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河南汝州市:規范“五約”工作機制  助推城市黨建互聯共贏

中共汝州市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6日15:2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近年來,隨著汝州市城市建設的不斷提質增效,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對城市基層黨建和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和挑戰。但同時,城市各類基層黨組織沒有“互動感”,街道社區、機關單位、學校、兩新組織、新興領域“各自為政、自成一家”,甚至一些社區還“患有”農村基層黨建的“掣肘症”,而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日益多元,街道社區原有的服務理念、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已經不能滿足群眾的實際需要。城市空白點和盲區還普遍存在,如城市老城區中無主樓院、無主小區管理缺失等。

在此背景下,汝州市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找准突破口,以規范“五約”機制,嚴格考評問效,引導推動街道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互聯共建,發動各類城市基層黨組織深入參與城市建設、管理、監督,不斷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提高城市黨建的整體效應,實現城市各類黨組織共建共享、共商共治。

二、做法與經過

(一)明確責任清單

汝州市委出台《關於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建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責任制,實行市委書記負總責制,各街道黨工委書記為各轄區的直接責任人,社區黨支部書記為具體責任人。同時,市委組織部印發《關於在城市基層黨建中開展互聯共建活動的通知》文件,將社區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的黨建工作責任明細化,進一步明確城市基層黨建互聯互通的責任主體。

社區黨組織責任清單:(1)做好供需對接。全面梳理社區內黨員群眾的各類需求,分類設置若干服務項目及服務崗位,按照駐區單位集體優勢及其在職黨員的個人優勢,分組設崗。(2)搭建活動平台。積極為互聯共建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開展志願服務群眾活動創設載體、搭建平台,打造駐區單位及黨員實踐基地。(3)履行監管職責。隨時了解掌握在職黨員在社區活動中的表現情況,對在職黨員參與活動情況進行反饋,協助駐區單位黨組織做好監督管理。(4)整合黨建資源。主動爭取駐區單位黨組織的支持,協調解決社區建設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駐區單位黨組織責任清單:(1)制定工作計劃。立足工作實際與互聯共建社區黨組織共同研究制定工作計劃﹔負責本單位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活動的統籌安排和總體協調。(2)組織黨員報到。做好思想動員,進行崗前培訓,強化在職黨員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使在職黨員身份真正“亮”出來,引導黨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基礎上,積極參與社區各項活動。堅持單位統一報到的方式,統一組織黨員進社區開展活動。(3)發揮特色優勢。強化共駐共建、共用共享意識,探索開放黨建陣地、活動設施等優質資源,發揮單位業務特長,助力社區發展。(4)參與互聯共建。積極配合結對社區黨組織設計活動載體,利用“主題黨日”、創建國家文明城市等活動,組織開展各種結對共建活動,激發全市城市基層黨建活力。

洗耳河街道西西社區,轄區共有9個駐區單位,13個駐區單位黨組織,212名向社區報到黨員。社區黨支部認真對照責任清單,根據黨員群眾的各類需求,劃分15個黨小組,設立政策宣傳崗、政務監督崗、法制宣傳崗、矛盾化解崗、治安巡邏崗。社區黨員組成黨員志願者服務隊,每月按時開展黨員志願者服務活動,每次200人左右,參與社區管理、社區服務,受到了黨員群眾的一致好評。

(二)建立契約機制

圍繞駐社區單位優勢,打造品牌社區和城市基層黨建特色。在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中建立健全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規范“五約”工作流程,不斷深化共建內容。

(1)“談約”。社區黨組織通過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組織在職黨員入戶走訪,社區微信群征集等方式,廣泛征集居民需求。社區黨組織通過走訪駐社區單位、填寫《駐社區單位基本情況調查表》等方式,全面掌握駐駐區各單位情況和簽約意願,並確定簽約單位(單位數量不限)。社區和駐區單位根據各自優勢分別列出相互服務項目“菜單”,共同商定契約內容和服務項目。

(2)“簽約”。由街道黨工委牽頭,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按照平等自願、雙向互利原則簽訂《社區黨建共建契約》《年度共建工作計劃》,明確各自權利義務和具體職責。

(3)“亮約”。社區黨組織將《共建契約》和《共建計劃》在社區黨務公開欄內進行公示,接受黨員、居民監督,提高簽約雙方的責任感。

(4)“履約”。社區黨組織和駐區單位黨組織根據《共建契約》和《共建計劃》,組織開展社區黨建共建活動,並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社區議事協商會議,分析新情況新問題,研究對策措施,明確下階段工作任務和舉措。

(5)“評約”。履約期滿后,召開社區黨建共建議事協商會議,對履約情況進行綜合評定,形成推動工作的良好氛圍。

在運轉“五約”工作機制過程中,各街道黨工委首先完成了轄區內各社區的駐區單位摸底調查,並做好溝通聯系工作。截至目前,24個社區黨組織、116個駐區單位黨組織完成“談約”、“簽約”、“履約”工作,71個駐區單位黨組織正在開展“評約”。10208名駐區單位黨組織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

