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二七區淮河路街道黨工委
2018年11月13日12: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二七區淮河路街道作為最基層黨組織,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全國城市基層黨建“上海會議”精神,探索城市基層黨建的新模式,著力建設以“一體兩翼四盟五區”為核心的黨建體系,強化街道黨工委在轄區的領導核心和“軸心”地位,實現以黨建引領提升基層治理服務創新。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和改革不斷深入,基層社會結構、生產方式和組織形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城市基層黨建面臨著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從街道實際來看,一是村民身份變了呼喚社會治理新思路。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一批“新城市人”落戶,加之,改造后近兩萬人由村民成為城市人。做好黨建工作,單靠街道社區黨組織力量已經遠遠不夠。二是社會組織結構變了呼喚新方法。街道經濟發展正處於改造項目支撐向產業發展轉型,城中村改造遺留問題較多,社會矛盾比較復雜,同時,轄區公共單位多,非公有制企業逐步增加。三是群眾需求多了呼喚新載體。既有對文化、健康、精神等高層次需求,也有特困群體對滿足生活的基礎需求。熱衷公益事業的力量增多,打造的亮點社區、項目成效顯現,社會各界參與社區服務的積極性正在增強。四是新時代黨建呼喚新探索。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能力、服務能力、宣傳能力、凝聚能力、帶動能力逐步增強。
二、做法與經過
二七區淮河路街道下轄10個城市社區、2個社區居民管理委員會,常駐人口約8萬人,流動人口約2萬人。黨工委下轄30個黨組織,直管黨員2221人,在職黨員700余人。有40余家公共單位。近年來,街道先后榮獲河南省“五好”街道黨工委、省人民滿意公務員示范單位,鄭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城市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平安建設工作先進單位等幾十項省市榮譽,並連續四年榮獲鄭州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先進單位。
(一)構筑“一體”黨建,強化街道黨工委領導核心作用。“一體”,即打造以街道黨工委為核心的區域化黨建體系。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組織(非公黨支部)+樓院黨支部+黨小組+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為基礎的“上下聯動”的組織體系,設立56個黨員服務區、74個黨員示范崗,180余名黨員志願者在群眾身邊。建立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認領服務項目,簽訂“契約制”共建協議,實行“積分制”管理考核,把駐區單位、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紅色物業”等融合進來,建立共駐共建、互聯互動格局。
(二)“兩翼”共振發力,鑄強城市基層黨建動力引擎。“兩翼”即提升街道社區組織力、服務力,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實現兩大功能共同發力,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概括來講主要包括“提升組織四力、抓實四項服務”:提升組織四力,即提升政治領導力,堅持中心組理論學習、“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廉政警示教育“三個常態化”,創新開展“不忘初心顯本色牢記使命勇擔當”主題學習教育,舉辦38期紅色講堂,發布“掌上微課堂”學習知識200多次,建立“三單一賬四談四警示”工作機制,探索建立小微權力3大類26小項監管清單,開展談話培訓50余次,以案促改警示教育20余次,扛牢了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提升組織覆蓋力,推行“143”工作模式,建立了非公企業、社會組織一本台賬,累計排查133家,實行社會組織和黨的組織同步培育、黨的建設和企業行業發展同等重要、支部黨員和非支部黨員同樣管理、企業發展和為民服務同時開展“四同工作法”,打造樓宇黨建孵化基地、非公黨建示范基地和教育基地“三大基地”,推出樓宇黨旗飄揚項目,打造了餐飲業聯合黨支部非公黨建示范點,建成集行業黨員教育管理、文化培育、體驗學習於一體的示范基地,提升黨組織示范帶動力。提升基礎保障力,配強了黨組織帶頭人、專職黨建副書記,選聘退休老書記出任“書記顧問”,組織培訓觀摩10多次,實行季考評、季觀摩、半年述職,提高了書記抓黨建水平﹔用活用好社區20萬元服務群眾專項經費、3萬元黨建經費,保障了工作高效開展﹔加強服務陣地,打造了6個示范化社區,80%以上社區用房達到1000平方米﹔率先打造組織力工程宣教館,建立各類黨組織和黨員集中培訓、黨事教育、黨性體驗等組織力宣教和黨員管理服務於一體的綜合平台,實施10個黨建品牌項目,黨建基礎保障實現“由弱到強”。