綠地。

徐州,在實現“一城煤灰半城土”向“一城青山半城湖”轉身的同時,按照總書記指示精神,盯住惠及民生的“最后一公裡”,一場從顏值到品質的城鄉蝶變由此上演。

難點開始破題——

泉山區投入大量資金和精力改造老舊小區,以前垃圾遍地的老舊小區如今整潔寬闊,還提供空巢老人家政服務,對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24小時“送入式”護理。老鄰居加上現代物業服務,老舊社區的人有了獲得感、幸福感。

夯實政權基礎——

一段時間以來,邳州市農村和城市都存在私搭亂建現象,公共空間被嚴重侵佔,集體資產大量流失,老百姓怨聲載道。邳州牽住牛鼻子,還公共空間於公眾,對騰挪出的土地市場化運作,村集體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惠民工程一項接一項,黨員威信回來了,基層黨組織的執政根基牢固了。

保障網更為堅實——

過去,睢寧縣的村庄布局鬆散零亂,基礎設施配套欠缺。現在,睢寧縣通過農村集中居住區建設,將全縣400個行政村優化調整為232個集中居住區,村民過上了城裡人的生活,盤活的土地由村集體統一開發經營,為改善村民福利提供了充足的物質基礎,老百姓生活品質顯著提升。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厲民之事,毫末必去。徐州的民生答卷,給老百姓送去了看得見的好處和熱騰騰的希望。

一村一特色:從一個馬庄到多個文化惠民村

鄉村是否振興,要看農民精氣神旺不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的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的精神面貌怎麼樣。

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周末的農民舞會,夏季有乘涼晚會,冬季有篝火晚會……如今的馬庄人,精神文化生活過得津津有味。今年,徐州在總結推廣“馬庄經驗”的基礎上,整合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鄉賢工作室等資源,搭建集學習教育、文化娛樂、休閑健身於一體的載體平台。據了解,馬庄農民樂團自編自排的文藝節目在大運河文化帶沿線開展巡演。

馬庄的變化也繡在馬庄人一針一線縫制的香包中。今年年初,集香包制作、展銷於一體的馬庄香包文化大院開工建設,規劃了民俗文化園、民俗博物館、潘安湖婚禮小鎮等項目,今年全村文旅總收入可突破2000萬元。“我們用民俗工藝品來帶動整個文旅體系的建立,村民的錢袋子也充盈起來了。”馬庄村黨委書記孟國棟說。

文化搭台,“攏”的是人心,“聚”的是新時代農民的精氣神。

走進銅山區棠張鎮躍進村村委會一樓的農家書屋,十幾名村民把書屋擠得滿滿當當,邊看書邊討論,儼然一場讀書沙龍。據介紹,銅山區292個村級農家書屋藏書總量有40萬冊,平均每天進出農家書屋看書讀報的村民約5000人次。文化一旦扎根,就會生發偉力。現在,沙庄村村民寧願走幾百米遠,也要把廢棄垃圾送到村口的垃圾回收站﹔曾經被視為軟弱基層渙散黨組織的尚王村,路通了、水通了、電通了、人心更通了。

經開區土樓村的民俗文化演出團,不僅要到敬老院、臨近村庄進行公益性演出,還受邀參加各種商業演出,檔期很滿。一年來,表演團堅持演農村事、說農家話、道農民情,是村民喜聞樂見的政策理論“解讀員”、時事政治“宣講員”、法律法規“宣傳員”。走在村子裡,完全看不到貓冬的村民。工作日,他們在周邊工廠打工﹔業余時間,他們參加民俗表演團排練和演出,生活充實。

從馬庄村到潘樓村再到土樓村,從閑暇娛樂到精神生活再到社會風氣……一年來,在鄉風文明建設的進程中,徐州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個蝶變的瞬間,更有鄉村魅力的不斷升華、鄰裡道德風尚的提升,以及一條自治與德治結合、育民與惠民交融的基層治理新路徑。

(記者 鄭晉鳴 崔興毅)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