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他是為公家走的,光榮!”——聽身邊人講述楊驊犧牲前后的故事

陳國棟 彭瑜

2018年11月12日14:57    來源:重慶日報

原標題:“他是為公家走的,光榮!”

圖為楊驊(左一)生前走訪貧困戶張啟斌家, 了解其家庭基本情況。(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楊驊,忠縣金雞鎮傅壩村原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這段時間,他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

“讓貧困山村一年年富起來,讓群眾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這是楊驊開始駐村扶貧工作時的承諾。為了這份承諾,他帶領群眾修路、建房、發展產業……一心扑在扶貧事業上,把貧困戶當親人,飽含深情為他們排憂解難,直至倒下。

“楊驊是為公家走的,光榮!”楊驊追悼會上,95歲的奶奶一句話,讓在場的人無不為之動容……

在尋找楊驊生前足跡的過程中,重慶日報記者發現,楊驊與家人、貧困戶、同事交談中,牽挂最多的,還是扶貧那些事兒……

“楊叔叔說好了開學來看我的,怎麼說走就走了……”

這段時間,重慶工程學院大一新生張榮梅一直沉浸在對楊叔叔的懷念之中。

張榮梅口中的“楊叔叔”就是楊驊,忠縣金雞鎮傅壩村原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也是她家的幫扶責任人。

8月20日,楊驊聽張榮梅的媽媽說想養雞,便馬上請人幫忙買了15隻雞苗。

然而,15隻雞苗還沒送到,楊驊就走了。

8月21日早上7點47分,傅壩村村委會辦公室,楊驊正和村支書陳廷虎商量村裡危房改造的事,突然大汗淋漓。大家催促他去看醫生,楊驊說先回房間換件衣服,卻遲遲未出來。大家進去一看,發現他仰躺著,臉色蒼白。120醫護人員趕到時,一切都太遲了。

楊驊的生命,永久定格在48歲。

“莫急,有啥子事,我們一起想辦法!”

他幫扶過的貧困戶都說,楊驊就像他們的親人

楊驊跟張榮梅家認識不過10天。然而,短短10天,他已成為張榮梅全家永遠的親人。

張榮梅家住金雞鎮傅壩村三組,妹妹剛上初中,母親在家務農,父親張啟斌務工致殘,治病花光了所有積蓄。

今年8月初,當張榮梅大學錄取通知書和妹妹的初中錄取通知書陸續寄到家中時,整個家籠罩在愁雲之中。“娃兒的學費、生活費怎麼辦喲?”張啟斌急得睡不著覺。

張榮梅清楚地記得,8月10日,陳廷虎帶來一個人,他個子不高,頭戴一頂草帽,皮膚黝黑,笑起來憨憨的,“村支書介紹他叫楊驊,是我們村新來的第一書記,是來幫助我們家的。”

一進門,楊驊就拉起張啟斌的手說:“大哥,你放心,困難是暫時的,今后你家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我們一起想辦法!”

楊驊沒有失言。

兩天后,楊驊再次來到張啟斌家,帶來好消息——正在爭取助學補助,張榮梅的學費很快會有著落。同時,他還為孩子爭取到一筆愛心資助。

然而,在填報助學補助申請時,因為張榮梅在扶貧系統裡的名字和身份証上的名字不一致,申請未能成功。

“那幾天,楊叔叔冒著酷暑,一趟又一趟地跑鎮政府說明情況,補辦手續。沒多久,補助申請就辦下來了。”張榮梅說。

8月20日一早,楊驊第三次上門,帶來水果、豆腐、涼粉,還有給張啟斌用的止痛膏。他告訴張啟斌:“下了班,我來幫忙,別讓兩個娃兒干重體力活,她們都還在長身體。”

傍晚時分,楊驊果然來了,一背篼又一背篼地幫張啟斌家背谷子。天黑了,一家人挽留楊驊留下來吃了頓飯。

“大哥,貧困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沒了志氣。你莫急,今后有啥事,我們一起想辦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學習是主要的,好好學習,長大了才有好的出路。”

……

那天晚上,楊驊與張啟斌一家促膝而談,直到夜深。

臨走前,張啟斌的妻子無意間說起想養雞,楊驊馬上聯系村裡的社保協管員江代森,請他幫忙買15隻雞苗,說很快就會親自將雞苗送上門。

然而,第二天,雞苗還沒送到,張啟斌就聽說楊驊“走了”。

“他給了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他是我們最親的親人。”說起楊驊,張榮梅泣不成聲。

