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黨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2018年11月28日09:1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黨建+”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干樹枝掉落、單元門沒關、獨居老人活動異常……身處其中的居民還沒意識到危險,就已收到遠在一公裡外網格長的提醒,並已派出專業人員解決。這些便民暖心行動,受益於“黨建+”平台。

在河南省許昌市魏都區,“黨建+”模式被創新運用到各項工作中:“黨建+學習教育”“黨建+社會治理”“黨建+行政審批”“黨建+社區管理”“黨建+便民服務”……基層黨建變成一個個服務群眾、服務黨員的具體項目,從而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黨建+”與“互聯網+”

10月20日,81歲的何瑞英老人拿著身份証、戶口本前往魏都區南關街道辦事處七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辦理高齡補貼。工作人員在核實証件后將其掃描上傳到綜合服務平台,錄入基本信息,隨后告訴她辦理完成,系統會發送通知。

整個過程隻花了幾分鐘。“這事擱以前,得到老遠的地方辦理,還要跑好幾趟。”何瑞英由衷感嘆,現在真方便。

方便來自智慧黨建信息化服務平台。近些年,魏都區以“互聯網+”為支撐、基層黨建為根本,將基層黨建、社會治理、行政審批、社區管理、便民服務等5大網絡的信息數據進行功能融合,成功打造了“黨建+”平台——智慧黨建信息化服務平台。

“黨建+”平台不僅實現了從多個網到一張網的數據信息共享,還打通區、街道、社區、網格四級直通的信息渠道,形成前台受理、后台辦理的聯動服務機制,做到一點即知,一鍵生成,一刻就辦,一呼百應。

“一切創新的背后,有一根紅線始終貫穿,這就是黨建引領。”魏都區委常委、組織部長申健民說,五網融合的“黨建+”平台已受理黨群訴求12萬余件,辦結11.4萬余件,辦結率95%以上。

與此同時,魏都區積極探索網上組織生活,指導各級黨組織組建微信群700多個,覆蓋黨員1萬多人,通過“線下+線上”雙重管理,打破了傳統黨建限時、限地、限人的束縛,推進了黨員學習教育的常態化制度化。

“掌中發”與“立即辦”

“沒想到隻用一條短信,問題馬上就解決了。”提起不久前路上樹干懸空挂問題的處置,家住七一社區行署家屬院的劉大媽豎起大拇指。因為刮大風,一些懸挂在半空中的枯樹干隨時都有掉落的危險,劉大媽掏出手機拍照發給七一社區負責人網格長馬靜。

馬靜收到短信,第一時間將消息發到網格化管理服務平台上,該轄區網格員看到手機提醒,立即趕往現場清理。

“借助‘黨建+’平台,網格化管理更加便捷。”馬靜說,在這個信息服務平台上,群眾的訴求歸哪個口管理,責任人是誰,一目了然,誰都不敢也不能推諉扯皮。

魏都區將86個社區分成620個小網格,像馬靜這樣的網格長共有1800人。社區群眾隻要動動手指發出信息,網格人員就能迅速作出回應。

“你看,我通過手機就能看到小區和居民樓大門開關信息。門壞了或沒關上,都能把信息傳給網格員,讓他們察看。”馬靜點開手機,給記者演示五網融合智慧黨建平台。

據了解,搭建智慧黨建新平台后,網格成為黨員管理、民情收集、訴求上達、關愛幫扶、矛盾調解、事項代辦六位一體的前哨堡壘。

“黨建+”平台離不開基層黨建。據悉,魏都區每個網格都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將黨建延伸到社區、網格、小區、樓棟等四級。

為實現功能互補,魏都區還創新出“支部+網格”“支部+項目”“支部+商圈”“支部+樓宇”“支部+協會”等組建模式。

目前,魏都區新建非公和社會黨組織20個、市級黨建聯系點22個、區級黨建示范點14個,6個社區升格為黨委,23個社區升格為黨總支,建立曹魏古城項目黨支部、西大街道辦事處魏武商圈黨總支等一批特色黨組織,實現了黨組織和黨建工作的有效覆蓋。

“有難處,找支部﹔有困難,找黨員。這個觀念已深入民心。”魏都區委組織部干部竇青說。

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2017年,魏都區生產總值增長8.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2.6%,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

“實踐証明,黨建有活力,發展添動力。黨建工作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細了就是凝聚力,做強了就是戰斗力。”魏都區委書記張書杰說。(記者 王勝昔 通訊員 汪俊杰)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