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江蘇蘇州工業園區:“紅色管家”——抓實基層黨建的“最后一公裡”

蘇州工業園區工委組織部

2018年11月01日16:3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把街道社區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關於加強黨的建設的總要求,落實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座談會精神,實現黨的領導、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蘇州工業園區從自身實際出發,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上積極探索出了“紅色管家”黨建品牌,將基層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常態化、顯性化、具象化,不斷增強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蘇州工業園區最大的特點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合作的旗艦項目。1994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行政區劃面積278平方公裡。園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一直備受矚目,2017年獲得國家級經開區綜合考評第一,並躋身科技部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行列,從昔日的蘇州東部遍布水窪的陽澄澱卯地區發展成為如今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25年來,園區在經濟、科技、人才等領域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統計,2017年,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88億元,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7.8億元,人均GDP 26萬元(接近4萬美元)。園區正在加速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產業創新高地、制度創新高地,已累計建成各類公共技術服務平台30多個、國家級創新基地20多個,集聚新型研發機構近500家,入駐中外高等院校29所。作為一個較為成熟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蘇州工業園區有著強烈的人口虹吸效應,現有81.3萬常住人口中70%為新蘇州人,外籍人口約3萬,入選國家“千人計劃”149人,大專以上人才總量約佔人口40%,居全國開發區第一。園區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和高層次人才的高度聚集,帶來了多元文化的融合碰撞,帶來了更高品質的生活期盼,帶來了更加多元化的居民需求。解決經濟開發區基層黨建的“最后一公裡”,給園區的基層黨建工作創新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嚴峻的挑戰。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黨的十八大以來,蘇州工業園區黨工委主要領導就明確提出,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以鞏固黨在城市執政基礎、增進群眾福祉為目標,將抓好基層組織建設與增強居民獲得感相結合,為建設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城區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証。

在現代化的園區,居民接觸較多的是物業管家,管家優質專業的貼心服務,不僅給小區業主帶來舒適的居住感受,也幫助居民更好的融入園區生活。受此啟發,園區工委組織部於2018年2月將“管家”理念引入基層黨建工作中,推出了“紅色管家”黨建品牌,旨在發揮好黨的基層組織這個園區“紅色管家”作用,組織動員黨員,整合區域資源,開展為民服務,培育正能量文化,打造具有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的心靈社區。“紅色”寓意黨的領導,“管家”則體現全時段、全方位的貼心服務。活動開展以來,分三批次在園區8個街道落地實施,共計覆蓋55個社區(76個小區),服務居民14萬余人。

(一)立足系統化思維,構建“三級聯動”工作體系。

一是搭好整體架構。園區黨工委堅持“系統化設計、項目化推進、過程化管理、績效化考核、品牌化打造”的工作思路,明確由組織部總牽頭、總負責,相關職能部門黨組織協助,並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組織工作體系,充分發揮街道黨工委統籌協調作用和社區黨組織主體職責,推動品牌落地。

二是抓好責任落實。園區工委組織部出台文件,要求各街道黨工委以“紅色管家”品牌為理念,強化共建共治共享,構建區域大黨建格局。各街道黨工委先后制定《關於在實施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工作方案》《關於進一步推進“紅色管家”品牌建設的通知》,從制度層面打通黨建品牌與社區治理、城市管理等重點業務工作的界限和壁壘,使品牌推進更好的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三是把握關鍵環節。服務只是手段,推動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才是“紅色管家”品牌的根本落腳點。園區工委組織部將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自治社團等基層治理力量凝聚成黨建共同體,為“紅色管家”品牌推進提供組織保障。園區工委組織部要求街道黨工委指導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成立黨支部,將物業黨員納入社區黨組織管理范圍,加強對一線物業員工的黨員發展力度。同時發文明確“業委會委員候選人中共產黨員所佔比例低於30%時,街道和社區居委會可以指派業主中的共產黨員通過合法程序參與競選業委會成員”,鼓勵組建小區業委會黨支部。今年8月,玲瓏灣花園業委會黨支部正式成立,支部挂靠玲瓏灣社區黨委,直管黨員16名,其中2名業委會委員,1名專職秘書,13名業主代表。