楊驊是忠縣安監局辦公室副主任,2017年3月被派駐到金雞鎮蜂水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今年7月到傅壩村任第一書記。“蜂水村的62個貧困戶,楊驊每家都去過好幾次,不到一個月就把村裡貧困戶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他總是對貧困戶說‘莫急,有啥子事,我們一起想辦法’。”昔日隊友黃建國說,楊驊把時間都花在扶貧工作中了,卻沒能為自己留下搶救生命的時間。

貧困戶陳廷學曾經也是楊驊的幫扶對象。“買米送油,幫娃兒申請助學貸款,四處張羅為我們整修房子……”陳廷學說,“我病了,他還專門來看我,拿錢讓我買好吃的,就像是我們的親人。”

貧困戶劉興國住在D級危房中,因為差錢,無論如何不肯建新房,被稱為“犟老頭”。楊驊多次上門,磨破了嘴皮才說動了老人,又東奔西走申請補助,動員愛心企業為他減免材料費。

……

對這些貧困戶來說,楊驊就是他們的親人。楊驊走了,卻沒帶走他們的牽挂。

“好想楊書記再來我家裡坐坐,再跟我們出出主意。”張啟斌哽咽著對記者說。

“干不好扶貧,對不起組織。”

同事們說,楊驊未做完的事,他們接著做

在蜂水村村委會辦公室,挂著一張照片。照片上,楊驊站在第一排,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

這是今年5月23日,村裡開展黨員政治生日活動時的合影。

“干不好扶貧,對不起組織。”那天,楊驊說的這句話,讓蜂水村支書彭濤心裡很踏實。

蜂水村離忠縣縣城58公裡,山高坡陡,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后續發展乏力。全村有668戶,1911人,其中有貧困戶62戶,貧困人口180人。

楊驊才來到蜂水村時,村裡的狀況讓他感觸頗深。通過調研,他決定把扶貧產業這篇文章做好。

當時,村裡種了1000多畝筍竹。雷竹、紅殼竹等品種已種了好幾年,本來市場前景看好,但一直沒多少產出,群眾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還在筍竹間套種其他作物。

楊驊了解發現,問題出在管護和管理上。曾經與楊驊一起工作的蜂水村駐村隊員秦學蓮回憶,為解決技術問題,楊驊多次到其他筍竹產業發展好的村拜師學藝,“回來后,他就手把手給大家演示如何挖坑、施肥、除草……”

楊驊還建議依托現有的筍竹專業合作社,成立蜂水村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鼓勵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勞務合作等形式參與,形成一條村級特色扶貧產業鏈,以實現建基地、促發展、得實惠的目標。

今年春天,村裡的筍子產量增加到六萬公斤,是原來的兩倍多,村民們第一次拿到了筍竹產業帶來的分紅,立即要求再擴大1000畝的筍竹種植面積。

面對竹筍外銷運輸道路不暢的問題,楊驊又承諾“今年努力把你們的路修通。”6月,蜂水村二三組兩段四好農村路啟動建設。接連一周,楊驊與大家一起鑽叢林、攀懸崖,查勘線路、計算工程量。

7月,楊驊到傅壩村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后,覺得村裡的1000畝柑橘園很有前景,便建議柑橘園老板再擴大1000畝。

楊驊給老板分析市場前景,介紹最新的鄉村振興戰略政策,終於說動了柑橘園老板,楊驊又開始思考借助柑橘產業發展鄉村旅游。

在貧困戶的自我發展上,楊驊和隊員們也在想辦法。在蜂水村期間,楊驊走訪貧困戶后得知,很多人都想從事家庭養殖業。在征得幫扶責任人同意后,楊驊和同事們幫忙代購了380隻雞苗鴨苗,送到38個貧困戶家中,每家10隻。

現在,這些雞鴨已開始產蛋,楊驊卻不在了。“我還想著,等這些母雞下蛋了,一定要送幾個給楊書記嘗嘗。”貧困戶唐安祿說。

今年9月中旬,蜂水村舉行了一場農產品採購會。那天,貧困戶帶來的雞鴨等土特產,被城裡人一掃而光,其中很多便是去年楊驊想辦法為大家送的雞鴨苗長大的。

在村干部和群眾看來,“楊驊就像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

他像農民,一臉憨厚,碰到在地裡勞作的村民,他會蹲在田坎上跟對方交談,要是對方遞煙,就接過來夾在耳朵上﹔

他像農民,在搞基礎設施建設時,他帶頭干臟活累活,一張臉晒得黢黑﹔

他常說自己是農民的兒子,在蜂水村、傅壩村,每一個院壩,每一片竹林,每一條鄉間小道,都留下了他熟悉的身影。

“我們檢查工作時,見過他幾次。他發展思路清晰,有實干精神,與群眾打成一片,扶貧一線需要這樣的干部。”忠縣農委副主任牟方英說。

“他走得太匆忙了。”傅壩村現任第一書記董世軍說,楊驊生前曾告訴他,還想在修路、發展產業、建設智慧鄉村方面多給老百姓做些事,“楊驊未做完的事,我們接著做,他的遺願,我們幫他完成!”