(三)深化共建共享

圍繞“五約”,在駐區單位黨組織、社區黨組織中開展“星級”黨組織、“紅旗”黨組織評選活動。評選以“簽約”的社區黨組織所評星級為參照,經考核達標后,授予與社區黨組織相同星級,並優先推薦參選“紅旗”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被評為“紅旗”黨組織的,每個獎勵黨建經費10萬元。對評為“紅旗”黨組織的黨組織書記(含機關專職副書記),當年頒發獎金1萬元﹔符合有關條件的,年度考核評為“優秀”等次,優先推薦為各級“兩代表一委員”和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授予者等。其中,對連續三次評為“紅旗”黨組織的機關(事業單位)黨組織書記(含機關專職副書記),記個人二等功,並優先提拔重用。對連續兩次評為“紅旗”黨組織的國有企業黨組織書記,根據干部管理權限和有關規定,由市委向國有企業建議優先提拔重用。對評為“紅旗”黨組織的“兩新”組織黨組織書記,由市委建議“兩新”組織給予相應獎勵並優先提拔重用。

駐區單位黨組織每年在表彰先進工作者、民主評議黨員和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年度考核時,把黨員干部在社區志願服務活動情況作為重要評價內容,同時充分征求和聽取屬地社區黨組織的評價意見。對在社區志願服務活動中表現突出的黨員干部,優先予以表彰,優先列入培養對象,並提拔重用。

三、成效與反響

(一)實現了互聯互通

通過實施“五約”機制,城市區域內各類組織、各類單位齊心協力、優勢互補,創新實施“黨建+”基層治理模式,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戶、美麗社區和美麗庭院等創建活動,累計評選16個文明社區、460戶文明戶、13個美麗社區、2182個美麗庭院,構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組織共建、黨員共管、資源共享”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

(1)完成了組織共建。建立完善以聯席會議為主要形式的議事機制,以及市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對黨建工作進行研究謀劃、分析研判、統籌協調、督促落實。堅持社區居民代表會議制度,吸收轄區多元主體代表參加,通報工作,溝通協調,達成共識,推動共治,共同協調管理社區事務。

(2)強化了黨員共管。全面落實機關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聯系服務群眾機制,“八小時”外納入社區黨組織管理。推行在職黨員雙向民主評議,在職黨員既要參加機關黨組織的民主評議,又要參加社區黨組織的民主評議。社區黨組織要結合每名黨員特長實際設崗定責,督促黨員亮出身份、發揮作用。通過設立“黨建大講堂”、聯席“三會一課”等形式,實現區域內黨員共育共管。

(3)促進了資源共享。由街道、社區黨組織牽頭,整合區域內每個組織、每個單位在黨建、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方面的各類資源,相互開放、統籌使用。區域黨組織之間互相提供資源清單、需求清單,相互提供服務。同時,整合駐區單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等各方面力量,組成服務團隊,針對居民的實際需求開展集中服務。

(二)打造了幸福社區

風穴路街道塔寺社區,圍繞市委、市政府和街道工委、辦事處中心工作,從轄區群眾最關心的熱點、難點著手,通過組織共建、黨員共管、資源共享,打造幸福社區。

(1)加快了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多方籌集資金100多萬元,新修道路5條,硬化小街小巷4000平方米,打造文化牆3000平方米,鋪設下水管道1000多米,清運垃圾5000多噸,清除非法小廣告10000多條,廢品收購站、養殖場全部搬遷,轄區環境明顯改善。

(2)推進了房地產清查工作。全市房地產清查工作開始后,塔寺社區被定為全市試點單位,發動社區黨員、向社區報到黨員及轄區居民積極申報,共有4000戶申報登記,清查處置1800處,被汝州市房地產清查領導小組評為“房地產清查工作突出貢獻村居”。

(3)保証了棚戶區改造工作。結合法行寺游園建設,聯合駐區單位黨組織全面部署轄區棚戶區改造工作,共組織入戶調查260余戶,簽訂意向書250余份,安置房選址、測量、儲備等工作均已完成。

(4)提升了社區黨群幸福感。結合社區居民群眾訴求,社區黨組織指導居委會及社區其他自治機構,創新社區服務管理,加快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行首問負責、一窗受理、全程代辦、服務承諾等制度,把社區黨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成員以及其他社區專職工作人員納入社區工作者隊伍統籌管理,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社區黨組織全程監督服務流程,提升社區服務能力和水平,更好滿足居民群眾服務需求。

四、經驗與啟示

啟示一:堅持聯建共創,才能有效解決城市治理空白點和盲區問題。

圍繞“五約”,在駐區單位黨組織、社區黨組織中開展“星級”黨組織、“紅旗”黨組織評選活動,建立互聯互動的組織體系和機制紐帶,統籌推進街道社區、單位、行業黨建,凝聚共駐共建共識,建立區域化黨建工作機制,提高整體效應,解決了城市治理出現空白點和盲區的問題。

啟示二: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才能有效推進融合共享發展。

通過加強網絡信息技術運用,全面推進智慧黨建、智慧社區建設,建成2個縣級紅色網絡教育家園、15個非公企業遠程教育示范基地,建成全省首個智慧社區——洗耳河街道南關社區,涵蓋智慧黨建、便民服務等6大功能,提升服務群眾水平。選派158名黨員干部擔任“兩新”組織黨建指導員,在全省縣級城市中率先成立互聯網行業黨委,充分發揮“兩新”組織黨工委作用,不斷擴大新興領域黨建覆蓋面,推進融合共享發展。

啟示三:強化考評問效,才能實現城市基層黨建的有效監督。

建立督導檢查制度,把城市基層黨建工作作為黨建工作督查的重點內容,開展經常性的督查暗訪、巡回觀摩。市委和街道黨工委在抓好日常督查的基礎上,對履行責任不到位的組織和個人及時約談問責。將城市基層黨建“五約”開展情況分別納入社區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年度黨建目標考核和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社區黨組織通過聘請“兩代表一委員”、老教師、老干部或優秀志願者擔任監督員,加強了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監督,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