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四川瀘州市龍馬潭區龍祥社區:以黨建標准化引領“五心”社區建設 助推社區民生事業向上向好

瀘州市龍馬潭區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5日11:1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瀘州市龍馬潭區龍祥社區轄區面積0.6平方公裡,建有7個商住小區、4個非物管小區,駐地企事業單位15個,常住人口10000余人,社區黨員68名,“雙報到”黨員99名。社區以實施黨建標准化體系建設為突破口,從區域聯建、多元配套、公司運營、作用發揮、購買服務五個方面著力,引領社區治理功能的完善,實現了黨建工作與社區治理、社會民生的良性互動,推動社區建成“順心、舒心、安心、貼心、歡心”的“五心”社區,讓群眾有獲得感、有幸福感。社區先后被評為市級黨建示范點、市級依法治理標准化建設示范社區、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市級文明社區。

一、背景與動因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國家標准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龍祥社區被確定為四川省服務標准化試點項目單位,從2016年開始試點實施“瀘州市龍馬潭區社區民生服務綜合體標准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街道社區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為有效促進社區黨組織組織力的提升,將社區黨建的發展力轉化成為社區治理的推動力,龍祥社區將標准體系建設范圍擴展為黨建標准化體系建設,並以黨建標准化體系建設帶動社區治理結構、治理功能的完善,形成包括黨組織設置、班子隊伍建設、黨員教育管理、黨內組織生活、黨員服務、工作運行機制、基本工作保障等一套完善的標准體系,為城市社區黨建提供了一套可推廣可復制的黨建工作法,走出了一條以黨建標准化引領社區發展規范化的新路子。

二、探索與實踐

(一)區域化組織格局,解決單一結構僵化問題,讓組織“活起來”。一是構建“一核多元”的組織領導體系。社區以黨總支為領導核心,聯合轄區內7個駐地行政單位、7個非公企業和3個社會組織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其黨組織書記成為社區黨總支兼職委員,共同參與社區黨建與民生治理,擴展了社區黨建工作覆蓋面的同時,增加了社區治理的力量。二是構建“縱向一體”的黨建網格體系。建立“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共同生活區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縱向到底的黨建網絡,社區黨總支以居民小區、商務樓宇、駐區單位等為單元劃分社區網格,在符合條件的網格建立黨支部3個,在網格之下以共同生活的居民小區為單位建立黨小組14個,遴選20名優秀黨員之家確定為黨員中心戶,讓黨的組織體系覆蓋延伸到小區樓棟,讓黨的活動貼近群眾。三是構建“四聯四促”的民生服務體系。社區黨總支牽頭建立“四聯”機制,由社區黨總支聯系駐地單位,統籌整合資金、項目、政策、信息、人才等可用資源,組織婦幼保健院黨支部、非公企業黨支部等成立黨員志願服務隊5個﹔駐地單位聯系網格黨支部,通過“雙報到”組織99名黨員參與社區治理﹔共同生活區黨小組聯系小區院落和流動黨員,當好黨建“宣傳員”“組織員”﹔“雙報到”黨員聯系困難家庭,定向結對幫扶下崗失業黨員15人、困難家庭23戶,促成資源最大化整合、人才最大化聚集、作用最大化發揮、效應最大化優化。

(二)多元化功能配套,解決陣地利用不足問題,讓陣地“鬧起來”。一是以陣地高標化促社區自治功能更完善。投入資金1300萬余元,建成中心建筑面積4800余平方米的社區綜合體,配套設置“一廳六中心”(多功能服務大廳、綜治警務聯管中心、衛生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信息服務中心、教育培訓中心、文體活動中心),同時完善4職干部+3-5職專職工作者+2名以上后備干部的社區干部隊伍結構,結束了社區辦公場地靠租用、居民辦事跑腿難的歷史。二是以基地高標化促培訓教育功能更有力。依托社區黨總支成立社區黨校,由黨總支書記擔任社區黨校校長,按照“三基地一通道”的模式強化社區黨校的教育功能,社區黨校每年舉辦各類培訓班30余次,破解黨員發展和教育管理難題,成為入黨考核基地、黨性教育基地、技能培訓基地和開辟優秀人才入黨通道﹔配套建成200余平方米的黨建“三感”工程成果展廳,打造出黨員“責任感”量化工程、“優越感”提升工程、“危機感”警示工程的實踐教育基地。兩年來,前來接受學習鍛煉的黨員超過2000人次。三是以配套高標化促服務民生功能更優化。以完善服務群眾功能為目標建“居民之家”,依托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的頤養園、自強書屋的成長園、美琪教育的孵化園以及修身園,打造出“十五分鐘”居民服務圈,吸引黨員和居民群眾主動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聚集,每天在社區休閑、學習、娛樂、活動的居民群眾超過200人次。

