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

追憶四川瀘州優秀共產黨員余芬:立足崗位扶貧的她,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  

2018年11月12日09:08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原標題:立足崗位扶貧的她,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 追憶四川瀘州優秀共產黨員余芬

 ▲余芬(右一)在走馬村與村民合影。受訪者供圖

“家人為她收拾遺物時看到,床上鋪的棉絮是用舊衣服打碎做成的,床單是她一個親戚多年前給的,沙發上的抱枕是用舊羽絨服做的……”

“幾十年自發組織家人學先烈、學紅軍,跟黨走,令人動容。這是她用心服務群眾,嚴肅良好家風,自覺守護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根源”

 

一句問候、一張笑臉、一本記賬簿,一個微信群,一條電話線,一套扶貧方案,一條增收路子,這些是她在扶貧中的標志。

而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5歲,定格在了扶貧路上。

參加工作28年來,余芬始終立足崗位扶貧,懷著對黨無限的忠誠,視貧困群眾為自己的親人,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

雖然離開了,但她的故事還在群眾中流傳。

“扶貧英雄余芬一路走好!”赤水河畔再現魚水深情

去年12月20日,四川瀘州古藺縣廣電局共產黨員余芬在扶貧日記中寫道:“周光文、胡克勛新房建成,原有電視機都有故障,需准備兩台送去。”

12月24日,余芬拆下自家電視機,又上街買了一台新電視機。臨近下午五點,等在縣中醫院的丈夫陳開政忙完手術,他們馬上驅車前往走馬村送電視機。

走馬村監委會主任周林在電話中說:“天快黑了,路途又遠,最好明天再來。”余芬堅持要去,說第二天就是周光文的母親吳仁芬老人73歲的生日,她想讓老人在生日當天能看上電視。

余芬開車送到走馬村村口時,天色已晚。她把電視機抬下車送給吳仁芬,正想上車離開,給幾公裡外的另一戶送電視機。回頭正好看見,白發蒼蒼的吳仁芬背著電視機,走路顫顫巍巍。“天黑了,前面還有一公裡陡坡,萬一摔倒了怎麼辦?”余芬不放心,執意要開車把大娘送回家。

在陡坡上一個急轉彎處,由於路基垮塌,汽車不慎掉下懸崖。余芬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犧牲,享年45歲﹔丈夫陳開政全身15處骨折,經搶救脫險﹔吳仁芬受輕傷。

走馬村黨支部書記羅應強含淚告訴記者:“吳仁芬第二天就滿74歲,她想讓老人過一個快樂的生日。關心群眾疾苦的本色,決定了余芬必須要做到最好。”

余芬犧牲的消息傳出不到半小時,幾百人前往殯儀館吊唁。不到一小時,網上的跟帖達到15000條。一天之內,表示哀悼的網友發出信息21萬多條!

來自余芬老家農村一名70多歲孤寡老人,自己問路來到殯儀館,為余芬守靈三天三夜,嘴裡一直念叨著一句話:“她是個好人!”

古藺縣的幼兒教師、入黨積極分子高雁寫道:“余芬犧牲在扶貧路上,深深觸動了我的心靈。我在認真思考新時代下信仰重塑的意義,我已經感受到黨的溫暖和正氣了。”

“扶貧英雄余芬一路走好!”“您不認識我,我卻記住了您。”12月28日,古藺縣城數千名干部群眾揮淚送別,有的群眾在街頭舉起這樣的黑白橫幅。上年紀的老人說,這是古藺縣幾十年來從未有過的最感人的送別場面。

她把貧困戶當親戚,心細如發,關懷備至

余芬的扶貧故事很多,但她的方法卻很獨特。

“貧困戶就像家裡的親戚一樣,長時間不走動就生疏了。”在同事彭玲心中,余芬這句話道出了真諦:視貧困戶為親戚,為群眾服務全心全意。

余芬到貧困戶周國良家走訪,端來的板凳上沾滿灰塵。余芬沒有絲毫猶豫,拉過凳子就坐,端起水碗就喝。“為啥不擦干淨再坐?”“不要講究那麼多,重要的是不讓我們與群眾的感情生疏了。”余芬常對村干部周林說。

周國良的兒子周應華常年在廣東打工,村干部勸周應華回去利用扶貧政策把房子修了,打電話不下20次都沒成功。余芬一出馬,不僅做通了思想,還幫他建好了新房。

“特別是她還能把群眾的每一件瑣碎小事都記清楚,都當成天大的事辦好,這是我們所不及的。”走馬村村主任李正剛告訴記者。

貧困戶周應海的老婆趙緒端因嫌家窮,拋夫棄子離家出走5年。余芬知道后,便到處托人打聽趙緒端的下落,聯系上后又天天打電話、發微信做思想工作,用孩子的親情、做人的責任感化她。經過一個多月軟磨硬泡,硬是把她從廣東惠州勸了回來,讓這個家庭破鏡重圓。

