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河南省許昌市建安區實行“345”工作模式  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水平

中共許昌市建安區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6日15: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隨著撤縣設區,建安區的發展目標、發展標准、發展重點都發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尤其是城鎮規模不斷擴張、城鎮人口快速增加、城市居民群眾的服務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元化和復雜化,加之撤縣設區時間較短,建安區以往黨建工作的重點和優勢主要在農村黨建方面,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相對起步較晚,經驗不多,前期成效與現階段城市發展、社會治理和群眾需求並不能完全匹配。一是區域內黨組織共存但融合度不高。建安區城鄉結合、村居交錯,出現機關、農村、社區和“兩新”組織等黨組織在一定區域內共存的現象,基層黨組織的設置和作用發揮出現重疊、交錯甚至薄弱、真空等問題,黨組織條塊分割、資源分散、黨員管理服務覆蓋面不廣、黨員發揮作用平台欠缺等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基層黨建工作統籌推進不足。二是基層社會治理難度加大。隨著社會管理重心的下移以及“小政府、大社會”治理格局的不斷發展,分散的基層力量和資源難以滿足社會管理需要。新形勢下,社會各類人員流動性不斷增強,人與單位的終身依附關系逐漸弱化,大量不同職業身份、不同隸屬關系、不同利益需求的社會群體聚居在社區,基層黨組織面對的工作對象呈現復雜性和多樣性。三是黨建統籌各方的協調機制不夠順暢。部分區直單位、社區黨組織對城市基層黨建的認識還不到位,沒有完全從傳統社區黨建的觀念中跳出來,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整體化思路尚未高效統一。同時,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黨組織在黨的組織上互不隸屬,行政上互不關聯,大多數駐區單位與街道社區黨組織聯系較少,對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工作支持、積極配合力度不夠大,各方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共享共用,以黨建統籌各方共同服務區域社會的能力還不夠強。基於以上情況,許昌市建安區切實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探索實踐,認真總結經驗,力求通過“345”工作模式的引領和貫穿,實現黨組織、黨的工作全面覆蓋,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社會的能力,帶動社會、企業、公民參與社會管理,形成撤縣設區后各項目標任務相融合、相支撐、相匹配的城市基層黨建新局面。

二、做法與經過

(一)堅持“三個引領”,凝聚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合力。一是堅持思想引領。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為真正樹立上下聯動、共同參與、優勢互補的城市“大黨建”理念,建安區委從轉變思想觀念入手,立足撤縣設區后的工作實際,圍繞貫徹落實全國“上海會議”、全省、全市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會議精神,通過召開區委常委會、印發通報、摘錄要點、座談交流等形式,力促街道、社區及相關區直單位黨組織短時間內感知新變化、樹立新理念、明確新任務、理解新要求。在此基礎上,先后多次組織到上海市、廈門市、武漢市等城市黨建先進地區實地參觀學習,通過學習“他山之石”讓各級黨組織真正掌握抓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新途徑和方法論,確保全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方向一致、步調一致。二是堅持組織引領。按照“組織有力、運轉高效”的理念,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構架,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組織聯動機制。區級層面,成立了以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常務副組長,6個區委常委和主抓民政、城建的副區長任副組長,區直34個部門為成員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兼任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以最強的力量抓好統籌謀劃和推動落實。街道層面,成立城市基層黨建辦公室,實行每月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做好城市基層黨建的日常辦公和協調指導。在已建成城市社區全面推行區域化、網格化管理,對轄區內商務樓宇、各類園區、商圈市場、網絡媒體等新興領域黨建工作實施兜底管理。三是堅持目標引領。制定《建安區城市基層基層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清單》,對27項重點任務全部列出目標要求、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時間節點,每周定期通報工作動態,加強日常檢查﹔完善城市基層黨建季度考核指標,根據重點任務推進落實情況進行動態調整,對暫未完成的適當提高考核權重,每季度統一進行一次考核,倒逼責任落地落實﹔強化日常檢查和季度考核結果運用,直接與年底黨建述職評議考核相挂鉤,做到獎優罰劣、傳導壓力,確保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系統推進、區域協同、共同發力。