(三)公司化發展經濟,解決工作經費不夠問題,讓資金“多起來”。一是公司化運營,經濟發展找准了“試金石”。先行先試成立社區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集體公司以市場化的模式運營,建立起完備的管理隊伍、制度體系、收益分配等標准規范,完善了以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公司董事長、居委會主任兼任總經理為核心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社區發展集體經濟有了合法市場主體和經營平台。二是多元化創收,經濟來源跳出了“窄圈圈”。集體公司統籌整理社區集體資產資源,探索推行“物業經濟+資產管理+會展經濟+社會服務”四位一體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每年根據實際調整當年發展計劃,通過安置小區物業管理、出租1715平米的地下停車場、承接教育培訓各類會務以及開展社區便民服務等業務,每年可實現固定收入30余萬元,盈利部分的70%作為社區公益基金,成為社區治理經費強有力的補充。三是制度化保障,經費使用加上了“硬杠杠”。集體公司重大事項由居民代表大會開會同意,重大項目向街道報備,並獨立開設賬戶實行專款專用,健全資產負債、經營管理、現金流量“三本台賬”,運營管理情況納入居務公開范圍,以從嚴的制度確保資金用在刀刃上。

(四)使命感落實責任,解決黨員作用發揮差問題,讓黨員“動起來”。一是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壓實黨員責任。社區黨總支建立黨員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完善黨員分類、責任劃分、考核評價以及結果運用四類標准,分類明確社區干部黨員、其他在職黨員、老黨員、流動黨員、無職黨員、雙報到黨員等7類黨員的社會責任,以100制加減分管理辦法對黨員社會責任進行量化管理,考核結果將作為黨員當年日常考核、年終評議、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形成了“黨員自主管理+支部督導評議”的黨員管理新模式。社區5名在職黨員、18名老黨員、60名無職黨員、12名流動黨員、99名雙報到黨員通過組織推薦和個人認領的方式領取了社會責任,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在社會治理和民生服務中充分發揮。二是“三五五”走基層工作法撬動作用發揮。社區黨總支廣推“三五五”走基層工作法,建立起了收集問題難易程度分“三”類(普通、困難、疑難)、解決問題分“五”步(查賬、建賬、議賬、銷賬、晒賬)、建立檔案分“五”色(紅、橙、黃、藍、白五種顏色分別對應五步)的標准化“走基層”流程,黨員在走基層的過程中更加有的放矢、干有標尺。近兩年來,社區干部、黨員、“兩代表一委員”共收集、上報並解決群眾關注的重點民生問題、安全問題、環境衛生等各類問題90余件,群眾滿意率達100%。

(五)社會化購買服務,解決服務群眾質量不高問題,讓服務“專起來”。一是“問需於民”定制服務。試點購買社會服務推進社區治理的新模式,社區黨總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採取“梳理-整合-議事-公開”的方式確定購買社會服務項目,社區黨總支牽頭聯合網格黨支部、共同生活區黨小組共同梳理走基層工作中形成的問題台賬和需求清單,整合上級部門反饋的社區治理、群眾上訪等問題清單,形成社區需要購買的社會服務事項,經社區居民代表大會討論通過並公開后,最終確定養老服務、教育輔導、便民服務3大項12小項服務項目。二是“按需購買”配送服務。探索“政府購買+部門支持+社會組織服務”三力一體的模式,建立政府、項目、集體三項資金保障,區財政每年劃撥150萬元專項資金,民政部門每年劃轉20萬元項目基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提取40%的資金,專項用於購買社會服務項目。推行以社會組織參與社區服務的專業化服務模式,社區免費提供1000余平米場地,引進美琪文化中心、自強書屋、小螞蟻信息化居家養老服務中心3個社會公益組織,開設少年日托中心、“四點半”課堂、“8小時免費圖書游”等教育托管服務,每年為轄區內各類老年人提供不少於2000人次敬老助老服務。同時,依托社區便民服務生活區,設愛心超市、水電維修、理發等項目,輻射社區300余名低保戶、低收入戶、殘疾人、高齡老人等特殊群體。

