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建>>“全國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以“陸家嘴公益城”探索“黨建+公益”的社區治理新路子

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黨工委

2018年11月01日15: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一、背景與起因

(一)陸家嘴區域人口結構異質、群眾利益訴求多樣,要求黨的基層組織建立以政治引領、社會服務和利益協調為的功能結構,使黨的基層組織在引領社會治理方面有更為廣闊的空間。陸家嘴街道佔地6.89平方公裡,有32個居民區,既有高檔小區,也有老舊住宅小區,戶籍人口約12萬,實有人口約14萬﹔陸家嘴金融城有106幢商務樓宇,入駐了1萬多家各類企業,從業人員約25萬人,黨組織383家,“兩個覆蓋”中黨的組織覆蓋987家非公企業,擁有白領黨員近萬名。陸家嘴街道特殊的區域位置使其具有國際化、開放性的優勢條件,面對城市社區構成日益復雜,不同地區、行業、階層的人匯聚於此,街道面臨著嚴峻的組織形態多元、社會訴求多樣、思想意識多變的考驗。這就要求街道黨工委深化拓展基層組織功能,以社會關懷和利益協調為軸心,通過精神關懷、利益關懷、政治關懷、生活關懷等來把握和佔領社會空間,通過協調不同階層和群體的利益關系,在新的社會結構和新的社會生活中實現對社會的有效整合。

(二)陸家嘴樓宇經濟異常活躍、“兩新”組織不斷壯大,要求不斷拓展基層組織的社會公共性和公益服務性功能,更好地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在組織黨員、聚合社會與優化治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街道“金色紐帶”區域化黨建模式已經解決了黨的工作覆蓋的機制問題,但不少企業單位與社會組織參與積極性還需要借助有力抓手和載體,進一步從根本上解決“要我做”、還是“我要做”的問題。面對“兩新”組織黨建、駐區單位黨建和居民區黨建交叉融合的現狀,不同黨建生態體系中的組織與個人走到一起,迫切需要梳理出各方資源和需求,在此基礎上,以“黨建+公益”軟性服務,尋求最大公約數,圍繞陸家嘴生活人群和工作人群備受關注與需要的城市運行與社區發展方面內容,建立整合型的公益生態,把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寓於公益服務之中,充分發揮黨員主體作用,創造黨的基層組織整體面向社會、整體服務社會的局面。

(三)陸家嘴區域化黨建利益互補式機制不足、黨建公益項目碎片化,要求搭建符合社會治理多元主體的系統性契約化的平台載體,推動黨的組織體系和社會服務體系的一體化。總體來看,目前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的載體的豐富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區域化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部分駐區單位在參與街道社區助學、助困、公共設施等公益服務的力度上還不夠,在為社區提供活動場所、帶頭宣傳和主動參與社區工作、督促在職黨員參與社區建設等方面還顯薄弱。同時,雙向服務的工作機制還未真正建立,共建雙方在利益訴求等方面的對接力度不均衡,尚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單個成員單位與街道黨工委普遍聯系較多,但成員單位之間互通互聯不足,黨建項目的聯建共建更多體現在縱向方面,橫向方面共享共用不足。不同的主體開展黨建公益項目,其在需求的精准對接上、在資源的有效整合上存在不足,並且容易導致資源分散化。街道黨工委搭建“黨建+公益”區域大平台,力求解決黨建載體不夠豐富的問題,以利益交換和增長的方式解決利益互補式機制不足問題,通過上下銜接、左右聯動,力爭實現公益項目去碎片化,最大限度地凝聚城市建設正能量。

