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鼎天湖社區黨委
2018年11月02日14: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福鼎市是福建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試點單位及省級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桐城街道天湖社區是該試點單位和試驗區的最基層先進黨組織。近年來,天湖社區黨總支部主動適應新時代社區發展新要求,堅持“引領、凝聚、服務、共享”的工作理念,整合轄區的黨建資源,促進社區黨建與駐區單位、新興領域黨建融合發展、共建共享,構建了“城市大黨建·社區共同體”格局。
一、背景和起因
當前,隨著市場化、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社會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城市越來越成為社會生活的支撐點、各種利益的交匯點、矛盾糾紛的聚集點。天湖社區坐落在“城中村”,由3個行政村邊界地帶組建而成,2009年社區成立之初,該區域正是市委市政府推進“東擴、南移、面海”城市發展戰略的主要戰場,商業樓宇、高等住宅、城市交通全面建設,社區形象面貌得到大改觀,但是城市黨的建設因跟不上新時代要求,也暴露一些問題。
(一)體制內循環多,黨建引領不突出。“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天湖社區除了完成政府安排部署的階段性任務,一些部門將社區視為本單位下設機構和本系統業務“進社區”的工作載體,據不完全統計,社區承擔上級任務127條,如:食品安全監督,上級有關部門要求社區對本轄區內餐飲業進行食品安全檢查,餐飲業如要辦理營業執照需社區對該餐飲店進行環境、衛生等方面檢查,社區蓋章通過后再到相關部門辦理。社區黨組織行政化色彩濃厚,行政負擔越來越重,黨建上投入的精力相對較少,變成了“耕人家田荒自家地”,使得黨組織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發揮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從黨組織自身看,社區成立初起,工作人員5人,工作力量嚴重不足,缺少專業能力,“不會辦事”“無人辦事”問題比較突出,導致黨組織戰斗力削弱。
(二)各自為政多,治理機制不健全。天湖社區是由邊上3個行政村劃轉建起來的一個社區,劃轉過程中引起的群眾生產生活不便,引發了不少社會矛盾。同時,隨著城市“東擴、南移、面海”發展戰進程加快,城市的快速擴張加劇了生態環保、勞動糾紛、上學就醫、住房交通等社會問題和矛盾,因各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封閉運行,社區與部門之間缺乏有效共駐共建工作機制,導致社區在開展黨建工作缺乏共同融合點,各類社會問題治理難以達到有機聯動,快速處理。
(三)群眾訴求多,服務成效不到位。天湖社區從建立之初的1000多人,幾年之間猛增到近萬人,以幾何式快速增長。人口急劇增長,伴隨這群眾訴求日益多層次多樣化,主要涉及社會保障、就業服務、計生醫療、環境、交通、家政、修理、咨詢、預定、配送等服務內容﹔精神與文化方面的需求主要涉及科普、教育、文化體育活動等,如轄區獨居和“空巢”老年較多,子女常年不在家,迫切需要多樣化的養老服務。綜合所看,轄區居民需求已從單純行政管理轉向全方位服務,從提供大眾化服務轉向個性化服務,從保障治安穩定轉向提升幸福指數。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利益訴求,對社區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優勢帶來新挑戰,社區服務出現了空白點、薄弱點,已遠遠跟不上居民需求。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建強組織,激發社區黨建“大活力”。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社區黨總支始終把自身建設牢牢抓在手上。一是提升黨總支部“堡壘”指數。選優配強社區黨總支班子,實行黨總支部書記與居委會主任“一肩挑”,駐區7家單位黨員領導干部兼任社區第一書記、副書記,不斷提高班子的戰斗力。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為契機,制定社區黨總支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堅持從組織健全、制度完善、運行規范、活動經常、作用突出等方面,加強黨總支部規范化建設,切實把社區黨組織建成堅強堡壘。二是提升區域黨組織“活力”指數。按照“地緣、業緣、趣緣”標准,科學設置玉興、玉翠和玉門3個網格黨支部,文體文藝、創新創業等2個“功能型”黨小組,鼎峰建筑等6家非公企業黨支部,及時將轄區同一網格或同一興趣的黨員納入黨小組進行有效管理。結合“三會一課”制度,創新“黨支部(小組)+微課堂”“ “黨支部(小組)+微服務”“ “黨支部(小組)+微協商”等““黨支部(小組)+”活動方式,社區黨總支書記每季度對黨支部(小組)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點評,形成比學趕超氛圍。三是提升黨員“先鋒”指數。對轄區各類黨員進行全面摸底,分類建立在冊黨員、在職黨員等6類黨員台賬。