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干在邊疆 讀懂祖國——記新疆克州皮拉勒鄉黨委書記鐘梓歐

2018年11月19日10:2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干在邊疆 讀懂祖國

“第一句話,選擇很難,但經歷風雨之后彩虹會更美麗。第二句話,基層很苦,但腳底踩泥后心裡會更踏實。第三句話,邊疆很遠,但讀懂祖國之后人生會更加精彩。”今年7月10日,北京大學本科畢業典禮上,校友代表鐘梓歐分享了在新疆工作的經歷和感悟。

一套干練的迷彩服,一副黑色眼鏡,書生意氣已然褪去,鐘梓歐看起來比同齡人要成熟穩重得多。四年前,當很多同學在為一紙戶口、一套房子奔波時,碩士畢業的他西行到祖國最西陲的新疆克州,開啟了一段不同尋常的人生軌跡。

阿圖什市阿扎克鄉副鄉長、烏恰縣吉根鄉黨委書記、阿克陶縣皮拉勒鄉黨委書記……四年來,他如雄鷹,在帕米爾高原翱翔。

“我不是來鍍金的!”

“我是重慶農村長大的,我深深了解西部對於人才的渴求。”朗朗的笑聲裡鐘梓歐卸下了身上的光環。“四年前的五四青年節,習近平總書記來北大視察時講到,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鐘梓歐說,這段話堅定了他選擇西部、扎根基層的決心。

作為“特殊人才”引進的高材生,鐘梓歐一到新疆就非常“搶手”。“最開始安排我到省會烏魯木齊市,我向組織提出,這不是我的初衷,我要到基層去。”幾經輾轉,鐘梓歐終於得償所願,被任命為阿圖什市阿扎克鄉副鄉長,“那種興奮就像是到了聖地延安,我覺得基層與邊疆就是新時代年輕人的聖地。”

種子要生根發芽,必要突破重重阻礙。初到少數民族聚居鄉鎮工作的鐘梓歐遇到的第一個麻煩,是沒有接受過維吾爾語培訓,沒法和群眾“打成一片”。他自己買來教材和錄音筆,從32個字母開始,每天自學兩個小時,掌握基本的會話用語。有人誤解他是來鍍金的“官二代”,他就主動干別人不願干的活,做別人不屑於做的事。有領導認為他眼高手低,他就從細節入手,把領導交付的每一項工作都做到完美。

他還主動在工作中發揮創造性,針對地少人多的難題,與布亞買提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一道聯系爭取資源,為村裡成立了“木納格葡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鐵提爾村探索“土地托管+勞務輸出”的模式,幫助村民們提高收入。日久見人心,鐘梓歐漸漸得到了干部和群眾的認可。

2016年1月,鐘梓歐被調任為阿圖什市團委書記。“起初我有些失落,因為我始終覺得在機關坐辦公室不是我的初衷,我要到條件最艱苦的基層去。”恰在這時,適逢鄉鎮換屆,組織鑒於他的優異表現,於2016年7月任命他為烏恰縣吉根鄉黨委書記。鐘梓歐成為這個邊境鄉的“一把手”。

開出兩張“藥方”

吉根,柯爾克孜語意為“聚會”,這是天山與昆侖山的交匯處,也是中國與吉爾吉斯斯坦的交界地。這裡有著綿延百公裡的邊境線和數十個通外山口和河口。“站在斯姆哈納哨所,凝視著中吉通關貨運的車水馬龍,回望巍巍雪山與不息的克孜勒蘇河,內心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激動,也感受到沉甸甸的責任。”鐘梓歐說。

在吉根鄉工作期間,鐘梓歐將邊防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每天顛簸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上,穿梭數百公裡,帶領干部群眾進行邊防巡邏路及物防、技防設施建設。“很多山路沒通車,隻能騎馬,有近乎直角的坡度和數不盡的沼澤深淵。”回想當時的場面,鐘梓歐覺得有點后怕,“不過付出總有回報,我們用一年時間終於完成了。”