二、做法與成效

作為陸家嘴街道黨建特色品牌,街道黨工委賦予“陸家嘴公益城”豐富的內涵:以服務對象的社會化、開放性、整體性為特征,結合陸家嘴商務樓宇白領和社區居民兩類人群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按照區域化黨建的工作要求,以“陸家嘴公益城”為平台,開展區域黨建幫扶救助型、協調型、價值型等類型的公益項目,聚焦公益人物、公益組織和公益項目,動員微公益、微自治和公眾參與,傳播主流價值,提升黨組織和黨員在金融城建設中的作用和形象,以黨的建設貫穿基層治理、保障基層治理、引領基層治理。2015年4月啟動“陸家嘴公益城”以來,累計帶動200余家單位、逾萬名黨員參與,持續擴大了工作人群和居住人群等多元主體的受益面。

(一)以“需求、項目、評價”為導向,運用自下而上機制形成“三張清單”,推進社會治理主體多元聯動。

街道黨工委立足居民區、“兩新”組織、區域單位的共同利益交匯點,依托“1+3+31黨建陣地網絡”(社區黨建服務中心、3個樓宇黨建服務站、31個居民區黨建服務站),以“需求、項目、評價”為導向,運用“自下而上”的機制形成“三張清單”,民主協商提取需求清單,眾籌共享匯集資源清單,供需對接推出項目清單,以“三張清單”運作深化“三建融合”。街道以“陸家嘴公益城”為平台,推出了“慈善登高賽”、“地鐵安全衛士”等十余個公益項目。如,“兩新”組織永樂黨委“永樂夕陽紅”項目,由永樂家電的黨員志願者免費為社區獨居、困難老人進行家電類檢修、保養、移機等服務,幾年來累計服務用戶5066戶,實實在在接老百姓的地氣,真真正正做到惠民利民。“公益城”項目注重把評價權交給區域內的黨員和群眾,通過座談調研、隨機問詢、網絡調查、定向測評等評估項目實施的情況。比如,針對“永樂夕陽紅”、“社區大管家”、“午間公益一小時”等項目,分別選取上百名居民和白領,以問卷調查形式進行測評,滿意率均在98%以上。同時,委托第三方對上海民生公益基金會資助的“民生民心公益助學”項目等進行評估。通過第三方專業評估,吸納意見建議,進一步促進黨建工作由單一向多元、靜態向動態、封閉向開放的轉變。

(二)以“雙向認領、雙向服務、雙向受益”為基礎,拓展“雙報到、雙報告”實踐空間,推進多方主體持續參與。

在長達兩年的實踐基礎上,街道黨工委於2017年制定了更加完善的“公益城”運行機制,按照項目化操作、社會化運作、過程化控制、制度化保障的思路,形成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流程圖”。運用“雙向認領、雙向服務、雙向受益”的運行機制,鼓勵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積極參與“陸家嘴公益城”項目,依托“公益城”各類志願崗位和服務內容,極大地拓展“雙報到”黨員、“雙報告”黨組織服務社區、服務群眾的渠道,同步引導“雙報告”黨組織將落實區委重點任務、參與社區治理、發揮組織作用等情況作為履行社會責任報告和評估的重要內容。例如,“陸家嘴公益城”進工地項目,連續多年整合轄區各方資源,定期走進區域單位上海建工一建集團在建工地,為城市建設者們送去貼心實用的醫療服務、免費拍攝証件照、微心願認領等,增強了區域單位一建集團對社區的認同,從而激發起企業反哺社區、參與公益的積極性,一建集團發揮自身優勢組建專業志願者隊伍認領“社區大管家”項目,免費為社區困難居民提供房屋修繕、筑漏等方面的技術支持,幾年來,累計服務逾500戶居民。又例如,東方醫院長期參與街道公益服務,多次為社區居民和白領提供大型義診,受助者們通過“公益城”平台,依托“陽光驛站公益服務社”,組建了包括中國電信、八百伴、東昌中學、居民區等在內的在職黨員志願者隊伍,推出“醫德醫風”在職黨員志願者項目,通過定期、定量、定點的暗訪暗查、個別走訪、滿意度問卷調查等方式,有效協助推動東方醫院醫德醫風建設,擴大區域單位在社區中的影響力。正是堅持“雙向認領、雙向服務、雙向受益”,使得居民區黨建、區域化黨建與兩新黨建在“公益城”平台長期融合,有效推動社區黨建促進社區建設。

