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二七區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2日13:4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著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城市街道如何打破與駐區單位之間的“籬笆牆”,按照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社會治理的總要求,有效組織和動員轄區內駐區單位和公共資源,形成社會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河南省鄭州市二七區五裡堡街道通過加強和發揮區域化黨建作用,把駐區單位和公共資源聯系起來,形成了以黨建工作創新引領開啟社會基層治理的“五裡堡模式”。
一、背景與起因
五裡堡街道位於鄭州市核心城區,轄區面積3.37平方公裡,下轄18個社區,37家公共單位,共有27個黨支部,1個黨總支,直管黨員1975人。鄭州市的6條主干道在轄區交匯,交通便利﹔擁有近十家大型醫院和十幾家駐軍、市直機關單位,為街道與公共單位共駐共建、溝通互助提供了良好平台。但同時,五裡堡街道又屬於老城區,存在“五多一落后三難”現象,即:破產倒閉企業多、下崗困難群眾多、無主管樓院多、流動人口多、不穩定因素多,基礎設施較為落后,街道面臨著樓院管理難、街區管理難、人群管理難的“三難”問題。過去相當長時間內,五裡堡社會治理幾乎是靠街道和社區的有限力量勉強支撐,轄區內公共單位、中小企業、社區居民多為“看客”,“按住葫蘆浮起瓢”的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些矛盾和問題,街道曾嘗試多種辦法,但最終效果都不太明顯,原因是轄區公共單位各有各的職能、各忙各的事情,無論時間上、人力上都保証不了與辦事處有效對接。為此,五裡堡街道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決定建立以街道黨工委為主體,各駐區單位黨組織參與的黨建聯合體,通過區域化黨建這個紐帶,把駐區單位黨組織聯系起來,共同參與到社會治理工作當中,使個個“小家”融入到一個“大家”中進行維護與管理。
二、做法與經過
近年來,五裡堡街道創新建立了基層區域化黨建共駐共建工作模式,構筑起了覆蓋轄區所有單位的黨建聯合體,積極引領各類組織和廣大群眾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激發和調動起了各方力量融入到黨建工作和社會治理當中,促進各項工作不斷深入開展。一方面,堅持網格化管理,著力搭建全域覆蓋、互聯互動的黨建體系。街道以網格為單位將黨支部建在社區,將黨小組建在樓棟,在樓院裡推選出黨員中心戶,構建起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樓院黨小組的“縱向”組織架構和街道社區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非公黨組織的“橫向”組織架構,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黨組織網格體系。同時,持續推進支部建在企業、建在樓院、建在商圈市場,織密組織網絡。轄區18個社區黨支部、1個非公黨總支、5個非公黨支部、173個樓院黨小組先后成立,廣泛開展“客廳裡的組織生活會”、“長廊”黨員議事會、鄰裡互幫互助等活動,力爭實現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黨的工作。另一方面,堅持主動作為,建立健全了駐區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機制。2016年底,自街道新的領導班子上任以來,帶領全體班子成員逐一拜訪了鄭大一附院、鄭大三附院、防空兵學院、鄭州市警備區、鄭州四中等駐區單位,主動上門送“服務”﹔同時積極鼓勵分包社區領導、社區書記,加強與所轄公共單位的溝通聯系,做好服務工作,拿誠心換真心。通過走訪溝通,駐區單位黨組織更加熱心支持街道和社區工作,積極主動加入到區域化黨建隊伍中來,真心協助街道社區解決難題。
在完善黨建體系建設和建立健全共駐共建機制的同時,五裡堡街道依托區域化黨建平台深入開展“四聯共建”活動,通過與公共單位黨組織思想工作聯做、公益事業聯辦、環境品質聯抓、黨建資源聯用,引導駐區單位黨組織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各項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是思想工作聯做。黨員是基層黨組織的參與者,是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具體執行者,五裡堡街道高度重視直管黨員、在職黨員、駐區單位黨員的思想意識培養,不斷提高他們對區域化黨建工作的政治覺悟,以思想建設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各社區黨支部按照年初制定的活動計劃,聯合駐區單位黨組織每1—2周開展一次文體聯誼活動,通過活動溝通思想、增進感情,共同加強駐區單位干部職工和社區居民的“四德”教育(個人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弘揚社會正能量。