(二)強化“四重保障”,夯實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基礎。一是強化隊伍保障。成立建安區社區服務管理局,明確機構規格,規范內設機構,先后充實12名專職人員﹔深入實施“紅色頭雁”工程,以村(社區)“兩委”換屆為契機,嚴格人選標准,拓寬用人渠道,67名政治素質高、年富力強的優秀人才進入社區“兩委”班子﹔持續加大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按照每個社區2-3人標准選育配齊了后備力量。同時,我們按照每300戶增配1名社區專職工作人員,通過公開招聘、統一考試的形式,先后招錄32名社區專職工作者,不斷充實社區干部隊伍力量。先后組織社區黨組織書記、專職工作人員到信陽、武漢等地進行培訓,實地學習先進地區經驗,做到社區建成,人員到位,工作規范、服務優質。二是強化陣地保障。以規范化社區建設為突破口,按照場所集中、功能集成、人員集約、開放共享的原則,採取置換、追交、租賃、整合共享等多種方式,先后投入近3000萬元,按照“一有七中心”(即每個社區都要有堅強的黨組織、民主的自治組織<居委會>、廣泛的社會組織﹔每個社區都要配備完善的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社區綜治服務中心、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兒童服務中心<四點半課堂>、社區志願服務中心)標准,高標准建設集辦公議事、黨員教育、便民服務、健身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社區綜合性服務陣地,打造了鏡湖社區、潩水社區等為代表的一批在全市叫得響、有位次的社區黨建“靚麗名片”。三是強化經費保障。把城市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每個城市社區每年不少於12萬元。在此基礎上,通過黨費劃撥、財政補貼、單位贊助等方式,探索設立“紅色基金”,有計劃地把各部門關於城市社區的政策、資金、項目整合起來統籌使用,通過多渠道解決區域化工作經費和活動經費。同時,明確規定黨建經費必須用於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區委組織部定期會同相關部門開展專項督查,確保專款專用、規范使用。四是強化技術保障。區委、區政府投資280萬元,利用“互聯網+”新模式,融合現代信息技術,建設了建安區智慧信息平台,開發智慧黨建、網格化管理、智慧化公共服務、大數據分析、綜合展示、多網融合等6大模塊,搭建區、街道、社區、基礎網格四級網絡管理平台,打破“限時限地限人”的束縛,為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及社區管理服務提供便捷信息服務和精准數據支撐。同時,為確保信息平台的規范運行,區委組織部先后10余次組織2個辦事處和社區相關負責同志進行業務培訓,並先后組織到上海市、武漢市、蘇州市進行觀摩學習,進一步汲取有益經驗,開闊眼界視野,真正做到將信息平台建好用好。

(三)建立“五項機制”,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一是建立運行管理機制。構建了“1235”工作體系:“1”即建立一個區級城市社區管理服務指揮中心,發揮城市社區服務管理局工作職能,依托智慧信息平台,實現對全區城市基層黨建和社區管理服務的統一調度指揮﹔“2”即推行區直單位、街道辦事處兩級干部力量“下沉”,實現群眾服務無縫銜接﹔“3”即劃分區、街道、社區三級管理網格,實行網格長、網格員、黨建指導員“一長兩員”規范化、精細化管理﹔“5”即完善街道—社區—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架構,實現黨組織在城市社區范圍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動態延伸、全面覆蓋,真正讓鮮艷的黨旗高高飄揚在社區、在網格、在樓棟、在群眾心坎上,把轄區居民凝聚在社區黨組織周圍。二是建立賦權減負機制。探索賦予和落實街道黨工委五項職權:對區職能部門派駐街道機構負責人的考核評價參與權﹔對區職能部門派駐街道機構負責人任免前征求意見權﹔對街道、社區建設規劃制定、公共設施布局的參與權﹔對區域內事關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和重大項目建議權﹔對街道公共事務綜合管理中的由相關職能部門及派駐機構負責的重要事項的參與督辦權。完善社區事務准入制度,探索實行街道統一對社區工作進行綜合考核評比,推動社區減負增效。三是建立共駐共建機制。按照“街道社區服務駐區單位,駐區單位服務社區,黨組織服務黨員、全體黨員共同服務居民”的思路,街道社區黨組織與駐區單位黨組織根據各自資源情況和彼此需求,在充分協商的基礎上,簽訂共駐共建協議,確定共建項目。例如,新元街道辦事處組織引導下轄社區與尚集產業聚集區企業建立“黨建聯盟”,並與11個區直單位結成共建對子,共同開展黨建活動﹔區教體局、文廣局積極參與鏡湖社區建設,提供體育設施、圖書等,開展書畫展覽、送春聯等社區活動,著力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辦好事﹔新元街道、許由街道分別組織舉辦了史麗娟文藝工作室新春雅集、“蘭亭杯”第三屆社區文化周等活動,豐富居民文化生活。四是建立多元服務機制。實施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培育組建計懷友書法工作室、常亮工作室、舞蹈模特隊等社會組織、志願者隊伍120多個,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傳播正能量。開展志願服務,實行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制度,組織帶動社會組織、志願者參與社區愛心超市、道德講堂、“給我一個願望,我們幫你實現”等活動,為社區居民送去溫暖。目前,全區共有705名志願者活躍在社區,聯系服務群眾。在此基礎上,鼓勵基層積極探索實踐,拓展服務方式。如新元街道辦事處與北京盛泰醫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所屬3個社區利用雲醫院系統開展遠程診療﹔與柏恩眾禾公司合作,建立智能雲圖書庫和雲端存儲教學視頻,方便居民學習、娛樂。五是建立齊抓共管機制。在尚集產業集聚區和許昌城南物流園區成立園區黨委,明確要求其擔負抓發展抓黨建的雙重責任。實行企業入園手續申辦、流動黨員黨組織關系接轉、企業黨組織書記選配和企業黨組織建立“四個同步”。依托城南商會成立了城南商圈黨委,建立18個企業支部、3個市場支部和4個聯合支部,做到轄區內所有企業商戶全部納入組織覆蓋,為城市黨建工作開辟了“新邊界”﹔圍繞做好流動黨員、口袋黨員和隱形黨員管理,以“尋找黨員、亮出身份、示范引領”活動為抓手,實現商圈235名黨員全部挂牌上崗﹔真正建好用好商圈黨群服務中心,定期開展教育培訓、評比表彰、黨員建言等一系列活動,有效擴大黨建工作覆蓋面﹔連續2年開展“黨員示范店”評選活動,每年集中評選,實行動態管理,全部亮牌經營,在今年摘牌8家的基礎上,擬新評選24家,商圈黨員示范店總數達到48家,助推黨建工作與商戶經營有效融合。不斷加強教育、衛生等行業系統黨建工作,每年定期開展全區中小學黨建工作觀摩活動,為學校黨建融入和服務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探索路程、積累經驗。