(二)堅持組織化推進,強化基層治理“主心骨”功能。

一是培育“紅色頭雁”。 組織作用強不強,關鍵要看領頭羊。園區工委組織部出台《“紅色管家”項目負責人管理暫行辦法》,堅持選拔政治素養高、工作能力強、群眾基礎好的年輕黨員社工組建項目負責人隊伍,在社區黨組織書記的領導下,專職推進“紅色管家”品牌建設。目前已建立一支55人的項目負責人隊伍。

二是構建“紅色通道”。園區工委組織部在品牌建設中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建立“民意收集-響應處理-跟蹤督促-評估評價”的工作閉環,抓實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居民訴求由項目負責人接單、派單,街道社區能解決的街道社區協調解決。對於涉及職能部門的問題,由街道黨工委報送組織部轉發職能部門黨組織進行辦理,居民對辦理結果的評價情況作為園區工委組織部開展作風效能考核的重要依據。鐘南花苑小區車位嚴重不足,物業和業委會也拿不出解決辦法。在某外企擔任管理層的居民王明亮向“紅色管家”求助,並提出建議:能否與周邊的園區公交警務中心進行車位共享。街道黨工委借助“紅色通道”與相關部門黨組織溝通對接,經過大量的實地勘察,最終拿出解決方案:由園區交警大隊在小區附近有條件的道路上增劃車位53個,一路相隔的園區公交警務中心拿出100個車位實行錯時停車。這一系列舉措極大緩解了一位難求的鐘南花苑停車難問題。

三是激活“紅色細胞”。“紅色管家”品牌的生命力在於組織發動黨員、凝聚服務群眾。園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規范“紅色管家”執行團隊的通知》、《關於加強“紅色管家”志願者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根據黨員特長,組建“紅色管家”功能型志願者團隊。東沙湖星辰南社區中來蘇創業就業的年輕家庭以及隨遷老人較多,社區將各類黨員分別納入樂齡異地、好鄰裡、校外課堂3個支部,針對居民結構特點開展定制化服務。樂齡異地支部組織黨員義工上門為空巢老人理發,校外課堂支部為年輕家庭開設暑期免費課堂,好鄰裡支部組織隨遷老人擔任環境監督員開展樓道環境治理。

四是匯聚“紅色資源”。園區工委組織部按照“紅管搭平台,資源有舞台”的思路,將每月第二周周六確定為“紅管公益日”,結合在職黨員進社區要求,主動整合園區職能部門、駐區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資源和力量,形成了以黨組織為紐帶,各類資源廣泛參與的服務生態圈。教育資源雄厚是園區的一大優勢,而家庭教育問題也是園區居民關注的重點。今年9月,園區發起“紅管公益日——千名黨員教師進社區”活動,當月共有17所中小學校的近200名教師走進57個社區,為居民解讀教育政策,普及家庭教育知識,開展學業規劃指導。

(三)定制貼心化服務,高質量滿足“美好生活向往”。

一是開發在線平台,變零星訴求為“共性需求”。園區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開發了“SIP紅色管家”微信公眾號(SIP是蘇州工業園區英文縮寫),居民需要咨詢政務事項、反映社情民意、參與社區服務、尋求各類幫助,都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反映,紅色管家項目負責人借助“紅色通道”進行流轉處理。截至目前,微信公眾號關注用戶為26367名,收集居民訴求1985件,已辦結1912件。

