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五步工作法” 構建城市社區服務“新模式”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5日08:1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推動城市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創新,進一步提升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薛閣街道站前社區黨組織探索實施了“五步工作法”,即“黨員問事、群眾說事、集中議事、及時辦事、定期評事”,取得較好效果。隨后譙城區在全區39個城市社區中學習推廣薛閣街道站前社區黨組織“五步工作法”。以服務基層、服務群眾、改善民生為主要內容,圍繞解決基層、黨員、群眾和企業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從小處著手,從實處抓起,以小見大,提升社區服務的針對性、主動性、實效性。

一、背景與起因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入較快發展的中后期,經濟深刻轉型、社會深刻變革、利益訴求多元,城市發展治理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變化,需要我們發揮城市基層黨組織作用,提升城市基層黨建整體效應。特別是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區黨組織作用是重中之重。

近年來,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城市各領域黨組織結構、人員結構、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此衍生出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對城市基層黨建和社會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是政府公共服務不均衡。隨著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很多新經濟組織融入城市社區、農村居民搬遷進入城市社區,形成了一定區域內農村、社區、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交錯“雜居”的狀態。與此同時,有限的政府公共資源難以實現服務全覆蓋,傳統社區服務不能准確發力,一定程度存在“缺位”和“短腿”。

二是管理運行體制不健全。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區黨員構成和組織類型日趨多樣,與駐區單位聯系日趨緊密。由於社區與轄區單位黨的組織互不隸屬、行政上互不關聯、管理上條塊分割,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和制約機制,導致社區黨組織服務職能難以得到發揮。

三是社區服務資源不充足。隨著各類社會人大量涌入社區,機關事業單位的社會管理功能和服務職能逐步轉向社區,而社區服務資源短缺、服務能力相對不足,“小馬拉大車”“想管卻管不了”的問題日益突出。

四是黨員融合參與不到位。社區干部參與中心工作,“人少事多”現象明顯﹔許多居住在社區的機關事業單位黨員認為自己是“單位人”,隻接受單位的管理,而沒有意識到自己同時還是“社會人”,還是所居社區的一員,參與社區建設和服務的意識不強﹔同時,一些社區流動黨員不願暴露黨員身份,把自己混同於普通群眾,甚至游離於組織之外。

“五步工作法”是亳州市譙城區薛閣街道站前社區首創的社區黨建工作法,通過建立“黨員問事、群眾說事、集中議事、及時辦事、定期評事”機制,拉近了黨員、群眾和社區黨組織之間的距離。普通黨員“喜上崗”,基層黨員主體地位更加穩固,黨員作用發揮更加有效﹔社區干部“熱情洋溢”,民主議事制度更加健全,干部干事熱情明顯提高﹔居民群眾“其樂融融”,社區服務更加貼合實際,服務渠道更加暢通。

譙城區在全區39個城市社區中學習推廣“五步工作法”。在全區構建“大數據+服務”新格局,推動城市社區服務從“傳統服務模式”到“新型服務模式”轉變。實踐証明,“五步工作法”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忠誠擔當、職責使命和價值追求,是一套順應新時代城市社區需求、符合基層工作實際、代表社區居民利益,可操作、可推廣、普適性高的工作方法,具有典型示范價值。

二、做法與經過

第一,黨員問事,掌握社區實時動態。社區黨員要經常性走訪群眾,了解家常事、煩心事、急難事、困惑事,掌握民情民意。社區依托黨建網格,組建黨建網格員隊伍,並建立走訪聯系制度,每名網格員每月走訪網格內居民2次以上,入戶開展問事活動,發放《網格員聯系服務卡》,填寫走訪記錄,收集社情民意。通過廣泛的“問事”走訪,真正將社區居民的“聲音收集起來”。

第二,群眾說事,暢通居民反應渠道。群眾可以隨時隨地找黨組織溝通,對於突發事件,特殊事隨說隨辦。一是在社區活動場所設立說事窗口,實行社區“兩委”干部“錯時”上班制度,在正常工作時間外,每天安排1-2名干部值班﹔二是建立民情微信群,暢通網上“說事平台”。讓群眾有說事的地方,有說事的對象。

第三,集中議事,健全社區議事機制。對群眾反映的重大問題和難點問題,由社區黨支部、黨小組長及黨代表集中研究處理。以社區黨組織為主導,匯總梳理收集到的意見建議,據此確立“議題”,於每月10日召開由社區“兩委”干部、黨員代表和居民代表參加的“議事會”進行決議,並通過公開欄公示審議意見、落實責任和完成時限等,主動接受群眾監督。