在2017年的“雙迎攻堅”迎接國家文明委入戶調查中,街道做為鄭州市四家接受隨機抽查小區入戶調查的辦事處之一,以扎實工作圓滿完成入戶調查任務,受到國家檢查組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認可﹔在河醫國控監測點周邊整治工作中街道黨員干部沖鋒在一線、帶頭作戰,一周內高質量完成了多年未能解決的76戶居民油煙淨化裝置安裝工作,創造了“五裡堡速度”﹔在全區率先開展危房治理試點工作中,完成了棉紡路42號樓40戶居民危房整治工作,為全市危房改造提供了“五裡堡經驗”﹔主動作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為轄區都市領地小區1600多戶居民安裝暖氣,改寫了14年無暖氣歷史,形成了充滿溫情的“五裡堡舉措”。
二是公益事業聯辦。街道充分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廣泛動員非公企業、駐區單位、愛心人士等捐錢、捐物、捐服務、捐活動,凝聚成惠民暖心的“眾力量”,使轄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街道將黨建工作與“溫暖二七”深度融合,充分發揮27個黨支部和60多支志願者隊伍共計700多人的作用,通過“搭平台、育項目、樹品牌”階梯式溫暖項目運作新路子,推進溫暖項目和社工組織“雙孵化”。街道依托瑞光文化創意產業園建立了200平方米的“溫暖項目”孵化基地,引進5家專業的社工組織開展濟殘扶困、助老愛幼、公益微創投等10大類溫暖項目,開展各類溫暖活動200余場次,成功打造了“國學堂紅色教育項目”“悅讀悅樂書香街道建設項目” “圓夢幸福藝術攝影項目”等多個明星品牌服務項目,持續提升轄區的“溫暖”指數。如香榭麗社區的“國學堂”通過積極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高度認可,被授予國家級全民終身學習品牌。“圓夢幸福藝術攝影”依托各類節日已為轄區不同困難群體免費拍攝系列藝術照50余次,為他們晒幸福、送溫暖,體現了“情暖五裡堡”活動的人文關懷。
三是環境品質聯抓。街道以多元共治的社會力量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持續提升轄區環境品質,形成了“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商戶自治、全民參與”的城市管理新格局。街道將黨員議事會、路管會、商戶自治會與搭建的商戶自治示范街智慧平台作為“路長制”的重要抓手,全面落實“門前新三包”,率先打造棉紡路“商戶自治示范街”,每10戶推選出十戶長、每50戶推選出聯戶長、整條街推選出自治會長,同時積極發動公共單位、商戶、轄區居民等組建城市管理志願者隊伍,引導他們在人、財、物、智等方面為街道城市管理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共同營造“平安、整潔、有序、文明”的城市環境,真正實現“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為人民”。
四是黨建資源聯用。充分發揮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的引領帶動作用,整合運用好轄區各單位場地、人才等資源優勢,更好地為轄區黨員群眾服務。僅去年以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與轄區單位黨組織積極溝通,解決了6個社區增加近4000平方米辦公用房的問題﹔街道還將黨的“紅色基因”不斷融入到轄區非公企業中,在瑞光公司整體搬遷后,街道黨工委就積極與公司對接,積極謀劃和開展了“黨員歸巢”“青年心•創業夢”“傾聽心聲共促發展”等多項活動,同時,瑞光文化創意產業園也為街道提供了200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用於搭建“黨員活動室”和“溫暖項目”孵化基地,共駐共建共同開展黨建、溫暖活動。
三、成效與反響
經過探索實踐,五裡堡街道區域化黨建共駐共建模式成效凸顯、成績顯著,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通過健全聯動組織體系,形成了黨建工作“一盤棋”。街道大工委吸納了鄭大一附院、鄭大三附院、鄭州四中、防空兵學院等37家駐區單位,發揮好引領帶動、統籌協調、立體推進的“軸心”作用﹔18個社區黨支部也吸收了轄區公共單位、業委會、物業公司等,均建立起了社區大黨委。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聯動起來,整體系統推進,形成了共商共議一個平台運作、多個力量協調推進的黨建工作“一盤棋”。二是通過健全聯動責任體系,形成了督導問責“一體化”。在共駐共建工作中,街道明確責任分工,每年年初與大工委成員單位簽訂黨建目標責任書,明確年度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責任清單,每季度抽查、半年集中督查,年底開展成員單位述職,並由轄區黨員群眾代表進行評議考核,將考核的結果及時反饋給成員單位,構筑好了明責、履責、問責體系,各負其責、協同用力。三是通過健全聯動制度體系,基層治理“環形”效應凸顯。制定區域化黨建聯席會議制度、通報制度和跟蹤問效制度,街道黨工委和社區黨支部每季度牽頭召開一次黨建聯席會議,通報各個成員單位按照目標責任書開展工作情況和創新成果,分析存在的突出問題,同時共同研討協商破解基層治理的重大問題、難點問題。轄區37家公共單位主動認領“紅色項目”,為民服務由“社區內循環”逐步向資源整合、效能優化的“區域外循環”轉變,區域共商、動態覆蓋、多方聯動、和諧有序的區域化黨建工作體系全面形成。