提升先鋒帶動力,舉辦“萬名黨員進黨校、錘煉黨性鑄忠誠”集中培訓、紅色教育基地實踐培訓,在全市率先構建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2個社區實踐站,社會組織等5個特色實踐站,連心胡同實踐點等6個特色實踐點,基本達到樓院全覆蓋,累計開展“微課堂”和黨員宣講等活動30多場﹔突出黨員先鋒作用,開展“擔當、奉獻”先鋒活動,黨員干部結對幫扶一名困難黨員,每月參與一次集中性志願服務活動,聯系一個黨支部,每個社區支部委員聯系一個樓院黨小組,黨員力爭完成一個群眾微心願的“五個一行動”,組建了以黨員為骨干的業主委員會和環境保障、矛盾調解等志願服務隊20多支,以先鋒力量引導群眾自治。
抓好四項服務,即實行一站式政務服務,讓群眾舒心。建立了街道“一口式”社會事務受理大廳、社區“一站式”黨群服務中心,同時,試點打造社區綜合性服務中心,集中為居民提供“一口式”、“隻跑一趟”業務辦理,提高社區為民服務水平。推行“錯時服務1+N”模式,實行黨員“午間加油站”、延遲離崗的服務舉措,開展錯時特約、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實現服務全方位,打通群眾辦事的最后一公裡。引進專業化社會服務,讓群眾暖心。創新實施政府購買服務,率先打造的家庭計劃服務中心、頤養安居中心、社區營養廚房等特色服務項目,滿足了老人和特殊困難群體的需求﹔創新公益創投服務模式,針對個性化、特色化服務需求,編制成公益服務項目,通過區域化黨建組織愛心企業募集公益基金,委托第三方社會組織舉辦公益創投大賽,招引社工機構入駐服務,實現“專業人做專業事,做出專業水平”,打造了“家門口的公益”﹔推行“社區黨建+志願者+社會組織+社工”三方協同工作模式,“360”志願服務隊、谷殿明學雷鋒等一批特色隊伍帶頭為群眾提供服務,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開展全方位文化服務,讓群眾熱心。充分利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去年以來開展“文化進社區”活動60余場﹔以黨的十九大、核心價值觀等為主題,打造了一批特色主題樓院、文化牆﹔實施文明素養提升行動,舉辦“小手拉大手”、“我們的節日”等活動30余次,打造“家門口的精神盛宴”,涌現出三十年義務辦展覽的老兵張利修、中國好人谷殿明家庭、朱春雷及其同學等一批榜樣,傳播了正能量,叫響了“好人”品牌。推行零距離法治服務,讓群眾安心。打造了示范化綜治中心、三級視頻監控中心,搭建了貼近需求、內容多元、務實管用的治理工作平台﹔健全“1+3”社會治理工作機制,建好了一本居民台賬,建立三級矛盾處理化解機制,根據群眾訴求,提供現場調解、模擬開庭、法律援助、社會組織心理疏導服務,打造了“家門口的法治”。
(三)打造“四盟”平台,激發城市各領域黨建活力。一是打造黨建聯盟,依托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吸納轄區51家駐區單位、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等黨組織進入聯盟,700余名在職黨員入駐社區,實行思想聯謀、黨員教育聯管、活動陣地聯建、社區服務聯動、黨建品牌聯創,開展“圓夢助學”、“崗位助業”、“微心願”等特色服務項目20余個,實現微心願600余個,資助困難學生35個,提供就業崗位2000余個,共享服務陣地30余個,服務近萬人次。二是打造公益聯盟,依托社會組織黨支部,以“公益淮河懷合公意”理念,吸引20多個愛心企業、公益力量、社會組織等“集體和個體”入盟,舉辦“聯心公益節”,通過眾籌、認領公益項目、參與公益和志願服務、提供低價服務等形式,形成了服務群眾最大效益。去年以來,累計80余家愛心企業、30余家社工機構參與,眾籌公益基金90余萬元,撬動各類服務資金600多萬元,認領微公益項目40余個。三是打造自治聯盟。發揮黨組織的紐帶作用,整合公共單位、物業公司、業務委員會和公安、司法等力量,成立社區自治聯盟議事會,落實“兩個工作法”,推行紅色物業等模式,梳理20余個民生自治項目,整合資源共建,構建黨建引領、各盡其能的“聯合式共建”的自治格局。如:社區引領黨員群眾共同參與小區改造提升工程、發揮“自治聯盟”成員作用解決175戶居民天然氣問題等。四是打造發展聯盟。在強化非公黨支部功能基礎上,組織倡導21家重點企業、重點項目負責人入盟,以“聯盟公約”為抓手,將項目建設、招商引資、履行社會職責等情況,通過簽訂“盟約”固定下來,利用企業資源,實現了資源共享、“抱團取暖”,助力街區經濟良好發展。
三、成效與反響
淮河路街道通過構建“一體兩翼四盟五區”黨建體系,積極開展黨建對社會治理創新的組織引領、服務引領,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基層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得到全面加強。推進“一體兩翼四盟五區”,把公共單位黨組織、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融入進來,聯管聯建,實現了各領域黨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共同發力,增強了街道黨工委縱向領導、橫向協調、統籌融合的能力,推動了黨建從“基層自轉”向“上下用力”轉變,街道黨工委的核心作用逐步強化。如:與鄭州市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支部聯建,簽訂“圓夢助學”協議,資助困難學生﹔與區圖書館簽訂共建協議,共享文化資源,為居民提供文化服務,等等,取得了很好效果。