第四,及時辦事,建立限時辦結制度。對群眾提出的問題能夠解決的現場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向群眾說明情況作出承諾。制定問題清單,實行限時辦結和全程督辦制度。一般性事務,社區黨組織安排專人在一個工作日內辦結﹔需要集體研究、一時不能辦結的事項,“議事會”牽頭成立督事組,每周一次督促檢查,跟蹤問效。對沒有按時完成或者及時回復的,實行“紅牌警告”,督促工作人員做好群眾工作,妥善解決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第五,定期評事。在集中學習日,黨支部向代表通報“問事”“說事”“議事”“辦事”情況並對辦理結果進行評議和測評,一直到群眾滿意。堅持“一季一小評、半年一大評、全年一總評”,每季度對事項辦理情況進行綜合評定打分,評定結果與社區黨員、干部評先評優挂鉤。對群眾滿意率未達80%的工作或個人,責成限期整改﹔結合黨員評星定級工作,對工作開展先進、群眾滿意度高的黨員,優先推薦為“五星級黨員”參評對象,極大激發了黨員遇事問事、基層黨組織見事管事的工作熱情。

三、成效與反響

為推動城市社區黨組織服務群眾工作創新,進一步提升社區黨建工作整體水平,譙城區在全區39個城市社區中學習推廣“五步工作法”。“五步工作法”來自社區一線、扎根基層實踐,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實踐性,受社區居民認可、黨員擁護,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具有深刻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提升組織力。“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構建包括組織“社區黨組織會議”“社區黨建聯席會議”“社區居民協商議事會議”等在內的社區大黨建格局,打破條塊分離的傳統格局,逐步實現黨的組織覆蓋由傳統領域向新興領域延伸、由單位向區域延伸、由黨的基層組織向其他組織延伸,把社區黨員凝聚到黨組織周圍,納入到黨組織服務和管理的體系之中。通過創新組織體制,實現社區黨建組織格局從固化封閉到兼容開放的轉變。

領抓社區治理。“五步工作法”強化了社區黨員在社區事務中的主體地位。黨員大會審議等環節和程序的強化,從制度上尊重和落實了黨員的主體地位,使廣大黨員能夠直接參與到社區重要事務的討論決策中去﹔提高了社區干部的民主意識。

加強作風建設。通過全員承諾做事和動態考核評事,社區干部民主意識不斷增強,工作作風逐步改進,依法行政的理念不斷提高,逐步由“為民做主”向“為民服務”轉變﹔居民民主權利得到了有力保障,社區社會更加和諧。居民有問題,可以在會議上討論﹔有疑惑,可以在公開承諾欄解惑﹔有矛盾,可以在干群懇談會上協商解決﹔有漏洞,可以在聽証會上彌補。讓居民廣泛參與到居務的決策和執行中去,拆除了“隔心牆”,黨群、干群關系進一步融洽。

四、經驗與啟示

“五步工作法”自全區開展以來,已取得良好效果,能夠充分發揮黨員力量,把工作開展到社區每位居民中,把真誠服務送到百姓身邊,把黨的溫暖帶到群眾心坎上,以嚴謹細致務實的作風,推動社區服務工作的全面轉變,工作謀劃在群眾之前、落實在群眾心間。

“五步工作法”啟示我們:

一是隻有黨員凝聚有力、擔當有為,才能真正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社區工作,千頭萬緒,黨組織作用發揮是否有效,關鍵靠黨員,主體是群眾。社區黨員參與,社區黨組織才能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社區工作才能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隻要社區黨組織和黨員隊伍有凝聚力、戰斗力、執行力、影響力,再棘手的難題也能破解,再大的矛盾也能解決,再難的事情也能辦好。

二是隻有走進群眾、貼近民心,才能真正發揮社區精准服務職能。社區黨組織是黨在城市的“神經末梢”,是黨和群眾接觸的最前沿陣地,隻有清楚地了解民生,才能真正的做好服務群眾工作。實踐証明,社區隻有始終保持和群眾的“血肉聯系”,把群眾遇到的家常事、煩心事、急難事、困惑事及時的收集掌握,才能在制定政策服務群眾時“有求必應”,社區群眾才會“一呼百應”,聽黨話、跟黨走。

三是隻有真誠共建、完善反映渠道,才能建設“社區+居民”共建新模式。社區人員結構多樣,各領域交錯“雜居”。社區黨組織既要善於“盤活”現有資源——社區黨員干部,又要善於“激活”資源——社區居民。實踐証明,隻有建立完善的反饋“說事”渠道,用平等對待的真誠,才能吸引社區居民群眾參與,願意“說事”、有渠道“說事”。

五、探討

服務,是社區建設永恆的主題,是搭建社區與居民橋梁的基礎。城市社區基層治理,最大的難點在於如何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作為服務方的城市社區,擺脫“剃頭挑子一頭熱”的局面,實現區域共建,需要不斷創新新時代的社區服務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

一是社區服務“精細化”。精細化服務就是,提供居民真正迫切需要的服務。如:社區親子教育問題、環保問題、安全問題、社區托老托幼、青少年安全和成長問題等。建立“問事”“說事”目的就是在於解決社區群眾身邊發生的大事、小事,精准服務。

二是打造社區“數據海”。破解信息資源不對稱、社區與居民溝通交流不充分的難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享受高效服務、個性化服務的需求。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