深入開展黨員“三亮五諾一網”活動,通過黨員亮身份、亮職責、亮任務,並就“帶頭學習提高、帶頭爭創佳績、帶頭服務群眾、帶頭遵紀守法、帶頭弘揚正氣”5個方面進行公開承諾,編織一張涵蓋黨員責任區、黨員服務隊、黨員先鋒崗的紅色示范服務網絡。實行黨員志願服務積分制管理,制作“愛心存折”和“愛心銀行”積分細則,結合黨員開展志願服務的項目、時間和質量,生成相應“愛心積分”,積分既可進行兌換,又作為評先評優的重要依據,引導轄區黨員融入社區建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二)聯建共享,推動城市黨建“大融合”。堅持從共同目標、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入手,加強社區黨建與駐區單位、新興領域黨建共建互補,開放融合。一是加強政社互動。實行社區“大黨委”制,聘請7名駐區單位黨員負責人為“大黨委”兼職委員,與14個轄區單位、共建單位簽訂了共駐共建契約化協議,制定《天湖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服務清單》,明確共建責任、共建項目。每月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邀請“大黨委”成員單位共聚一堂、共通信息、共抓黨建、共商事務、共解難題。如,天湖社區聯合駐區單位,開展黨員志願者入戶宣傳社區服務項目、辦理流程、以及通過駐區單位多元力量額外專業領域服務。從而解決了社區辦理開具証明、醫社保繳納、4050人員補助等便民服務存在的辦事路徑復雜、居民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讓需要服務的居民群眾實現“最多跑一次”。遇到不能當場解決的居民矛盾等問題,通過法院、檢察院等駐區專業人士來協助解決。二是加強社企互動。遵循“資源共享、共駐共建”的原則,設立“兩新”組織黨建指導站,選派3名黨性強、黨建經驗豐富的轄區黨員對鼎峰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同濟醫院等6家“兩新”黨支部進行“一對二”黨建聯系指導,通過“共同上一次黨課、共同過一次組織生活、共同開展一次志願活動、共同進行一次民情走訪、共同解決一個發展難題”等“五個一”活動,實現工作互動、優勢互補、發展互促。三是加強黨群互動。堅持黨建帶群建,強化社區工會、團委、婦聯、關工委、老體協等建設,年初通過組織“目標管理”和骨干“設崗定責”,充分調動社區群團組織的積極性,認領社區建設任務15個,做到人人肩上有任務、有壓力。社區黨總支整合群團組織的主題活動和資源,共同開展了“黨群共建,創先爭優”“快樂成長,放飛夢想”“夏季送清涼”“家庭禮儀知識競賽”“兩史三愛”教育等活動,努力把天湖社區打造成“黨員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
(三)優化服務,打造幸福天湖“大家庭”。“社區是城市的細胞,居民是城市的主人”。社區黨總支堅持以民為本,整合轄區資源,凝聚服務群眾合力,讓群眾在天湖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一是便民服務“零障礙”。天湖社區積極創新“線上+線下”服務方式,深化“14580”(有事我幫您)活動。規范化建設“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發放“便民服務聯系卡”,大力推行代辦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等8項特色服務制度,實現了社區黨組織服務居民“不下班”“不斷檔”。注重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利用“自家人”微信群、“和美天湖”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社區動態,努力實現線上、線下民生服務全覆蓋。同時,針對社區居民多元化的服務需求,打造集心靈驛站、理療室、健康加油站為一體的社區黨群服務活動中心,推出一份涵蓋場地、服務、信息和人才等方面14個內容的《天湖社區黨組織服務清單》,供轄區單位、群眾按需選擇,切實提升了活動中心的服務能力與水平。二是志願服務“零距離”。結合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工作,依托“社區志願者之家”,組建了家教便民、衛計便民、光明便民、法律便民等七支以黨員為主體的志願者服務隊伍,為群眾提供健康義診、電路維修等專業性服務,引導黨員“關系在單位、活動在區域、奉獻在社會”。如:開設“四點半”學校,家教便民服務隊的22名黨員骨干教師,堅持5年為轄區課后無人看管的學生進行課業輔導。閩東發電福鼎分公司機關黨支部15名黨員志願者,堅持每年為轄區群眾舉辦用電安全講座,每季度一次義務上門為居民檢查電路,經常為空巢、孤寡老人家換燈泡、修電路等,受到了居民的廣泛好評。三是救助服務“零遺漏”。堅持從群眾最急、最難、最盼入手,開展“助老、助孤、助困、助殘、助業、助醫”等“六助”活動,積極探索社區重點人群個性化服務方式。如,面向轄區空巢老人、獨居、孤寡老人等,引進“微尚·我家”社會專業組織,投資50多萬,建設500多平方米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日間照料中心,提供日間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全方位服務。面向對於失業人員,開展送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務的“再就業援助”活動,今年幫助21名下崗人員實現再就業。同時,還開展了“學雷鋒,見行動,認領微心願,溫暖身邊人”“大手拉小手·圓夢微心願”活動,200多名在職黨員、愛心人士主動幫助殘疾人家庭、貧困戶、空巢老人、留守兒童實現219個微心願。