在貧困戶周國民家攀談中,心細如發的余芬發現他家中不隻有五口人,還有一個兒媳徐芳艷,而且已經有了身孕,卻什麼手續都沒有辦。在周國民的兒子周樹文滿22歲的第二天,余芬就親自帶他們去民政局辦理了結婚登記。大家都詫異她是怎麼記住這個日子的,她說:“我不放心,這對小夫妻很多東西都不懂,更不能讓他們非婚生育,走上違法道路。”此后還帶他們辦了戶口、准生証,還督促他家兒媳婦定期進行產檢。

“她把對工作的負責和細心,發揮到了極致。”縣廣電局機關黨委書記蔣維克告訴記者。

第一次走訪貧困戶袁圖先時,見他36歲的光棍兒子王新應把衣服拴在腰間,赤裸上身游蕩。余芬拉過王新應,叫“兄弟,我們合個影。”隨后又給他穿好衣服,扣好扣子,再用手機合一張影。然后問他:“兄弟,哪張好看?”“哥,拿出精神來,我幫你聯系活兒干,再幫你說個媳婦。”以此激發王新應立志脫貧。

初次造訪吳仁芬一家,風燭殘年的老人、智障的兒子、艱苦的生活條件,讓余芬格外上心。再次來她家時,余芬帶來一個作業本和圓珠筆,手把手地教吳仁芬識字。沒過多久,古稀老人和她的兒子周光文,都首次學會了寫自己的名字。

20多年來,她幫助過很多困難群眾,其中直接幫扶的26戶貧困家庭已經實現脫貧。

古藺縣太平鎮副書記冷劍鋒告訴記者:“余芬的工作方法很獨特,一句問候、一張笑臉、一本日記本,一個微信群,一條電話線,一套扶貧方案,一條增收路子……這非常值得我們幫扶干部學習。”

她是紅軍精神的傳人,崇拜先烈、家風良好,是新時代的好黨員

“二姐從小就崇拜革命先烈,熱愛紅軍,從小在她身上就有紅色氣質。”余芬的妹妹余小梅說,每年清明節,余芬不是帶著家人回老家祭拜地下黨革命烈士紀念碑,就是前往太平鎮瞻仰紅軍四渡赤水紀念碑。

余芬曾在作文裡寫道:“尊敬的烈士們,你們是我們家鄉的驕傲!你們為我們的幸福生活犧牲了,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你們。每年清明,我都會來看你們!”

這麼多年,余芬的確做到了!

瀘州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徐斌告訴記者:“幾十年自發組織家人學先烈、學紅軍,跟黨走,令人動容。這是她用心服務群眾,嚴肅良好家風,自覺守護共產黨人精神家園的根源。”

余芬從小就懂得感恩和回報。中師畢業在丹桂鎮岩灣小學教書時,她就從每月68元的工資中拿出大部分,來墊付貧困生學費、生活費,先后幫助本已打算輟學的15個窮孩子繼續上學,其中11人考上大學。

在丹桂鎮文化站工作時,她先后聯系過普安、正豐、彭雲、白良4個貧困村。在縣文旅局工作期間,余芬幫扶過龍爪、鍋廠和走馬等貧困村。早在2006年,她的扶貧事跡就已寫入了單位扶貧工作總結。

余芬不僅長期心系扶貧大業,還動員家人扶貧。

“我是醫生,余芬每次下鄉,都叫我一起去,就是為了義務給村裡人看病。每次去,一疊處方一會兒就開完了,老百姓需求量很大。”陳開政告訴記者。

陳開政是古藺縣中醫院骨科主任,是縣裡“骨科一把刀”。幾年下來,陳開政已義診貧困戶583人次,減免醫療費25萬多元。

余芬的良好家風也在古藺縣傳為美談。

幾年前兒子陳喆考入北大時,縣城流行辦升學宴,但余芬卻堅持不辦。她曾解釋說:“我和丈夫都是共產黨員,要帶頭響應黨的號召,移風易俗,包括自己親人我們都不宴請,請理解支持!”

為了貧困戶能過上好日子,她自己寧願過苦日子。說起余芬的生活節儉,余小梅泣不成聲:“家人為她收拾遺物時看到,床上鋪的棉絮是用舊衣服打碎做成的,床單是她一個親戚多年前給的,沙發上的抱枕是用舊羽絨服做的……”

“余芬早就和我約定,必須廉潔從醫,她說她是黨員,要監督我。”陳開政說,拒收紅包,早就成了兩口子默契的約定,哪怕是家庭最困難的時期。

生前,余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離開后,瀘州市委追授她為“瀘州市優秀共產黨員”,號召全市共產黨員向她學習。(記者蔣作平、董小紅、劉坤)

(責編:王珂園、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