“這裡生活的大部分是柯爾克孜族,他們世代生活在條件艱苦的邊境一線,以游牧和守邊為生,是最忠誠的戍邊民族。”鐘梓歐告訴記者,吉根鄉每年有長達半年的冬天、自然條件惡劣,加之人口不斷增加、草場載畜量有限,牧民的增收空間越來越少。

“既要守好祖國西大門百余公裡的邊境線,也要讓老鄉在致富路上不掉隊。”在大量調研的基礎上,鐘梓歐給出了兩張增收致富的“藥方”。

第一張“藥方”是改變牧民單純放羊的牧業結構,促進傳統畜牧業的提質增效。“要把國家的惠民政策用實”,鐘梓歐整合當地畜牧產業,利用養殖合作社,通過給貧困戶發放無息農業貸款,讓他們入股,享受收益。

“最重要的是,要調動群眾積極性,增強他們自我發展的能力,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轉換。”鐘梓歐介紹,位於帕米爾高原上的吉根鄉,萬山縱橫、風景奇麗,一直是探險家、旅行者的樂園,他給出的第二張“藥方”是發展旅游業。

鐘梓歐依托“西陲第一鄉”的區位優勢,發展邊境生態游,邀請專業團隊打造“最后一縷陽光”觀景平台等系列景點。同時,鼓勵牧民在高山、牧場經營牧家樂,既方便了游客參觀消費,又增加了當地牧民的收入。

鄉親最容易找到的領導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去年九月,鐘梓歐轉任阿克陶縣皮拉勒鄉黨委書記。這是個有著5萬余人的人口大鄉,也是個貧困基數大、貧困發生率高、致貧原因復雜的深度貧困鄉。

“距離2018年4個貧困村退出還剩××天,距離皮拉勒鄉脫貧摘帽還剩××天”,會議室裡的倒計時一直提醒著他。初到鄉裡,他就下村摸情況,聽村民們反映困難和發展建議。“隻要有群眾來找他,他從來不推脫,都耐心接待。白天的時間不是在下村,就是在接待群眾,所以晚上常常加班。”鄉干部告訴記者。

結合當地實際,鐘梓歐提出了2018年“穩糧、減棉、育瓜、增畜、優菜”的發展思路,通過做強皮拉勒大米、毛驢、水晶瓜為主的特色農業,採用“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帶動當地貧困戶增收致富。鄉裡還積極發展了7家勞動密集型“衛星工廠”,讓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收益。“工廠採取計件的方式,每人一個月差不多能賺2000多元。”說到這,鐘梓歐臉上堆滿了笑容。

鐘梓歐辦公室的窗台上擺著一排照片,都是和老鄉的合影。“這些都是我的結親戶,他們中有柯爾克孜族家庭,也有維吾爾族家庭,我們同吃同住同學習同勞動,彼此都很信任,常常打電話交流。”鐘梓歐說。

鐘梓歐在吉根鄉還有一位柯爾克孜族“媽媽”——她就是全國勞模、優秀護邊員代表布茹瑪汗·毛勒朵大媽。從認識的第一天起,這位老人就把鐘梓歐當做親兒子,常跟周圍的人說,自己原來有三個兒子,現在有四個了。去年入冬的時候,73高齡的大媽還親手為鐘梓歐織了一件駱駝毛毛衣。“穿在身上,暖在心裡,我所收獲的比付出的真的多太多。”鐘梓歐說。

四年彈指一瞬,從流光溢彩的繁華首都,到天際高遠的萬山之州,鐘梓歐的每一步都充滿艱辛,但又收獲滿滿。“回首走過的路,我越來越慶幸當初的選擇,越來越強烈感覺到:遠在邊疆更能讀懂祖國,融入群眾才能汲取力量,扎根基層方能行遠致遠。”(記者 胡馨木)

(責編:謝倩、黃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