近年來,五裡堡街道先后榮獲國家級社區教育示范街道,國家級終身學習品牌,河南省五四紅旗團委、鄭州市優秀志願服務先進集體,鄭州市社區教育工作先進集體,鄭州市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等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黨工委書記王彬同志作為全市推出的兩個鄉辦書記之一,就街道區域化黨建工作開展情況、取得的成效和在實踐中的感悟在全市基層黨建示范培訓班上進行了授課分享。街道及其所屬香榭麗社區黨支部、匯金社區黨支部、瑞光產業園黨總支等多個基層黨組織多次作為全市觀摩點接受省市區領導現場指導和調研觀摩,各級領導和黨員群眾給予高度好評。
四、探討與啟示
五裡堡街道從轄區實際出發,大膽探索以區域化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模式,不僅為轄區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安定有序和諧的環境,而且也對城市街道尤其是老城區街道黨建工作創新和社會治理方式創新帶來了深刻啟示。
一是隻有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才能有效發揮黨組織總攬全局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但在具體實踐中,一些地方依然存在“重經濟、輕黨建”現象,一定程度上滯后了黨的工作、弱化了黨的領導。五裡堡街道則通過組建黨建聯合體,打破級別界限、統一歸屬管理,把轄區所有黨組織“一攬子”組織起來,共同領導和參與轄區社會治理,既發揮了黨組織統攬全局作用,也為其他各項工作中加強黨的領導提供了有益借鑒。
二是隻有扎實推進黨建工作創新,才能煥發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創新是一切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戰斗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黨建工作的創新。五裡堡街道以社會治理工作為抓手,通過區域內黨組織形式創新,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功能、利益代表功能、公共服務功能等,都集中到社會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上來。這種在黨建聯合體統領下,各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能動作用的改革,無疑為城市黨建工作創新提供了現實參考。
三是隻有發揮黨建工作引領作用,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局面。街道通過區域化黨建模式,緊緊抓住黨組織、黨員這條主線,把不同隸屬關系的單位、常駐和流動人口聚攏起來,積極發揮公共單位黨組織的示范帶動作用,充分發掘單位和流動人口、沿街商鋪中的黨員,將他們統一納入到社區大黨委平台中管理,大家在無主管樓院管理、街區綜合治理、商攤衛生管理等方面各負其責、各盡其能,不僅構建了單位和群眾共建共治共享機制,而且也為同類地區社會治理創新提供了實踐樣本。
四要隻有不斷加大社會治理力度,才能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有力的動力支撐。社會治理的目標導向之一,就是為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五裡堡街道通過社會治理模式、框架體系、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的創新,借助高科技手段,搭建“智慧平台”,推進三級視頻監控中心建設,實現網絡與網格、服務與管理、線上與線下、督人與督事的有機結合,促進管理工作由被動向主動、靜態向動態、粗放向精細、無序向規范轉變,持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能力,使轄區公共事業、社會治安、信訪穩定都步入良性循環軌道,不斷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關專題 |
· 全國黨建案例庫 · “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