三、成效與反響

(一)基層黨組織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實行“345”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模式,將區域內各類黨組織、群團組織、社會組織納入到大黨建格局,統籌力量、資源,加強橫向聯系,實現了黨建資源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融合,形成了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區域化黨建“共同體”,基層黨組織統籌資源的能力明顯增強,少部分“沉睡”的黨組織也被喚醒,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斷得到加強和鞏固。同時,通過推動街道社區賦權減負,逐步實現街道權責一致、統籌有力。

(二)基層黨組織溝通協調機制得到完善。通過黨建引領,將區域內各黨組織有機聯合起來,打破以往屬地內各黨組織“各自為政”的壁壘,初步實現了撤縣設區后城市黨建和社會源配置的優化、組織效能的提升。通過在區、街道、社區全面建立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重點工作,分析研判存在問題,發揮部門職能優勢,共同商議辦法措施,促進了黨組織力量統籌和溝通常態化﹔通過推行駐點聯系制度,在社區專門設立“書記談心點”、“部長會客廳”等功能室,由區委書記、組織部長、街道黨工委書記定期駐點辦公,打通了區、街道、社區三級溝通渠道,實現力量和資源的有效流通和精准對接。

(三)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能力得到提升。各級“兩代表一委員”、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以及專業技術人才發揮專業特長,積極參與社區治理,成為聯系服務群眾的工作骨干。一批城市基層黨組織通過開展區域化黨建活動,統籌資源的能力得到鍛煉和增強。同時,通過整合區域內黨建資源,加大基層黨組織辦公活動場所等基礎性設施建設投入,充分拓展其綜合服務功能,滿足群眾活動、學習、生活、娛樂等需求,全區13個城市社區全部高標准建立了黨群服務中心,加之多方參與又提供了軟件和硬件上的雙重支持,促使原來零星的服務活動轉化為常態化的服務項目,打造了高效精准的15分鐘便民服務工作圈。

四、經驗與啟示

(一)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必須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抓好城市基層黨建,首先要建強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和服務功能,堅持把加強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綜合各類資源力量,協調好各方利益關系,共同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二)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必須大力提升街道公共服務能力。社區是城鎮居民生活的場所,居民不論職業、單位如何變化,最終都要落腳到社區。傳統的“單位人”已逐步轉變為“社會人”。在此過程中,隻有主動轉變街道職能,積極推進賦權減負,強化一線力量,提高干部素質水平,從根本上提升街道公共服務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廣大居民群眾,有效提升街道社區黨組織公信力,真正意義上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三)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必須有效凝聚社會各界強大合力。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涉及社會管理和服務的方方面面,服務管理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各級黨組織和職能部門的齊抓共管,更離不開社會各界的支持參與。隻有加強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凝聚各方合力,才能真正將社區建設成為人民群眾期望的幸福港灣,將城市建設成為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才能從根本上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根基。

五、探討與評論

建安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效,得益於立足實際、認真總結、探索實行的“345”工作模式。從轉變觀念入手,在凝聚共識中抓謀劃、抓布局、抓聯動、抓責任,做到組織有力、目標明確;不斷強化隊伍、陣地、經費、技術等各方面保障,提升了黨組織引領改革發展和基層治理的能力,增強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形成了用制度管事、管人的工作格局,實現了制度化、規范化、長效化,有力推動了各領域基層黨組織融入街道社區,實現資源平台共建共享,日常活動共同開展。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