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在堅守和奉獻中成就出彩人生

——張玉滾同志先進事跡的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 

王國生

2018年11月15日10:14    來源:《求是》2018/22

原標題:在堅守和奉獻中成就出彩人生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河南工作時殷殷囑托,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中原更加出彩。中原更加出彩,需要每一名黨員干部群眾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爭做出彩河南人。不久前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河南省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就是出彩河南人的優秀代表。他扎根偏僻山村十七載,如默默燃燒的紅燭,照亮山區孩子求學上進的道路,用堅守和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著出彩的人生,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展現了新時代“四有”教師的模范形象,樹起了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標杆。

張玉滾同志情洒山鄉、無怨無悔,彰顯了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2001年,師范畢業的張玉滾放棄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家鄉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從一名每月拿30元錢補助、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學校的教師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卻默默耕耘,始終堅守。“我是山裡人,知道山裡的苦,但不能讓孩子們一直苦下去,我要像一顆螺絲釘,釘在這裡。”他扎下根來,隻為干好一件事,就是讓山區孩子刨除窮根、改變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面對自己養家糊口的困窘和外面世界的精彩,張玉滾也曾猶豫過,“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孩子,都走了,孩子們咋辦?”“隻要孩子們在,學校就在”。沒有豪言壯語,有的只是執著的心,質朴的情,堅毅的選擇。從張玉滾身上,我們看到了理想信念的力量,有理想信念才能在困境面前保持定力,在誘惑面前安之若素,在清貧面前精神富足﹔在張玉滾身上,我們看到了忠誠的力量,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為黨分憂、為國盡責。沒有理想,方向終會迷失﹔沒有忠誠,才干一文不值。學習張玉滾同志,就要像他那樣,把個人理想融入偉大夢想,把個人追求融入時代洪流,勇於到基層一線和艱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穩走實,用行動踐行對黨忠誠的錚錚誓言。

張玉滾同志吃苦耐勞、不畏艱險,彰顯了共產黨人頑強的奮斗精神。黑虎廟村是深度貧困村,山高路險,自然環境艱苦惡劣,辦學條件極其簡陋。張玉滾為了翻新校舍,上山撬石頭、下河挖沙石,起早貪黑地勞作,新校舍蓋好了,人瘦了一大圈。路沒修好時,他靠一根扁擔,把學生的課本、作業、文具挑進大山,幾十公斤的擔子、幾十裡的山路,一挑就是5年。通了公路,他又用自己的摩托車運送學校物資,摩托車騎壞了4輛,輪胎更換的次數更是數不勝數。一次他騎摩托車到鎮中心校開會,山裡起了大霧,他差點摔下懸崖,昏迷了半個小時,但住院沒幾天就趕回學校,在別人攙扶下站上講台。望著頭裹紗布的老師,學生們喊出“老師好”后,禁不住哭成一片。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是共產黨人的寶貴品格,不怕吃苦、肯於吃苦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在張玉滾身上生動體現出共產黨人的頑強革命意志和艱苦奮斗精神。學習張玉滾同志,就要喚起內心深處的革命精神、革命斗志,關鍵時刻站在前面、沖上一線,危急關頭豁得出來、頂得上去,在奮進新時代中作表率、當先鋒。

張玉滾同志愛崗敬業、勇挑重擔,彰顯了共產黨人強烈的責任擔當。“不耽誤一節課,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課”,是張玉滾給自己定下的鐵的紀律。缺少師資力量,他就把自己磨煉成“萬金油”,打造成“全能型”教師,他總說,“山裡本來就閉塞,老師不多學點,咋教好娃們”。沒有豐富的教學資源,缺少先進的教學設施,他硬是憑著自己練就的扎實本領,悉心培育每一個學生,所教學科成績在全鎮一直名列前茅,學校整體教學質量逐年攀升,越來越多的學生從這裡起步,考上大學、讀上研究生,在不同崗位上為國家、為社會作貢獻。手執教鞭能上課,掂起勺子能做飯,握起剪刀能裁縫,打開藥箱能治病,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所歷練出的每一項技能,都是山區學生所用、所急、所需。由於常年高強度操勞,不到四十歲的張玉滾鬢角早已斑白,臉上布滿皺紋,經常被錯認為是快退休的老教師。他常說,如果是一滴水,就要滋潤一寸土地﹔如果是一縷陽光,就要照亮一個角落。學習張玉滾同志,就要學習他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既要把工作當事業來做,將一件件平凡瑣碎的小事做扎實,也要不斷攀登高峰,鍛造扛起重任的鐵肩膀,涵養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張玉滾同志心懷大愛、無私奉獻,彰顯了共產黨人真摯的為民情懷。張玉滾愛教育、愛學校、愛孩子,這種愛未必蕩氣回腸,卻是貼心貼肺。17年來,他利用微薄的工資,相繼資助了300余名兒童,沒有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白天當老師,晚上當家長”,張玉滾和學生同吃同住,在生活上對學生體貼入微、關懷備至,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山裡的孩子父母大多在外打工,誰家孩子在哪兒居住,誰家孩子爺爺奶奶多大年紀,誰家孩子需要接送,他都一一記在心上,背著學生上山下河已是家常便飯。2010年暑假的一天,暴雨傾盆,在校值班的張玉滾想到留守兒童張明明家可能遇險,就立即沖過去,從坍塌了一大半的房子裡,把明明和他的爺爺轉移到安全地帶。大家都不敢相信,這個文弱書生竟同時扛起救出了兩個人。 張玉滾把山區教育事業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干,體現的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無私奉獻精神。心中有大愛,始終裝著群眾,服務人民不計回報,才能真摯持久。學習張玉滾同志,就要自覺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懷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和群眾掏心窩子說話,為群眾實打實辦事,把群眾的笑臉作為價值標尺,把與群眾同甘共苦作為自覺追求,讓群眾感受到溫暖和關懷,讓黨旗在群眾心中高高飄揚。

好的榜樣,是最可信的說服﹔好的楷模,是最有力的引導。在張玉滾身上,我們感受到了焦裕祿式的對群眾的親勁、抓工作的韌勁、干事業的拼勁。他的事跡並不驚心動魄,卻感人至深,每讀一次,都能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都能獲得見賢思齊、向上向善的力量。張玉滾的堅守和奉獻,讓平凡的事情有了非凡的價值和意義。我們大多數黨員干部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都是黨和人民事業的螺絲釘,把分內的事做好就是擔當,讓工作得到群眾認可就是出彩。我們要向張玉滾同志這樣的“時代楷模”學習致敬,把對黨和人民的感情轉化為愛崗敬業、任勞任怨的奉獻,轉化為苦干實干、勇爭一流的行動,葆有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濃厚情懷,增強事業至上、服務人民的責任擔當,涵養筑夢中國、獻身時代的精神境界,爭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的出彩人。

(作者:中共河南省委書記)

(責編:謝倩、黃瑾)
相關專題
· 省部干部談黨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