(三)以“專業、穩定、高效”為支撐,利用社會組織公益項目設計運維專長,推進社會組織黨建發揮作用。

街道黨工委堅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加強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指示精神,以“陸家嘴公益城”為載體,積極引入社會組織參與公益項目的設計與運維,搭建資源整合、創新支持、合作協同的大平台,不斷嘗試探索黨建引領下的社會組織多渠道、多層面的參與社會公益,使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有效激發了社會組織新活力,而社會組織的專業性,也使得相關公益項目有了創新設計、專業運行與長效發展。例如,由社區公益基金會發起的“青絲行動”項目,聚焦因為癌症化療,失去一頭秀發的女性,通過向陸家嘴內外熱心人士募集頭發,並聯系愛心企業將頭發制成假發贈予她們,幫助其建立抗擊病魔的堅強意志。該項目已累計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志願者自願捐獻的發束9013束。“青絲行動”通過“社會組織專項基金+項目運作”的方式,獲得了較大成功,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民生民心愛心助學”項目由上海民生公益基金會資助非義務教育階段的高中生與大學生,累計資助322人次,累計資助金額35萬元。每次集中資助時,街道委托第三方專業社會組織,為受助學生策劃公益實踐活動,例如進行世紀大道公益騎行測試、宣傳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通過社會組織創新設計,構筑“公益互助、愛心傳遞”平台,讓受助對象“有能力、有機會”投入到“助他”的公益事業中,形成“公益閉環”。此外,街道新成立的社會組織聯合會黨總支圍繞助老敬老,通過“暖心來敲門”等項目,致力於深耕社區開展社會服務,實現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

(四)以“工會、團委、婦聯”為支持,形成聯辦共享協同機制,推進黨建帶群建乘數效應不斷擴大。

“公益城”項目依托陸家嘴街道黨工委“金色紐帶”黨建模式,在組織領導上堅持“黨建帶群建,群建服務黨建”,以社區黨建服務中心“群團之家”為核心輻射帶動四個商務樓宇服務站,借助黨群聯席會議制度,將黨建、工會、團委、婦聯的服務項目全部納入大黨建范疇,打造黨群一體化服務大聯盟,以區域黨建帶動區域群團組織建設,制度化延伸組織覆蓋領域和服務“觸角”擴大群團組織在企業、協會、社會組織中的覆蓋面,在此基礎上,對入住的商務樓宇和區域內的企業和員工提供涵蓋黨建、群團、普法、計生、勞動監察、人才、公共安全、健康咨詢、娛樂等全方位相對應的服務,最大限度地實現各類資源整合,例如,作為“陸家嘴公益城”的一個重要項目“點亮心願”,至今已經開展了10個年頭。項目由街道團工委牽頭,黨群合力協辦,通過征集區域內困難家庭青少年的“微心願”,並發動區域單位認領對接實現心願。截至2018年9月,累計有760家次社區單位2000余名黨員與團員青年參與到“點亮心願”活動中,在區域內形成良好反響。

(五)以“信息、數據、網絡”為手段,搭建黨建信息化“立交橋”,推進區域資源潛力充分發揮。

“陸家嘴公益城”依托“互聯網+”,打破傳統公益“限時、限地、限人”的束縛。線上提取需求,用數據決定服務內容。以“進工地”項目為例,陸家嘴街道黨工委在每次項目開展前期,都會向服務對象發放需求征詢表,通過數據收集整理,將建設者們最喜歡、最需要的服務內容進行排序,形成一張“需求清單”。過往經驗加上科學的數據,讓服務內容更貼心,提升服務效能。網絡整合資源,篩選優質服務提供者。通過將平台報名情況與駐區單位資源進行整合,形成了包括18項公益服務內容的“資源清單”,並根據需求排名先后,進行權重分析,落實服務項目的需求比重,一改往常組團式公益服務中熱門服務供不應求、冷門服務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通過“互聯網+”梳理出的“資源清單”,確保每項服務內容都能由最擅長的志願方提供。線上項目眾籌,實現需求主體和資源主體精准對接。平台的眾籌性,是“陸家嘴公益城”的一大特征。通過居委、樓宇服務站等在信息化平台上征求社區居民、樓宇白領的需求,做到需求眾籌、意願眾籌,街道進行統一管理並提供服務。通過線上發動、線下調研,形成項目運行機制、需求和資源整合的“多車道”,讓服務更精准、成效更明顯、群眾更滿意。