二是助力物業服務,變無序管理為“組織監督”。園區工委組織部在“紅色管家”品牌推進中建立起物管聯動機制,要求社區黨組織與小區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簽訂三方協議,用好考核“指揮棒”,當好物管“娘家人”,對小區物管工作做到“補位、到位,但不越位”。新加花園是園區最早一批商品住宅小區,小區基礎設施老化帶來了維護成本高和物業費收繳難等問題。加上業主對物業職責邊界的不清晰,小區問題和摩擦越來越多。小區三方協議簽訂后,物業及時改進了工作效能。看到“紅色管家”有用,幾個熱心的老黨員們索性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將物業拉進來,定期把居民集中反映的問題發到群裡,再把物業整改的照片轉發到業主群,從此“紅色管家”就架起了業主和物業的雙向溝通橋梁。有了這樣的良性互動,物業管理的居民支持率得到了提升,不少業主還主動報名參選業主代表,停滯了一年多的業委會選舉工作也得到了有效推進。

三是聚焦特定需求,變社區特點為“社區特色”。園區把人才作為興區之基、發展之本,先后出台了人才組屋、長租公寓、優租房、專項獎勵等政策組合拳,多渠道解決人才需求。有了吸引人才的硬辦法,也要有留住人才的軟實力。園區工委組織部通過“紅色管家”做好人才服務,消除人才發展的后顧之憂。園區的菁華公寓是個優租房小區,居住的對象基本是來園區就業的年輕人。針對這一特點,菁華社區推出“紅色管家”青春交友會、青春音樂匯、青春公益惠等特色活動,搭建起青年人的交流平台。社區還結合小區青年人的購房需求,建立了購房置業交流群,邀請結對單位工作人員在線解讀購房貸款等政策問題,幫助他們盡快在蘇州安家落戶。

四是尊重群眾主體地位,變被動服務為“自我實現”。園區工委組織部堅持“組織搭台,群眾唱戲”,充分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積極搭建居民參與自治的平台。翰林緣花園居民中有不少老教授老專家,蘇大附一院退休醫生陳錫林和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退休醫生法錫安夫婦就是其中的代表。社工上門走訪時,幾位退休醫生不約而同的提出來想利用專業特長為居民服務。社區黨組織第一時間響應,拿出社區活動用房開辦“紅管惠民小屋”,由三位退休醫生在每月15、25日下午開展問診活動,社區還積極鏈接衛生服務站等轄區醫療機構資源,擴大服務成效。

三、經驗與啟示

(一)堅持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的有機統一。政治功能是基層黨組織的“魂”,服務功能是基層黨組織的“本”,政治功能寓於服務功能之中,服務功能體現政治功能。“紅色管家”黨建品牌將基層治理的重點難點和黨組織工作開展、黨員作用發揮的著力點進行有機結合,精准聚焦居民需求,建立起基層黨組織和黨員聯系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增強黨群互動的深度和廣度。“紅色管家”黨建品牌通過充分整合各類資源,搭建多方力量共建共享平台,著力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進一步鞏固了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

(二)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抓好頂層設計。園區工委組織部牽頭發起“紅色管家”黨建品牌,很好的解決了主體力量的問題,牢牢抓住主體責任這個牛鼻子,有利於街道社區黨組織更好的聚焦主責主業,有利於區域內黨建資源和社會資源的集約利用,有利於調動基層治理主體各方力量的積極性,抓實黨建、抓細治理、抓好服務。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園區工委組織部將組織優勢轉化為推進基層發展的資源優勢、制度優勢、平台優勢,促進基層組織建設從條塊到全域、從碎片到整體、從局部到全局的轉變,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

(三)注重資源整合,創新服務模式。園區工委組織部通過“紅色管家”品牌將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通過線上平台和線下資源的無縫對接搭建起了為民服務的“高速公路”,從技術上消除了居民、社區、街道與園區管委會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壁壘,優化了社會力量參與社區治理的方式和渠道,擴大了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半徑。信息化手段和大數據技術的綜合運用,也為基層黨組織開展精准化為民服務提供了數據支撐和評判依據。

(責編:宋晨、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