三、成效與反響

(一)以標准化引領規范化,建立了社區黨建的新樣本。以區域化組織格局的建立為核心,建立了涵蓋組織建設、陣地建設、黨員管理等20個基礎標准和4個創新特色標准,形成社區黨建標准體系,讓社區黨建干有方向、評有標尺。尤其是區域化聯動的大黨建格局,有效將橫向的駐地單位和縱向的小區院落全部串點成線,在實現資源整合的效應實現最大化的同時,有效擴大了黨組織覆蓋面,轄區7個非公企業、3個社會組織全部建立黨組織,11個商住小區、3個非物管小區全部建立了黨小組,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延伸到最基層。

(二)以創新性帶動突破性,提升了社區社會治理能力。創新推行的以公司化運營為核心的社區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從體制上打破社區集體經濟“無主體”的困局,讓社區集體經濟有了合法資格走上市場舞台,社區集體經濟從2016年開始實現零的突破,且每年以7%的速度遞增,成為社區治理的強大財力支撐。社區黨委劃撥黨建工作經費的20%以上用於黨員社會責任評價和“三五五”工作法,以積分管理考核的方式讓“靜”的黨員全部“動”起來,社區7類黨員主動認領任務、下沉基層,每周一次入網格駐點服務,形成了“心連心”志願服務團、雛鷹俱樂部、清除牛皮癬黨員“鏟鏟隊”等志願服務組織,黨員的作用發揮出來了,社區的治理效果也提升了。

(三)以專業化打造精細化,推動了社會民生得民心。依托社區綜合體打造出的“兩廳四園”豐富完善了社區功能,社區從以前單純的“居民自治”主體轉變為“居民自治+居民服務”相生相融的服務型組織,並以“四園”為主體,每年引進、孵化1-2個專業化的社會組織,每年耗資200余萬元購買精細化的社會服務,定期開展老年人日間照料、兒童托管、青少年關懷、家庭教育、殘疾人康復等便民服務活動,讓居民的需求在“十五分鐘”服務圈得到有效解決,“順心、舒心、安心、貼心、歡心”的“五心”和諧社區正逐步形成。

四、經驗與啟示

(一)標准化建設是社區黨建的基礎,規范有序才有戰斗力。2015年以前,龍祥社區屬於典型的后進黨組織,黨員管理渙散、組織生活時有時無,社區黨組織無從下手,年年整改年年無改進。2016年,社區大力實施標准化建設,一舉扭轉乾坤成為市級先進基層黨組織。由此可見,標准化建設是做好黨建工作的基礎,通過明確組織建設、黨員管理、作用發揮等方面的適用操作規范,讓黨建工作有章可循才能有效做實,從而提升基層組織的組織力、凝聚力和戰斗力,筑牢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基石。

(二)社區治理是社區黨建的核心,相融相促才有生命力。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作用對各項事業發展具有巨大的推動力。社區黨組織是引領駐地單位、社會組織、群團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主心骨”,對社區治理成效的好壞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龍祥社區以區域化黨建格局建成社區治理領導體系,將陣地的功能配套、黨員作用的發揮等黨建工作與集體經濟發展、社會服務的實施等治理工作融合推進、聯動發展,促進社區發展統籌協調、邁步有力。

(三)群眾滿意是社區治理的落腳點,做好民生才有影響力。群眾滿不滿意是衡量工作的唯一標准。無論是社區黨建,還是社區治理,最終目的都是讓群眾有幸福感。龍祥社區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先行先試以黨建標准化引領社區建設,在強化政治功能的同時,從社區陣地、集體經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等薄弱環節下大力氣,夯實了社區治理的基礎,提升了服務基層服務民生的水平。在近3年的社會評價和黨組織年度考核中,群眾滿意率均達100%,社區成為遠近聞名的“五心”社區。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