三、經驗與啟示

一是“黨建+公益”助推社區治理,要求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強調提升組織力,增強黨建引領和區域統籌能力。“陸家嘴公益城”以“黨建+公益”為黨建工作找准切入點,通過黨建激活公益,依靠基層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及政治引領作用為社區公益發展掌舵起航,實現黨的價值引領,引導黨員群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通過組織力提升,使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平台上踐行黨的宗旨和理念,使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基層黨組織“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功能有了細分化、具體化、可檢驗化的實踐路徑。在強化資源整合功能上,把不同屬性黨的組織、多元的社會力量有效組織起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面調動不同性質單位黨組織和黨員的參與積極性,推動各單位和各類人群把公益責任體現到服務社區的行動上,聚焦和放大資源效應,推動黨建工作服務功能多元化,為構建共同目標、共同需求、共同利益的區域化大黨建奠定了基礎,推進共建到共治,在社會公共事務領域產生組織影響力,實現對基層社會的統籌、整合和引領。

二是“陸家嘴公益城”將黨的工作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為密切黨與群眾、黨與社會的關系發揮了重要作用。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的重要任務是密切黨與社會、黨與群眾的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發揮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政府、社會和廣大群眾正能量的傳導,建立有效的工作機制?街道黨工委將“陸家嘴公益城”作為社區治理體系中的有力抓手,使黨的工作直接融入社會,公益項目的社會性、群眾性、公益性和區域性,為密切黨與群眾、黨與社會的關系釋放出更大的空間。面對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街道黨工委堅持以服務為價值取向,項目以群眾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注重解決老百姓急難愁問題,注重解決發展中的瓶頸問題,運用開放的思維方式、社會化的運作路徑、民主化的參與機制,高度整合區域內人財物,使公益城項目“實”、“准”、“精”,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有效提高了黨建工作的科學化水平,使得黨員參與黨建公益項目的氛圍逐漸濃厚,基層黨建工作有了人氣和熱度,創新的精神和熱情得到了激發,黨員的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主體作用不斷發揮,主體活力不斷釋放,讓黨組織、黨員成了群眾的貼心人,黨群關系更加密切,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更深入,社區居民與白領人群的獲得感進一步增強。

三是“陸家嘴公益城”的內在價值和實踐基礎是黨建工作品牌的深耕細作,對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具有示范效應。黨的建設歷來是同黨的歷史任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黨建工作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發展的過程。黨建工作品牌培育是由點及面,由特殊到一般,是一個不斷經提煉、培育並不斷升華的過程。隨著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利益關系、分配方式等日益復雜化和多樣化,基層社會形態發生深刻變化,不斷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是“陸家嘴公益城”的內生動力和持續生命力。“陸家嘴公益城”作為黨建工作的品牌,創造性地把黨建做到了經濟最活躍的細胞上,把黨的工作做到代表先進生產力的人群中,為創新社會治理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新經驗,進一步佐証了基層黨建工作必須根據社會結構形態和形勢任務的新變化不斷創新和完善,才能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陸家嘴公益城”,打破的是壁壘,聯結的是組織,融合的是感情,收獲的是民心。有效提升了各類群體和組織對黨的向心力,為構建開放融合、多方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共同體走出一條符合時代特征、浦東特色、陸家嘴特點的新路子。

(責編:黃瑾、喬業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