彭濤把那張在黨員政治生日活動時拍的照片裱了起來,挂在辦公室,“每次看到這張照片,我就會提醒自己,盡職盡責干好扶貧工作,全心全意讓鄉親走上致富路,這也是他的心願。”

“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黨員政治生命是可永續的。”

家人說,就當楊驊還在傅壩村扶貧吧

楊驊去世后,很多人才知道,他是忠縣原副縣長楊志剛的兒子。楊志剛2007年從副縣長崗位上退休,這麼多年來,他從未因為兒子的工作問題找過組織,找過關系。

楊驊去金雞鎮做扶貧工作后,父子倆經常在微信上交流,內容也都是工作、民生、廉政、家國情懷。

“是組織對你的信任,要依靠集體的力量和智慧,一定能夠完成組織上交給的精准脫貧任務!”6月21日,楊志剛獲知楊驊被調整到傅壩村任第一書記,及時發微信鼓勵兒子。

“在安監局辦公室工作,十分閉塞,九年沒有在外面接觸了。”面臨新的工作環境,楊驊有些不適應,給父親發來微信。楊志剛回復:“……孩子,好好干吧,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駐村工作是一門新課題,也是我人生中又一個新起點,我很熱愛這份工作。”看到楊驊的留言,楊志剛沉浸在兒子進步的幸福中。

……

近年來,楊志剛和兒子的談話內容,始終圍繞著扶貧,圍繞著一個共產黨人該有的責任和擔當。

“兒子,你的工作得到了黨和人民的肯定。”前不久,楊志剛將重慶市扶貧開發工作2018年度先進個人的榮譽証書照片,繼續用微信發給楊驊,並給他留言——雖然他知道兒子再也收不到了,也不可能再給他回信息了。

楊驊走了兩個多月,但楊志剛還堅持給楊驊手機交話費,天天給楊驊的手機充電,不時翻看父子倆以前的聊天記錄,以此安慰自己,“就當他一直在傅壩扶貧吧……”

楊驊和妻子李正瓊結婚20多年,有兩個孩子,夫妻相濡以沫,直到楊驊走了,李正瓊才發現,這兩年自己跟丈夫竟然沒說過幾句話。

楊驊駐村后,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吃在村、干在村、住在村,每周一很早離開縣城,周五很晚才回去。即使家人將每周五的晚飯時間推遲到晚上10點以后,楊驊仍很少准時回家吃飯。

而他在安監局的工作也有部分沒交出去。“村裡忙了又回局裡忙,周末基本上都在局辦公室加班。”李正瓊說,自己這兩年實在陪丈夫太少了,“我對他關心不夠。”

“他是一個朴實、厚道的人。”李正瓊記得,那些年她上早班,常常凌晨4點就要出門,楊驊每次都送她到單位樓下,“他總說這些年辛苦我了,既照顧孩子又照顧老人,就常唱《老婆,你辛苦了!》這首歌給我聽,煮飯時唱、拖地時也唱……”

楊驊生前,沒陪父母外出旅游過,楊驊和妻兒走得最遠的地方就是重慶主城。今年,兒子楊濤寧高考,楊驊因為忙著道路測量,沒有幫忙填志願,也沒有回家陪伴。說好的送兒子去上大學,也無法兌現了。

聽說張啟斌的兩個女兒想吃涼粉,8月20日清晨,楊驊上街買了涼粉和水果,帶回村裡,不想這一走,竟成為和家人的永訣。

楊驊對貧困戶很大方,對自己卻很摳門——隻穿四五十元一件的襯衣,一次見網上有件襯衣便宜,便叫李正瓊一口氣買了兩件﹔眼鏡壞了,纏幾圈透明膠,還舍不得換﹔在外吃面,隻點5元一碗的小面,面店老板張蘭都把他認熟了,一見他來,就悄悄告訴煮面的大姐“二兩小面,稍微多下幾根(面)”……

“人的自然生命是有限的,黨員政治生命是可永續的。我一定要在有限的生命裡,不斷為黨的偉大事業添磚加瓦……”在一次黨員政治生活會后,楊驊寫下這樣的感言。

楊驊走了。但是,他的誓言和忠誠,已永遠鐫刻在那片他深愛的土地上。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