二是轄區經濟發展的勢頭得到持續向好。發揮村改居社區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利用黨建聯盟、發展聯盟“兩個平台”,黨員領導干部、企業單位克難攻堅,推進新型城鎮化成果展示街區、產業轉型提升創新街區建設,累計實現稅收近9億元,村民回遷安置160余萬平方米,特別是齊禮閻60萬平方米安置房回遷在黨建引領下創造了“淮河經驗”﹔圍繞新型城鎮化成果推動商業文化特色街區建設,村集體商業成功簽約,商業街區核心區、樓宇經濟招商有序推進,一批商業廣場項目建成運營。隨著一批高端商貿、總部經濟、電子商務等產業簽約入駐﹔一批街景標示、雕塑、外景等形象風貌打造建設﹔一批醫療、教育、休閑服務等機構引入……逐步實現產業品質、公共服務、城市風貌、市民文明素養、村民管理全面提升,實現新型城鎮化建設成果的全面化。
三是街區風貌城市形象品質得到全面提升。堅持“黨建引領、社區主導、文化傳承、群眾自治、社會參與”的20字方針,創新打造了連心胡同、共青樓院等10個特色無主管樓院,探索人大代表認領老舊無主管樓院治理,被全區推廣、全市觀摩﹔率先實施百城提質綠雲小區改造提升,投入200多萬元,黨群聯心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1369工作機制,建立16個“路長制”功能性黨支部,推行“一站一亭一聯盟”的志願服務模式,打造了一批黨的十九大等特色文化街景,構建了黨建引領城市管理新格局,街區形態風貌持續提升。
四是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以化解矛盾為重點,打造了街道示范化綜治中心、10個社區“兩室一站”、社會治理聯絡點,推動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如:民安路9號院4號樓因拆遷造成了樓體裂縫成危房、公用廁所下水道堵塞無法使用問題,通過組織律師、巡回法庭多次協調,最終達成賠償協議。僅今年,共接收群眾來訪80多起,調解成功率在95%以上。加強巡查治理,轄區實現安全零事故。同時,突出抓好柔性服務,初步構建“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格局。
五是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為民情懷更加彰顯。創新推行“黨建引領+公益創投服務、政府購買服務、志願義務服務”三位一體“身邊的公益”服務模式,發布9個公益創投項目領域,累計評選15家社工機構、7個社區自組織,提供青公益課堂、圓夢助學、女人花相開、暢享夕陽紅等21個公益創投項目,投入項目資金65萬元,每月開展一次“聯心公益節”主題活動﹔持續深化頤養安居中心、金海社區黨團一體化項目、4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及小廚房項目等政府購買和街道自謀項目,全面推行“社區黨建+志願服務+社會組織”工作模式,成為社會公益服務的有力臂膀。
四、經驗與啟示
如果把城市基層黨建喻為一棵茁壯生長的大樹,那麼她隻有深植厚土,才能樹高千尺,開枝散葉。
(一)“一體”是這棵大樹的根系。街道社區黨組織作為黨的最基層組織,是城市基層黨建的工作基礎和主杆,必須堅定落實黨對一切的領導,構建完善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架構體系,有機聯結、合理調動和整合各領域黨組織,健全聯建、互動機制,從整體層面統籌推進,才能走出一條新形勢下城市基層黨建的新路子。
(二)“兩翼”是這棵大樹的莖干。政治功能是基層黨組織的“魂”,服務功能是基層黨組織的“根”。街道社區黨組織必須著眼於履行黨的政治責任、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實現黨的執政使命﹔必須發揮自身政治功能,引領各類黨組織堅定不移地維護黨中央權威,使基層治理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健康發展。同時,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強,“五個服務”功能才能正確發揮、精准發揮,通過服務更好地貼近群眾、團結群眾、引導群眾、贏得群眾,才能不斷增強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服務功能強,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屬性才能更好地體現。
(三)“四盟”是這棵大樹的枝葉。與街道社區黨建相比,城市基層黨建更加注重全面統籌、系統推進、開放融合、整體效應。打造“四盟”平台,調動街道社區資源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服務的積極性,促進各領取黨建資源和社會治理的有效銜接,讓轄區各領域黨建資源在服務居民、促進城市建設的專業領域提供專業的力量幫助,形成黨建引領城市資源匯聚的強大合力。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