(四)黨建引領,構建社會治理“大格局”。天湖社區黨總支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路徑,探索實行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治理體系,努力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一是突出德治揚正氣。黨總支部注重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天湖社區居民文明公約》,內化為社區居民的道德情感,外化為社區居民的行動自覺。與駐區單位共同開展“轉作風抓城市建設比貢獻”“低碳環保,綠色生活”等各類文明創建活動,每年評比“文明家庭”“健康家庭”等,大力宣傳和弘揚“寧德市道德模范”鄧昌朝、最美教師林聲進等群眾身邊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身邊好人”和“凡人善舉”,營造崇德向善的氛圍。二是突出法治立規范。社區黨總支充分利用轄區法院、檢察院等轄區單位的資源優勢,共同開展“法治宣傳面對面”“普法進社區”“普法進學校”等載體活動,進一步提升居民的法律意識。市法院在社區黨群服務活動中心設立“法官工作室”,推進“逢十說事”品牌深化(每月10日、20日、30日),法官駐室為來訪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共解決問題20多個。完善“社區大黨委—社區黨總支—轄區網格黨支部-黨小組”四級聯動的訴求回應解決機制,確保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三是突出自治促和諧。積極發揮黨總支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引領作用,成立社區議事協商會,建立以黨總支部為核心,居委會、轄區單位、物業公司、業委會、居民代表、企業代表等共參與的社區管理模式,凝聚各方共識,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的科學性和民主性。如,在御景園小區成立黨支部,黨支部書記由業主委員會黨員負責人擔任,通過成立小區議事會,把業委會、物業公司、小區黨支部緊密聯系起來,先后解決御景園小區健身場所、綠化整改、停車位整治等涉及群眾利益問題,做到物業矛盾不上交,群眾幸福有提升。
三、經驗與啟示
(一)必須突出黨的領導。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要著力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突出基層黨組織向黨中央看齊意識,絕對做到“兩個堅決維護”,激發黨組織在黨的引領在基層社區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治理功能中強大組織力,凝聚駐區單位、企業黨組織、小區黨組織、網格黨組織等各方力量齊抓共管,形成上下運轉、全域合力、強大力量。實踐証明,隻有社區“一把手”高度重視,擰成區域合力攻堅“一股繩”,社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才能有成效。
(二)必須貼近基層需求。社區與農村一樣是我黨最基層的一級黨組織,也就是與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的一級黨組織。城市建設的飛躍發展離不開廣大勞動人民,把群眾組織起來,凝聚起來就要靠基層黨支部的活力。因此,要進一步突出黨組織的服務功能,根據群眾的需求,建立信息、設施、文化、民生等服務清單,暢通訴求渠道,推進社區與居民“大事共議、要事共決、急事共商、難事共解”等“四事”機制常態化運轉。以增進群眾福祉為目標,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加強“政、企、校、醫、居”互聯互動,激發組織活力,實現全域黨建覆蓋。要豐富載體,開展移風易俗文藝匯演、廚藝大賽、經典誦讀、慰問困難群眾、小區環境整治、重陽節活動等精神文化活動,建設黨群服務陣地,使廣大黨員、群眾學習場所更豐富,活動陣地更多元,拉近社區、轄區單位、居民之間的距離。
(三)必須發揮黨員模范作用。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旗幟就是形象、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處在何條件下都要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這是對每一名黨員的基本要求。要突出黨員教育,使其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勇當干事先鋒,遵紀守法的老實人,群眾的貼心人,促進發展的領路人。隻有廣大黨員在群眾中積極帶頭模范,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一定能夠提早實現。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