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分享

(前沿觀察·改革開放40年·印記)

商務樓宇,黨建工作新天地

——全國第一個樓宇聯合黨支部上海浦東嘉興大廈紀事

記者 曹玲娟

2018年12月11日09: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核心閱讀

在推進商務樓宇建立黨組織的同時,在商務樓宇等非公企業集聚區建立黨組織工作和活動陣地

把樓宇黨建納入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大局中來謀劃推進,有效擴大了黨在新興領域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上海浦東新區東方路877號,嘉興大廈。這棟24層的商務樓,在周邊鱗次櫛比的高樓中並不打眼。

而在1999年,東方路剛從文登路改名不久,那時的嘉興大廈在周邊是相當醒目的一幢高樓。

物理高度,總會被后來者不斷刷新,但有一項工作,讓嘉興大廈在歷史上永遠留下深刻一筆——這裡,是全國第一個樓宇聯合黨支部的誕生地。

20年間,樓宇黨建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點滴歷程,都鐫刻在嘉興大廈的角角落落、裡裡外外。

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黨組織,使黨員重新找到了“娘家”

樓宇的崛起,是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快速轉型和發展的重要表現。這一嶄新而快速成長的空間,不僅承載著商務和經濟功能,更是黨建工作的新天地。

濰坊社區嘉興大廈聯合黨支部,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現的。

“據資料顯示,嘉興大廈建成后,入駐企業的產權形式多元,國有、集體、私營、外資、合資、股份制等都有﹔企業門類多樣,涉及金融、制造、建筑、IT及進出口貿易、房地產開發等﹔企業屬地不一,外地的有,境外的也有﹔規模也不一,員工多的有七八十人,少則兩三人。”浦東新區濰坊新村街道社區黨建辦公室主任謝堅介紹。

所有的工作都是開創性、探索性的。對當時情形的回憶,一個較為普遍的說法是,1999年嘉興大廈籌建聯合黨支部時,大廈內有74家企業、1000多名員工,黨員隻有8名,分散在7家不同的企業。

這是一個帶有裡程碑式的基層黨組織。樓宇這個豎起來的“立體社區”,正式被納入基層黨建的軌道。

當時也正逢社會結構急速變化,今年60歲的嘉興大廈第一聯合黨支部書記曹建華回憶,“我是紡織系統國企出來的,當時壓錠減員分流任務很重,很多職工從‘企業人’變成了‘社會人’,組織關系放在口袋裡的黨員也很多。”

曹建華2000年來到嘉興大廈工作,在這裡他找到了黨組織,“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家。”

“最開始,我們的樓宇黨建,主要承擔一種回歸和紐帶功能。”嘉興大廈聯合黨委書記安梅介紹,當時的嘉興大廈聯合黨支部,作為一個跨地域、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聯合黨組織,實現了樓內黨員不出大廈就能參加黨的活動,使黨員重新找到了“娘家”,實現了黨的工作在樓宇內的有效覆蓋。

把黨的活動開展起來,把黨員凝聚起來

“支部建在樓上”,將樓宇內跨單位、跨行業、跨系統的黨員和企業或其他組織聯結起來,這不僅僅是組織體系的建設,更是一項“聚沙成塔”的工作。

這背后,是大量具體細致的黨建工作,讓各方精氣神得以凝聚成一股繩。

從大學老師的崗位辭職后,陳玉明選擇了創業。除了公司負責人的身份外,他同時是嘉興大廈第四聯合黨支部書記。“我是從2007年開始當書記的。”陳玉明回憶,自己那個時候花費精力最多的,就是“怎麼把活動搞起來、把人聚起來”。

商務樓宇裡,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居多,其人員構成和工作性質有其自身特點,“三會一課”很難做到時間、內容、人員“三落實”。“‘兩新’的書記真辛苦,自己一份工作,還要兼職做黨務。我們一個支部十來個黨員,分布在十來個單位,經常這個出差那個有事,光約定開會學習的時間就很難。”曹建華感慨。

如何破題?靠不斷增強黨員活動的吸引力、支部工作的凝聚力。“我們支部的黨員基本都是外貿企業的人,18個人裡一小半是企業老總。”陳玉明開動腦筋,在黨日活動中組織經濟主題講座,聚焦外貿政策、退稅方案調整等普遍關心的問題,“大家有共同語言,支部活動就有了吸引力。”

隨著黨建活動的不斷深化,嘉興大廈黨建的輻射半徑越來越長。2005年,嘉興大廈聯合黨支部升格為聯合黨總支,統籌濰坊街道東片27幢樓宇的黨建工作﹔2009年,嘉興大廈聯合黨委經過正式選舉,成為上海一家規模較大的區域性“兩新”組織黨委。

截至目前,嘉興大廈聯合黨委下轄66個支部,其中15個獨立支部,擁有近1300名黨員,覆蓋36幢商務樓宇、3500多家企業,樓宇黨建工作實現了“兩個全覆蓋”。

年輕黨員給樓宇黨建增添活力

時光荏苒,如今的樓宇黨建已如雨后春筍,而嘉興大廈的黨建工作也發生了新變化。

“我們聯合黨委下轄的黨支部,有2/3都是青年人當書記。”安梅笑著說,“‘兩新’組織的黨員普遍學歷比較高、很年輕。”

在嘉興大廈聯合黨委東方國際科技大廈聯合黨支部,負責人是“90后”博士唐潮。他說,支部年輕黨員較多,有時候下了班,大家啃著面包就趕過來參加黨日活動了,“記得前段時間,我們在樓裡一起學習優秀黨員鐘揚的先進事跡,大家分頭找資料,互相介紹,談談感受,都覺得收獲非常大。”

年輕黨員開展黨日活動,也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年輕黨員希望有點特別的活動形式,我就一直在思索,我們這裡是嘉興大廈,嘉興南湖有紅船,可以緊緊圍繞‘紅船精神’開展主題活動。”作為嘉興大廈聯合黨委錢江大廈聯合黨支部的“80后”書記,劉思思精心籌備“微黨課+微制作”主題黨日活動,通過多媒體黨課,讓青年黨員在特定的環境氛圍中深切感悟“紅船精神”。然后,黨員們再親手制作一份紙模紅船,“放在家裡激勵自己”。

創新形式的黨課,受到了黨員的普遍歡迎。現在,這堂“紅船精神”黨課已走出嘉興大廈,推廣到濰坊社區不少黨組織。

隨著對基層黨建和社會治理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濰坊新村街道的樓宇黨建也進入由1.0版組織覆蓋、2.0版服務凝聚向3.0版引領治理跨越的新階段,更加注重黨建同社會治理緊密結合,不斷豐富基層黨建內涵。

謝堅介紹,近年來,嘉興大廈聯合黨委就像“發動機”一樣,凝聚和激發著“兩新”組織青年黨員融入社區、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經歷過嘉興大廈黨組織從無到有的曹建華感慨地說,“青年黨員現在所經歷的,當年我們也經歷過。不同的是,如今樓宇支部越來越多,黨建工作越干越實!”

《 人民日報 》( 2018年12月11日 17 版)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黨建周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